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解释一切皆是虚幻(佛法) 佛法能解释一切,轮回我无法理解。请帮忙。

作者&投稿:豫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净空法师讲过,我节选了一段过来
净空法师讲量子--地藏经科注节选2009-06-09 16:46【原夫一念自性,体元湛寂。自性之心,用本虚灵。无相无名,绝思绝议。作群生之依止,为万法之根源。究竟号中道正空,褒美称第一义谛。诸佛悟之,则三身圆显。众生迷此,则六道循环,虽迷悟之有殊,而心性之无别。】
这一段说的是法界总体,也就是现代哲学所说的宇宙万有的本体。东西方的哲学对于本体都还在摸索,虽然讲得很多,没有一个人说的能够令大家心服口服,一直到佛法,才把这个问题交代清楚了,非常希有难得。所谓「本体」,这两个字简单的解释,本是根本、是原本,体是理体;也就是说宇宙从哪里来的,那个根源就叫本体。虚空从哪里来的?现在我们知道,虚空当中无数的星球,在太空当中运行,这东西从哪里来的?星球里面还有生物,像我们地球上有动物、植物、矿物,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也可以问生命从哪里来的,什么原因而有的?这些都是属于本体。说明万事万物,包括生命的起源,这段话不长,只两行文字就已经说得清楚明白了。
「本体」是什么?自性,自己的本性。自有自然的意思,换句话说,它不是造作的,它不是生灭法,本来就有,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自性」是什么?一念。一念就是自性,自性就是一念,这两个字意思很深,一则不是二,你要是落在二念,麻烦就大了。二念是什么?二念就迷了自性。一念,你就悟了自性,悟了自性就是诸佛如来,我们就称你佛,称你如来。你一念,你就是如来,你就是佛;如果你是二念,你就是众生,你就是凡夫。所以要晓得,佛法讲的自性,讲的真如,一念是真的,一念是本性。这个讲法大家很难懂,一念就是无念,佛法讲无念,特别是禅宗,如果你真的是无念,你又错了。无念,木头无念、石头无念,那它都成佛了吗?所以这个意思,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念是无二念,换句话说,无念的意思就是一念,不是说那一念也没有,无念才是真正的一念。
一念就是真心,一念就是本性,一念就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个意思还是不好懂,我们要从比喻上来说。譬如我们弹琴,中国的古琴、筝,诸位见过也听过。它是一条弦,在没有弹它的时候,这个时候叫一念,你轻轻的拨动一下就是二念了。为什么?这一根弦就不是平的,它起了波浪,你轻轻弹一下,波浪就小,重重弹一下,波浪就大。现在科学家讲波动的现象,宇宙万法形形色色从哪里来的?波动而来的。上一代的科学家以为一切物体,构成万物基本的物质是分子、原子、电子、粒子,是这些东西构成的;近代的科学家了不起,又更进一步发现这些东西都没有。爱因斯坦讲宇宙万法是什么?波动的现象。它也叫做「场」,除了场之外,没有一样东西,这是他发现的。他发现是个波动的现象,但波从哪来的,他就没有找到。
波一定从没有波里面起的,譬如我们讲水波,水波从哪里起的?从水起来的。如果没有水,哪里有波?光也有波,光波从哪里来?从光来的,从光子来的,振动而变成光波。电磁波是从电流来的。光、电流又是什么东西?不断的往里面去追究,追究到最后,有人讲真空,我们佛法讲真空不空。佛法追究到根源就是一念,诸位要晓得,一念没有波动,念一动就落二三。所以一就完全没有波动,完全没有波动,这个时候虚空法界是一体,《华严经》称它作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一念自性。一起波动,一真法界就变成十法界,就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波动的现象,佛在《华严经》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心所现的是一真,唯识所变的是十法界,是无量无边的法界。唯心就是一念自性,没有波动,现一真法界。唯识是动的,识就是波动的现象,识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变成十法界。
