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王击鼓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作者&投稿:封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文言文《幽王击鼓》翻译

原文

周宅酆、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葆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大说而笑。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 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

注释

①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 ②近戎人:接近西戎人。戎,西戎,西方的少数民族。 ③为高葆于王路:在大路上修建碉堡。为,修建;葆,同堡;王路,大路。 ④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 ⑤即:如果 ⑥当:同尝,曾经。 ⑦骊山:今陕西临潼东。 ⑧幽王:西周末代君主,因身前昏庸,死后被谥为“幽” ⑨说:同“悦”,高兴

译文

周朝定都丰、镐,接近西戎人。(所以周王就)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修建碉堡,在(碉堡)上边摆放战鼓,(鼓响的时候)远近都能听到,假如戎人来到(丰镐),击鼓相告,诸侯的兵马都来救天子。 戎寇曾经侵入,幽王击鼓,诸侯的兵马全都来到,褒姒非常高兴,对着情景感到欢喜。幽王想让褒姒笑起来,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兵马几次来到而没有见到戎寇。 到了后来,戎人真的到了,幽王击了鼓,(可是)诸侯的兵马没有到来,幽王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

2. 幽王击鼓文言文的中文翻译

幽王击鼓

周宅丰、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大路,置鼓其上,远近相近,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译文:

周朝定都丰、镐,接近西戎人。周王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修建碉堡,在上边摆放战鼓,(鼓响的时候)远近都能听到,假使戎人来到,击鼓相告,诸侯的兵马都来救天子。戎人曾经来到,幽王击鼓,诸侯的兵马全都来到,衰姒非常高兴,笑了起来。幽王想让褒姒笑,因此几次击鼓,诸侯的兵马几次来到而没有见到戎人。到了后来,戎人真的到了,幽王击鼓,诸侯的兵马没有到来,幽王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

3. 古文《幽王击鼓》翻译

原文: 周宅①丰、镐②,近戎人.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③于王路④,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戎寇尝⑤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⑥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皆数至而无寇. 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⑦之下,为天下笑. 译文: 周朝定都酆、镐,接近西戎人.(于是周王就)与诸侯约定:在官道上修建碉堡,在(碉堡)上边摆放战鼓,(鼓敲响的时候)远近都能听到,假如戎人来到(丰镐),击鼓互相告知,诸侯的兵马都来救天子. 戎寇曾经侵入,幽王击鼓(传递消息),诸侯的兵马都来了.人声和马的嘶鸣声鼎沸,褒姒非常高兴.幽王想让褒姒笑起来,于是多次击鼓,诸侯的兵马几次来到而没有见到戎寇. 到了后来,戎寇真的到了,幽王击了鼓,(可是)诸侯的兵马没有到来,幽王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 注释 1.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 2.近戎人:接近西戎人.戎,西戎,西方的少数民族. 3.为高葆于王路:在大路上修建碉堡.为,修建;葆,同堡;王路,大路. 4.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 5.即:如果 6.当:同尝,曾经. 7.骊山:今陕西临潼东. 8.幽王:西周末代君主,因身前昏庸,死后被谥为“幽”. 9.说:通“悦”,高兴. 10.宅:居住,这里是“定都”的意思. 11.约:约定 12.尝:曾经 启示:我们应该培养诚恳待人的良好品质.不要像幽王一样,戏弄别人最终没有好下场。

4. 【文言文幽王击鼓(选自《吕氏春秋》)的译文】

原文 周宅丰、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堡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注释 ①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②近戎人:接近西戎人.戎,西戎,西方的少数民族.③为高葆于王路:在大路上修建碉堡.为,修建;葆,同堡;王路,大路.④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⑤即:如果 ⑥当:同尝,曾经.⑦丽山:今陕西临潼东.⑧幽王:西周末代君主,因身前昏庸,死后被谥为“幽”.⑨说:通“悦”,高兴.⑩宅:居住,这里是“定都”的意思. 译文 周朝定都酆、镐,接近西戎人 (所以周王就)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修建碉堡,在(碉堡)上边摆放战鼓,(鼓响的时候)远近都能听到,假如戎人来到(丰镐),击鼓相告,诸侯的兵马都来救天子.戎寇曾经侵入,幽王击鼓,诸侯的兵马全都来到,褒姒非常高兴,对这情景感到欢喜.幽王想让褒姒笑起来,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兵马几次来到而没有见到戎寇.到了后来,戎寇真的到了,幽王击了鼓,(可是)诸侯的兵马没有到来,幽王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这就是因为没有敌人的时候的错误,导致了真正敌人到来的时候失于防御啊。

