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难题 物理学十大难题(未解决)都有哪些?

作者&投稿:当涂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两个电阻R①和R②,且R①=nR②,并联后接入某电路中,那么干路中的电流为I,R①和R②中的电流分别为I①和I②下列关系中错误的是:A: 1 B: I①=-I② I=(n+1)I② n C: 1 D: n I①= __ I I②= ---I n+1 n+1

若把两定值电阻R1.R2以某种方式连接起来与电源接通,R1消耗的电功率是9瓦;若把两电阻以另一种方式连接后,仍与该电源接通,则R1消耗的电功率为16瓦且通过R2的电流为4A,那么电源电压和R1,R2的阻值各是多大?(请写明计算过程)
1.一段铜线的电阻为R,两端电压为U,通过电流强度为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R由铜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
B.R的大小与U有关
C.铜线的电阻对电流通过有阻碍作用
D.R的大小与I无关

2.两个电阻值完全相等的电阻,若并联后的总电阻是10欧姆,则将它们串联的总电阻是〔 〕

A.5欧姆 B.10欧姆
C.20欧姆 D.40欧姆

3.一条导线的电阻是R,把它对折分成等长的两段后,再把这两段并联起来使用,这时电阻 是〔〕

A. R/4 B.R/2 C. R/2

4.4个电阻,电阻值都是R,把它们并联起来,总电阻是〔 〕

A.4R B.R/4 C.4/R D.2R

5.两条长度相等、截面积不等的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串联在电路中,则粗电阻丝〔 〕

A.电流强度较大 B.电流强度较小
C.电压较大 D.电压较小

6.下面四对并联电阻,总电阻最小的是 〔 〕

A.两个4Ω B.一个4Ω,一个6Ω
C.一个1Ω,一个8Ω D.一个2Ω,一个7Ω

7.今有三个电阻,它们的电阻值分别是a欧、b欧、c欧,其中a>b>c,当把它们并联相接,总电阻为R,它们的大小关系,下列哪个判断是正确的〔 〕

A.c<R<b B.b<R<a
C.R可能等于b D.R<c

8.两个电阻值相等的电阻,每个电阻的电阻值为R。现将其中一个电阻增大,另一个电阻减小,则并联后的总电阻将〔 〕

A.大于R B.小于R
C.仍等于R D.无法判定

9.有一条电阻线,在其两端加1伏特电压时,测得电阻值0.5欧姆,如果在其两端加10伏特电压时,其电阻值应为〔 〕

A.0.5欧姆 B.5欧姆
C.0.05欧姆 D.20欧姆

10.电阻R1的阻值比电阻R2小,把它们并联后,总电阻[ 〕

A.既小于R1又小于R2 B.既大于R1又大于R2
C.小于R2而大于R1 D.等于R1与R2之和

12.修理电器需要一只150欧姆的电阻,但只有电阻值分别为100欧姆、200欧姆、600欧姆的电阻各一只,可代用的办法是〔〕

A.把200欧姆的电阻与600欧姆的电阻串联起来
B.把100欧姆的电阻与200欧姆的电阻串联起来
C.把100欧姆的电阻与200欧姆的电阻并联起来
D.把200欧姆的电阻与600欧姆的电阻并联起来

13.导体两端的电压是4伏特,通过的电流强度是0.8安培,如果使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到6伏特,那么导体的电阻和电流强度分别是〔〕

A.5欧姆,1.2安培 B.5欧姆,2安培
C.7.5欧姆,0.8安培 D.12.5欧姆,0.8安培

1、有一个阻值为10欧姆的电阻R1,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强度为100毫安, 若要将此电阻接入1.1安培的电路中使用, 应该怎么

办? (画出电路图, 并算出数值)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电源电压为6伏, 电阻R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欧, 当变阻器的滑片P由A滑到B端时,

电压表的示数的变化范围是多少?

3、有只200欧的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的电流强度是0.2安,接在110伏的电路中, 能正常工作吗? 为使其正常工作, 应在电路

中如何接入一个阻值多大的电阻?

4、现有两电阻串联在电路中, 已知R1:R2=3:2, 如果电路两端的电压为15伏, 那么, R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5、在图所示中, 电源电压U=6伏, R1=R2=15欧, 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两端a、b时, 安培表和伏特表的示数各是多少?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R1=6欧, R2=8欧, 电源电压为12伏, 求:(1)当K2断开, K1、K3闭合时, 通过R1、R2的电流强度各为

多大? (2)当K2闭合, K1、K3断开时, 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各是多大?