这还是非常难懂,难懂那个现象是什么?波动跟不波动是一不是二,这个难懂。我们今天讲,不动跟动是两桩事情,这个好懂。佛告诉我们,波动跟不波动是一桩事情,这个我们就不好懂了。动中有不动,不动中有动,这是事实真相。假如不动跟动是两桩事情,诸佛如来就不可能应化到我们世间来。六道世间是大幅度的振动,佛住在如如不动的境界,他怎么能跑到我们这里来?佛告诉我们,动跟不动是一不是二,所以佛可以应化到我们世间来。诸佛菩萨能够在十法界随类现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随机说法,原理在此地。这个道理太深,佛法讲修行证果,证什么?后面讲「诸佛悟之」,悟什么?就悟这个事情。这个事情,他清楚明白了,他就叫诸佛如来;我们对这个事情不清楚、不明白,就叫六道凡夫;凡夫跟如来就在一念之间。这一段第一句是总纲领,这四个字把宇宙的根源讲尽了,它无量的深广,也无量的透彻。这一句就是圆圆满满的佛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一切法,总不离这一句。这一句法,你要细说,诸佛如来合在一起,大家都来宣说,宣说无量劫也说不尽,这是事实真相。
下面给我们略说自性的样子,就是『体元湛寂』,「体」就是自性之体,一念之体,原本湛寂。「湛」是比喻,像水一样很清净,一尘不染,水很平,没有一丝毫的波动,这叫湛。我们供佛,在供养具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一杯水,其他的什么都可以不供,就要供这一杯水。水表什么?一念自性,体元湛寂。叫你看到这杯水就想到,我们的自性就像水一样干净,像水一样平静,一尘不染。这是你的真心本性,这就叫如来,这就叫诸佛。所以供这杯水,不是给佛菩萨饮用的,是给我们自己看的,看到之后你要入这个境界。你不是想学佛吗?佛的心就像水一样干净、平静,一点波浪都没有。
我们现在的心污染,贪瞋痴慢、是非人我,这是污染。念头,一个念头生又一个念头灭,那是不平有波动。看到这杯水不一样,所以诸位同修要记住,供佛菩萨要供清水,不能供茶,茶是染污。供杯最好用透明的玻璃,你看得清楚。所以它是表法,是提醒我们修清净心,这水一尘不染,是清净心;又修平等心,没有波动是平等心。清净、平等是觉心,你就觉悟了。水表清净,同时又表平等,取这个意思,所以它原本就是湛寂。「寂」在此地是讲寂灭,灭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了,这是寂。寂到了极处,叫湛寂,这是体。有体当然它就有作用,作用是什么?它一定现相。
下面讲『自性之心』,心跟性是一也是异,心跟性是一,但也不是一。就如同水跟波一样,你说水跟波是一还是二?你要说它是一,它明明一个是平静的,一个是波动的;你要说它二,波也是水,水也是波。告诉你两桩事情,不能说一,也不能说二,不一不异。心是什么?心就是体起用,这就叫做心。但是要晓得,体是决定起用,没有不起用的。
「自性之心,用本虚灵」,这句话重要!我们今天这个心用很糟糕,诸佛菩萨的心是干干净净,虚!没有东西。我们这个心用,一天到晚有我、有你、有他,就是《金刚经》讲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本来是虚,现在有这四大类,塞满了。塞满之后就不灵,虚才灵,实就不灵,虚才有用,实就没得用处。像我们建房子,房子里面空虚才有用,如果房子建好,里面都充满了,那还有什么作用!你用砖头砌房子,这里面全部都是砖头砌满了,这还有用处吗?没有用处,里头要空才有作用。什么东西起作用都要空,木鱼里头挖空了,大磬里头也挖空了,敲了才会响。我们今天这个心不响,为什么?没智慧,里面装得满满的,怎么敲也敲不响。本来你的心灵极了,灵敏到极处,现在怎么敲都不起作用,原因是什么?是你「用」已经落实了,它不是虚,所以它不灵。
我在新加坡教同学们讲经,他们在学讲经,学得很用功,学得很辛苦。初学有什么法子?我教他一个原则,但是这个原则现在他做不到。讲经哪里要准备,你之所以要准备,就是你自性的虚灵失掉了,所以你才需要准备。准备得那么辛苦,讲的还不相应。纵然能说到一点,全是别人的,没有一句是自己的,没有一句是自己心性里头流露出来的。这是什么原因?禅家讲,你没有明心见性。要怎样把经讲得好?自己心里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了,经就讲好了,你讲的跟诸佛如来讲的就没有两样。你们念佛也如此,怎样念佛才会念得好?心里头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你就会念到理一心不乱。你心里面还有东西,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念一辈子,古人讲:「喊破喉咙也枉然」,你也不相应,因为你不懂得这个原理,你不知道自己本来面目。
