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金与赔偿损失的区别和联系

作者&投稿:阎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违约金与赔偿损失的区别和联系

  违约金与赔偿损失的区别和联系,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则,而我们常常说的施工索赔是处理过错违约责任的一种方法,以下分享违约金与赔偿损失的区别和联系

  违约金与赔偿损失的区别和联系1

  如对同一违约事实同时适用约定违约金和损失赔偿,那么赔偿的数额将超过造成损害的数额,此时违约责任则具有惩罚性,不符合“补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原则。因此,对同一违约事实不能同时主张约定违约金和损失赔偿。

   一、违约责任的一般原则

   (一)法律原则的概念及功能

  法律原则是法律中较为稳定的原理和准则,是法律规则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源。法律原则对立法起到指导的作用,并且在法律实践当中,承担着指导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填补法律漏洞的功能。

   (二)隐性法律原则

  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律原则一般通过判例来确立;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原则通常会在制定法中明确列示,但制定法不可能列示全部法律原则,因此存在很多隐藏在法律条文背后的法律原则。立法者正是在这些法律原则的精神指导下进行立法工作。如果只知道法条,而不了解其背后的精神,也不会运用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等法学理论,通常会对法条本身产生曲解,无法了解其真义。

   (三)我国《民法典》违约责任的一般原则

  我国《民法典》中虽未明确规定违约责任的一般原则,但法学界对此已达成共识:在我国《民法典》当中,违约责任的一般原则是“补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此一法律原则是我国《民法典》违约责任的立法理念,在我国《民法典》的具体条文中得到了体现。

   (四)“补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原则的形成

  “补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原则的确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进程

   二、惩罚性违约责任的适用范围

  补偿性,是指赔偿的数额与造成损害的数额相等;惩罚性,是指赔偿的数额比造成损害的数额大。惩罚本身具有一定的威慑力,因此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因此,无论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规定了一些惩罚性的违约责任。但惩罚性的违约责任,一般只有法律明确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通常是一方存在恶意欺诈行为)才能适用。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约定违约金与损失赔偿的适用关系

  考察约定违约金与损失赔偿的适用关系,要区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无约定违约金时

  如当事人未约定违约金,则可主张损失赔偿。在此情况下,因为不存在违约金,所以不存在约定违约金和损失赔偿并用的问题。

   (二)约定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时

  根据《民法典》第585条的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也就是说,在此种情况下,不能在主张违约金的同时主张损失赔偿,而是只能请求增加违约金。

   (三)违约金高于造成的损失时

   此种情况又可分为两种不同情况:

   1、约定违约金稍微高于造成的损失时

  在此情况下,当事人可主张违约金,但不能同时主张违约金和损失赔偿。

   2、约定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时

  根据《民法典》第585条的规定,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违约金与赔偿损失的区别和联系2

   一、违约赔偿中实际损失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计算公式:违约方损失赔偿额=实际损失+可得利益损失+可预见规则的限制

   (一)违约赔偿的实际损失的计算方法

  实际损失指当事人因对方违约而造成现有财产的减少,如标的物灭失、为准备履行合同而支出的费用、停工损失和为减少违约损失而支出的费用等。

   实际损失的计算要点:

  1、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条款,但是有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的,可按照这个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如果合同中,也没有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的,可以凭借相关的款项单据,书面证据来佐证,达成双方协商一致。

  3、如果双方就实际损失金额,不能达成协商一致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由法院审查后进行判决。

   (二)违约赔偿中可得利益的计算

  可得利益损失又称作履行利益损失,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的情形下,因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而发生的损失。在存在市场之场合,损失要参照市场价格进行确定。

  在实践中,当事人的实际损失不易确定或无法确定时,可以采取反推的方法,将违约方所获得的利润,视为债权人的损失。

   (三)违约赔偿中可预期利益的计算

   可预期利益计算要注意以下事项:

  1、时间点:以合同订立的时间作为计算预期利益的时间点;

  2、损失的最高额,以在合同履行前提下可以预见的期待利益为上限;

  3、预期利益,应是在合同中当事人有明确的约定或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的,或是违约方预见到的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是合同违约方或加害人应承担的损失后果。

   二、违约损害赔偿和支付违约金的区别

  损害赔偿与支付违约金都是合同责任的主要方式。前者主要是一种补偿性的责任形式,而后者则具有补偿性和惩罚性双重属性。所以,损害赔偿通常要与实际损害相结合,而支付违约金的数额与实际损害之间并无必要联系。即使在没有损害的情况下,也应支付违约金。

  如果支付补偿性违约金不足以补偿受害人遭受的损失,债务人还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以弥补违约金的.不足部分,即违约金可与赔偿损失并用。但在两者并用的情况下,应以受害方的实际损失作为责任的最高限额,即受害方不得获取超过实际损失的补偿。

   三、约定损害赔偿和法定损害赔偿的区别

   1、约定损害赔偿

  约定损害赔偿,又称约定损失赔偿和约定赔偿,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预先约定一方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或者向对方支付一定的金钱。通常情况下,由于损失的范围在合同订立时难以确定,所以,当事人在合同中只能约定损害赔偿的计算办法,而不宜约定一个固定的赔偿数额。损害赔偿可以用金钱货币形式确定,也可以用非金钱方式确定。

   2、法定损害赔偿

  所谓法定损害赔偿,是指在当事人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时,按照法律规定的办法计算赔偿额进行赔偿。

