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作者&投稿:班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伯特兰.罗素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国 别: 英 国
出生地: 蒙茅斯郡
生卒年月: 1872-1970

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分析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罗素四岁前已父母双亡。他是在祖母和家庭教师抚养、教育下长大的。后入剑桥三一学院并取得数学奖学金,1890年他在三年级是转学哲学,并于1894年取得学位。罗素曾四次结婚,三次离婚。

1872年5月,罗素生于英国曼摩兹郡的特雷克。
189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数学,后在该学院讲逻辑和数学原理,
1916年重新在三一学院任教。他是亚里士多德学会会员,
1931年他继承为第三世罗素勋爵。

1949年获荣誉勋章
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50年代因积极参加世界和平运动,反对核战争而获得世界和平奖
1970年2月2日去世。

罗素曾于1920年来华讲学,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其讲稿曾在中国出版,书名为:《罗素五大讲演》。罗素回国后写了《中国的问题》一书,书中讨论了中国将在20世纪历史中发挥的作用。

罗素学识渊博,通晓的学科之多大概是20世纪学者们少有的。而且,他在哲学、数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他的哲学观点多变,以善于吸取别人见解、勇于指出自己的错误和弱点而著称。早期是属于新实在主义的,晚年逐渐转向逻辑实证主义。主要哲学、逻辑学著作有:
《论几何学的基础》(1897年)
《莱布尼茨的哲学》(1900年)
《数学原则》(1903年)
《数学原理》(3卷,与怀特海合著,1910年至1913年间完成)
《哲学问题》(1911年)
《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知识》(1914年)
《逻辑原子主义哲学》(1918至1919年)
《数理哲学导论》(1919年)
《心的分析》(1921年)
《物的分析》(1927年)
《对意义和真理的探究》(1940年)
《西方哲学史》(1945年)
《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界限》(1948年)
《我的哲学发展》(1959年)

与通常的隐居书斋脱离世事的纯学者不同,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终其一生热衷于政治活动和社会事物、并且撰写了大量关于政治和社会方向的著作。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罗素文集最新的中文泽本《幸福之路》和《自由之路》最能体现他的风格,也是他的代表作品。值得每一位善良、正义、向往美好人生的青年去阅读,去品味。

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婚姻与道德》)。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代表作品:
《西方哲学史》、《我的哲学发展》、《幸福之路》、《自由之路》、《哲学问题》、《数学原理》
===============================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那个运动的顶峰;虽然他对康德时常有所批评,假使原来没有康德的学说体系,决不会产生他的体系。黑格尔的影响固然现在渐渐衰退了,但已往一向是很大的,而且不仅限于德国,也不是主要在德国。十九世纪末年,在美国和英国,一流的学院哲学家大多都是黑格尔派。在纯哲学范围以外,有许多新教神学家也采纳他的学说,而且他的历史哲学对政治理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家都知道,马克思在青年时代是个黑格尔的信徒,他在自己的完成了的学说体系中保留下来若干重要的黑格尔派特色。即使(据我个人认为)黑格尔的学说几乎全部是错误的,可是因为他是某种哲学的最好代表人物,这种哲学在旁人就没有那么一贯、那么无所不包,所以他仍然保持着不单是历史意义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一生没有多少重大事件。在青年时代,他非常热中于神秘主义,他后日的见解多少可以看成是最初他以为是神秘洞察的东西的理智化。他起先在耶拿大学当Privatdozent (无俸讲师)——他曾提到他在耶拿战役开始的前一天在耶拿写成了《精神现象学》(Phenomenology of Mind)——然后在纽伦堡大学当Privatdozent,后来又在海德堡大学作教授(1816—1818),最后从1818年至逝世在柏林大学作教授,在以上各大学都讲授哲学。他晚年是一个普鲁士爱国者,是国家的忠仆,安享公认的哲学声望;但是在青年时代他却藐视普鲁士而景仰拿破仑,甚至为法军在耶拿的胜利而欢欣。