自己本来面目,就是「湛寂虚灵」这四个字;湛寂是自体,虚灵是起用。一切诸佛菩萨,这个菩萨一定是法身大士,不是普通菩萨,他们跟这四个字相应了,所以称法身大士,称为诸佛如来。我们今天称六道凡夫,是与这四个字完全相违背,我们的心不湛不寂,我们的心起用不虚不灵。学佛没有别的目的,就是恢复自性而已!恢复自性,那就是恢复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正如马鸣菩萨所说,你本来具足的,一定可以恢复。换句话说,不湛不寂、不虚不灵本来没有,本来没有当然可以舍掉,而本来有的,一定可以恢复。学佛人讲信心,信心的建立,就建立在这一句;相信自己本来是佛,现在迷惑了,相信这个迷惑决定可以舍离,相信「佛」决定可以恢复,这才叫信成就。一切经开头的第一句,「如是我闻」。「如是」两个字什么意思?就是此地讲的湛寂虚灵。
下面两句:『无相无名,绝思绝议』。「无相」,明明看到森罗万象,怎么说无相?无相是无实相,没有一个真实的相。所有的相都是幻相,《金刚经》讲「梦幻泡影」,所有的现象都是梦幻泡影。这种相,存在的时间能有多长?「如露亦如电」。给你讲真话,所有一切现象刹那生灭,所以它不是真的。刹那生灭,我们很难体会,《仁王经》里面佛说了一个大概,让我们从这里面去体会。佛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弹指的时间很短。经上讲力士弹指,力士是身体很强壮、很勇健的这种人弹指,有力又弹得快。我们现在弹指,一秒钟弹四次不成问题。佛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就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一刹那里面有九百生灭,说明这个相是梦幻泡影,不是真的。我们就以这个算法,一秒钟弹指是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一秒钟是两个十万八千个生灭,就是二十一万六千个生灭。经上讲「如露亦如电」,那个如电,电是闪电,就是比喻这个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所以佛讲这个相是梦幻泡影,无相。
这个生灭这么快,我们没有办法观察到,所以佛经常讲不生不灭。不生不灭不是没有生灭,如果没有生灭说不生不灭,那不叫废话,有什么意思!不生不灭是讲生灭太快了,几乎生灭同时,你说生灭了,生灭马上就灭了,不生不灭是这个意思。确实有生灭,生灭几乎是同时,没办法分辨,这叫做不生不灭,所以不生不灭是解释生灭的现象。佛说「如露」,露是我们今天这个错觉,这是生灭的相续相,前一个相灭掉之后,后一个相生,后一个相虽然生了,它跟前面那个相很相似,但你觉得它还存在,其实不是。这个道理,我们用摄影机就很容易发现,现在科技太发达了,大家都用录像机,录像机不容易发现。
我年轻的时后玩过摄影机,拍电影的,我对这个很内行,我会拍也会剪接,玩过一段时期。通常我们用小的八厘米的摄影机,一卷片子拍下来,一秒钟是二十四次镜头的开关,这镜头展开照一张进去,马上关起来又换一张底片再照一张,一秒钟是二十四次,放在银幕上你就觉得是真的了,你就不知道那是假的。你再想想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张,你会知道那是假的吗?一秒钟二十四次生灭,就已经把你骗得团团转,你已经就以为是真的。而实际的现象,佛讲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这个话是佛的方便说,还不是真的。真的比这个还要多,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将来在《华严经》里面我会讲到这段经文,我会详细的跟大家解释。这个跟现在的科学观察完全相同,说明一切万法是假的,不是真的。
你知道是假的,你可以受用,受用得很自在,你决定不能占有,你有是有,你要得到它就错了,这得不到。连这个身体都得不到,身体是刹那生灭,万法也是刹那生灭,你怎么能得到?你可以受用,决定不能有得的观念,那是一个妄想,那是分别执著。诸佛菩萨在一切境缘当中得大自在,那就是我平常在讲经当中跟诸位说的,诸佛菩萨要的是使用权,他不要所有权。为什么不要所有权?「无所有,不可得」,所以他用得自在,他生活得快乐。他没有得失,得来没有一点欢喜,失掉也无有忧虑,因为本来就没有得失。世间人迷惑颠倒,患得患失,在得失里面苦死了。在得失里面打妄想、生是非,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到最后还是一无所得,所以佛说众生是「可怜悯者」。为什么可怜悯?不可得他偏偏要得,无所有他偏偏要有,你说糟不糟?