   3、约定损害赔偿和法定损害赔偿的区别

  约定损害赔偿在一方当事人有违约行为造成对方的损害后,受害人则无需证明具体损害的范围即可依据约定损害赔偿的条款而获得赔偿(如果当事人仅约定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时,则应对实际损害负举证责任);而法定损害赔偿,受害人则必须证明具体损害的范围。

  在确定适用约定损害赔偿还是法定损害赔偿时,约定损害赔偿有优先适用效力,这点是合同自愿原则的体现。

  违约金与赔偿损失的区别和联系3

   一、违约金属于直接损失吗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我国现行民法典并没有直接损失、间接损失的概念,它是我国学术著作和司法实践上经常见到的提法。

  赔偿损失包括违约的赔偿损失、侵权的赔偿损失及其它的赔偿损失。赔偿损失的范围可由法律直接规定,或由双方约定。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和当事人没有另行约定的情况下,应按完全赔偿原则,赔偿全部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直接损失指财产上的直接减少。间接损失又称所失利益,指失去的可以预期取得的利益。可以获得的预期的利益,简称可得利益。可得利益必须是纯利润,包括依合同取得财产并利用其从事生产后可以取得的预期纯利润以及通过劳务或服务合同获得并使用该劳务或服务后获得的纯利润等,但不包括为取得这些利润所支付的费用及税收等。

  二、违约责任中约定承担直接损失和全部损失的区别

  (一)责任发生的时间不同。缔约过失责任只产生在缔结合同过程中,包括合同成立;合同生效后,债务人开始履行义务,如对合同义务的不履行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此时才产生违约责任。 归责原则不同。缔约过失责任的归责原则应该是过错责任原则;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严格责任原则。

  (二)赔偿损失的范围不同。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的是信赖利益的损失,既包括因他方的缔约过失而导致信赖人的直接财产的减少,如费用的支出,也包括信赖人的财产应当增加而未增加的利益,信赖合同有效而失去的某种应得到的机会;

  违约责任赔偿的是履行利益的损失,即合同成立且生效后,而违约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给非违约方造成的损失,履行利益赔偿的结果是使当事人达到合同完全履行时的状态。

  (三)免(减轻)责事由不同。缔约过失责任没有免责事由,在缔约过程中只有双方人存在混合过错的情况下才存在减轻责任的可能;而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主要是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社会异常事件等。

   三、违约金有上限

  违约金没有规定的比例,双方都接受就行。违约金的比例规定要看具体的内容,如开发商延期交房,其违约赔偿为万分之二;买方违约,定金不能收回,卖方违约加倍返还定金等。一般涉及到开发商违约的内容,赔偿的比例就较低。



~

违约金与赔偿损失的区别和联系
答:也就是说,在此种情况下,不能在主张违约金的同时主张损失赔偿,而是只能请求增加违约金。 (三)违约金高于造成的损失时 此种情况又可分为两种不同情况: 1、约定违约金稍微高于造成的损失时 在此情况下,当事人可主张违约金,但不能同时主张违约金和损失赔偿。 2、约定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时 根据《民法...

违约金和赔偿损失的关系
答:从法律上来看,违约金和赔偿损失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并不需要证明实际损失,而后者必须根据实际损失进行计算,并且需要有证据证明。也就是说,违约金的数额在合同中已经预先约定,无需单独计算,而赔偿损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此外,违约金和赔偿损失的性质也不同。违约金是属...

违约金与赔偿损失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法律分析:1、一方当事人由于过错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应当依照合同的约定或由法律的规定,支付给另一方一定数量的货币。2、赔偿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约定,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给予一定数量货币进行赔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

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区别
答: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的区别:1、两者支付条件不同;2、两者计算标准上区别大;3、两者不能重复适用。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基拆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记为半个月工资。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

合同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的区别有哪些
答:合同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的区别如下:1、违约金即具有补偿性又具有惩罚性,而损害赔偿金只具有补偿性;2、违约金是双方事先约定的,是合同的组成部分,是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协商一致的结果,其金额能够确定;损害赔偿金则不具有事先约定性,它是根据守约方的具体损失来计算,其金额不能确定;3、违约金的...

违约金和赔偿金有什么区别
答:违约金和赔偿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主要区别如下:1、 定义不同,违约金是在合同中事先约定的,当一方违反合同约定时,另一方有权要求其支付的违约金;赔偿金则是在一方因违法或过失行为造成另一方损失时,由侵权方支付给受害方的补偿金;2、支付时机不同,违约金是在合同约定的违约情况下,一方有...

违约合同的赔偿损失和违约金
答:违约合同的赔偿损失和违约金:从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来看,只有在请求增加违约金后又请求赔偿损失的,法院才不予支持。民法典中没有明确排除违约金和损失赔偿金同时主张的规定。在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损失时,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予以增加,而不是应当请求法院增加,这就说明请求法院增加违约金只是一...

违约金和损失赔偿可否同时主张?
答:赔偿损失主要是一种补偿性的责任形式。而违约金则具有补偿和惩罚双重属性。所以,赔偿损失通常要与实际损害相符,而违约金数额与实际损失之间并无必要联系,即使在没有损害的情况下也应支付违约金,如果支付违约金不足以补偿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失,债务人还要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以弥补遭到损失的不足部分,即...

赔偿金和经济补偿金的区别
答:赔偿金和经济补偿金在法律上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它们的适用范围不同。赔偿金适用于违约、侵权等民事法律关系,而经济补偿金则适用于劳动关系。其次,它们的性质和目的也不同。赔偿金具有惩罚性和补偿性,旨在弥补受损方的损失;而经济补偿金则具有福利性和补偿性,旨在补偿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