5. 幽王击鼓翻译

周朝定都酆、镐,接近西戎人.(于是周王就)与诸侯约定:在官道上修建碉堡,在(碉堡)上边摆放战鼓,(鼓敲响的时候)远近都能听到,假如戎人来到(丰镐),击鼓互相告知,诸侯的兵马都来救天子. 戎寇曾经侵入,幽王击鼓(传递消息),诸侯的兵马都来了.人声和马的嘶鸣声鼎沸,褒姒非常高兴.幽王想让褒姒笑起来,于是多次击鼓,诸侯的兵马几次来到而没有见到戎寇. 到了后来,戎寇真的到了,幽王击了鼓,(可是)诸侯的兵马没有到来,幽王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注释 1.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2.近戎人:接近西戎人.戎,西戎,西方的少数民族.3.为高葆于王路:在大路上修建碉堡.为,修建;葆,同堡;王路,大路.4.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5.即:如果 6.当:同尝,曾经.7.骊山:今陕西临潼东.8.幽王:西周末代君主,因身前昏庸,死后被谥为“幽”.9.说:通“悦”,高兴.10.宅:居住,这里是“定都”的意思.11.约:约定 12.尝:曾经。

6. 古文 《幽王击鼓》翻译

原文: 周宅①丰、镐②,近戎人。

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③于王路④,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戎寇尝⑤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

人喧马嘶,褒姒⑥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

诸侯之兵皆数至而无寇。 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

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⑦之下,为天下笑。 译文: 周朝定都酆、镐,接近西戎人。

(于是周王就)与诸侯约定:在官道上修建碉堡,在(碉堡)上边摆放战鼓,(鼓敲响的时候)远近都能听到,假如戎人来到(丰镐),击鼓互相告知,诸侯的兵马都来救天子。 戎寇曾经侵入,幽王击鼓(传递消息),诸侯的兵马都来了。

人声和马的嘶鸣声鼎沸,褒姒非常高兴。幽王想让褒姒笑起来,于是多次击鼓,诸侯的兵马几次来到而没有见到戎寇。

到了后来,戎寇真的到了,幽王击了鼓,(可是)诸侯的兵马没有到来,幽王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 注释 1.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 2.近戎人:接近西戎人。

戎,西戎,西方的少数民族。 3.为高葆于王路:在大路上修建碉堡。

为,修建;葆,同堡;王路,大路。 4.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

5.即:如果 6.当:同尝,曾经。 7.骊山:今陕西临潼东。

8.幽王:西周末代君主,因身前昏庸,死后被谥为“幽”。 9.说:通“悦”,高兴。

10.宅:居住,这里是“定都”的意思。 11.约:约定 12.尝:曾经 启示:我们应该培养诚恳待人的良好品质。

不要像幽王一样,戏弄别人最终没有好下场。

7. 文言文《幽王击鼓》翻译

文言文《幽王击鼓》翻译:周朝的都城建在丰、镐(今作“丰都”),接近西戎。

(周幽王)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建一座高堡,把鼓放在高堡上,远近都可以听见鼓声。如果戎寇到了,就以鼓声相传信息,诸侯的军队都要来救幽王。

戎寇曾经来过,幽王击鼓,诸侯的军队都来了。纷乱扰攘、热闹欢腾,褒姒高兴地笑了。

幽王想看见褒姒的欢笑,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军队几次来都城都没有戎寇。到了后来戎寇来了,幽王击鼓,诸侯的军队都没有来。

幽王就死在骊山山脚下,被天下人耻笑。文言文《幽王击鼓》:周宅酆(也写作“丰”)、镐,近戎人。

与诸侯约,为高葆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

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8. 文言文幽王击鼓(选自《吕氏春秋》)的译文

【译文】

周朝定都酆、镐,接近西戎人 (所以周王就)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修建碉堡,在(碉堡)上边摆放战鼓,(鼓响的时候)远近都能听到,假如戎人来到(丰镐),击鼓相告,诸侯的兵马都来救天子。

戎寇曾经侵入,幽王击鼓,诸侯的兵马全都来到,褒姒非常高兴,对这情景感到欢喜。幽王想让褒姒笑起来,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兵马几次来到而没有见到戎寇。

到了后来,戎寇真的到了,幽王击了鼓,(可是)诸侯的兵马没有到来,幽王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这就是因为没有敌人的时候的错误,导致了真正敌人到来的时候失于防御啊!