你要晓得无相,无相这个意思难懂,无明的意思好懂,无相的意思深。所有一切现象是幻相,是刹那生灭相,所以一部《大般若经》佛讲了二十二年,总归纳两句话,「诸法无所有,三心不可得」,这是般若的精髓。二十二年佛讲般若,就是讲这两句话,你真的通达明白了,天下太平什么事都没有了。禅宗说:「识得一,万事毕。」你什么时候认识「一」,一是一念自性,你一切事情都解决了,不但解决,而且圆满的解决。谁认识?只要认识一的人,这个人就叫法身大士,就叫诸佛如来,他就成佛了,他就叫如来。所以法身大士、诸佛如来,他们日常生活与这几句话完全相应。
「无名」,名是假名,名是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所建立的。这个道理,古代中国有智慧的人,诸位念过《老子》,老子一开端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告诉你无名,名是人建立的,是假名。今天人讲,指着我骂:「你是狗」,我们很生气。为什么生气?执著这个假名。如果我们老祖宗,最初的时候就把这个东西叫做狗,今天看这个狗不是很正常吗?这是假名,你怎么可以当真?你知道是假名,你就不生气了,你执著这个名字以为真,你才生烦恼,所以名是假名。
道也不是真的,老子讲得好:「道可道,非常道。」佛在《金刚经》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老子讲的道,你要以为有真道,你就错了。为什么法尚应舍?佛法也是因缘生,既是因缘生,也是梦幻泡影,了不可得。佛法我们可以用它,不要执著它,那就对了。你要执著真正有个佛法,完了!你死在佛法里面,你永远不能开悟,所以法也不能执著。
现在讲经说法的人毛病出在哪里?死在句下,所讲出来的全是死句子,没有用处,它不是活的。如果你能把这个舍掉就活了,你懂得它的意思了。明白事实真相,你展开经卷长说短说、深说浅说,你不就说得很自在?你一准备了就全是死的,不准备全是活的。可是怎么活得过来?你一定要湛寂虚灵,你才是活的;如果你不湛不寂、不虚不灵,你是死的。死的再遇到死的,那还有什么法子!所以湛寂虚灵是功夫,随机说法是智慧,你有功夫,智慧才能现前,你没有功夫,你的智慧怎么现前?由此可知,真修重要,无论是哪个法门,无论是哪个宗派,夏莲居老居士说的「真干」!他那个真干的意思是真修,要恢复我们心性的湛寂虚灵,就要这功夫。所以一切诸法是幻相、假名。
「绝思绝议」。「思」是思惟,对一切万法,我们现在讲研究,可不可以研究?没有必要,统统是假的,统统不可得、无所有,你研究个什么!「议」是议论,也不需要议论。佛跟佛见面一句话都没有,为什么一句话都没有?绝思绝议。凡夫跟凡夫见面讲不完的话,佛跟佛见面一句话都没有,真的是以心印心,心心相应,没有一句话。我们中国人,细细观察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都比不上中国人有智慧,中国人造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让你一看就会觉悟,外国文字决定没有这个能力。你看此地讲的「思」,思是什么意思?你的心起了分别。思是分别,心上划了好多格子,那是分别的相;「想」是心里现了相。想是妄想,思是邪思,你把那个「相」、把那个「田」拿掉,真心就现前了。有了这个东西,把真心盖覆住了,真心就变成妄心。思是妄心,想也是妄心,把那个田、把那个相去掉,真心就现前了,你看多妙,那个意思多好!
所以佛法叫参究,不叫研究,研究就落在思惟里头。佛教是离心意识参,什么叫参究?不用心意识;识是分别,意是末那、是执著,就是不用分别执著。心是阿赖耶落印象,不落印象。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是真心起用。参禅要用真心,研教也要用真心,念佛还是要用真心,你才能够契入境界。今天参禅不能开悟,研教不懂得佛意思,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看经研教如来的真实义不知道,念佛不能得一心,不能功夫成片,原因在哪里?都是用的心意识,完全落在妄想上,妄跟真不相应,所以念佛功夫不能成片,研教不能大开圆解,参禅不能明心见性。我们一定要知道错在哪里,把这个毛病找出来,把这个毛病消除,功夫就得力了。这六句,每一句四个字,总共二十四个字,把佛法与宇宙之间,性相、事理讲得再透彻也没有了。这一部《大藏经》,就是依这二十四字说出来的,这二十四个字是佛法的根本,这是法界的总体。