黑格尔的哲学非常艰深,我想在所有大哲学家当中他可说是最难懂的了。在开始详细讨论以前,对他的哲学先作一个一般勾画,或许有些帮助。

由于他早年对神秘主义的兴趣,他保留下来一个信念:分立性是不实在的;依他的见解,世界并不是一些各自完全自立的坚固的单元——不管是原子或灵魂——的集成体。

有限事物外观上的自立性,在他看来是幻觉;他主张,除全体而外任何东西都不是根本完全实在的。但是他不把全体想象成单纯的实体,而想象成一个我们应该称之为有机体的那类的复合体系,在这点上他与巴门尼德和斯宾诺莎是不同的。看来好像构成为世界的那些貌似分立的东西,并不单纯是一种幻觉;它们或多或少各有一定程度的实在性,因为真正看起来便知道各是全体的一个方面,而它的实在性也就在于这个方面。随着这种看法,当然就不相信时间与空间本身的实在性,因为时间和空间如果认为是完全实在的,必然要有分立性和多重性。所有这一切,最初想必都是在他心里产生的神秘的“洞察”;他的书中提出来的理智精制品一定是后来才有的。

黑格尔断言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但是他讲这话时,他的“现实的”一词并不指经验主义者所要指的意思。他承认,甚至还强调,凡经验主义者所以为的事实,都是不合理的,而且必然都是不合理的;只有把事实作为全体的样相来看,从而改变了它的外表性格,才看出它是合理的。尽管如此,把现实的和合理的同一看待,不可避免地仍旧要造成一些与“凡存在的事物都是正当的”这个信念分不开的自满情绪。

复杂万状的全体,黑格尔称之为“绝对”。“绝对”是精神的;斯宾诺莎认为全体不仅有思维属性而且有广延属性的见解被摈弃了。

黑格尔同历来其他曾抱有稍类似的形而上学观点的人有两点区别。一点是强调逻辑:黑格尔认为,“实在”的本性从它必须不自相矛盾这个唯一的考虑就能推演出来。另一个(与第一点密切相关的)区别特征是称作“辩证法”的三元运动。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是两部《逻辑学》(Logic),要想正确理解他对其它问题的见解的依据,这两部书不可不懂。

逻辑照黑格尔的理解,他明确地说和形而上学是一回事;那是一种跟普通所说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他的看法是:任何平常的谓语,如果把它认作是限定“实在”全体的,结果它就是自相矛盾的。我们不妨举巴门尼德的学说:唯一实在的“太一”是球状的,作为一个粗浅的实例。任何东西如果没有边界便不会是球状的,而除非它外部有什么(至少有虚空间),它才可能有边界。因此,假定整个宇宙是球状的,便自相矛盾。(如果把非欧几里得几何抬出来,对这个议论未尝不可以有异议,但是这议论作为一个说明例子,也算可用了。)

或者,我们来举另一个更粗浅的实例——过于粗浅了,远不是黑格尔会使用的。你可以说甲君是一个舅舅,这没有明显矛盾;但是假使你要讲宇宙是舅舅,你就会陷入难局。所谓舅舅就是一个有外甥的人,而外甥是与舅舅分立的人;因此舅舅不会是“实在”全体。

这个实例或许也可以用来说明辩证法,辩证法是由正题、反题与合题组成的。首先我们说:“实在是舅舅”。这是“正题”。但是存在舅舅就暗含着存在外甥。既然除 “绝对”而外任何东西都不真存在,而我们现在又保证存在外甥,所以我们不得不断言 “绝对是外甥”。这是“反题”。但是这和“绝对”是舅舅的看法有同样的缺陷;于是我们被迫采取这个看法:“绝对”是舅舅和外甥构成的全体。这是“合题”。但是这个合题仍旧不圆满,因为一个人必须有个姊妹作外甥的母亲,他才能当舅舅。因此,我们被迫扩大我们的宇宙,把姊妹连姊夫或妹夫都包括进去。据主张,照这种方式,仅凭逻辑力量就能不停地驱使我们从有关“绝对”提出的任何谓语达到辩证法的最后结论,那叫作“绝对理念”。在整个这过程当中,有一个基础假定,即任何事物若不是关于整体 “实在”的,就不可能实际真确。