7、有一用电器的电阻为20欧姆, 正常工作时, 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为0.5安培。 (1)把这个用电器接到12伏的电源上时, 通过

它的电流强度多大? 试分析这时用电器能否正常工作? (2)如果接在12伏特的电源上, 要使它正常工作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

电阻?

8、如图所示, R1=30欧姆,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时, 伏特表的示数为3伏, 滑片P在b端时, 伏特表的示数为4.5伏,

求电源电压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9、如图所示, 已知电源电压是6伏, R1=10欧, A1示数是0.5安, R2=20欧, 求A2的示数?

10、如图所示, R1=40欧的电阻与R2并联在电源上,断开开关S,电流表示数为原来的1/3,求R2的值?

不够下面继续
http://www.snedu.net/a7/yuandzyk/tiku/1/23/%B3%F5%C8%FD%B5%DA%B0%CB%D5%C2%20%C5%B7%C4%B7%B6%A8%C2%C9%A3%A8%C8%FD%A3%A9.htm 电路 欧姆定律竞赛练习题
1、 如图1所示电路,闭合电键,两只灯泡都不亮,且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均几乎不动。在查明电路中各接线柱与导线接触良好的情况下,现将电键S与电流表的位置对调,将两灯泡L1和L2的位置也对调,再次闭合电键时发现两只灯泡仍不亮,电流表指针仍几乎不动,但电压表指针却有了明显的偏转。根据上述现象,试分析可能出现故障的电路器件是哪些?

2、小明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想用汽车上的蓄电池和照明灯泡自制一个洗印黑白照片用的小型曝光箱。按要求曝光箱内应有两只灯泡,其中一只涂成红色,曝光箱外有两只开关,当闭合S1时,只有红灯L1发光,这时可在红灯照明下调整底片和相纸的位置,调好后闭合S2,则L1和L2均为正常发光,从而使相纸感光。为了防止在放好相纸之前,由于操作失误而使L2发光,电路设计要求在S1闭合前,接通S2时L2并不发光。根据上述要求,请画出曝光箱内部的电路图,并将图2所示的实物图连成相应的工作电路。

3、 某控制电路的一个封闭部件上,有三个接线柱A、B、C和灯泡、电铃各一只,如图3所示。用导线连接A、C时,灯亮铃不响;连接A、B时,铃响灯不亮;连接B、C时,灯不亮铃也不响。请你根据上述情况画出这个部件的电路图。
4、 安全用电的常识之一就是不靠近高压电,而双脚站在高压线上的鸟,却没有发生触电事故,这主要是因为
A.鸟的脚爪是很好的绝缘体 B 鸟的双脚是非常干燥的
C.电线上有一层绝缘的保护材料 D.鸟两脚间的电压很低
5、 小明想用一只3.8伏的小灯泡做一个玩具台灯,电源用小型收录机的电源,但这个电源的输出电压为6伏,于是他找到了物理老师。物理老师经过实验告诉小明,这只灯泡发光时电阻约13欧,同时又给了他一段每厘米1欧的电阻丝,要求他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这个问题,你知道该怎么办吗?

6、 现有甲、乙、丙、丁四个小灯泡,其中甲和乙的规格相同,均为“ 6.0V、0.3A”;丙和丁的规格相同,均为“6.0V 0.18A”。要将它们接在电压为12伏的蓄电池上使用,小刚根据串并联电路的工作特点,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几种电路,试分析其中哪种设计是较为理想的电路。

7、 如图5所示,图(甲)是一单刀双掷开关的实物图,它的符号如图(乙)所示,图(丙)是单刀双掷开关对电路控制作用的一个实例,当S与“l”接触时.灯泡L1发光,,当S与“2”接触时,灯泡L2发光。
现有如下器材,一个电源(两极间电压保持不变,但电数值未知),一个电阻箱(用R0表示),一个待测电阻(用RX表示),一个电压表(最大量程大于电源两极间电压),一单刀双掷开关,导线若干。
(1)根据以上所给器材,设计一个能测量并计算出待测电阻Rx的规范电路图(连接好后在实验程中不能拆卸);
(2)写出测量的操作步骤及所测量的物理量;
(3)写出用测量的物理量计算Rx的表达式。

8、 小明家新买了一个100瓦的电热毯,他想用伏安法测量电热毯的电阻值,于是连接了如图6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电源电压为6伏,Rx为电热毯的电阻值,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欧。但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不论怎样调整滑动变阻器触头P的位置,电压表的示数几乎不发生变化,且查得电路各处均连接无误。请你分析一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若不更换实验器材,电路应怎样连接,才能在触头P滑动过程中,有效地改变电热毯两端的电压值?