《金刚经》中著名的“六如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意思是说,我们应持这样的观点:所有事物现象,都是空幻的,生灭无常的。

‘一切有为法’‘一切有为’的境界,就如同这个幻师变化出的幻术一样,是‘虚妄不实’,是‘如梦如幻’。这个‘如泡如影’,是什么意思呢?你在河边上看,下雨的时候,雨水打在河水上,就好像起了一个一个的水泡;一下子起,一下子灭,起灭无常。‘一切有为法’就像水泡一样是‘起灭无常’的。‘如影’是镜子里面所现的影子,也是不实的,他只是幻影而已。你明白了‘梦、幻、泡、影’都是‘虚妄不实’的道理,也就会明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道理。‘如露,亦如电’,一切法都是无常的。一早起来看,那草叶上,树叶上,都有水珠,那就是露水,但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他的存在只是短暂,一刹那而已。这个‘如电’就是天阴要下雨,打雷时闪的那个电光,电光一闪就没有了。有没有个电呢?有,但是只一刹那就消失了。这段经文,用‘梦、幻、泡、影、露、电。’这六个比喻,来描述‘一切有为法,变异无常,生灭迅速,无有停留。’一切有为法,本来就像这样子,你说有,只是暂时有,转眼就消失了。我们人也是一样,昨天还好好的聚会在一起,今天得个讯息,说他已经死了;人的生命就像‘四十二章经’所说的:‘生命在呼吸间’这样的短暂,他一口气转不过来,就完了。就像闪电那样,一闪就消失了,又像朝露那么的短暂,太阳一出来他就消失了,应该这样子‘观想’,‘应作如是观’——‘观’是‘观想’。就是说你学‘金刚经’,学‘般若智慧’,应该用‘梦、幻、泡、影、露、电’这六种的比喻,去做‘观想’,‘一切有为法’就如‘梦、幻、泡、影、露、电’那样,是‘虚妄不实’‘变异无常’‘生灭迅速’,你能这样‘观想’,对‘一切有为法’就更能‘看破放下’,在现实生活上,你就不会处处与人计较,这样你就不会‘取著他’自生烦恼。所以圣人‘用心如镜’,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把他舍得一干二净,所以圣人的心能‘解脱’能‘自在’,这是因为圣人有‘般若妙慧’的原故。世尊教我们‘发菩提心的人,受持读诵,为人演说’金刚经,应作如是‘观想’。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众生也能得到真实的利益,最后我们也能安住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上,对‘一切有为法’不会再起执著了。正宗分竟。