这个作为基础的假定有一个传统逻辑上的根据,传统逻辑假定每个命题都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按照这种看法,一切事实都是说某物具有某性质。所以可见“关系”不会是实在的,因为关系涉及的不是一件而是•两•件事物。“舅舅”是一个关系,一个人可以当了舅舅而不知道这回事。在这种场合,从经验观点看来,这人没有由于当了舅舅而受到任何影响;如果我们把“质”字理解为撇开他与其他人和物的关系,为描述他本身而必需的某种东西,那么这人毫不具有以前所没有的质。主语、谓语逻辑能够避免这种困难的唯一方法就是讲,这事实不单只是舅舅的性质,也不单只是外甥的性质,而是舅甥所成的全体的性质。因为除“全体”而外一切东西都和外部事物有种种关系,可见关于个别的事物无法谈任何完全真的事,事实上唯有“全体”才是实在的。这点从下述事实可以比较直接地推出来:“甲和乙是两个”不是主语谓语命题,因此基于传统逻辑来说,不会有这种命题。所以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事物,因此唯独看作统一体的“全体”是实在的。

以上的议论黑格尔并没有明白叙述,而是隐含在他的体系之中,同样也隐含在其他许多形而上学家的体系中。

=================
勒奈·笛卡尔Rence Descartes,1596~1650)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小镇拉埃的一个贵族家庭。因家境富裕从小多病,学校允许他在床上早读,养成终生沉思的习惯和孤僻的性格。1606年他在欧洲最有名的贵族学校——耶稣会的拉弗莱什学校上学,1616年在普依托大学学习法律与医学,对各种知识特别是数学深感兴趣。在军队服役和周游欧洲中他继续注意“收集各种知识”,“随处对遇见的种种事物注意思考”,1629~1649年在荷兰写成《方法谈》(1637)及其附录《几何学》、《屈光学》、《哲学原理》(1644)。1650年2月11日卒于斯德哥尔摩,死后还出版有《论光》(1664)等。
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土伦省莱耳市的一个贵族之家,笛卡儿的父亲是布列塔尼地方议会的议员,同时也是地方法院的法官,笛卡尔在豪华的生活中无忧无虑地度过了童年。他幼年体弱多病,母亲病故后就一直由一位保姆照看。他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父亲见他颇有哲学家的气质,亲昵地称他为“小哲学家”。
父亲希望笛卡尔将来能够成为一名神学家,于是在笛卡儿八岁时,便将他送入La fleche(拉夫雷士)的耶稣会学校,接受古典教育。校方为照顾他的孱弱的身体,特许他可以不必受校规的约束,早晨不必到学校上课,可以在床上读书 。因此,他从小养成了喜欢安静,善于思考的习惯。
笛卡儿1612年到普瓦捷大学攻读法学,四年后获博士学位。1616年笛卡儿结束学业后,便背离家庭的职业传统,开始探索人生之路。他投笔从戎,想借机游历欧洲,开阔眼界。
这期间有几次经历对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次,笛卡尔在街上散步,偶然间看到了一张数学题悬赏的启事。两天后,笛卡尔竟然把那个问题解答出来了,引起了著名学者伊萨克·皮克曼的注意。皮克曼向笛卡尔介绍了数学的最新发展,给了他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
与皮克曼的交往,使笛卡尔对自己的数学和科学能力有了较充分的认识,他开始认真探寻是否存在一种类似于数学的、具有普遍使用性的方法,以期获取真正的知识。
据说,笛卡尔曾在一个晚上做了三个奇特的梦。第一个梦是,笛卡尔被风暴吹到一个风力吹不到的地方;第二个梦是他得到了打开自然宝库的钥匙;第三个梦是他开辟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道路。这三个奇特的梦增强了他创立新学说的信心。这一天是笛卡儿思想上的一个转折点,有些学者 也把这一天定为解析几何的诞生日。
然而长期的军旅生活使笛卡尔感到疲惫,他于1621年回国,时值法国内乱,于是他去荷兰、瑞士、意大利等地旅行。1625年返回巴黎。1628年移居荷兰,在荷兰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笛卡尔对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通过数学家梅森神父与欧洲主要学者保持密切联系。他的主要著作几乎都是在荷兰完成的。
1628年,笛卡尔写出《指导哲理之原则》,1634年完成了以尼古拉·哥白尼学说为基础的《论世界》。书中总结了他在哲学、数学和许多自然科学问题上的一些看法。1637年,笛卡儿用法文写成三篇论文《折光学》、《气象学》和《几何学》,并为此写了一篇序言《科学中正确运用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方法论》,哲学史上简称为《方法论》,6月8日在莱顿匿名出版。1641年出版了《形而上学的沉思》,1644年又出版了《哲学原理》等重要著作。
勒奈·笛卡尔(Descartes,René),法国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他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奠基人之一。他的年轻时的勒奈·笛卡儿哲学与数学思想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笛卡尔出生于法国,父亲是法国一个地方法院的评议员,相当于现在的律师和法官。一岁时母亲去世,给笛卡尔留下了一笔遗产,为日后他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障。8岁时他进入一所耶稣会学校,在校学习8年,接受了传统的文化教育,读了古典文学、历史、神学、哲学、法学、医学、数学及其他自然科学。但他对所学的东西颇感失望。因为在他看来教科书中那些微妙的论证,其实不过是模棱两可甚至前后矛盾的理论,只能使他顿生怀疑而无从得到确凿的知识,惟一给他安慰的是数学。在结束学业时他暗下决心:不再死钻书本学问,而要向“世界这本大书”讨教,于是他决定避开战争,远离社交活动频繁的都市,寻找一处适于研究的环境。1628年,他从巴黎移居荷兰,开始了长达20年的潜心研究和写作生涯,先后发表了许多在数学和哲学上有重大影响的论著。在荷兰长达20年的时间里,他集中精力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1634年写了《论世界》,书中总结了他在哲学、数学和许多自然科学问题上的看法。1641年出版了《行而上学的沉思》,1644年又出版了《哲学原理》等。他的著作在生前就遭到教会指责,死后又被梵蒂冈教皇列为禁书,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的思想的传播。
