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将人分为几个等级,最后怎么摆脱三六九等的

作者&投稿:牢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说起儒家学派,他们将人分为了四个阶段,四个等级,分别是士、农、工、商,并且以这四个等级来建立国家制度和社会秩序。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印度的种姓制度,也是将人分为了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贱民。这两种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目的就是为了固化阶级,维护统治。不过2000多年以来,儒家虽划分的阶层早就已经烟消云散了,而印度的种姓制度确实愈演愈烈,要知道这个是英国人亲手树立起来的民主国家。
这里便存在一个问题,同为一种十分类似的制度,为何我们能够在封建王朝溟灭之后迅速将其打破,而反观印度这种制度却不断在固化?
种姓制度形成没有可考的历史,史学界普遍认可的是在公元1500年前雅利安人征服印度之前,就已经形成了阶级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确保血统的纯洁性以及保证自身的统治地位,将印度已经形成的种族制度重新定义并划分。
起初划分手段只是用白、红、黄、黑四种颜色来进行阶级的具体划分,之后逐渐演变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阶级,贱命是不被划分在四个阶级中的,他们普遍被当作是不可接触之人。
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行为方式。婆罗门掌控祭祀和教育,排斥暴力和吃素;刹帝利则统治武士和政治,喝酒吃肉;吠舍则是商贩,精明干练;首陀罗者主要从事于服务业;贱民被当作是不可接触之人。
各个种姓阶层不得越界,不得通婚,甚至相互面对席地而坐都被禁止。新生儿还未出生就被定义,其生长圈子也只能在同种姓的圈子中,其结果便是低种姓永无抬头之日,而高种姓出生就含着金钥匙。
这个金钥匙和家族是否努力无关,只和种姓有关。
其实种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astus,其表达的愿意是纯洁,西班牙语则称之为castas,翻译过来则是种族。
其实从这个词中就能获取足够多的信息。将种族整体划分为一个阶层,更为奇葩的是竟然没有印度人认为这种方式不合理的。
士农工商并不是儒家提出的观点,最早出自于先秦各学派汇编《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这四个阶级是组成国家的基石。
儒家并不是提出这个概念的学派,但儒家强化了这个等级概念。
士代表的是读书人,是士大夫,是国家统治集团;农排在第二是民以食为天,生产粮食便可以纳税,养活国家。工的定义是小手工业者;商就是商人,靠着买卖赚取收益的人群。
儒家将其强化之后形成所谓的三教九流,将职位进一步的细分,每个行当都对应一个等级。
四个阶层的形成主要是以职业为标准进行划分,而不是以人为标准进行划分。职位对应的是所在的阶层,阶层决定其社会地位。
划分等级的同时,也为不同的人提供了机会,进入上层阶级,例如农民可以变成商人,商人读书可以成为士,从而改变自身的阶级地位。这是与印度种姓制度的根本性区别。
中印两国阶级制度根本性差异在于是否拥有晋升渠道。前文提到过印度种姓制度的问题根源在于世代都为同一阶层,永远没有晋升渠道。除非能够修改自身的种姓。
在这一点上士农工商的阶级制度就是个小儿科。自古有句英雄不问出处,也就是说在士农工商制度下封建社会,人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改变自己的阶层的。
职位划分阶层本身就意味着只要换一种工作方式就可以改变自己所在的阶层,比如农民去卖菜,由农转变为商,屠夫发愤图强去读书,由工转变为士,这个转变几乎没有难度,有难度的是转变过后如何去融入这个阶层。
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起义活动,多少都与阶层转变有些关系。当这个晋升通道闭塞上升无望之时,就有人会化身屠龙勇士,宰了这条巨龙。
虽然之后自己又变成了巨龙,但依旧会打开上升通道,直到下一次这个通道再一次被关闭,出现下一位屠龙勇士。
印度的种姓制度就会告诉你,你就是你,你生来就是你,不可改变。不要尝试,否则下场就是沦为贱民,任何试图改变自身种姓的行为,都是非法的,会遭到周围乃至来自权力的打压。

~

据说人分为三六九等,那什么样的人是第九等?
答:早有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公元32~92年)把古今人物归入其《汉书.古今人表》的“九品量表”之中,分为上(上智).中(中人).下(下愚)三等。在每个等级中又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以及下上.下中和下下三等。这也许就是后人分三六九等的来源吧。在当今大力提倡...

印度传统将人民分为哪四个等级?
答:一张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纳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

家庭收入十个等级出炉,5级以上的孩子有福了,你家在几级?
答:这张表按照家庭年收入将家庭分为十个等级,它揭示了社会经济状况的多样性以及人们的生活压力。根据这份表,只有那些年收入在30至100万的家庭才能被归类为高产家庭,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这也意味着,只有家庭年收入达到一定级别,孩子才更有可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有人可...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包括
答:心理学家通常将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分为三个主要等级:1. 一般常态心理者:这类个体通常心情愉悦,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具备调节情绪的的能力。他们能够有效地完成同龄人应该完成的任务,并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相对自如。2. 轻度失调心理者:当遇到生活中的挑战或压力时,这部分人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忧郁或压抑等...

古代的仆人怎么划分等级
答:在古代富贵人家的奴仆分为两种,分别是粗使和贴身。粗使主要是在富贵人家干粗活的,例如挑水或者劈柴等。贴身主要是在富贵人家身边做陪身丫鬟,例如给女主人梳理发鬓或者给主人更换衣服等。

人的需要分哪几个等级?
答:(1)他将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下至上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还包含审美需要和认知需要,这是因为在该理论(5层)提出后不久,马斯洛又将其扩展为审美需要、认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7层),但在后期又将这三者合并成自我实现的需要(...

全国退休人将被分为三个等级?
答:养老金的来源有两大途径,第一个就是子女尽赡养义务所给的资金,第二个就是自己的退休金,而这个是重中之重,因为每个老人都想给子女减少负担,这样的话生活质量就会大比例依赖于养老退休金,而退休金的数目肯定因人而异,实际上数目的划分根据等级而定,这就牵扯出我国退休人的三等级,下面来一窥...

我国元朝时期将国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是蒙古人那么第二级是什么人
答:我国元朝时期将国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是蒙古人,那么第二级是什么人?正确答案:色目人 蒙古人按照自己占领的时间顺序,把自己统治之下的人人分四等:第一等:蒙古人 第二等:色目人(中亚各民族)第三等:汉人(之前北方女真金国统治下的汉人)第四等:南人(之前南宋统治之下的汉人)在人分四...

2020年退休人员将分为三个等级?你在哪一级?
答:近期网上有一篇关于退休人员生活的文章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文章将退休人员分为三个等级,一等老人乐活,二等老人忙活,三等老人白活,快来看看你是哪一级吧!一等老人:乐活 一等退休人员是指进入老年生活后,注重生活品质,讲究生活情趣,追求健康和快乐的退休人员,这类退休人员他们不一定拥有健康的...

元朝即使是人也分等级制,元朝将人分为哪四等?
答:4、第四等 南人:最后被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淮河以南不含四川地区的人民。元朝存在等级歧视制度。一种常见的说法是将臣民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这种划分反映在一系列不平等的政策和规定中。比如禁止汉人打猎、学习拳击武术、持有兵器、集会拜神、赶集赶场作买卖、夜间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