9、甲、乙两处距离为L,其间铺设了由两根导线组成的电话线,每单位长单导线的电阻为r(r的单位为欧/米),乙处终端接有负载电阻,如果线路中途某处两导线因绝缘层损坏而相联,为了找出相联位置,给你一台电压为U的直流稳压电源和一个量程合适的电流表,怎样求出损坏处离甲端的距离和损坏处的接触电阻?

10、如图7所示的电学黑箱(图中粗线方框所示)中有两个电阻,一个是8欧的定值电阻R0,另一个是未知电阻Rx。由箱内引出三根导线A、B、C,现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Rx的值,当开关S和C连接时,电流表示数为1安,电压表示示数为8伏;当把S与D连接时,电流表的示数仍为1安,电压表示数变为10伏。
(1)在图示黑箱中画出两个电阻及三根导线的连接图。
(2)求出Rx的阻值。

11、如图8是从某电子仪器拆下来的密封盒子。已经知道盒内有三只电阻,A、B、C、D为四根引线,现用多用电表测量,得知“AC”间的电阻RAC=20欧CD间的电阻RCD=50欧AD的电阻RAD=30欧。若用导线把BD连接后,测得AD间电阻RAD=20欧。请在方盒内画出电阻的连接图,并在图中标出每人电阻阻值。

12、有一种家庭用小型彩灯串,由24只小灯泡串联而接在220伏的电源L。使用中由于某一只小灯泡被烧坏而使全部小灯泡都熄灭了,因为彩灯上涂有颜色,致使无法看清是哪一只小灯泡的灯丝被烧断。现给你一只电压表,你如何查找故障所在?若手头只有一只相同规格的小灯泡,又应如何查找故障所在?

13 9所示电路,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______电流表的示数_____ 。

14.如图10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U=9伏、滑动变阻器R1总阻值为10欧,定值电阻R2为20欧。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动时,电压表可获得____伏至____伏的变化范围。定值电阻上最大电流与最小电流之比为______。
15、 R1=40欧,R2=60欧,并联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则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是_____ R1、R2并联后再串联一个电阻 R3,把这一电路仍接在电压为 U的电源上,则通过R1、R2、、R3的电流之比是_______。
16.如图1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电阻R=1欧,I1:I2=______;当电阻 R=3欧时,I1:I2=______。

17.在如图12所示电路中,R1=20欧,R2=18欧,电源电压U=5伏并保持不变。为了使R1两端的电压只能在0与2伏之间任意改变,R3的最大电阻值应是______。
18.如图13所示电路Uab= 4.4伏并保持不变,R1= R2= R3= R4=0.5欧,RL1= RL2=2欧,则电灯泡L1两端电压U1=______ ,电灯泡L2两端电压U2=______
19.一段均匀的直电阻丝BD长度为L,BD两端接在电源两极上,通过D点的电流为I。将B端在A点折回,使B点与C点焊接在一起,如图14所示。将 AD两端接在电源的两极上(电压不变)。AB是原长L的______倍,才可能使通过D点的电流为1.5I。
20.图15为某电路中的一部分电路,电阻R1和R2标明的阻值分别为30欧和60欧,R3上的标志已模糊不清。为了辨明R3的阻值,分别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接A、C间和 A.、D两端,表上的示数各自为50毫安和2.7伏。由此可知,R3=____欧。

21.如图16所示的电路中,已知 AB两端所接的电源电压为7.5伏,R1=2欧,R3=5欧,电压表U1的示数为2.5伏,U1的示数为4.0伏。则R2应等于________、R4应等于_________。
22.图17所示电路,AB间的电压保持不变,R1=R2=R3,当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的读数为U;当S闭合时,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U。
23.如图18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一定,R1=10欧,R2=20欧,R3=3O欧。当开关S1 S2都断开和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之比为1:2,则R的阻值是__________欧。
24.如图19所示,已知盒子里面有一个由电压为5伏的电源和阻值相同的电阻组成电路,盒外有四个接线柱,用电压表测量电压,U12=5伏,U34=3伏,U13=2伏,U42=0,画出里面的电路。