笛卡尔不仅在哲学领域里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同时笛卡尔又是一勇于探索的科学家,在物理学、生理学等领域都有值得称道的创见,特别是在数学上他创立了解析几何,从而打开了近代数学的大门,在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笛卡尔的主要数学成果集中在他的“几何学”中。当时,代数还是一门比较新的科学,几何学的思维还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在笛卡尔之前,几何与代数是数学中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笛卡尔站在方法论的自然哲学的高度,认为希腊人的几何学过于依赖于图形,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对于当时流行的代数学,他觉得它完全从属于法则和公式,不能成为一门改进智力的科学。因此他提出必须把几何与代数的优点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真正的数学”。笛卡尔的思想核心是:把几何学的问题归结成代数形式的问题,用代数学的方法进行计算、证明,从而达到最终解决几何问题的目的。依照这种思想他创立了我们现在称之为的“解析几何学”。1637年,笛卡尔发表了《几何学》,创立了直角坐标系。他用平面上的一点到两条固定直线的距离来确定点的位置,用坐标来描述空间上的点。他进而又创立了解析几何学,表明了几何问题不仅可以归结成为代数形式,而且可以通过代数变换来实现发现几何性质,证明几何性质。解析几何的出现,改变了自古希腊以来代数和几何分离的趋向,把相互对立着的“数”与“形”统一了起来,使几何曲线与代数方程相结合。笛卡尔的这一天才创见,更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从而开拓了变量数学的广阔领域。最为可贵的是,笛卡尔用运动的观点,把曲线看成点的运动的轨迹,不仅建立了点与实数的对应关系,而且把形(包括点、线、面)和“数”两个对立的对象统一起来,建立了曲线和方程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的建立,不仅标志着函数概念的萌芽,而且标明变数进入了数学,使数学在思想方法上发生了伟大的转折--由常量数学进入变量数学的时期。正如恩格斯所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辨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了。笛卡尔的这些成就,为后来牛顿、莱布尼兹发现微积分,为一大批数学家的新发现开辟了道路。
笛卡尔在其他科学领域的成就同样累累硕果。笛卡尔靠着天才的直觉和严密的数学推理,在物理学方面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从1619年读了开普勒的光学著作后,笛卡尔就一直关注着透镜理论;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参与了对光的本质、反射与折射率以及磨制透镜的研究。他把光的理论视为整个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笛卡尔坚信光是“即时”传播的,他在著作《论人》和《哲学原理》中,完整的阐发了关于光的本性的概念。他还从理论上推导了折射定律,与荷兰的斯涅耳共同分享发现光的折射定律的荣誉。他还对人眼进行光学分析,解释了视力失常的原因是晶状体变形,设计了矫正视力的透镜。在力学方面,他提出了宇宙间运动量总和是常数的观点,创造了运动量守恒定律,为能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他还指出,一个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沿直线匀速运动。
笛卡尔在其他的科学领域还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创见。他发展了宇宙演化论,创立了漩涡说。他认为太阳的周围有巨大的漩涡,带动着行星不断运转。物质的质点处于统一的漩涡之中,在运动中分化出土、空气和火三种元素,土形成行星,火则形成太阳和恒星。笛卡儿的这一太阳起源的旋涡说,比康德的星云说早一个世纪,是17世纪中最有权威的宇宙论。他还提出了刺激反应说,为生理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笛卡尔近代科学的始祖。笛卡儿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自成体系,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炉,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又是一位勇于探索的科学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几何在数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笛卡尔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1649年冬,笛卡尔应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安的邀请,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任宫廷哲学家,为瑞典女王授课。由于他身体孱弱,不能适应那里的气候,1650年初便患肺炎抱病不起,同年二月病逝。终年54岁。1799年法国大革命后,笛卡尔的骨灰被送到了法国历史博物馆。 (补充:瑞典女王为了显示对知识的尊重,专门派一艘军舰接笛卡尔到瑞典)
笛卡尔的婚姻:与斯宾诺莎、布莱尼茨一样,笛卡尔终身未婚,没有享受到家庭生活所带来的快乐。他有一私生女,但不幸夭折,为其终生憾事。
====================

