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书写汉字的方式与今天有何不同,各自有什么优势? 中国汉字有什么优势?

作者&投稿:蓝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见过古代书籍和古代书法作品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古代的书籍与书法作品上面的汉字都是竖写且从右至左排布,而现代的书籍和现代人所写作内容都是横写从左至右排布?

古代雕版印刷的书籍

时至今日,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书法家或者书法爱好者们他们在书写毛笔字的时候也往往会效仿古人,按照从上至下,从右到左写的方式去书写,或许书法群体和台湾同胞们,已然是中国最后一批还在坚持竖写汉字的人。

 现代横向排版的书籍

在讲述汉字竖写变成横写这一话题之前,我们必须要从汉字为何要竖写?和汉字何时开始竖写?这两个问题入手。在清末民初甲骨文尚未发现之前,汉字竖写的年代只能上溯到,商晚期至西周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字主要是被刻在了用作“礼器”的青铜器皿上,这种被刻在青铜器皿上竖写的文字被称之为“金文”或者“铭文”。后来,清末金石大家王懿荣在生病时,在其所服用药材中的一味被称之为“龙骨”的药材上,他发现了一些竖刻的神秘符号。这些神秘符号的发现使得原本就爱好金石的王懿荣感到振奋,于是他去了药铺仔细询问了这些“龙骨”的来历,随着他的探索和后期北洋政府的考古发掘,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逐渐清晰地显现了出来,它就是“殷墟甲骨文”。而甲骨文的出现则又将汉字的历史推前了数百年。

青铜器铭文拓片

正是因为有甲骨文的出现,所以我们就可以明确地知道汉字从殷商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它的书写方式都是由上而下,从右往左的。所以汉字竖写的方式,是从殷商时期老祖宗刻写甲骨文时,流传下来的有好几千年历史的传统规范。

顺着裂纹刻划书写的甲骨文

在殷商时期,先民们以兽骨为媒介,进行占卜记事。而兽骨上那些由上而下,从右往左刻画的符号就是对占卜结果的注释。至于为什么先民会采用从上至下,从右至左的刻划方式,那是因为那些被用作占卜媒介的兽骨经火烧过以后就会形成从上而下的裂纹,基于这些竖着分布的裂纹的限制和先民们右手刻画的习惯,于是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从右至左,从上至下的书写传统。

顺着裂纹刻划书写的甲骨文

到后来,因为文化的繁荣,古人对书写材料数量的需求越来越多,而那些可供刻划和书写的兽骨的数量,很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古人书写的需求,于是古人就开发出了木牍和竹简,而要想在这些呈长条片状的竹简和木牍上书写一些连贯的内容就必须采用从上至下、从右至左的书写方式,并且这些成卷状的木牍和竹简,它们的使用方式为两手左右展开而非上下展开,基于这两点,这种从上而下、从右至左的书写传统又一次被固定了。

甘肃出土的的汉代mudu

到了汉代,虽然此时已经出现了经过蔡伦改造而制造出的纸,但因为当时造纸技术的不成熟,所以制造出的纸,不仅质地粗糙,还因为耗时耗资的缘故纸的价格比较昂贵。因此当时的书籍依旧以木牍、竹简甚至布帛为主要材料,木牍和竹简在汉朝长时间地使用这使得从上而下,从右至左的书写方式被固定了下来。直至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和宋代的活字印刷,也没有改变这一书写传统分毫。蒙元与满清替代汉代政权,但他们也没有能力去改变汉字的竖写方式和活字印刷版式,反倒是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字书写方式也变成了从上至下、从右至左的方式,有些少数民族的文字书写方式直至今日依旧采用的是从上而下、从右至左的方式。

甘肃敦煌出土的汉简

虽然竖写的传统与规范,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但是到了清末,它便被认为是阻碍文明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而被革新。在清末民初,有一些留洋的知识分子,他们主张学习西方,认为我国从上而下、从右至左的书写方式没有西方从左至右书写方式好。为此,清人刘世恩还写了一本名为《音韵记号》的书,用于推广西式的书写方式。

道光年间竖写的摩崖石刻

据史载,我国历史上提出汉字竖写改横写的第一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新青年》杂志编辑钱玄同。钱玄同曾在在《新青年》刊出了一封致陈独秀的公开信,信中钱玄同首次提出了汉字“竖改横”的见解。