什么是虚幻?虚幻是不实在,不能长久留存的,而一切,从精神到物质,条分缕析,仔细分析,没有能够留下的。当听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时,先要去弄明白什么是虚幻?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佛教不是让我们陷入一种莫名的高深,而是让我们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惊奇中看到普通。
例如针刺肌肤,你的感觉是疼痛,你以此为实。你觉得就是这样的,你把这种感受当成不可改变的定律。对不起,有一个时刻,当针刺肌肤你感受到的竟然是快乐时,你该怎么办?怀疑?颠覆过去的感受?还是错乱?
我们在这个矛盾中猛然发现,一切是不能恒久的存在的,这,就是虚妄,虚幻。

开悟是破除迷执,见到了人生宇宙的真实相。什么是迷呢?把现实中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触、意所了的都认为是真实有的,这就叫迷。认为我们自己的身体里有个真实不虚的实在的我,这就叫我执。对于身体乃至周围的环境,如天地、山河、日月、星辰、飞禽、走兽、动物、植物、一切日用等等,也都认为是真实的,这就叫法执。有了我执与法执,就叫颠倒梦想。开悟就是破我执和法执。二执既破,自然远离颠倒梦想。

对一切事物,内而精神、心理活动;外而身体乃至宇宙现象,都认为是一种梦、幻、泡、影,就象梦中境界一样,象幻相一样,象水泡一样,象影相一样没有实体。破了我执、法执,初步开悟者会心中开阔、空旷,愉愉快快,很安祥、很自在、很超脱。在身体上,特别轻安,特别舒适。在现实生活中,身和心要是有这样的变化和感受,这就是开悟。

宇宙人生的真实相就是如梦、幻、泡、影,没有真正的我和法,没有真正的法。通达了本来无我无法的道理,一切都如梦、幻、泡、影,懂得很清楚,在现实生活中对一切事物没有我执和法执,排除了颠倒梦想,这就是一个初步开悟者。要彻底懂得本来无我无法,一切都如梦幻泡影,没有实体。要深入懂得,彻底懂得人生宇宙的实相。
人生宇宙的真正实相,天、地、草、木、人、山、河、鸟、兽、农、工、商、学、兵,凡属一切有形象的、包括宏观和微观的事物,都是只有幻相而无实体。凡属因缘所生的一切事物,都是幻相,整个宇宙随时都在变化,万事万物都是梦、幻、泡、影,这就是人生宇宙的真实相。万事万物都是幻相。人生宇宙的实相就是一切如梦。

佛改造人生宇宙,佛的世界是光明的世界,美满的世界;如来的法身、报身――没有生、老、病、死苦的身体。如来懂得人生宇宙的实相,懂得一切如梦幻泡影。佛有智慧,佛的智慧就是彻底懂得人生宇宙如梦如幻。破除我法二执,做到无我,就与佛的快乐接近。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心里清净,就不起烦恼,当下就能解脱,清净心就是佛心。

改变思想在生活中“悟”,在生活中悟入“不二”。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破除烦恼,真正的平静,才能真正的快乐。

一 你相信虚幻就是虚幻,现在人类也没办法证实虚幻和现实,首先如果我说不是虚幻,那我要证实世界是真实的,怎么证明,反过来你怎么证明一切是虚幻的?但是作为一个实证主义者,我相信一切是真实的,人类是一个生命体,可以产生幻想,但有些人并不知道自己这种幻想,所以他就在建造这个空中楼阁,或者生活在空中楼阁里面,也就分不清虚幻,现实。
二 或者你可以暂时抛开这些,即不管虚幻与否,只面对眼前看到的,辩论那些大道理没有任何意义,活的开心才最重要,哲学家都一群吃饱饭没事做的人,管他什么虚幻现实。
三一切都是现实,没有虚幻,虚幻就是逃避而建造的空中楼阁,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我可以证实世界是现实的,即世界不随你的思想改变,你的思想也改变不了任何客观事物。比如你想要某个人死,他不可能就死,除非你去杀他,而你去杀他就包含了一个具体的实际的事件,但你想要他死,只是一个思维活动,这个思维活动杀不死他。这个是改变不了的,现在改变不了的,就是现实。

佛法能解释一切吗??~

能解释一切,前提是会佛法,懂佛法。佛法能解释一切,而你不一定能遇见可以用佛法解释一切的人

佛教把三界所有生命叫众生,天界的虽然有神通,鬼道的也有些神通,包括地狱的,都被称之为众生,众生是平等的.只是天界的过得舒服,地狱的过得痛苦.

人由于产生恶念,而产生恶境,活着时的心态,就是死后转世的坏境,活着是慈善,死后转世,就会到一个充满爱的世界.活着时喜欢争斗,转世后周围也充满斗争的人.

