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和鲢鱼有什么不一样 鲶鱼和鲢鱼是同一种鱼吗?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白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外形特征不同

1、鲶鱼: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下位,口裂小,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下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 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鲇鱼多黏液,体无鳞;眼小,被皮膜;成鱼须2对4根。

2、鲢鱼:体侧扁而稍高 ,腹部狭窄,腹棱自胸鳍直达肛门。头大,约为体长的1/4。吻短,钝圆,口宽。眼小,位于头侧中轴之下。咽头齿1行,草履状而扁平。

二、生活习性不同

1、鲶鱼: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夜晚觅食活动频繁;属夜行性动物,白天静静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树根下;鲶鱼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超强,淡水鲶鱼广泛地分布于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淡水区域。

2、鲢鱼: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靠腮的特殊结构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食欲与水温成正比。鲢鱼喜高温,最适宜的水温为23℃~32℃;性情活泼,喜欢跳跃,有逆流而上的习性,但行动不是很敏捷,比较笨拙。

三、栖息环境

1、鲶鱼:多数种类是生活在池塘或河川等的淡水中。

2、鲢鱼: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鲶鱼

百度百科-鲢鱼



1、鲶鱼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下位,口裂小,末端仅达眼 前缘下方。下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 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眼小,被皮膜。成鱼须2对4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幼鱼期须3对,体长至60毫米左右时1对颏须开始消失。鲇鱼多黏液,体无鳞。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无脂鳍。臀鳍很长,后端连于尾鳍。鲇鱼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

2、鲢鱼,体侧扁而稍高,腹部狭窄,腹棱自胸鳍直达肛门。头大,约为体长的1/4。吻短,钝圆,口宽。眼小,位于头侧中轴之下。咽头齿1行,草履状而扁平。鳃耙特化,愈合成一半月形海绵状过滤器。体被小圆鳞。侧线鳞108-120,广弧形下臀鳍3,12-13,中等长,起点在背鳍基部后下方。胸鳍7,8,起点距胸鳍比距臀鳍为近,长不达肛门。尾鳍深叉状。腹腔大,腹膜黑色。鳔2室,前室长而膨大,后室末端小而呈锥形。体背侧面暗灰色,下侧银白色,各鳍淡灰色。



鲶鱼属鲶目,与脂鲤、鲤和一些鲤科的小鱼有亲缘关系。有些鱼类学家认为它们可以归为同一骨鳔总目;有些鱼类学家认为它们应属于骨鳔目下面不同的亚目,鲶鱼属于鲶亚目,脂鲤、鲤和鲤科小鲤鱼属于鲤亚目。

鲶鱼的特点是嘴边长有像猫的胡须一样的触须,起码在上颚上方有一对,有的嘴边还有一对,有的下颚还有一对。许多鲶鱼背上有脊骨,有胸鳍。它们的脊骨上可能有毒腺,被刺中会感到疼痛和伤害。所有的鲶鱼都没有鱼鳞,它们的表皮赤裸,或者覆盖着骨质的盾片。

现存的鲶鱼大约有2500种,分别属于30个科。大部分栖息在淡水中,属于海鲶科和鳗鲶科的鲶鱼则在海中栖息。淡水鲶鱼广泛地分布于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淡水区域。从穿过山脉水流湍急的河流,到缓缓流淌甚至静止不动的湖水,都可以看到它们。海水鲶鱼则栖息在热带地区的海岸附近。鲶鱼喜欢潜游水底,晚上比白天更为活跃。它们多数什么样的动物和植物都吃。鲶鱼雌雄都承担养育后代的义务,如褐色大头鲶鱼还会挖洞来抚养和保护它们的子女。雄性海鲶鱼会把弹球般大小的卵,还有刚孵出来的小鱼含在口中,宝贝之极。

各种鲶鱼在身长和体重上的差异比较大。最小的一种鲶鱼身长只有4~5厘米,而欧洲的一种大鲶鱼体长可达4.5米,体重可达30O千克,差异之大可见一斑。许多人喜欢饲养体型较小的鲶鱼。多种体型较大的鲶鱼可以食用,是人们垂钓的目标和饭桌上的菜肴。如身长达1.5米,体量可达68千克的蓝鲶鱼;身长达1米,体重可达12千克的淡水鲶鱼;它们都是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墨西哥湾一带居民的主要食用鱼之一。

尽管鲶鱼品种繁多,分布广泛,但也有巨鲶鱼、墨西哥亚基河鲶鱼等几种数量稀少,属濒危动物。

鲢鱼(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又叫白鲢、鲢子。体形侧扁,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鲢鱼性急躁,善跳跃。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图1-6)

