20世纪60年代1元钱能买什么? 一元钱在20世纪60年代能买到什么和不做什么?

作者&投稿:魏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元钱,就是当时两个正长身体饭量奇大的“半大小子”,一个星期的菜钱。

以作家陈煜的考证,同样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上海,当时青年男女结婚的聘金,通常只要4元钱。倘若在农村呢?要参加农村的婚宴,吃一顿有白菜猪肉的“半荤素酒席”。“礼金”往往是四五毛钱就可以,能出到一两元礼金的,就是当地的有钱人。一块钱在这类场合,分量真是很重。

而要看看当时的物价水平,就更可知一块钱有多重要:在1961年的郑州,精粉两毛六一斤,标粉一毛七一斤,精米两毛钱一斤,小米一毛钱一斤,花生油一斤六毛九,猪肉一斤八毛四。而在1961年的天津,牛肉价格七毛钱一斤,羊肉价格七毛六一斤。

到了1965年的郑州,黄瓜每斤四分钱左右,大葱每斤六分半,1964年的天津,鲫鱼每斤四毛钱,大白米虾一斤五毛二,海蟹一斤三毛五。这些价格,就是当时全国物价的缩影。

一元钱购买力:

同样说一块钱的购买力,还得看看当时的工资。以《中国统计年鉴》的记载,1960年时,中国的全民所有制单位的职工们,平均年工资只有528元,每月也就44元。

这,都还算是当时的“高收入”家庭。浙江省档案馆的统计,1960年代临平石料厂的职工工资,也就是29元,闲林钢铁厂的工人,月工资大多在15至30元。农村的收入更低,1959年中国农村居民平均年收入才69元,之后几年增长到90元左右。

这个收入水平,即使对比看上去很“便宜”的物价,也真是不富裕。特别是在当时的农村,一块钱,更可以说是一笔不小的钱。

而且,即使是在六十年代,也并非所有的物品都“便宜”。比如鸡蛋,1961年郑州的鸡蛋价格,就是一块一毛八一斤。比比今天确实“便宜”,但放在当时,李振恃哥俩一个星期的菜钱。

还买不来一斤鸡蛋。那时鸡蛋的金贵程度,也正如作家梁晓声在其反映六十年代东北城市生活的名作《年轮》里,城里赶车老头的叹息:“我都忘了鸡蛋是圆的还是方的了”。

那个时代,就算条件比较好的家庭,能吃上一个鸡蛋,都算是绝对幸福的时刻。

工业品的价格,那时更是不菲,典型自行车。像“永久”“凤凰”“飞鸽”等名牌自行车,价格长期保持在一百二十元以上,相当于“国企职工”三个月工资。

婚礼上如果能有几辆自行车(大多是借)来接新娘,那就是乘豪车的感觉。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六十年代小伙子们骑着自行车在北京城飞跑的一幕,基本都是有钱人家的“专享”。

至于当时与自行车并称为“三大件”的手表与缝纫机,那自然也是价格不菲:1964年的“五一牌”全钢手表,每只零售价格70元。1965年的“上海防震表”,零售价120元。

1963年一台斗卧式缝纫机的零售价格,高达140元。每一样放当时,都让人有“工资不够花”之感。谁家结婚时能把“三大件”全凑齐?那就是标准的土豪。

穿衣的成本,那也是不小,布料棉料衣料在当时,都是紧俏物资。在1960年代的天津,一件“涤棉卡其男制服上衣”要卖19元,一条“涤棉卡其男制服裤子”卖14元。上下一“配齐”,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就出去了。

所以那时的工薪家庭,“买衣服”真是难得的奢侈事。就算“过年穿新衣服”,也多是自己买料子做。至于平时?那真是“缝缝补补又三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二十世纪60年代



一元钱在20世纪60年代,在城市里能买到大约六七斤大米,可以买1斤猪肉。或者25根棒冰,或乘20次公交车。

60年代国内正是困难时期,1元钱在当时能买到的很多。比现在一百元买的东西还多。一块钱相当于两个人一个礼拜的菜钱,如果拥有一块钱,来到菜市场以后就可以非常豪气的买东西。

扩展资料:

60年1元钱的作用:

1、在北京,一元钱可以买一个菜市场里的馒头、一根油条、一个烧饼、一块沙琪玛、一包榨菜,两袋辣条,在上海可以买几根葱,在深圳可以买五个大号塑料袋。

2、在厦门,1元钱可以买一把本季青菜、一瓶菊花茶,在杭州,1元钱可以买一个打火机、一包小纸巾,在苏州,可以买一根油条、一个包子,在大连可以坐一趟公车。



60年代国内正是困难时期,有1元钱也够一家人吃几天了吧!1元钱在当时能买到的很多。比现在一百元买的东西还多。

very good

一元钱在20世纪60年代能买什么?~

60年代一块钱可以买1斤猪肉。
1963年后按当时普通工人的平均月工资,大概在40元左右。湖南带骨头猪肉0.75元/斤(四张肉票)。广州无骨猪肉1.00元/斤(四张肉票)。
以广州算,10元可买10斤。如果没有票,买别人的肉票也是一元四张票,大概是二元一斤,10元能买五斤肉。