其实不用转世,你今生就可以体会到,你什么样的心态,你的环境就是什么样的.你爱你周围的一切,你也会感受到爱,你怀疑周围的人,你也是被怀疑的人..

我们修佛的人,不是一定要追求舒适的环境,而是要追求有人传佛法的环境,所以大家去想去弘法,结下善缘,来世也会碰到高人为你说法.
南无啊弥陀佛!

一切皆为虚幻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看到的世界万物,(其实万物也不能算是万物,姑且名叫万物),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只是在你脑中的映射,只是你认为是那样的。一切有为的法(直指传念经书、造拜画像、造拜雕像、烧香拜佛等布施之为),如同梦幻和泡影,如同露珠和闪电很快就消逝,应该保持这样的正确观念。

一切皆是虚幻,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请问这是什么意思谢谢
答:大意:一切因缘所生的事物都是像梦等(六个比喻)一样非实有的,学者应该常作这样的观察。法:可以简单理解成一切的事物和现象,“法”是无所不包的,没有什么不是“法”。法有两种: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有所作的,从因缘而有的,有生灭或生异灭的,它是息息流变的,无常的。凡夫见闻觉知...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什么意思?
答:一切皆为虚幻 就是一切空 缘起性空 一切唯心造 都是假的 连自己都是假的 不可说 是无法描述的意思 只可体会无法叙述

谁能解释一切皆是虚幻(佛法)
答:换句话说,不湛不寂、不虚不灵本来没有,本来没有当然可以舍掉,而本来有的,一定可以恢复。学佛人讲信心,信心的建立,就建立在这一句;相信自己本来是佛,现在迷惑了,相信这个迷惑决定可以舍离,相信「佛」决定可以恢复,这才叫信成就。一切经开头的第一句,「如是我闻」。「如是」两个字什么意思?就是此地讲的湛寂虚...

佛说一切皆为虚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就是字面意思。说的是因果的现象。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因,再加上缘分,也就是合适的条件,就会慢慢得到一个结果。而广义地说,每一个过程,都是承接之前的事物而来,都是一种结果。所以,我们当下所感受的所有境界,都是一个结果。不存在无因之果。而当下的每一个念头,都会...

一切皆为虚幻 怎么理解
答:在这里的“虚”字,是指一切事物本身没有真正的独立的自己本性,1、一切事物会有种种生灭变化,存在的都只是一个个过程片段;2、一切事物本身不能脱离其他外界条件和关系而独立存在。由于这两个概念,所以说是虚幻无常。就是说一切事物表现都是不真正把握的,不是真正了解的,这其实是佛法中“空”的一...

谁能解释一切皆是虚幻(佛教)还有四大皆空?
答:“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也叫“四界”,具体指的是地、水、火、风。印度古代认为这四种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故名之为四大。佛教所称四大,除含有上述意义外,主要指的是坚、湿、暖、动四种性能。就是说:地的属性是坚;水的属性是湿;火的属性是暖;风的属性是动。这四种属性...

佛学禅语研究-11:一切皆为虚幻!
答:在这里的“虚”字,是指一切事物本身没有真正的独立的自己本性,1、一切事物会有种种生灭变化,存在的都只是一个个过程片段;2、一切事物本身不能脱离其他外界条件和关系而独立存在。由于这两个概念,所以说是虚幻无常。就是说一切事物表现都是不真正把握的,不是真正了解的,这其实是佛法中“空”的一...

一个佛理一切皆皆为虚幻什么意思
答:同样的,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组合而成,也并无实体存在。如量子物理学家把物质细分,发现最后什么都没有,只有量子不停在波动,波动如果停止,则宇宙中基本上空无一物。所以说一切皆为虚幻,但表现形式上还是有,故也不能执著于虚幻的空相。否则会落入消极的一面。不著有、不住空,离开一切相对...

佛教真言 这是什么意思
答: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一切皆为虚幻,应出自佛法大般若部。般若部卷数众多,据说浓缩的精华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刚经》。金刚经里有云,一切皆为虚幻,也有一首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就是说,一切世间上的法,都是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