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亦吃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适宜在肥水中养殖。肠管长度约为体长的6-10倍。

鲢鱼的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1-2年。成熟个体也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鱼相对怀卵量约4-5万粒/公斤体重,绝对怀卵量20-25万粒。卵漂浮性。产卵期与草鱼相同。近些年来发现内地养殖的鲢鱼有退化现象,主要是个体小,成熟亦有提前情况,因此应该注意引进原产地苗种,提纯复壮。

鲢鱼也是大型鱼类,在天然河流中可重达30-40公斤。在池养条件下,如果饵料充足的话,1龄鱼可达到0.8公斤上下。适宜上市的食用商品鲢鱼,体重在1.5-2公斤较好。

鲢鱼(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性急躁,善跳跃。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
鲶(Silurus spp)属鲶形目,鲶科,鲶属。俗称:鲶,鲶巴郎。泥鱼。英文名:Oriental sheatfish , Far east asian catfish 。 鲇鱼同鲶鱼,又叫土鲇,是鲇科中分布最广的鱼类。俄罗斯东部、朝鲜、日本,整个亚洲东部都有分布。在我国广布于东部各水系和台湾省。
鲇鱼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裂小,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末端达眼后缘的是大口鲶)。下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眼小,被皮膜。成鱼须2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幼鱼期须3对,体长至60毫米左右时1对颏须开始消失。鲇鱼多黏液,体无鳞。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无脂鳍。臀鳍很长,后端连于尾鳍。鲇鱼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
鲇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一般夜晚觅食活动频繁。秋后居于深水活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
鲇鱼为底栖肉食性鱼类,鲇鱼捕食的对象多为小型鱼类,如餐条、鲫鱼、鰕虎鱼、麦穗鱼、鲤鱼、泥鳅(个人认为最喜吃的就是泥鳅)等,也吃虾类和水生昆虫。鲇鱼以吞食为主,牙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脱。

简单点说:鲢鱼是虑食性,鲶鱼是肉食性

鲢鱼和鲶鱼有什么不同?~

  鲶鱼属鲶目,与脂鲤、鲤和一些鲤科的小鱼有亲缘关系。有些鱼类学家认为它们可以归为同一骨鳔总目;有些鱼类学家认为它们应属于骨鳔目下面不同的亚目,鲶鱼属于鲶亚目,脂鲤、鲤和鲤科小鲤鱼属于鲤亚目。

  鲶鱼的特点是嘴边长有像猫的胡须一样的触须,起码在上颚上方有一对,有的嘴边还有一对,有的下颚还有一对。许多鲶鱼背上有脊骨,有胸鳍。它们的脊骨上可能有毒腺,被刺中会感到疼痛和伤害。所有的鲶鱼都没有鱼鳞,它们的表皮赤裸,或者覆盖着骨质的盾片。

  现存的鲶鱼大约有2500种,分别属于30个科。大部分栖息在淡水中,属于海鲶科和鳗鲶科的鲶鱼则在海中栖息。淡水鲶鱼广泛地分布于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淡水区域。从穿过山脉水流湍急的河流,到缓缓流淌甚至静止不动的湖水,都可以看到它们。海水鲶鱼则栖息在热带地区的海岸附近。鲶鱼喜欢潜游水底,晚上比白天更为活跃。它们多数什么样的动物和植物都吃。鲶鱼雌雄都承担养育后代的义务,如褐色大头鲶鱼还会挖洞来抚养和保护它们的子女。雄性海鲶鱼会把弹球般大小的卵,还有刚孵出来的小鱼含在口中,宝贝之极。

  各种鲶鱼在身长和体重上的差异比较大。最小的一种鲶鱼身长只有4~5厘米,而欧洲的一种大鲶鱼体长可达4.5米,体重可达30O千克,差异之大可见一斑。许多人喜欢饲养体型较小的鲶鱼。多种体型较大的鲶鱼可以食用,是人们垂钓的目标和饭桌上的菜肴。如身长达1.5米,体量可达68千克的蓝鲶鱼;身长达1米,体重可达12千克的淡水鲶鱼;它们都是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墨西哥湾一带居民的主要食用鱼之一。

  尽管鲶鱼品种繁多,分布广泛,但也有巨鲶鱼、墨西哥亚基河鲶鱼等几种数量稀少,属濒危动物。

  鲢鱼(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又叫白鲢、鲢子。体形侧扁,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鲢鱼性急躁,善跳跃。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图1-6)


  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亦吃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适宜在肥水中养殖。肠管长度约为体长的6-10倍。