25.在电学实验中,遇到断路时,常常用电压表来检测。某同学连接如图20所示的电路,电源完好。开关闭合后,灯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这时用电压表测得b、c两点间和a d在两点间的电压均为零,这说明可能是()。
A 电源接线柱接触不良; B电灯开关的触片或接线柱接触不良;
C 电流表接线柱接触不良; D灯泡灯丝断了或接触不良
26.如图21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B端滑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1减小,A2增大,V1不变,V2减小; B A1增大,A2减小,V1减小,V2 不变;
C A1不变, A2 不变, V1 不变,V2增大; D A1增大,A2增大,V1不变,V2增大。
27•图22所示的四个电路中,若电压表的读数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哪一个电路中的电流表读数将会变大

28.如图23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1、A2的示数之比为8:5。若将一个电阻R3井联在A、B两点间,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1、A2的示数之比为3:2。比较R1和R3的大小:
A R1>R3; B R1<R3; C R1=R3;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9.如图24所示电路中L是跟 R2并联的一条导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通过 R1、R2的电流I相等,I=U/(R1+ R2)
B R1上的电压U1=I R1; R2上的电压U2=I R2,导线人中的电流为零;
C R1上的电压U1=U,R2上的电压为零;
D R1中的电流 I1=U/ R1,导线 L中的电流等于 I1,R2中的电流为零;

30.某精密电子仪器中为了便于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其调节部分使用了两个滑动变阻如图25所示.已知这两个滑动变阻器是分别用不同的电阻丝绕在相同的绝缘瓷管上制成的,其中Rl;的总电阻是200Ω,R2的总电阻是5000Ω.开始时两变阻器都处于最大阻值.下面的几种方法能够既快又准确地使电流表指针指到要求位置的是()
A.先调节Rl,使电流表指针指到要求位置附近,再调节R2
B.先调节R2,使电流表指针指到要求位置附近,再调节Rl
C.同时调节Rl和R2,使电流表指针指到要求位置
D.交替、反复调节Rl和R2,使电流表指针指到要求位置

31.在物理实验中常用到等效替代法.例如将一个 7Ω的电阻替换某支路中2Ω和 5Ω串联的电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支路中电流不变,说明一个7Ω的电阻与阻值为2Ω和5Ω串联的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等效的,所以可用7Ω的电阻替代2Ω和5Ω串联的电阻. 在用如图26所示电路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中,用的就是等效替代法.其中RX是待测电阻(阻直大约几百欧),R滑动变阻器,R0是电阻箱(电阻箱的最大电阻值大于RX).
(1)请根据实验电路图把下列主要实验步骤中的空白填齐。
①按电路图连好电路,并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至最大.
②闭合开关S1前,滑片P置于__________端.(选填“a”或“b”)
③闭合开关S1
④闭合开关________,调节滑片P,使电流表指针指在适当的位置,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I.
⑤先断开开关________,再闭合开关____,保持__________的电阻不变,调节_____,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
(2)在此实验中,若将电流表改用电压表,其他器材不变,画出用等效替代法测量RX电阻的实验电路图.(要求所设计的电路在连接好后,只能通过开关改变电阻连接情况)
图在参考资料里

参考资料:http://www.jledu.com.cn/stjj/allfile/st12142.doc

这道题目就是简短的运动合成分解,高中知识完全可以解,楼下都想太复杂了。
换一下参考系这道题就容易分析了,以圆心作为参考系,则圆环做匀速圆周运动,把圆环看做整体,地面相对圆环做V0的水平运动,因此圆环整体相对于地面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为0因此P点的切向加速度为0。进步分析可知匀速圆周运动圆周上的线速度为为V0,向心加速度为a=V^2/R,即为所求切向加速度。相对于地面,P点分别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V0,垂直方向的速度V0,因此合速度为
(根号2)V0即为P点的瞬时速度。
如果用大学的知识去解更简单,圆环上任意点的轨迹时间—位置图像是Sin函数对取P点为坐标原点建系,对f(x)=Rsinx,对x=0进行一次微分就是速度,再微分一次就是加速度,你会发现和我上面的结果是一样的,楼上不要不懂装懂