钱玄同先生

钱玄同“竖改横”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说:“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相重。试立室中,横视左右,甚为省力,若纵视上下,则一仰一俯,颇为费力。以此例彼,知看横行较易于竖行。且右手写字,必自左至右,均无论汉字、西文,一笔一势,罕有自右至左者。然则汉写右行,其法实拙。 若从西方写法,自左至右横迤而出,则无一不便。”

清末杨大中书草书圣教序

基于钱玄同有理有据的改革分析和钱玄同本人积极的倡导,再加之民国时期狂热的革新风潮,所以汉字书写“竖改横”的见解很快得到了陈独秀、陈望道等学者的赞许和认同。后来,经过这些民国革新导师们的推广和《新青年》的倡导,汉字横写逐渐推广开来。

毋庸置疑,钱玄同“改竖为横”的观点是合理的,是科学的,也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竖写的书法题款

汉字横写的书写方式除过钱玄同所提出的好处外,还有一个好处,这个好处应该人人都有体会。经常书写的人肯定知道不论是用钢笔还是毛笔,从右往左写总是容易蹭到袖子,还要用纸垫上,很是麻烦,而从左往右就避免了这一问题。

比甲骨文还早数百年的“gukewen”

当然,汉字竖写肯定有它独到的好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竖写更加贴和汉字的造字结构,并且竖写的汉字它的视觉效果更好,竖写能够使情感融进汉字的每个笔画里,能够给人以行云流水一般地表达。这也可能就是为什么书法家群体一直坚持用运竖写的方式创作书法作品的缘故吧!



古代的人写字,一个是繁体字,一个是从右往左写,好处就是磨练人的心气。现在的人真好是反过来,就是为了顺其自然。这个就是各有利弊的

古人在书写汉字的时候,是从右到左、竖着书写的,因为在古时汉字并没有转变的像现在这样的正楷,而是篆书,在书写的时候,竖着书写就会更加便捷一些。在一个就是因为最开始是在竹简上书写的,这样的书写方式更适合。
现代人书写汉字是从左往右、横着书写的,用的也是更好的纸张了,也就变得方便多了。

古代和现代的很多东西都有了改进,其中汉字的演变是非常大的。最开始的古人写的是甲骨文,而且各不一样,现在我们都已经实现了统一。古人写字的工具、方向,等等和我们现在都完全不一样的。

方式肯定是不同的,那个时候应该是竖着写字,现在是横着写字,那么优势的话就是那个时候的字,现在的人根本就不认识了。

古代人写字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古代人写字的方法主要是临帖。能够快速的练好字。


归根结底,文字是一种用于表达及记录的人的语言、思想等等的工具。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世界上诞生了成千上万的新兴词汇,几乎每一种语言都可以对其进行表达或者释义,但是文字则相对处于劣势――人类必须发明出相应的文字。于是,拉丁语系就面临一个词汇量越来越多的窘境,但是汉字却对此表示压力不大,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中国古人创造的汉字到底有什么优势呢?
国史君(国史通论)曾提到,“汉字是表意文字”的说法其实并不确切。由于汉字最初是由象形字演化、扩展而来,所以很多学者都将中国汉字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波斯等文字均视为表意文字。但是,中国汉字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况,即形声字。
商代大盂鼎中“夷司王臣十又三白”,白即伯
说到形声字,不得不再次提到古人使用的“通假字”,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就“通假字是不是错别字”的问题展开讨论,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文字比较贫乏,现有的文字并不足以完整地表达语言,于是便经常用发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来代替。比如“伯”字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经常用“白”字来代替,只取其音,不取其义。后来为了与白字进行区分,才增加了一个人字旁,创造出伯字。
正是由于形声字这一创举的诞生,才摆脱了象形表意文字不够用的羁绊。用形符和声符组合成一个全新的“复体字”有两个好处:一是不用再像象形文字时期每个字都用一种图形来表示(有的也没法表示),只需要用现有的文字来表示发音,再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状态等属性的偏旁就行了。二是形声字非常容易识读,因为它包含了音和义两部分。于是汉字便永远不会枯竭,不必像其他一些表意文字一样不得不转向表音。
自从形声字出现之后,汉字便逐渐转向以形声字为主。有学者统计,商代甲骨文中形声字仅占到总字数的20%多,但是汉代《说文解字》所收录的9353个汉字中,形声字已经占到了80%多。从最初古人发明并规范汉字,到近些年的汉字简化,“形声”一直都是优先考虑的造字方式。
说起来其实表音文字更能适应人类表达语言的需求,但是汉字既能表音又能表义,还非常适应社会的发展,也真是没谁了。

古人书写汉字的方式与今天有何不同,各自有什么优势?
答:正是因为有甲骨文的出现,所以我们就可以明确地知道汉字从殷商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它的书写方式都是由上而下,从右往左的。所以汉字竖写的方式,是从殷商时期老祖宗刻写甲骨文时,流传下来的有好几千年历史的传统规范。顺着裂纹刻划书写的甲骨文 在殷商时期,先民们以兽骨为媒介,进行占卜记事。而兽...

