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幼儿身心健康的教育 幼儿园如何保障幼儿身心健康的?

作者&投稿:拔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是: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那么,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及研究,笔者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美国学者witty指出:教师的病态人格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在情绪不稳定的教师所教的班级里,出现人格障碍的学生人数也较多。为此,幼儿教师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及孩子们,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幼儿园来。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重视和加强自身的心理卫生保健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义务,因为这关系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教师要注意自身言行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心灵也很脆弱。因此,教师对待孩子不能因为他们年龄小,不懂事而忽视了他们的感受和承受力。幼儿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成为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做深刻的反思,以免不经意中使儿童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 教师要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从晨间接待开始为孩子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心理气氛每天早晨我都会站在活动室门口迎接家长送来孩子,主动向孩子们问好,用温暖、亲切、关爱的态度接待他们。有的孩子来园后会主动给我一个拥抱,我也会高兴地拥抱他们,给孩子们以安全感和亲近感。通过和家长简短的交流了解孩子早晨在家的状况。当孩子情绪不太好时,我就会微笑着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抱抱他,与他说说悄悄话鼓励他。孩子则会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感和被接纳感,心情很快由阴转晴。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孩子们才会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活动情绪。 2.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不怕困难的幼儿。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要以恰当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譬如:在健康活动中,个别孩子不敢走独木桥,我并没有训斥他们,而是鼓励他们,让他们先放松心情,然后交给他们方法:眼睛向前看,双臂伸开,一步跟着一步走。同时老师在旁边做好保护他们的准备,孩子们知道了方法,而且看到有老师在旁边,就敢大胆地走过去了。总之,要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将幼儿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相结合,幼儿会有我很棒、我能行的感觉,自型心也会逐渐增强,同时也会养成各种健康行为。 3.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经常会碰到一些冲突和矛盾,这时教师不要轻易介入,要让幼儿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冲突时保持心理的平衡和稳定,积极地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保持健康的情绪,处理好与小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 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为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增强家长在家园配合中的主体地位,我们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各项活动常规及生活习惯,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管理的要求,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要求,以及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要求等内容;通过家访还增进了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在家、在园的了解,从而不断调整教育方法。这些做法使孩子独立自理能力和责任感大大加强,同时,也有机会让家长观察孩子在各种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状态。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任重而道远。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心理培养目标有所不同,我们要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把一批又一批幼儿培养成为积极向上、自信心强、品质优良的宝贝,为他们拥有快乐、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如何有效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当今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对孩子都是百依百顺,从而形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那么,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必须从小做起,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加强自我保健的能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教师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保育和教育则有利于幼儿形成有益终身的健康行为方式。根据本学期指定的工作计划,现将总结如下:

一、制定周详的计划,作为实施集体健康教育的有利前提条件。

首先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可以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发挥健康教育的各种功能。例如: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并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过程中,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再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健康教育。

二、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在身体发展方面:通过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远足活动、户外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达到肌体的有效锻炼:幼儿能较协调地走,跑、跳,学会了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圈,学会了做模仿操等。由于我班是小班年龄的孩子,小肌肉动作方面,多数幼儿小肌肉发展不够灵活,表现为有的幼儿不会系纽扣,还有的幼儿串珠、撕纸等不够灵活自如等。本学期我们也将多制定些自我服务方面的要求,让幼儿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幼儿园健康教育应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与个别交谈相结合。目前,幼儿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人认为幼儿健康教育就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培养,对于这些片面的认识我们应该加以注意和防范。我们尽量多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同时还重视到幼儿园课程的潜在影响,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不仅应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而且应重视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这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

从而使幼儿适应外界变化和抵御疾病能力的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季节变化,不懂得自行增减衣。在生活能力方面,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普遍较低。穿衣、整理床上用品较为困难,饭后漱口、擦嘴的常规有时仍需老师不断地提醒。在心理健康方面,通过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开设各种游戏区域活动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自信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

由于季节的变化,我们也增强了户外体育运动量,提醒幼儿及时增减衣物,小班幼儿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各个组织都柔嫩,其身体素质还相当薄弱;同时,他们又处于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这也有利于幼儿培养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

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健康,幼儿就不可能近尽情游戏,也不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幼儿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供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

