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耳文言文阅读答案

作者&投稿:甄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黄耳传书阅读答案和翻译

晋初大诗人陆机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甚受主人喜爱.陆机久寓京师洛阳,十分想念江南的家乡,有一天便对黄耳开玩笑说:我很久不能和家里通信,你能帮忙传递消息吗?不想这只狗竟摇着尾巴,连连发出声音,似乎表示答应.陆机大为惊诧,立即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颈上,放它出门.黄耳不仅把信送到了陆机的家里,还把家人的回信带了回来.家乡和洛阳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黄耳只用了二十天.后来,黄耳就经常在南北两地奔跑,为陆机传递书信,成了狗信使.为了感谢”黄耳”传书之功,它死后,陆机把它埋葬在家乡,村人呼之为”黄耳冢”.。

2. < >

【原文】晋之陆机,畜一犬,曰“黄耳”。机官京师(京城),久无家信,疑有不测。一日,戏语犬曰:“汝能携书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机遂作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经驿路,昼夜不息。家人见书,又反书(回信)陆机。犬即上路,越岭翻山,驰往京师。其间千里之遥,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余。后犬死,机葬之,名之曰“黄耳冢”。

【译文】晋初大诗人陆机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甚受主人喜爱。陆机久寓京师洛阳,十分想念江南的家乡,有一天便对黄耳开玩笑说:我很久不能和家里通信,你能帮忙传递消息吗?不想这只狗竟摇着尾巴,连连发出声音,似乎表示答应。陆机大为惊诧,立即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颈上,放它出门。黄耳不仅把信送到了陆机的家里,还把家人的回信带了回来。家乡和洛阳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黄耳只用了二十天。后来,黄耳就经常在南北两地奔跑,为陆机传递书信,成了狗信使。为了感谢“黄耳”传书之功,它死后,陆机把它埋葬在家乡,村人呼之为“黄耳冢”。

3. 想了解黄耳传书的故事及相关内容

【成语故事】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陆机离开家乡浙江会华

亭到京城洛阳做官。他很久没有收到家信,就写好一封信装

入竹筒套到猎犬黄耳的脖子上,让它送到浙江老家,聪明的

黄耳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会华亭并索取回信,来回只用

25天时间。

【典故】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

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

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晋书·陆机传》

【释义】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

比喻传递家信。

【近义词】黄耳寄书

4. 文言文 黄人传书 的解释急需,请在11.24 晚上8:00回答,高悬赏

陆机年少的时候,非常爱好打猎,在东吴一带具有豪盛的名声。有一天,客人送给他一条善跑的狗,名叫黄耳。陆机后来在洛阳做官,经常把它带在身边。这只狗很聪明,能听得懂人语曾经把狗借人到三百里外,狗认识回家的路,自己回来了。陆机客居在北京时,很久没有和家里人联系,于是开玩笑地说:“我与家里断了书信来往,你能帮我送信,并带回家里的消息吗?”狗高兴地摇尾巴,表示同意。陆机写了一封信,放在竹筒里,系在狗的脖子上。狗走驿路,向东吴快跑,饥饿时便到草丛里寻找猎物吃。一遇到大河,它就向摆渡者摇头摆尾,摆渡者怜爱它,就呼它上船。船快靠岸了,狗就飞腾上岸,然后飞一样奔跑。一直到了陆机家里,嘴衔竹筒发声指示他们。他们打开竹筒取出信,看完,狗又向陆机家人作声,像有所求。他们写回信装进筒,又系上狗的脖子。狗得到答复,又跑回洛阳。算起来人走50多天,而狗往返才半个月。后来狗死了,陆机派人把它的灵柩送回东吴,安葬在陆机宅居之地的南边。距离陆机家200步,聚土为坟,村里人叫“黄耳冢”。

是这个吗

5. 文言文黄香温席告诉我们的道理

《黄香温席》 原文;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译文: 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是江夏人。当时年正好九岁,很懂事.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让父母好好睡:至于到了寒冷的冬天,就亲自用自己的身体使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温暖.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启发与借鉴】 我们从小就应该懂得孝顺父母,而且应从小事做起.。

