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发现水稻的人是谁 水稻是谁发现的?

作者&投稿:稻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发现人已无法考究。水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西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14000年—18000年。

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河姆渡人。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扩展资料

东汉时,南方的人口逐渐增加,东汉末年,由于连年的战争,使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遭受到很大的破坏,中原人民大量逃入长江流域。西晋覆灭后,北方相当长时期内局面混乱,以后又有更多的中原人民向南迁移。

这些南来的移民,不但增加了南方的人力,同时带来了北方各地区较高的生产技术,这对于长江中下游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很有利的条件。

但是南方的自然环境及其相应的作物栽培方法和北方有许多区别。稻对生长条件和栽培技术的要求较高。首先,水稻需要田面有适量的水,南方虽然雨量比较多,还是需要讲求水利,以便灌溉。由于南方多丘陵地,斜坡不能蓄水。

又有不少低洼地,容易被水淹没,这就给南方的土地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尽管春秋战国到秦汉的长时期内,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那样发达,而南方还是地广人稀,经济文化的发展比不上中原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稻



  1. 发现人已无法考究。水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西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14000年—18000年。

  2.   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河姆渡人。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3. 水稻原产中国,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粒)去壳后称大米、香米、稻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酒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属于直接经济作物。还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



历史久远,无法具体确定是谁发现的。水稻开始种植距今最少有14000-18000年,发现水稻那就更远更远了。但有证据表明,水稻种植是中国发明的。
谁发明了水稻种植?学术界争论了 100多年。现在经过考古证实,最早发明水稻的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
印度曾发现过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稻遗存,20世纪70年代又发现公元前六千至四千多年的人工稻遗址。
但是,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出土的人工稻谷距今七千年左右。1988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又在湖南澧县彭头山发现了更早的碳化稻壳遗迹,距今年代为九千年至八千年。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14000~18000年。
中外学者得出结论:最早的种稻人就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
最早的水稻种植仅限于杭州湾和长江三角洲近海一侧,然后发展到长江中游、江淮平原、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下游,并向世界其它国家扩散。
大约在 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国水稻北传朝鲜、日本,南传越南。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 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新大陆被发现后,再由非洲传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水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西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14000年—18000年。
不过发现水稻的人一定是这之前很远的某个古人发现的或是群居的一群猿人发现的。

相传是神农氏

水稻是谁发明的~

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12320±1200—14810±230年。 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史记中记载大禹时期曾广泛种植水稻,夏本纪记载: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大禹命令伯益给大家分发水稻种子,种在水田里,还命令后稷(周的先人)给大家分发食物。没有食物的地方,他就命令有多余的地方,分给那些少的地方。

扩展资料
未来水稻,是每个育种科学家都要思考的重大方向。目前,国际上很多专家都在通过研究未来气候变化、人类对水稻食用的需求等因素,来预测未来水稻需具有或应改良的优良性状。未来水稻代表研究方向,但不是某个具体的新水稻类型,或独立概念。
作为超级稻二、三、四期百亩片攻关成功品种的培育者,邓启云是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和形态改良,通过常规方法育种的杰出代表之一。在他看来,“未来水稻”涉及的生物分子育种技术,是先进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稻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半坡遗址在西安圆形房顶黄河边磨制工具新石器木制结构是祖先浙江余姚河姆渡种粟饲猪用弓箭捕鱼采果用陶器干栏建筑赛鲁班休闲吹埙能制衣长江流域粟起源骨耜种稻吹骨哨雕骨喷漆新阶段

袁隆平爷爷的资料
答:袁隆平,作物育种专家。1930年9月7日出生,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最先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株。提出:”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现象”、”要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育性”。攻克了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选育难关,1973年实...

袁隆平怎么发现水稻的袁隆平如何发现水稻的
答:1、1960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2、1961年春天,袁隆平把这株变异株...

被称为“水稻之父”的是?
答:被称为“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袁隆平由于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被国际同行誉之为“杂交水稻之父”;因此获得了国内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特等发明奖,并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拯救饥饿奖”等八项顶尖级国际大奖。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
答: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6年袁隆...

袁隆平什么时候发明水稻
答:袁隆平院士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院士长期从事杂交水稻的育种理论研究以及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利用“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培育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1970年与其助手在海南发现了1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

袁隆平爷爷为什么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答:袁隆平爷爷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因为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强,这给了他很大启发,于是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他用9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袁隆平多少年研究出杂交水稻?
答:早在之前,人们还过着忍机挨饿的日子,正是有一个人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个现象,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于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不幸的是,袁爷爷在2021年的5月22日离开了我们,回顾袁隆平的一生,好像总是与杂交水稻密切相连,确实,袁隆平将自己的...

大米是谁发明的
答:大米的发明者并不能确定到具体是谁,但根据考古信息可以得知最早种植大米的是距今约一万三千多年的中国先民。除了南极洲外,水稻生长在世界各大洲,有21种不同的野生品种和3种不同的栽培种。到目前为止,最古老的大米消费证据是从中国湖南省道县的岩窑洞玉蝉岩洞中找到的四粒大米。与该遗址有关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