  鲢鱼的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1-2年。成熟个体也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鱼相对怀卵量约4-5万粒/公斤体重,绝对怀卵量20-25万粒。卵漂浮性。产卵期与草鱼相同。近些年来发现内地养殖的鲢鱼有退化现象,主要是个体小,成熟亦有提前情况,因此应该注意引进原产地苗种,提纯复壮。

  鲢鱼也是大型鱼类,在天然河流中可重达30-40公斤。在池养条件下,如果饵料充足的话,1龄鱼可达到0.8公斤上下。适宜上市的食用商品鲢鱼,体重在1.5-2公斤较好。

鲶的同类几乎是分布在全世界,多数种类是生活在池塘或河川等的淡水中,但部分种类生活在海洋里。

普遍的体上没有鳞,有扁平的头和大口,口的周围有数条长须,利用此须能辨别出味道,这是它的特征。

夜行性,白天静静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树根下。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种类会袭击小型的水鸟或老鼠。
鲶鱼的卵有毒,误食会导致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情况严重的会造成瘫痪.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属鲤形目,鲤科,鲢亚科,鲢属。俗称:鲢子,白鲢,边鱼。英文名:Silver carp , Silver loweye carp 。

体侧扁,头较大,但远不及鳙。口阔,端位,下颌稍向上斜。鳃粑特化,彼此联合成多孔的膜质片。口咽腔上部有螺形的鳃上器官。眼小,位置偏低,无须。下咽齿勺形,平扁,齿面有羽纹状,鳞小。自喉部至肛门间有发达的皮质腹棱。胸鳍末端仅伸至腹鳍起点或稍后。体银白,各鳍灰白色。

栖息于水体的中、上层,性活泼,遇惊后即跳跃出水。以浮游植物为食。3龄可达性成熟。亲鱼多于4月下旬至6月,当水温达18℃以上,江水上涨或流速加剧时,在有急流泡漩水的河段繁殖。幼鱼主动游入河湾或湖泊中觅食。产卵后的亲鱼往往进入饵料丰盛的湖泊中摄食肥育。冬季,湖水降落,成熟个体又回到干流的河床深处越冬;未成熟个体大多数就在湖泊等附属水体深水处越冬。冬季处于不太活动的状态。

鲢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在我国各大水系,随处可见。此鱼生长快,从2龄到3龄,体重可由1公斤增至4公斤,最大个体可达40公斤。天然产量很高。同时,鲢的食物为浮游植物,因而成为饲养鱼类的上等鱼品,历来被列入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在我国海南岛南渡江和越南红水河水系,栖息着另一种大鳞鲢(Hypophthalmichthys harmandi),外形酷似鲢,体比鲢略宽,背部隆起较高。两者的主要区别为:鲢的侧线鳞为91-124个,臀鳍分枝鳍条为11-14根;而大鳞鲢的鳞较鲢大,侧线鳞为78-88个,臀鳍分枝鳍条为15根。大鳞鲢多栖息于水流缓慢,水质较肥,浮游生物丰富的开阔水体。白天潜于深水处,夜间上游水面摄食浮游生物。雌鱼2龄可达性成熟,雄鱼最早为1冬龄。生殖期为5-6月,有时可延至8月中旬。生活习性、食性均与鲢相似,最大个体可达25公斤,因其生长快、肥满度大、含质量高等优点,已成为海南岛松涛水库的重要养殖和捕捞对象。

鲢肌肉的营养成分随体长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变化范围为:水分占60.3-80.9%,蛋白质15.3-18.6%,脂肪2.0-20.8%,灰分1.0-1.4%,无氮浸出物0.2-1.7%。鱼体肌肉的生化成分亦随着鱼体的生长发育而变化,当水分含量逐渐下降时,蛋白质及脂肪则逐渐增加。鲢肌肉脂肪的脂肪酸组成计有20种,其中4种饱和酸,3种单烯酸,3种二烯酸,9种三烯酸,1种四烯酸,碳链长度在12-20之间。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比不饱和脂肪酸低,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随鱼体的增长而增加,不饱和酸则随鱼体增长而减少。

除蛋白质和脂肪外,它每百克可食部分还含有糖类0.8克,热量117-123千卡,钙22-31毫克,磷86-167毫克,铁1.2-13.3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黄素0.21毫克,尼克酸2.1毫克,营养比较丰富。

其肌肉可供药用,味甘、性温,具有温中益气的功能,主治久病体虚、食欲不振、头晕、乏力。胆汁有毒,吞服鱼胆往往会引起中毒;中毒症状与草鱼、鲤鱼等相同。对此,目前尚无特殊疗法,应引起重视,不要吞服鱼胆,以免中毒。

请问鲤鱼和鲢鱼的去别是什么啊
答:鲤鱼因产地不同而有各种差别,有西鲫、华南鲤、海鲤、元江鲤、团鲤等多种。此外人工培育的还有镜鲤、红鲤、塘鲤、荷包鲤等。鲤 鱼的成熟年龄,在长江、黄河流域,一般成鱼为二冬龄,北方则较晚,产卵要求水温在18℃以上,所以每年要到四、五月之后,鲤鱼摄食开始活跃。鲢鱼(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又...