这是我最喜欢的三位哲人。

叔本华 Arthur Schopenhauer
1789 - 1860
〖德国〗

--------------------------------------------------------------------------------
1789年生于但泽的叔本华从小孤僻,傲慢,喜怒无常,并带点神经质。他对自己的哲学也极为自负,声称是一种全新的哲学方法,会震撼整个欧洲思想界。然而他的著作却常常受人冷落。在柏林大学任教时,他试图和黑格尔在讲台上一决高低,结果黑格尔的讲座常常爆满,而听他讲课的学生却从来没有超出过三人。于是叔本华带着一种愤遭的心情离开了大学的讲坛。叔本华与黑格尔的对抗实际上是两种哲学倾向之间的较量。他失败了。因为他不属于那个时代。用叔本华自己的话说,他的书是为后人写的。事实也是如此:到了晚年,时代才和他走到了一起,他终于享受到了期待了一生的荣誉。
1818年叔本华发表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从而奠定了他的哲学体系。他为这部悲观主义巨著作出了最乐观的预言:“这部书不是为了转瞬即逝的年代而是为了全人类而写的,今后会成为其他上百本书的源泉和根据”。然而该书出版10年后,大部分是作为废纸售出的,极度失望的叔本华只好援引别人的话来暗示他的代表作,说这样的著作犹如一面镜子,“当一头蠢驴去照时,你不可能在镜子里看见天使”。
叔本华是唯意志论哲学的创始人,他抛弃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辩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来寻求新的出路,提出了生存意志论。人生就是一种痛苦,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生存意志越强,人就越痛苦。要摆脱痛苦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抛弃欲求,否定生存意志。他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艺术创造和欣赏来暂时解脱痛苦,但最根本的解脱办法是,进入佛教的空、无的境界。
叔本华死后,有关他的哲学讲座逐渐将黑格尔排挤了出去,终于报了当年一箭之仇。他一时成了德国最时髦的哲学家。到1891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就已再版了18次。 (本简介摘录于http://www.de0049.com.cn德国之窗网站,在此表示感谢。)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形而上学和美学影响了哲学、艺术和心理学等诸多方面。被认为受到他影响的著名人物有

哲学家:尼采、萨特、维特根斯坦、柏格森、波普尔、霍克海默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荣格
作家:托尔斯泰、莫泊桑、托马斯曼、贝克特、斯韦沃
艺术家:萧伯纳、瓦格纳、马勒
诗人: 狄兰·托马斯、博尔赫斯
科学家:爱因斯坦、薛定谔、达尔文

