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历史转变

作者&投稿:枝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

  在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这一历史转变的指引下,我国设立了经济特区,为国内的进一步改革和开放、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吸取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实行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明确提出了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开始了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促进企业内部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等,改革开放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标志着我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历史转变的最终成熟。党的基本路线以法律的形式将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写进了党的章程及国家宪法,最终实现了这一历史转变的法律化、制度化和权威性。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这一历史转变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它是重新启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和基础。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这一历史性转变,就谈不上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就不会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局面。
  (二)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跃”。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成功实现,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基本形成。如果我们不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改变传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很好地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就难有出路。因为经济是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搞不好,社会主义的大厦就不会稳固。因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是我国整个改革开放事业进程中的重中之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建立,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注入了巨大的能量,国民经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后来的经济改革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三)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转变
  我国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受具体的历史和实践条件的制约,尤其是传统发展观念本身的局限性,我国国内的改革和发展主要是促进了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张,而在经济整体素质和质量的提升以及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方面并没有实现明显改善,我国在取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的同时,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例如: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等。

第一个我不清楚,,第二:1987的洪灾,死了不少人,,第三:2012的将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灭亡,也有人说世界么黎明了

三个历史性转变是什么~

(一)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
在经历了十年的文革浩劫和“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影响,经济社会长期停滞的背景下,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这次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大会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开始实现党在思想、政治、组织路线以及重大历史是非问题上的拨乱反正,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开始了我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转变。
在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这一历史转变的指引下,我国设立了经济特区,为国内的进一步改革和开放、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吸取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实行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明确提出了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开始了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促进企业内部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等,改革开放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标志着我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历史转变的最终成熟。党的基本路线以法律的形式将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写进了党的章程及国家宪法,最终实现了这一历史转变的法律化、制度化和权威性。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这一历史转变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它是重新启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和基础。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这一历史性转变,就谈不上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就不会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局面。
(二)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建国后的建设实践证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已经与当时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和需要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在明确了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后,我们党面临的新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和模式,才能更好更有效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在此问题上,我们党经过长期艰辛的探索和实践,在广泛吸取国内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实现了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又一次重大历史转变。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它能更好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并能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我们党进行理论探索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之一,也是社会主义认识史上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成功实现,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基本形成。如果我们不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改变传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很好地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就难有出路。因为经济是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搞不好,社会主义的大厦就不会稳固。因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是我国整个改革开放事业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成功确立之后,其它一系列的相关的改革问题,如政治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税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医疗和住房的改革乃至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问题等等也就有了相应的依据可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建立,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注入了巨大的能量,国民经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后来的经济改革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三)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转变
我国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受具体的历史和实践条件的制约,尤其是传统发展观念本身的局限性,我国国内的改革和发展主要是促进了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张,而在经济整体素质和质量的提升以及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方面并没有实现明显改善,我国在取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的同时,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例如: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等。尽管早在1981年我们党就提出了要探索经济建设新路子的任务,并于1995年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但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压力问题不但没有改观反而是越来越严重,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和障碍。
在新的历史挑战面前,中国面临着必须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的历史新课题。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结合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发展趋势,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这个重大问题,成为新时期指导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转变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又一次重大的历史转变。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成熟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上述三大转变,是历史的、系统的、发展的,是我国社会发展主线上的关键点,支撑着我国社会发展实现了一次深刻的历史性蜕变,即从传统社会主义社会转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巨变。

我猜测有两种可能性。
一、历史自我修复。因为我们现在知道的历史是前人史官的纪录。所以你修改了某时的历史,也许后代史官因为历史运行的必然性,而误记为我们现在的历史。
二、空间毁灭。因为我们现在是过去历史所发展的。所以历史的改变可能造成这个空间的改变。小到一个人的出现与消失。大到毁灭这个空间。而这个空间将会从历史修改点重新发展。
我们都知道因果关系,历史是因;现在是果。因变了,果会不变吗?
我这人比较相信后者,但是尚无科学论证,所以各位可以当作是胡话随便听听。(不过,见过空间毁灭的人有吗?呵呵…)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国相继实行了那三个历史转变?
答: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2、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3、1978年改革开放,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另: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是在1919年,严格的说不在此列。

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实现的三次历史性转变是什么吗
答: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经历了三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即一九二七年井岗山道路的开辟;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的成功及红军长征的胜利;一九七八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正确路线的重新确立。

中共成立以来带领人民实现哪三大历史性转变?
答: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人民实现了三大历史性转变:1、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2、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3、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 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巨变是哪三次?
答: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性转变:1、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2、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3、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古代历史有那几个历史转折点
答:6.清军入关:有人认为,清军入关是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的重要原因之一。7.清末:外来侵略。被动的开放国门,中华任人鱼肉。鸦片战争 从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五四运动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8.抗日战争:遭受了进一个世纪的分裂、战争后,中华民族再一次凝聚在一起,战胜了...

中国社会历史发生了什么三次伟大转折?
答: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广大人民,深受三重大山的压迫。新中国的成立则使得广大的人民群众成为新社会的主人。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实现的第一次历史性转变。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

新时期改革开放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转变 主要有
答:新时期改革开放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转变,主要有: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意义: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近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

我国经济体制的几种历史性转变
答: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实行计划经济体制。2、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之前,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计划经济体制最为薄弱的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继而开展了以搞活国有企业、...

新时期中国的历史性转变发生在哪些方面?
答: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 抗战胜利(8月15日)国共签定“双十协定”1946年:6月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国共内战爆发)1947年:挺进大别山(从被动转为反攻)进攻陕甘解放区 1948年:辽沈战役(48年9月-48年11月)平津战役(48年11月-49年1月)淮海战役(48年9月-49年1月)1949年:平津、淮海战役结束 渡江...

党的光辉历史与业绩
答:一.在三大历史转变中建立的三大历史功绩 纵观我国近百年的历史变革,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三大历史转变,同时也建立了三大历史功绩。(一)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完成了从 旧民主主义的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的转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