解析:水吸收太阳的热量
Q吸=c水m水(t-t0)=4.2×10^3×100×(50-20)J=1.26×10^7J
在阴天仅用电加热棒在额定电压下将这些水加热,使之升到相同的温度,
需要的时间
t=W/P=Q吸/P=1.26×10^7J/2000W=6300s=1.75h
实际商用电加热器时间需要2h,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1.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温度要升高,也要吸收一部分热量;2.电源电压低
于电热水器电热棒的额定电压220V;3.电热水器的水箱向周围散热等等。

欧姆定律是啥?O(∩_∩)O~

困扰世界的十大物理难题是什么?~

表达物理世界特征的所有(可测量的)无量纲参数原则上是否都可以推算,或者是否存在一些仅仅取决于历史或量子力学偶发事件,因而也是无法推算的参数?爱因斯坦的表述更为清楚:上帝在创造宇宙时是否有选择?想象上帝坐在控制台前,准备引发宇宙大爆炸。“我该把光速定在多少?”“我该让这种名叫电子的小点带多少电荷?”“我该把普朗克常数,即决定量子大小的参数的数值定在多大?”他是不是为了赶时间而胡乱抓来几个数字?抑或这些数值必须如此,因为其中深藏着某种逻辑?

量子引力如何帮助解释宇宙起源?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是标准模型和广义相对论。前者利用量子力学来描述亚原子粒子以及它们所服从的作用力,而后者是有关引力的理论。很久以来,物理学家希望合二为一,得到一种“万物至理”——即量子引力论,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宇宙,包括宇宙是如何随着大爆炸自然地诞生的。实现这种融合的首要候选理论是超弦理论,或者叫 M 理论,这是其名称的最新“升级版”,M 代表“魔法”(magic)、“神秘”(mystery)或“所有理论之母”(mother of all theories)。

为什么宇宙表现为一个时间维数和三个空间维数?
这只是因为还没有想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答案,只是因为除了上下、左右、前后,人们无法想像在更多的方向上运动,这并不意味着宇宙原本就是这样的。实际上,根据超弦理论,肯定还存在着另外六个维数,每一维都呈卷曲状,十分微小,因而无法察觉。如果这一理论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只有这三个维数是伸展开来的,留给我们这个相对幽闭恐怖的空间呢?

