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为什么会被划入到江西? 婺源为什么会几次被安徽和江西划出划进?

作者&投稿:佘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婺源划入江西,主要是交通。婺源划入江西是解放初期中央英明之举。现如在婺源搞民调,问当地人们愿入皖或入浙,可以讲百分之百都不愿。自古以来婺源与景德镇川水相连,人来人往,生活,山产和赣人发生往耒,是唯一生存出路。

自古华山一条路,浮梁县是婺源通往世畀可近商路,山茶,山货,文房石砚,木材是他主导产品,没有其它产出。山里人们到县城通过浮梁进水路鄱湖下南昌,赣水上往广东,下九江走向世界,通昌河到景德镇这是近路,

婺源大彰山绿茶,享有盛名,自古在南昌站住脚,百分之九十五销售在南昌茶庄,茶商。解放后,国营南昌茶厂整个为婺源绿茶,其茉莉花茶,茱兰茶出国,国内各铁路车上小包装都为江西花茶,婺源田少粮少,鄱湖鱼米之乡互补互通。

.我与婺源许多人为好友,那里人们诚实,勤奋,吃得苦,很慧智,不搞坏名堂,一是一,二是二,早年到南昌出差给我茶油,茶叶,我给他们南昌手表厂手表,他们特别喜要江西五金厂箱锁,南昌搪瓷厂面盆,痰盂,南昌铝制品厂水桶,壶锅,保温瓶厂暖水瓶,…聪明一看,就知他们是县百经理和科长,开车来。

打铁又翻沙。他们在省百仑库装好货,我捎给他们一点出厂价产品回敬。我与他们一家人,退休都往来,小孩在昌读大学,我是家长。

改革开发,都在发展无烟旅游产业。江西省,上饶市都大力扶持.婺源,资金全倒向婺源,首选。

.八三年我去婺源县城,可讲一条公蛞两旁房楼,在一条坡路上,有小巷,长二米多,宽一米的青石板铺在巷路,户互相连,不远昌河源潺潺流水,鸟语花香,好一派江南水彩写真,好一派人文地灵南昌,景德镇,.婺源,言语相懂,不要打官腔,乃为一家人,不说二家话。

下面是婺源近代的一些历史。

婺源县,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今属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各个时间段的婺源历史状况如下:

1855年——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先后20余次攻入县境,12次占领县城。

1934年(民国23年),国民政府为了便于围剿中央红军,才决定将婺源划入江西,那是蒋介石为了利益的做法,并把婺源设为江西省第五个行政区。


1947年,当时国共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因为婺源此时已经没有了围剿红军的作用(红军已改为八路军),蒋介石又把婺源重新划回安徽,隶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渡江战役后,打败了国民党军队,占领江南一带地区,人民解放军二野部队进入婺源县,宣告婺源县解放,就把其划为华东区赣东北行政区,隶属于上饶市。

1949年——现今,由于在婺源一带没有战争出现,所以自从建国以后一直把婺源县划为江西省,从未改变,并且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5A级旅游景区。



婺源是原徽州府六县之一,安徽与江西相邻,婺源和江西相依,当时国家多方考虑将安徽婺源化入江西,婺源投入江西的怀抱,变得声名远扬,这与江西人民的呵护分不开的。

在1934年,蒋介石为了他的目的,将婺源划归江西。经过徽州人的不懈努力,婺源终于在1947年回到了安徽。但是没过两年,1949年由于各解放区解放时间并不同步,造成婺源又一次地被划到了江西省。

婺源到底属于江西还是安徽这个问题要看特定的历史背景,婺源立县之初很多地方是从江西古饶州的乐平县(现乐平市)划出去的,由此可见,婺源的根还是在江西的,所以说婺源被划入江西了还不如说婺源是回归江西了。

婺源被划入江西主要是因为有利于军事管理,而且当地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城市,发展很迅速。

为什么婺源被划到江西了?~

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安徽”一词的出现,大概始于十七世纪中叶的清康熙年间。当时是取境内最重要的两个府之首字合作省名,其中,安庆府为安徽省的政治中心,而徽州府则以商业和文化著称于世。