当今世界上,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人应该时刻注意观察幼儿的心理发展问题,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幼儿的衣食方面。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家庭结构、养育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这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6岁的幼儿心理的调查:8.8%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5%的幼儿忧虑、紧张。因此,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健全状态受多种交叉、渗透、影响的因素制约。这些因素可以笼统分为环境、生物学、保健措施的易得性以及生活方式这4种类型。我们应从这4个方面的心理加以教育渗透。
二、明确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持续的、积极的、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作良好的适应,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其身心潜能。这是心理健康的普遍意义,对于幼儿来说,心理是否健康可参考以下标准:1)乐于学习,发展智力;2)适应生活,学习自理;3)悦纳自我,具有自信;4)乐于交往融入群体;5)调节情绪,初学自控。
当然,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绝对永恒不变的,成人在具体判断幼儿心理是否健康时,不但要从以上五个标准出发,还要考虑幼儿心理和行为表现的经常性和一贯性,因人、因事、因时作具体分析。
三、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据和根本教育方法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具有积累性,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心理倾向,使得我们在这一阶段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我认为应该对幼儿实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做好幼儿健康心态的表率
儿童最初是在家庭中接受早期教育的,也就是说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想行为、意识习惯、情感态度等对幼儿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如果幼儿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会指责;如果幼儿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会打架;如果幼儿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怎样的父母就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陈鹤琴)这句话也反映出同样的道理。所以,父母应精心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以身作则,尤其在面对困难挫折时更是要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作好孩子心理健康的表率。
五、及时增加幼儿心理成长所必须的“营养素”
本质上说,幼儿最需要的心理营养素是爱,准确来说,是父母和亲人所给予的爱。爱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容、安慰、鼓励、奖赏、赞扬、支持、信任等等。一个孩子如果长期得不到或者很少父母和亲人的爱,长期处于孤单、寂寞、失望的境地,不但不能健康成长,而且还会造成心理变态,人格不健全,,人格扭曲等诸多不良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
自信是一种对幼儿来说终生有用的极为重要的营养素,它是通往成功迈向胜利彼岸的良好工具之一,自信能使人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就是要支持幼儿去做他喜欢做的事(坏事除外),让孩子在做事中培养兴趣,并从成功中体验出自己的力量、能力,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希望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对未来充满希望、会是人奋斗不息,不甘失败。让幼儿充满希望,关键是环境的潜移默化,家长在幼儿面前始终要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险阻,都要抱乐观的态度,长期以往,孩子将会是充满希望踌躇满志。
宣泄和疏导都是维护幼儿心理平衡的有效办法。心理负担若长期得不到宣泄和疏导。则会加重心理矛盾,进而成为心理障碍。因此家长要留心关注幼儿,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则及时对幼儿加以指导改正。
六、幼儿
教师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尽力为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作出应有努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幼儿园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得失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其次,设立专门的心理档案,促进幼儿形成健康人格;再次,改善环境,创设良好浓郁的心理氛围;最后,开展混龄活动,协调同伴关系。
七、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通力协作,尤其是在幼年阶段,这三方面更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毕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答: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来实施,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掌握各种知识、技能,积累生活经验。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会学习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如何遵守各种规则,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群体意识、注意力、意志力等,使孩子的情感、社会化和个性化协调发展,身心需要获得满足和愉悦。教育教学方式实施在每个主题教育活动中,可根据教育主题的内...

如何对幼儿进行健康方面的教育
答:2、 掌握多种跑步方法,能独立想出新的跑步方法(持物跑、后退跑、往返跑等),有强烈地提高跑速的愿望,进行竞赛跑。能绕复杂障碍走、跑交替300米左右。3、 培养幼儿良好的弹跳力,有强烈地提高跳跃距离或跳跃高度的愿望。会跳短绳并尝试练习合作跳长绳。4、能准确投掷动作,投准目标,提高手眼协调能力。5、能变换...

根据所学卫生学内容,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阐述怎样做好幼儿的身心...
答:1、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饮食均衡、勤洗手、保持卫生等。这些习惯有助于预防疾病,提高幼儿的免疫力。2、注重营养搭配:幼儿的营养需求比成人更为特殊,需要更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为他们提供营...

幼儿教师如何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答:9.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教导孩子们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睡眠,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发展。10.关注特殊需求儿童: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如自闭症、注意力不集中等,要给予额外的关注和支持,与专业人士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总之,幼儿教师应该全面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通过提供安全的学习环...

幼儿园教师怎样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答:1.观察和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教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孩子是否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调整情绪。2.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3.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教师如何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答:1.提供健康的饮食:幼儿园教师应该确保孩子们每天摄入足够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他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食品,少吃糖分和加工食品。2.保证充足的运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们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如跑步、跳跃、爬行等,以帮助他们发展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如何实施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
答:3、发展性原则。幼儿园健康教育要为幼儿的现实发展负责,同时更要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担负责任,应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4、整合性原则。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任何领域的教育都应该把幼儿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开展幼儿健康教育必然要和其他领域的课程相融合。5、全方位渗透原则。幼儿园健康...

幼儿园应该如何做到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答:1.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幼儿园应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户外活动时间,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和玩耍,增强身体素质。2.提高教师素质:幼儿园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以便更好地教育和照顾孩子们。3.丰富课程内容:幼儿园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发展阶段,设计更多元化的课程,...

浅谈如何加强幼儿身心健康的教育
答: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做深刻的反思,以免不经意中使儿童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 教师要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从晨间接待开始为孩子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心理气氛每天早晨我都会站在活动室门口迎接家长送来孩子,主动向孩子们问好,用温暖、...

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的
答:1.热爱、关注幼儿 冰心老人曾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如温 暖、关怀、宽慰、支持、信任、奖励、赞扬等等,教师的热爱关注给予孩子信心 和希望,使孩子倍感温暖、愉快。如:给胆小的幼儿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等 待,多一些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及自我表现能力,给调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