思维导图能全面调动人类左脑的逻辑、顺序、条理、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的功能,使大脑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1.表达物理世界特征的所有(可测量的)无量纲参数原则上是否都可以推算,或者是否存在一些仅仅取决于历史或量子力学偶发事件,因而也是无法推算的参数?
爱因斯坦的表述更为清楚:上帝在创造宇宙时是否有选择?想象上帝坐在控制台前,准备引发宇宙大爆炸.“我该把光速定在多少”?“我该让这种名叫电子的小点带多少电荷”?“我该把普朗克常数--即决定量子大小的参数--的数值定在多大”?他是不是为了赶时间而胡乱抓来几个数字?抑或这些数值必须如此,因为其中深藏着某种逻辑?
2. 量子引力如何帮助解释宇宙起源?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是标准模型和广义相对论.前者利用量子力学来描述亚原子粒子以及它们所服从的作用力,而后者是有关引力的理论.很久以来,物理学家希望合二为一,得到一种“万物至理”--即量子引力论,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宇宙,包括宇宙是如何随着大爆炸自然地诞生的.实现这种融合的首要候选理论是超弦理论,或者叫M理论--这是其名称的最新“升级版”,M代表“魔法”、“神秘”或“所有理论之母”.
3. 质子的寿命有多长,如何来理解?
以前人们认为质子与中子不同,它永远不会分裂成更小的颗粒.这曾被当成真理.然而在70年代,理论物理学家认识到,他们提出的各种可能成为“大一统理论”--该理论把除引力外的所有作用力汇于一炉--的理论暗示:质子必须是不稳定的.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质子是会分裂的.
办法是捕捉到正在死去的质子.许多年来,实验人员一直在地下实验室中密切注视大型的水槽,等待着原子内部质子的死去.但迄今为止质子的死亡率是零,这意味着要么质子十分稳定,要么它们的寿命很长--估计在10亿亿亿亿年以上.
4. 自然界是超对称的吗?如果是,超对称性是如何破灭的?
许多物理学家认为,把包括引力在内的所有作用力统一成为单一的理论要求证明两种差异极大的粒子实际上存在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所谓的超对称现象.第一种粒子是费密子,可以把它们粗略地说成是物质的基本组件,就像质子、电子和中子一样.它们聚集在一起组成物质.另一种粒子是玻色子,它们是传递作用力的粒子,类似于传递光的光子.在超对称的条件下,每一个费密子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玻色子,反之亦然.
物理学家有杜撰古怪名字的冲动,他们把所谓的超级对称粒子称为“sparticle”.但由于在自然界中还没有观察到sparticle,物理学家还需要解释这种对称性“破灭”的原因:随着宇宙冷却并凝结成现在的这种不对称状态,在其诞生之际所存在的数学上的完美被打破了.
5. 为什么宇宙表现为一个时间维数和三个空间维数?
这只是因为还没有想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答案,只是因为除了上下、左右、前后,人们无法想像在更多的方向上运动.这并不意味着宇宙原本就是这样的.实际上,根据超弦理论,肯定还存在着另外六个维数,每一维都呈卷曲状,十分微小,因而无法察觉.如果这一理论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只有这三个维数是伸展开来的,留给我们这个相对幽闭恐怖的空间呢?
6. 为什么宇宙常数有它自身的数值?它是否为零,是否真正恒定?
直到最近,宇宙学家仍然认为宇宙是以一个稳定的速度在膨胀.但最近的观察发现,宇宙可能膨胀得越来越快.人们用一个叫宇宙常数的数字来描述这种轻微的加速.这个常数是否如人们早期所认为的是零,或者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值,物理学家现在还无法做出解释.根据一些基本计算,这个常数应该很大--是我们观测结果的大约10到122倍.换句话说,宇宙应该以跳跃般的速度在膨胀.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肯定有什么机制在压制这种作用.如果宇宙真是超对称性的,那宇宙常数就该被完全抵消掉.但这种对称性--如果确实存在的话--看来已经破灭.如果这个常数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话,那情况就更加复杂了.
7. M理论的基本自由度(M理论的低能极限是11维的超引力,它包含5种相容的超弦理论)是多少?这一理论理否真实地描述了自然?
多年来,超弦理论最大的弱点是它有5个不同的版本.到底哪一个--如果有的话--描述了宇宙?反对这一理论的人最近已经接受了被称为M理论的最主要的11维理论框架.但情况却因此变得更加复杂.
在M理论前,所有的亚原子粒子都被说成是由微小的超弦组成的.M理论给组成亚原子的物质谱加了一种叫做“膜”(brane)的更为神秘的物质,它就像生理学上的膜一样,但最多有9个维数度.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是更基本的物质组成单位,是膜组成了弦还是刚好相反?或者另外存在着一些更基本的物质单位,只是人们没有想到罢了?最后,这两种东西中是否有一种确实存在,或者M理论仅仅是一种迷人的大脑游戏?
8. 黑洞信息悖论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根据量子理论,信息--无论它描述的是粒子运动的速度还是油墨颗粒组成文件的确切方式--是不会从宇宙中消失的.但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约翰·普雷希尔和斯蒡芬·霍金却提出了一个固定的假设:如果你把一本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扔进黑洞中去,将会发生什么事?宇宙中是否有其他同样的百科全书是无关紧要的.正如物理学中所定义的,信息并不等同于含义,信息仅指二进制的数字,或是一些其他的代码,它被用来精确地描述一个物体或一种方式.所以看起来那些特定的书本里的信息将被吞没,并永远地消失.但人们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霍金博士和索恩博士相信那些信息确实消失了,而量子力学必须对此作出解释.普雷希尔博士推测信息其实并没有消失;它也许以某种形式显示于黑洞的表面,如同在一个宇宙中的银幕上.
9. 何种物理学能够解释基本粒子的重力与其典型质量之间的巨大差距?
换言之,为什么重力比其他的作用力(如电磁力)要弱得多?一块磁铁能够吸起一个回形针,即使整个地球的引力在把它往下拉.
根据最近的一种说法,重力实际上要大得多.它仅仅是看上去比较弱而已,因为大部分重力陷入了某一个额外的维数度之中.如果我们可以用高能粒子加速器俘获全部的重力,也许就有可能制造出微型黑洞.虽然这看上去会引起固体垃圾处理业的兴趣,但这些黑洞很可能刚一形成就消失了.
10. 我们能否定量地理解量子色动力学中的夸克和胶子约束以及质量差距的存在?
量子色动力学(QCD)是描述强核子力的理论.这种力由胶子携带,它把夸克结合成质子和中子这样的粒子.根据量子色动力学理论,这些微小的亚粒子永远受到约束.你无法把一个夸克或胶子从质子中分离出来,因为距离越远,这种强作用力就越大,从而迅速地把它们拉回原位.
但物理学家还没有最终证明夸克和胶子永远不能逃脱约束.他们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所有能感受强作用力的粒子必须至少有一丁点儿的质量,为什么它们的质量不能为零.一些人希望M理论能提供答案,这一理论也许还能进一步阐明重力的本质.