翻开清代的地图,徽州府位于安徽省南部,该府的西南一角突出,深深地插入江西省,所以晚清地理著作《皇朝直省府厅州县歌括》曰:“徽州府在省极南,所辖六县歙为首,休宁祁门婺源角,绩溪府北黟西守。”这是用诗歌的形式,对徽州一府六县的地理位置做了形象的概括。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中,歙县是首县,为徽州府治所在,而婺源县则恰恰处于整个徽州府的西南一“角”。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国共两党的纷争,婺源两度被并入江西。第一次是在1934年,蒋介石出于所谓剿匪的需要,婺源被第一次划归江西省管辖。这引起了徽州人强烈的不满,婺源县紫阳书院以及旅京、旅沪、旅(无)锡、旅休(宁)等处婺源同乡会疾声力呼,纷纷请求免于改隶。在呈给蒋介石的公开信中,他们强调:婺源位于徽州上游,是徽州的门户。从唐宋以来就一直隶属于徽州,历时已千余年,从文化、军事、经济及民生等各个方面来看,都与徽州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朱熹是徽州人的骄傲,徽人潜移默化,徽州蔚为礼教之邦而蜚声远近。在这种背景下,朱熹的祖籍地婺源对于徽州人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其重要性犹如曲阜之于山东,洛阳之于河南,是安徽全省文化精神的象征。明清以来,长江中下游一带素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可见徽州商业发达,旅外同乡很多,各地都有徽州会馆的设置,这些会馆都崇奉朱熹,以加强一府六县商帮的精诚团结。一旦将婺源改隶江西,对于徽州的商业文化,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将会彻底瓦解曾执中国商界牛耳的徽州商帮。

上述各点被蒋介石逐一批驳,但婺源人的奔走游说仍然是如火如荼。1946年,婺源县参议会上下串连,发起“回皖运动”,通过胡适(徽州绩溪人)转交请愿书给蒋介石,促使国民政府内政部派员来婺勘察。对此,唐德刚译注的《胡适口述自传》说:“婺源与安徽的徽州有长久的历史渊源,居民引以为荣,不愿脱离母省,所以群起反对;并发起了一个(婺源返皖)运动。”当时民间的反应异常激烈,婺源县东北乡虹关村有位村民告诉我,在1947年,他所就读的学校大门口就有一副对联:“男要回皖,女要回皖,男男女女都要回皖;生不隶赣,死不隶赣,生生死死决不隶赣。”有一些口号甚至说:“头可断,血可流,不回安徽誓不休。”“宁做安徽鬼,不做江西人。”当时,安徽有位宋专员到江西婺源视察,经过浙岭时,婺源人将“吴楚分源”碑(为皖赣分界界碑,原碑现藏婺源县博物馆,复制品仍在浙岭上)南北调了个方向,面对婺源的部分被改写成“回皖去”。由于民众的激烈反弹,1947年8月,婺源终于划回安徽。据说,原先该县买食江西盐是2角7分,婺源回皖后,一下子就变成了1角9分,所以老百姓兴高采烈,认为还真是回皖好啊!

1949年解放,婺源又再度被强制划入江西,隶属浮梁专区。近五十年来,徽州地区的建制屡经变化,现在是在屯溪设黄山市,除了婺源仍属江西外,绩溪县也划到毗邻的宣城地区。旧徽州的一府六县,已分隶两省数区。尽管如此,婺源、绩溪的不少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自我认同仍然是徽州人。他们认为婺源、绩溪的文化是徽州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徽州仍是他们难以割舍的心灵故园。如今,从总体上来看,婺源遗存的明清时代之徽派建筑虽然不及歙县、黟县等地精美,旅游景点也比较分散,但自然山水及人文景观均极丰富,而且,不少新建的粉墙黛瓦仍旧是徽味十足,较现在的徽州核心地带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人极为直观地看出婺源人对于传统徽州文化的固守。

另外,茶是皖南的重要物产之一,早在唐代,歙州(即宋以后的徽州府之前身)婺源、祁门和邻近的饶州之浮梁、德兴四县均盛产茶叶,这一带的方茶曾大量销往北方各地,白居易笔下浔阳江头商人妇所说的“前月浮梁买茶去”之背景即在于此。及至清代,徽州的“祁红屯绿”最为著名,“祁红”是指产自祁门的红茶,而“屯绿”则是由屯溪加工、出口的绿茶。在清代,屯溪是皖南的商业重镇,从这里出口的绿茶,有很大一部分便是来自婺源。所以,当代作家在安徽黄山茶与江西婺源茶之中品出“两地的茶同,两地的文化也近”的味道,丝毫不足为奇,因为两者原本就是一码事。

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安徽”一词的出现,大概始于十七世纪中叶的清康熙年间。当时是取境内最重要的两个府之首字合作省名,其中,安庆府为安徽省的政治中心,而徽州府则以商业和文化著称于世。