叔本华是少数维特根斯坦阅读并欣赏的哲学家之一。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尼采十分欣赏他的作品,曾作《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来纪念他。瓦格纳把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献给叔本华。莫泊桑称他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梦想破坏者”。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思想亦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以叔本华的理论评宋词;还曾借助其理论发展了红学,成就颇高。
叔本华(Schopenhauer,1788—1860)在哲学家当中有许多地方与众不同。几乎所
有其他的哲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乐观主义者,而他却是个悲观主义者。他不像康德
和黑格尔那样是十足学院界的人,然而也不完全处在学院传统以外。比悲观论更为重要的是意志第一的学说。显然这个学说同悲观论并没有必然的逻辑
联系,叔本华以后主张此说的人经常从其中得到乐观论的基础。有许多现代的哲学家,
值得注意的是尼采、柏格森、詹姆士和杜威,向来以这种或那种形式主张过意志至上说。
而且,这学说在专门哲学家的圈子以外也风行开了。于是,随着意志的地位上升多少等,
知识的地位就下降了若干级。我认为,这是在我们这时代哲学气质所起的最显著的变化。
这种变化由卢梭和康德作下了准备,不过是叔本华首先以纯粹的形式宣布的。因为这个
缘故,他的哲学尽管前后矛盾而且有某种浅薄处,作为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来看还是
相当重要的。

康德的著作是三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

叔本华--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尼采---提倡超人哲学====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康德注重理性,黑格尔注重绝对理念
叔本华和尼采都是唯意志论
非理性主义
叔本华很不喜欢黑格尔,认为他是诡辩
尼采哲学思想是权力意志
尼采的权力意志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实际是同一个东西,即求生存的欲望和创造的本能。不过二者也有差别。在叔本华那里,事物的生存意志的目标仅仅在于求生存,尼采则认为事物的生存意志除了求生存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求权力、求强大、求优势、求自身超越。求生存可以说是事物最基本的,也是最低的要求。事实上任何事物都决不会满足于这种要求,凡有意志存在的地方,即一切事物,都必须追求力量的强大,竭力占据优势。难道没有强大的力量,不占据优势,能够统治、征服、战胜他物而生存下来吗?!当尼采把生存意志本来就包含着的意义揭示出来,并加以强调时,他就把生存意志叫做“权力意志””(又译“强力意志”)了。当尼采把追求力量的强大(权力扩张)、追求优势说成生命意志的本质特征,并肯定、倡扬生物的这种特征,在这样的权力意志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哲学体系时,他的哲学就与叔本华那种主张否定生存意志的消极悲观的哲学区别开来了。尼采的哲学是一种具有积极外表的,甚至可以说是具有疯狂色彩的哲学。

--------------------自己把想要的哲学家名字复制百度就可以了!

西方哲学史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哲学
第一节 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
一、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
二、希腊哲学发展的梗概
第二节 早期希腊哲学
一、米利都学派
1.泰勒斯
2.阿那克西曼德
3.阿那克西美尼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三、赫拉克利特
四、爱利亚学派
1.克塞诺芬尼
2.巴门尼德
3.芝诺
4.麦里梭
第三节 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
一、智者派
1.普罗泰戈拉
2.高尔吉亚
二、原子论者及其先驱
1.恩培多克勒
2.阿那克萨戈拉
3.留基波
4.德谟克利特
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1.苏格拉底
2.小苏格拉底学派
3.柏拉图
四、亚里士多德
第四节 希腊哲学的衰颓
一、伊壁鸠鲁学派
二、斯多葛学派
1.早期斯多葛学派
2.晚期斯多葛学派
三、怀疑主义
1.早期怀疑主义
2.晚期怀疑主义
四、新柏拉图主义
1.斐洛
2.普罗提诺
3.波菲利
第二章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教父哲学
一、教父哲学对待理性与信仰的基本态度
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
2.超理性的信仰
3.基督教基本教义的确立
二、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 经院哲学
一、实在论与唯名论
1.“共相”问题的由来
2.安瑟尔谟
3.最初的唯名论者
4.阿伯拉尔
二、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
三、反托马斯主义的方济各修会经院哲学家
1.罗吉尔培根
2.约翰邓斯司各脱
3.威廉奥卡姆
第三章 16-18世纪西欧哲学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二、宗教改革
……
第四章 18世纪法国哲学
第五章 德国古典哲学
第六章 近代哲学的终结及向现代哲学的过渡