物理难题
答:这个问题你先受力分析,在受力分析前我先给你说明一点:那就是匀速一定属于受力平衡,我们拿滑块说,滑块如果静止在斜面上,那么滑块肯定受力平衡对吧,而且你也知道是 mgsin0和它所受到的静摩擦力平衡,如果我们现在吧滑块和斜面看成一个整体(好像滑块就是粘到斜面上的)那么这个整体肯定只是静止在...

物理难题
答:哈,真是难题。我们先设一个角度a。 于是木块得到的水平方向的力为Fcosa 竖直方向上的力为Fsina 此时 水平面受到的弹力为 G-Fsina。最大静摩擦力为u(G-Fsina)要匀速运动,所以水平方向力平衡摩擦力 Fcosa=u(G-Fsina)所以F=uG/(cosa+usina)关键是要cosa和usina最大对吧 使用公式Asina+B...

问几道乐理难题
答:(1)g自然小调I、g和声小调I、bB自然大调VI、c自然小调V、bE自然大调III、bE和声大调III、d自然小调IV、d和声小调IV、F自然大调II (2)从音阶上来说是相等的 (3)判断民族调式的答案一般都会是五声调式或七声调式,考试错不了。其方法为:1 判断民族调式首先要明确的是主音和宫音。在较简单的题目...

生命科学引发的伦理问题??
答:生命科学的进展,生物技术的应用,不仅向人类展现了更加美好的未来,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伦理难题。这些难题有错综复杂的因素,从深处讲,意味着有关生命的传统思想、观念、规范、习俗正在不断受到生物医学技术的冲击与挑战,这里的“传统”不只是指沿革已久的历史性观念,而且还包括某些新技术诞生以来的一些价值认识与伦理规范...

物理难题大神进
答:单击图片可见放大图

物理难题
答:我要一些关于电功率和欧姆定律的难题,快期中考试了,老师说卷子很难。大家帮个忙啊,找点难题,越难越好,但别超纲了啊。网上好多人给的答案都很不负责,要不就是题目有问题,要不就... 我要一些关于电功率和欧姆定律的难题,快期中考试了,老师说卷子很难。大家帮个忙啊,找点难题,越难越好,但别超纲了啊。网上...

求一道理科难题
答:假设上楼时间是t,那么下楼时间为4t 距离是s,电梯速度是m,小明速度是n 所以有s/(n+m)=t s/(n-m)=4t 两式相除 (n-m)/(n+m)=1/4 n=5/3m s=(n+m)t=(5/3m+m)t=8/3mt 电梯停的时候需要时间是 s/n=8/3mt/(5/3m)=8/5t 要走8/5*12=19.2,所以要走20阶梯 ...

心理难题喔
答:为什么人总要或多或少的去知道这些事,也许他是刻意的,也许他是无意的。但是,他们总在成长的过程当中碰到了需要这些知识的时候。它们可以主动获得,也可以被动得取。这里面的艰辛,只有那些当事人自己知道。你想知道的,其实说起来,也不是多么复杂难解。从每个人的不同角度审视这个问题的时候。会...

大学物理难题
答:首先肯定你说的办法是没错的,确实可以以接触点为转轴,但是你解出的答案你没发现跟老师的答案是一样的吗?如果答案不一样肯定是你算错了,因为你可能忘记了平行轴定理。一个圆柱题的转动惯量I是会随着转轴的变化而变化的,你要把这点算在内,答案是一样的。然后你老师的方法是正统方法,答案也没...

八年级物理下册的难题
答:2015-04-06 求一道初二下册物理难题加答案解析。谢谢 12 2008-07-13 初二下学期物理的难点是什么? 2014-08-23 初二下学期物理难题 2012-04-28 初二下册物理压强前的,要难题,有解析的 29 2010-09-24 初二下学期物理难题归纳(要最难最典型的题,沪粤版)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