翻开清代的地图,徽州府位于安徽省南部,该府的西南一角突出,深深地插入江西省,所以晚清地理著作《皇朝直省府厅州县歌括》曰:“徽州府在省极南,所辖六县歙为首,休宁祁门婺源角,绩溪府北黟西守。”这是用诗歌的形式,对徽州一府六县的地理位置做了形象的概括。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中,歙县是首县,为徽州府治所在,而婺源县则恰恰处于整个徽州府的西南一“角”。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国共两党的纷争,婺源两度被并入江西。第一次是在1934年,蒋介石出于所谓剿匪的需要,婺源被第一次划归江西省管辖。这引起了徽州人强烈的不满,婺源县紫阳书院以及旅京、旅沪、旅(无)锡、旅休(宁)等处婺源同乡会疾声力呼,纷纷请求免于改隶。在呈给蒋介石的公开信中,他们强调:婺源位于徽州上游,是徽州的门户。从唐宋以来就一直隶属于徽州,历时已千余年,从文化、军事、经济及民生等各个方面来看,都与徽州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朱熹是徽州人的骄傲,徽人潜移默化,徽州蔚为礼教之邦而蜚声远近。在这种背景下,朱熹的祖籍地婺源对于徽州人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其重要性犹如曲阜之于山东,洛阳之于河南,是安徽全省文化精神的象征。明清以来,长江中下游一带素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可见徽州商业发达,旅外同乡很多,各地都有徽州会馆的设置,这些会馆都崇奉朱熹,以加强一府六县商帮的精诚团结。一旦将婺源改隶江西,对于徽州的商业文化,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将会彻底瓦解曾执中国商界牛耳的徽州商帮。

上述各点被蒋介石逐一批驳,但婺源人的奔走游说仍然是如火如荼。1946年,婺源县参议会上下串连,发起“回皖运动”,通过胡适(徽州绩溪人)转交请愿书给蒋介石,促使国民政府内政部派员来婺勘察。对此,唐德刚译注的《胡适口述自传》说:“婺源与安徽的徽州有长久的历史渊源,居民引以为荣,不愿脱离母省,所以群起反对;并发起了一个(婺源返皖)运动。”当时民间的反应异常激烈,婺源县东北乡虹关村有位村民告诉我,在1947年,他所就读的学校大门口就有一副对联:“男要回皖,女要回皖,男男女女都要回皖;生不隶赣,死不隶赣,生生死死决不隶赣。”有一些口号甚至说:“头可断,血可流,不回安徽誓不休。”“宁做安徽鬼,不做江西人。”当时,安徽有位宋专员到江西婺源视察,经过浙岭时,婺源人将“吴楚分源”碑(为皖赣分界界碑,原碑现藏婺源县博物馆,复制品仍在浙岭上)南北调了个方向,面对婺源的部分被改写成“回皖去”。由于民众的激烈反弹,1947年8月,婺源终于划回安徽。据说,原先该县买食江西盐是2角7分,婺源回皖后,一下子就变成了1角9分,所以老百姓兴高采烈,认为还真是回皖好啊!

1949年解放,婺源又再度被强制划入江西,隶属浮梁专区。近五十年来,徽州地区的建制屡经变化,现在是在屯溪设黄山市,除了婺源仍属江西外,绩溪县也划到毗邻的宣城地区。旧徽州的一府六县,已分隶两省数区。尽管如此,婺源、绩溪的不少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自我认同仍然是徽州人。他们认为婺源、绩溪的文化是徽州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徽州仍是他们难以割舍的心灵故园。如今,从总体上来看,婺源遗存的明清时代之徽派建筑虽然不及歙县、黟县等地精美,旅游景点也比较分散,但自然山水及人文景观均极丰富,而且,不少新建的粉墙黛瓦仍旧是徽味十足,较现在的徽州核心地带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人极为直观地看出婺源人对于传统徽州文化的固守。

另外,茶是皖南的重要物产之一,早在唐代,歙州(即宋以后的徽州府之前身)婺源、祁门和邻近的饶州之浮梁、德兴四县均盛产茶叶,这一带的方茶曾大量销往北方各地,白居易笔下浔阳江头商人妇所说的“前月浮梁买茶去”之背景即在于此。及至清代,徽州的“祁红屯绿”最为著名,“祁红”是指产自祁门的红茶,而“屯绿”则是由屯溪加工、出口的绿茶。在清代,屯溪是皖南的商业重镇,从这里出口的绿茶,有很大一部分便是来自婺源。所以,当代作家在安徽黄山茶与江西婺源茶之中品出“两地的茶同,两地的文化也近”的味道,丝毫不足为奇,因为两者原本就是一码事。

婺源为什么会被划入到江西?
答:婺源划入江西,主要是交通。婺源划入江西是解放初期中央英明之举。现如在婺源搞民调,问当地人们愿入皖或入浙,可以讲百分之百都不愿。自古以来婺源与景德镇川水相连,人来人往,生活,山产和赣人发生往耒,是唯一生存出路。自古华山一条路,浮梁县是婺源通往世畀可近商路,山茶,山货,文房石砚,木材...