古人从右到左竖着写,今人从左到右横着写,为何会发生这种改变?
答:传统的汉字写作方式中国人写毛笔字的历史时间毫无疑问要上溯中国中国汉字发生的最开始阶段,过去的情况下由于中国历史时间时期较为模糊不清,很多人被一些西方国家专家学者欺诈,觉得中国历史时间仅有周王朝这一一部分的信史,因此 觉得中国历史时间仅有周成王创建周王朝的短短的三千年,由于这类关联欺诈觉得中...

古人的书写习惯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答:而每个汉字的末笔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写完上一字的末笔紧接着写下一字的起笔,竖式书写比横式书写更方便,更便于笔势的连贯。第三,汉字书写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上为君,为父母;下为臣,为子女。右为大,左为小。“无出其右”就是没有超过的意思。竹简的书...

为什么现在写书法的人不写简化字,还写繁体字?
答:1.书法文化环境的流失。古代科举制度,书法是一个重要考核指标,而科举的重要性对于文化人来说不言而喻。而现代人则学习数理化外,写ABC和阿拉伯数字,用电脑。2.文字的改变。前已述及,书法于文字相辅相成的发展。如果这个字的笔画不符合书写习惯和审美,那么就逐渐改变它的笔画,直到美而止。随着社...

汉字是如何演变来的?古代的文字与现在有何不同?
答:小篆写起来笔画更少,也更简单,到了汉朝,隶书就开始流行起来了。到了东汉的时候,隶书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官方使用文字。隶书已经是非常规整的字体了,也已经形成最初的文字体系。在楷体和宋体出现后,就迅速得到了文人的喜爱和推崇。因为字形方正,比方流畅,所以在魏晋以后一直都在用...

汉族古代文字“人”怎么写?
答:人字的演变:人,中国汉语名词,音rén,象形字。表示一个懂得鞠躬、谦逊的直立动物。人之所以能够鞠躬,是因为内心会思考,明白个体力量的不足,需要与他人合作。

古代汉字为何“竖写”?为何后来又改为“横写”
答:为了方便起见,不把裂纹和文字混在一起,古人就常常沿着裂纹的方向竖着刻字,这就是汉字竖着写最早的来历及原因。 另外,因为大部分人习惯用右手写字,所以右边自然成了起首行。因此,从殷商的甲骨文开始,文字书写就已经用了竖向的方式。 从周朝开始,竹片成了汉字书写的主要载体。由于有了殷商时期甲骨文...

汉字横排书写在古代是自右至左,现代是自左向右。什么时间开始改的?(请...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郭沫若,便向毛主席提议:改过去竖向的书写方式为横向书写方式,把从右往左改为从左往右。因为人的眼睛,左右转动所看到的角度和区域,要比上下转动所看到的角度和区域都广阔的多。这样横着书写和看书就会减轻眼睛的疲劳程度。汉字的书写顺序正式变为由左至右,...

汉字的手写体和印刷体为什么有不一样? 这是有微妙的变化。
答:汉字不分“手写体”与“印刷体”,汉字书刊上印刷的文字大多数用宋体字,但是正如外国人手写字母一样,个人有不同的习惯与书写水平,所以他们每个人的笔迹都会有“微妙”的变化,我们书写“汉字”也是一样。其实个人认为关键问题在于写出来后别人能看得清楚写的是什么字,不要做到自己写的字自己也认不...

“人”字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魏碑体...
答:“人”字的字体分别如下图所示:人字的用法:1,本义,名词:躬身垂臂的劳作者,会创造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组词如:人保,人才,人杰,人臣,人君,人丁,人民,人士,人潮,人海,人流,人为,人造,人格,人品,人意,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财两空,人道主义,人迹罕至,人山人海,人声鼎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