扩展资料:
2016年1元钱的作用:
在北京,一元钱可以买一个菜市场里的馒头、一根油条、一个烧饼、一块沙琪玛、一包榨菜,两袋辣条;在上海可以买几根葱;在深圳可以买五个大号塑料袋。
在厦门,1元钱可以买一把本季青菜、一瓶菊花茶;在杭州,1元钱可以买一个打火机、一包小纸巾;在苏州,可以买一根油条、一个包子;在大连可以坐一趟公车。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1元钱在全国各地都能买到什么?万万没想到

60年代,当时城市的工资才30元,所以具体看你想买什么吧,没有一定的数量。举几个例子说明:根据当时的物价,可以买到大约8斤大米,1.5斤猪肉、20个烧饼,小学学费只要6块钱。拓展资料:20世纪60年代,指1960~1969年,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当时许多欧美国家的青年人开始奉行一套与其父辈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尤其是学生参加了政治抗议活动,并且爆发了许多反对越战和任何形式的战争。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局势的主要特点及这些特点造成的重大影响是:特点:战争与和平的缓期,各国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均存有余心,各自都将本位主义放在前列,固地自封。影响:这一特点针对国际经济形式及金融发展来讲,是束缚了商品与生产力的发展,针对增强政权及实力来讲,是稳固及发展自我,发展自我的商品及生产力。

一元钱在20世纪60年代能买什么?
答:一元多钱”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买到15斤大米、1.5斤猪肉、20个烧饼。60年代的米价是0.125元一斤,10块钱可以买到整整80斤大米。大黄鱼是5毛钱一斤,10块钱可以买到20斤。猪肉是6毛6一斤,10块钱可以买15斤。小学学费只要6块钱,一双中档皮鞋只要七块六毛八。

一元多钱在20世纪60年代能买什么,能做什么?
答:60年代一块钱可以买1斤猪肉。1963年后按当时普通工人的平均月工资,大概在40元左右。湖南带骨头猪肉0.75元/斤(四张肉票)。广州无骨猪肉1.00元/斤(四张肉票)。以广州算,10元可买10斤。如果没有票,买别人的肉票也是一元四张票,大概是二元一斤,10元能买五斤肉。

60世纪一元钱能买什么?
答:很抱歉,60世纪这个时间概念是不存在的,因为一个世纪是100年,所以60世纪应该是在公元5701年到5800年之间。但是,我们可以回答一下60年代一元钱能买什么。在60年代,一元钱的购买力相对较高,可以购买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和食品,例如一瓶汽水、一袋糖果、一本杂志、一支笔等等。此外,一元钱也可以购买...

60年代一块钱能买到什么?
答:60年代的时候一块钱可以买到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说一块钱可以买到靠近两斤的猪肉,可以买到两斤半的花生油,一块钱相当于两个人一个礼拜的菜钱,总之你在60年代的时候,如果拥有一块钱,那么我们来到菜市场以后就可以非常豪气的买东西。在60年代的时候,如果有人家里办了喜宴,那么通常去吃喜宴的...

一元钱在20世纪60年代能买什么?
答:如今可买带鱼一条(40元一斤)。60年代末可买布匹 1丈余 (1尺)。如今可买一块小手绢。60年代末可买青菜 500斤(0.02元一斤)。如今可买青菜2斤(5元一斤)。60年代末可买猪肉13斤。如今可买猪肉1斤。60年代末可买小馄饨100碗。如今可买小馄饨2碗。60年代末可缴纳小学学费 6元。如今可以买...

一元多钱在20世纪60年代能买什么?
答:说起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块钱人民币的“强大购买力”,中国乒乓球传奇名将李振恃,就有刻骨铭心的记忆。1962年,这位未来的世乒赛冠军只有十三岁,全家人在上海就靠母亲一人的工资维持生活。为了能买一副新球拍,他和哥哥想方设法攒下了一元钱。母亲吃惊地问“哪来的钱”,小李振恃一句话就叫母亲流泪...

一元钱在六十年代能买什么?
答:而且猪肉大家都喜欢买肥肉,不要瘦肉,因为肥肉可以熬油。一块钱的购买力已经很低了,但在六十年代可是一笔“巨款”,六十年代有国家的“每人储蓄一元钱”宣传海报。每人储蓄一元,全国可以积累7亿元。按照这种说法可推算出当时中国有7亿人口,因而,这张海报应当发行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一元多钱”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能买到什么,或者能做什么?
答:“一元多钱”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买到15斤大米、1。5斤猪肉、20个烧饼。60年代的米价是0。125元一斤,10块钱可以买到整整80斤大米。大黄鱼是5毛钱一斤,10块钱可以买到20斤。猪肉是6毛6一斤,10块钱可以买15斤。小学学费只要6块钱,一双中档皮鞋只要七块六毛八。 货币(Currency,CCY)是度量...

一元五角在上个世纪60年代能做什么?
答:可买斤大米,可买1一斤半猪肉,可买2斤大闸蟹 ,可买5斤大黄鱼 ,可买80斤青菜,可看30场电影,可买40根棒冰,可买1斤大白兔奶糖等等。拖拉机一元是第三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1960年设计发行,整体红彤彤的颜色,非常的喜庆,正面的女拖拉机手梁军,面带微笑,也是我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

20世纪60年代1元钱能买什么?
答:涤棉卡其男制服上衣”要卖19元,一条“涤棉卡其男制服裤子”卖14元。上下一“配齐”,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就出去了。所以那时的工薪家庭,“买衣服”真是难得的奢侈事。就算“过年穿新衣服”,也多是自己买料子做。至于平时?那真是“缝缝补补又三年”。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二十世纪60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