属于徽州文化区的婺源,为何被划给了江西省,而不是安徽?
答:从交通环境来说,从徽州府其他县进入婺源县比较困难,从江西省的上饶地区进入婺源县,则比较方便。从军事角度来说,婺源县起到了拱卫安徽南部的作用。在太平天国时期,婺源县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一旦清朝占领婺源县,可以把太平军封死在江西省。但是如果太平军占领了婺源县,则能够进攻安徽省的南部地区。...

历史上婺源属于安徽,为何现在划分给了江西?
答:一个符号,婺源成为热门旅游地的根本原因就是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江西多山,经济发展毕竟不能和沿海省份比,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就是当地创收的不二法门。婺源跟绩溪都是古徽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在都在外 !婺源曾经老一辈呼吁回归的决心很大 现在已经70年了 老一辈的都不在了 年轻的...

为什么婺源被划到江西了?
答: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国共两党的纷争,婺源两度被并入江西。第一次是在1934年,蒋介石出于所谓剿匪的需要,婺源被第一次划归江西省管辖。这引起了徽州人强烈的不满,婺源县紫阳书院以及旅京、旅沪、旅(无)锡、旅休(宁)等处婺源同乡会疾声力呼,纷纷请求免于改隶。在呈给蒋介石的公开信中,...

解放后,为什么把婺源划给江西,到现在称婺源人为老表,他们就会蹦起发火...
答:我找到原因了,是因为婺源是徽州人,不是你们江西,当然称他们考表,会不高兴。婺源必须返“徽”,理由有五:一、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析休宁和乐平一部分始设“婺源”,一千二百多年,婺源一直属徽州之域。无论其地域文化特色、民俗风情、村落建筑风貌、语言习惯,都属于徽州地域文化圈。二、...

婺源以前属于安徽,但后来又怎么又划入江西呢?能帮我细说其中的经过吗...
答:本县地域在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属江南东道歙州休宁县地(部分属江南西道饶州乐平县地置),隶江南东道歙州(治今歙县)。历唐宋元明清皆属歙州、徽州、徽州路、徽州府,民国元年废府留县直属安徽省,民国23年(1934年)改隶江西省,36年(1947年)复隶安徽,38年(1949年5月)又划至江西,现...

江西哪一个县原来属于安徽后来几经周折划到江西去了?
答:1949年,婺源县因为特殊原因,再次脱离安徽省,被划分给江西省,隶属于华东区赣东北行政区上饶市。现在,婺源县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前面说过,婺源县大部分地区属于山区地带,耕地不多。正因为此,婺源县犹如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保存着完好的民俗文化,正像陶渊明口中的桃花源。这些年来,婺源县利用优美...

婺源为什么两次被安徽和江西划出划进?
答: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婺源县直属安徽省管辖。所以婺源自740年建县到1911年推翻帝制,都是归属于徽州管辖。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朝廷镇压了在此造反的方腊后,取“徽”字的“囚禁”、“约束”之意,将隋唐以来沿用的地名歙州改为徽州,此后,直到1987年被撤销,这一地名沿用了800余年。

江西什么源是什么意思?
答:江西什么源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江西自古以来就被赞誉为文化沃土,孕育出了很多名人和文化精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庐山。庐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因其山美景秀,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人的天堂”,是江西文化的代表之一。庐山如画般的风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和游客前往,被誉为江西最美的一个“什么源”...

徽州一府六县分别是什么?
答:近现代徽州行政区域变化:婺源:1934年由于蒋介石“剿共”之需要,婺源被划入江西,后因婺源民众发起返徽运动及同乡胡适等人奔走努力,迫于民意,1947年抗战胜利后划回徽州地区。但由于军管问题,1949年婺源又被划入江西省,延续至今,此为徽州历史上的两次婺源隶赣事件。现黄山市屯溪区原属徽州府休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