怎么分辨鲤鱼鲫鱼草鱼鲢鱼?
答:草鱼身子长、细,头尖。它能长很大。 鲤鱼有胡子,头部有点下弓。它也能长很大。 鲫鱼和鲤鱼差不多,但没有胡子,鳞片要大一些。头部弓的没有鲤鱼多。鲢鱼(又称白鲢):属“肥水鱼”,常栖息在水体中上层,喜在静水中,但性情活泼。草鱼(又称鲩鱼)属“吃食鱼”常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力强,...

鲤鱼和白鲢有什么区别?
答:鲤鱼和白鲢在营养价值方面没有很大的差别。几乎是一样的。但是,鲤鱼和白鲢比较起来,在口感方面,肉质方面还是有一些各自的特点的。总的来讲,鲤鱼肉多刺少,鲤鱼肉质特点是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质量比较好。鲤鱼的烹调方法较多,以红烧、干烧、糖醋为主。白鲢和鲤鱼正相反,刺多,而且细小,不适合小...

草鱼和鲢鱼的区别
答: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鲢鱼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四大家鱼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头较...

前鱼和鲢鱼有什么区别
答:2、外观不同:前鱼体型较为细长,侧扁,背部微隆起,尾柄细长,尾鳍叉形。而鲢鱼体型较为扁平,稍呈椭圆形,背部微隆起,尾柄较粗,尾鳍呈锯齿形。3、生长环境不同:前鱼主要生活在淡水河流、湖泊和水库中,而鲢鱼也是一种淡水鱼类,但更喜欢生活在深水区域,比如大型湖泊和河流中。4、食性不同:...

鲢鱼和大头鱼是同一种鱼吗,有什么区别
答:腹部区别:鲢鱼的腹部有明显的腹棱,大头鱼则没有。颜色区别:鲢鱼的颜色淡,是银白色的;大头鱼颜色深,有的还有斑点。一、鲢鱼和大头鱼是同一种鱼吗鲢鱼和大头鱼都属于常见鱼类。鲢鱼又被叫做“白鲢”,而大头鱼又被叫做“鳙鱼”、“花鲢”等。可见,二者指的并不是同一种鱼。虽然二者在一些方面是类似...

鲢鱼、鲶鱼、鲇鱼、黏鱼有什么区别?
答:鲢鱼是鲤科鲢属中大型淡水鱼类,与之读音相近的鱼类有鲶鱼、鲇鱼、黏鱼等,事实上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甚至可能以为它们都是一种鱼的不同称谓,下面就来看一看鲢鱼、鲶鱼、鲇鱼、黏鱼有什么区别吧!一、鲢鱼 鲢鱼是鲤科鲢属淡水鱼类,俗称白鲢、水鲢、跳鲢等,体侧扁而稍高,腹部狭窄,...

鲶鱼和鲢鱼有什么不一样
答:一、外形特征不同 1、鲶鱼: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下位,口裂小,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下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 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鲇鱼多黏液,体无鳞;眼小,被皮膜;成鱼须2对4根。2、鲢鱼:体侧扁而稍高 ,腹部狭窄,腹棱自胸鳍直达...

鲢鱼和鲶鱼是同一种鱼吗,有什么区别
答:有些人可能会将二者混淆,但其实鲢鱼和鲶鱼指的并不是同一种鱼,二者在很多地方都是不同的。要想将二者区分开来,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区分二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二、鲢鱼和鲶鱼有什么区别1、属类区别:鲢鱼和鲶鱼虽然都是辐鳍鱼纲中的鱼类。不过二者所属的目、科以及属都是不同的,所以二者...

鲢鱼和鳙鱼的区别
答:冬季处于不太活动的状态。以浮游植物为主食,但是鱼苗阶段仍以浮游动物为食,是一种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仔鱼以浮游动物,如轮虫和枝角类、桡足类的无节幼体为食,可能也食人工投喂的豆浆中的微粒饲料。稚鱼期以后鲢主要以滤食浮游植物(藻类)为生,兼食浮游动物、腐屑和细菌聚合体等。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