转载请注明出自晓芒学园 http://www.xiaomang.com/ 本贴地址:http://www.xiaomang.com/viewthread.php?tid=930

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

是唯心三个的终极问题,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分为唯物三个终极问题和唯心三个终极问题。
唯物三个终极问题:
1、如何更好的认识宇宙世界、并解决关于宇宙的问题。
2、如何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并解决关于人类的问题。
3.如何更好的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关于人生的问题。
唯心三个终极问题:
1、我是谁?
2、我从哪里来?
3、我要到哪里去?

扩展资料哲学就是元知识、元理学,即所谓大道至简。哲学任务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区分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晰表达、系统构造,这样的元理系统才适用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哲学是元理,科学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和内容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
答:一.学习动力缺乏:主要表现 1.尽力逃避学习。不愿上课;上课无精打采,不能积极思维;无成就感,无抱负和期望。2.缺乏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相信自己有学好的潜力,学不好也不会感到丢面子。3.容易分心。学习动力缺少会使注意力差,不能专心听课,不能集中思考,兴趣容易转移,学习肤浅,易受各种...

有哪些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
答:那我建议你尽量与之前感兴趣的东西联系起来,比如:你害怕背单词,但你喜欢看视频,那就可以看美剧,边学单词边看美剧。5.从各个领域中寻找“大问题”这针对于实在不知道怎么找大问题的,可以试试从各个学科领域中寻找,这些学科的大问题代表-个领域的核心问题也等于学科主线。沿着主线顺藤摸瓜也是一种...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有哪些呢?
答:(1)学生没有具体的计划性(2)受外界因素影响,没有较强的自律性(3)处于精神内耗,导致自己学习疲劳与焦虑 (4)尽力逃避学习。不愿上课; 上课无精打采, 不能积极思维; 无成就感, 无抱负和期望。(5)缺乏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相信自己有学好的潜力, 学不好也 不会感到丢面子。(6)...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有哪些
答:大学生活中常见的学习问题有:(一)学习动力缺乏(二)学习动机强度不当(三)学习焦虑与学习疲劳(四)考试焦虑 扩展资料 (一)学习动力缺乏:主要表现(1)尽力逃避学习。不愿上课; 上课无精打采, 不能积极思维; 无成就感bai, 无抱负和期望。(2)缺乏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相信自己有学好...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有( )。a缺乏学习动力b恋爱影响学习c考试焦虑d学习...
答:答案解析:ACD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1.学习目的不明确,许多大学生对进入大学学习的状态无法适应,从而自信心不足,各方面的自我成长能力弱,对自己的大学的学习生涯没有阶段性划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得过且过。2.学习动力不足,许多大学生对所学专业认知的内驱力不足,没有很强的学习...

学习问题方法
答:一.首先,静下心来,问一问自己的心,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成功的人,失败的人?不平凡的精英,一无所名的普通人?雄心勃勃的青年人,还是庸庸碌碌的自甘堕落者?思考过了,你就明白了。若你自甘平庸,继续现在的状态;若你心有大志,先对自己肯定,我,要成为那样的人。二,为了成为我想...

你都有哪些学习问题?
答:一、苦学无效 孩子一直努力学习但效果就是不明显,无效是学习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很多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学习上,但学习效果却不佳,似乎学习的努力程度与学习效果并不成正比。这种现象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慢慢地会使本来勤奋刻苦的学生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从...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有那些方面?
答: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动机强度不当、学习焦虑与学习疲劳以及考试焦虑。其中,学习动力缺乏表现为尽力逃避学习、缺乏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容易分心、厌倦冷漠、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习动机强度不当表现为缺乏动机或动机强度过弱,或者学习动机过强;学习焦虑与学习疲劳表现为学习中...

大学新生常见的学习问题有哪些?
答: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3.人际关系...

学习问题有哪些?
答: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1) 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很多大学生在考入大学后,就进入了放松的状态中,根本不明确自己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以为混个毕业证就早早了事,这就是他们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2) 学习态度,很多大学生上了大学以后什么习惯都养成了,睡懒觉,熬夜,不学习,特别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