6. 文言文启蒙读本37、38原文

1、《文言文启蒙读本》第37篇《黄耳传书》原文: 晋之陆机,畜一犬,曰“黄耳”。

机官京师,久无家信,疑有不测。一日,戏语犬曰:“汝能携书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

机遂作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经驿路,昼夜不息。

家人见书,又反书陆机。犬即上路,越岭翻山,驰往京师。

其间千里之遥,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余。后犬死,机葬之,名之曰“黄耳冢”。

第38篇《报应》原文: 平望人王均,好食蛙,制一铁针,长二尺许。每捕得一蛙,则以针穿其颈,针满,始携之归,以充馔焉。

如是者多年矣。 一日,至亲戚家,见盘中无蛙,甚憾。

日暮,亲戚留其宿。是夜,远处失火,王均登屋望之,其火熊熊。

亲戚家临河而居,惧盗贼由水攀援登屋,故于水边植铁条数十,末端皆锐,如锋刃状。 王均远望火光,幸灾乐祸,失足而坠,铁条适贯其颈,呼号甚惨,救之者无法可施,后竖一长梯水中,众人缘梯而上,始将其解下,而气已绝矣。

其死状宛然铁针穿蛙,盖杀生之报应也。 2、《文言文启蒙读本》简介:该书由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者为杨振中。

书 *** 收录有文言文340篇,每篇中都含有原文、文言知识、启发与借鉴和思考与练习,书的结尾含有参考答案。是一本适合文言启蒙学习的值得欣赏的文言文读物。

3、原文出处: 1)第37篇《黄耳传书》取自《述异记》,是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任昉编写。任昉,字彦升。

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他擅长写表奏书及应用散文; 2)第38篇《报应》出自《俞曲园笔记》,原作者不详。俞曲园:俞樾(1821一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县乌中山阳南埭村人,清道光三十年进士,以“花落春仍在”一句,得主考官曾国藩赏识而入翰林院,授庶居士。

学识渊博,经学、史学精深,在诗词、音韵、训诂、文字、书法、佛学、传记、小说、戏曲、杂文等方面也很有造诣,多年执教于西湖诂经精舍,著有《春在堂全集》五百余卷。



~

黄耳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1. 黄耳传书阅读答案和翻译 晋初大诗人陆机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甚受主人喜爱.陆机久寓京师洛阳,十分想念江南的家乡,有一天便对黄耳开玩笑说:我很久不能和家里通信,你能帮忙传递消息吗?不想这只狗竟摇着尾巴,连连发出声音,似乎表示答应.陆机大为惊诧,立即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黄...

取耳文言文
答:5. 文言文《陶侃》阅读答案 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

掩耳盗钟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1. 掩耳盗钟文言文答案 文言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

文言文中的“耳”是什么意思?
答:耳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耳朵;形状像耳朵的东西;听说,耳闻;罢了;表示肯定;位置在两旁的等。文言文耳的意思①耳朵。《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②形状像耳朵的东西。如“木耳”、“银耳...

耳字文言文翻译
答:1. 耳 在古文中的翻译 1.语气词。表示限止语气,与“而已”、“罢了”同义。 《论语·阳货》:“子曰:‘二三子! 偃 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唐 柳宗元 《三戒·黔之驴》:“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之乃光耳。” 2.语气词。表示...

文言文翻译“耳”?
答:文言文翻译“耳”?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固定格式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图片资料摘自《百度文库》...

文言文中"耳"在句末怎么理解?
答: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尾语气词有哪些?1、也:(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夫将者,国之辅也.(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矣:(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2)用在...

耳曰什么 用文言文说话
答:耳曰:我居两侧,听八方,若无耳,主人岂知汝等何言。耳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耳朵;形状像耳朵的东西;听说,耳闻;罢了。表示肯定;位置在两旁的等。文言文耳的意思,耳朵。

文言文耳的用法
答:“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 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十几个。 下面我把首选的古汉语工具书——《辞源》上的解释作依据,补充一些中学课本...

掩耳盗铃古文的阅读答案
答: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注释】 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用背驮东西。 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⑤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