【原文】

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注释】

①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 ②近戎人:接近西戎人。戎,西戎,西方的少数民族。 ③为高葆于王路:在大路上修建碉堡。为,修建;葆,同堡;王路,大路。 ④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 ⑤即:如果 ⑥当:同尝,曾经。 ⑦丽山:今陕西临潼东。 ⑧幽王:西周末代君主,因身前昏庸,死后被谥为“幽” ⑨说:通“悦”,高兴 ⑩宅:居住,这里指处于



~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翻译
答:“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翻译:楚厉王遇到紧急的情况就用击鼓来召集老百姓守城。出自文言文《击鼓戏民》。从楚厉王承认自己“过击之也”的话和他“使人止之”、“更令明号”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所以老百姓仍然相信他。原文: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

幽王击鼓 翻译
答:翻译 周朝的都城丰镐,靠近戎人部族,周幽王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建一座高堡,把鼓放在高堡上,远近都可以听见鼓声。如果容寇到了,就以鼓声相传信息,诸侯的军队都要来救幽王。戎寇曾经来过,幽王击鼓,诸侯的军队都来了,褒姒高兴地笑了。幽王想看见褒姒的笑,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军队几次来都城都...

文言文《幽王击鼓》翻译?
答:文言文《幽王击鼓》翻译:周朝的都城建在丰、镐(今作“丰都”),接近西戎。(周幽王)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建一座高堡,把鼓放在高堡上,远近都可以听见鼓声。如果戎寇到了,就以鼓声相传信息,诸侯的军队都要来救幽王。戎寇曾经来过,幽王击鼓,诸侯的军队都来了。纷乱扰攘、热闹欢腾,褒姒高兴地笑...

古文翻译:周幽王击鼓身亡
答:周幽王击鼓亡身【原文】周宅丰、镐①,近戎人②。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③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④,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

周幽王击鼓亡国翻译
答:2013-11-13 古文翻译:周幽王击鼓身亡 29 2011-09-06 古文《幽王击鼓》翻译 815 2013-02-03 幽王击鼓戎人败亡的亡什么意思 1 2011-05-08 周幽王击鼓亡身的启示 1.给平常人的启示?2.给为官者的启示... 181 2010-12-09 文言文《幽王击鼓》翻译 999 2013-11-24 幽王击鼓 翻译 47 2013-04-...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文言文翻译
答:译文:周王朝定朝于酆、镐,与戎人相近.周幽王与诸侯约定:筑碉堡在官道上,远近都可以听见,如果戎寇入侵,就击鼓相互传报消息,诸侯的兵都来到都城救天子.戎寇曾经入侵,周幽王击鼓,诸侯的兵都来了,褒姒就十分开心的大笑.周幽王想看到褒姒的笑,于是数次击鼓,诸侯的兵也数次来到却没看见戎寇.等到后来戎寇...

求文言文翻译《烽火戏诸侯》
答:译文:周王朝定朝于酆、镐,与戎人相近。周幽王与诸侯约定:筑碉堡在官道上,远近都可以听见,如果戎寇入侵,就击鼓相互传报消息,诸侯的兵都来到都城救天子。戎寇曾经入侵,周幽王击鼓,诸侯的兵都来了,褒姒就十分开心的大笑。周幽王想看到褒姒的笑,于是数次击鼓,诸侯的兵也数次来到却没看见戎寇。...

周幽王失信身亡翻译
答:8、至於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此夫以无寇失真寇者也全文翻译周朝定都酆缟接近西戎人周王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修建碉堡希望国家能够得到平安,在上边摆放战鼓,鼓。9、因连词,表承接,于是就附录周幽王失信身亡幽王击鼓原文周宅酆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

“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的意思
答: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①戎寇尝至( ) ②褒姒大说,喜之( )③因数击鼓() () ④置鼓其上( )2.文章活画了一个昏君的形象,请按要求摘录原文。(多摘少摘不得分)(3分)①荒淫: ②昏庸:③下场:3.翻译句子:(2分)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为天下笑。4.这个故事传说给人以...

幽王失信身亡 文言文翻译
答:原文周宅酆、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葆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皆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