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劳动价值论”有何新的发展?

作者&投稿:郗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价值的本质是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现代工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理论至今仍是正确的(注:见拙作《劳动价值理论的历史证明》,载《张泽荣文集》第300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不过,现代经济中,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劳动价值论仍需要有新的发展。

一、价值已由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创造转变为主要依靠脑力劳动创造,决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也要有相应的变化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提出劳动价值论,当时经济发达的英国在工业和农业领域就业的劳动力大约占了英国当时全部就业人数的64%(1840年),当时的价值是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创造的。到1980年,英国在工业和农业领域就业人数在全部就业的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已下降到了只占37%。1987年,又进一步下降到了32.2%,2000年,又进一步下降到了大约20%,而与此同时,从事服务业的人数却由36%上升到了63%、67.8%、大约80%;与此同时,英国创造的gdp却不是在减少,而是在不断增加,1885年为13.16亿英镑,到1980年达到2312.1亿英镑,1987年4141.8亿英镑,2000年10425.9亿英镑。这些资料,清楚地说明,价值创造在英国已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创造转变为主要依靠服务劳动创造(假定gdp按就业人数等比例创造)。

关于服务劳动,美国信息经济学家马克·尤里·波拉特(macuri po-rat)在他的《信息经济论》一书中把劳动者划分为信息劳动者和信息劳动者,把信息劳动者划分为在“信息市场部门”工作的知识生产者、知识分配者;在“市场信息部门”工作的市场调查工作者、中介专家、信息处理工作者;在“信息基础部门”工作的信息机器工作者(注:《信息经济论》第144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马克·尤里·波拉特所讲的非信息劳动者包括在三个部门工作的劳动者:农业、工业、服务业。这样看来,完全包括在农业、工业部门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就更少了。假定产值按就业人数等比例创造,那在工业、农业部门工作的人创造的价值就更少了(大约占37%)。这样,在1967年,美国信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加上非信息劳动者中的服务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在美国经济中大约已占到63%,已成为主要部分。1998年,美国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是:2:17:81,gdp是77830亿美元,按占63%计算,由服务劳动创造的价值就大约为49033亿美元。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年度报告指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即知识经济在oecd的主要成员国中,“已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0%以上”。如此看来,在工业发达国家,价值主要依靠服务劳动创造,可以改为主要依靠脑力劳动创造,因为在服务劳动中占主要的是知识劳动,即脑力劳动。美国的情况更为明显,1998年,美国gdp的构成是2:18.5:79.5,假定其知识产业已占到50%,由于知识产业主要包括在服务业之中,按四次产业进行划分,1998年美国的gdp结构就变成了2:18.5:29.5:50,显然,由知识创造的价值已在美国gdp中占主要部分。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条结论:

结论一:经济发展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价值创造已由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创造转变为主要依靠脑力劳动创造,这个事实决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也要有相应的转变。

结论二:劳动价值论还需要有一个新的概念,在价值创造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创造向主要依靠脑力劳动创造转变的过程中,劳动者单位时间创造价值的能力是不断提高的,创造的财富是不断增加的。

二、关于服务劳动、信息劳动、知识劳动创造价值

(一)服务劳动创造价值

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认为,“服务属于非生产劳动,它本身并不创造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因为,由于提供服务而取得的收入即服务费是从生产性劳动所创造的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取得的。”从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看,服务是一个独立的商品,提供服务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过程和商品交换过程,即提供服务的人耗费了自己的劳动力,向接受服务的人提供服务,付出了自己的劳动,接受服务的人向提供服务的人付费,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过程和商品交换过程。尽管服务作为商品不同于物质产品,其使用价值是无形的,其生产和使用同时发生,但它是一个独立的商品却是应当肯定的。因为它有使用价值,它能满足购买者的需要,能供购买者消费;同时,它也有价值,可以交换,可以买卖,也有市场,具备作为独立商品的条件。它的价值是由提供服务的人的劳动力的耗费为基础形成的。生产服务同样有个别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同样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它同样有价值,有价格。服务的价格同样也是以它的价值作基础的,围绕价值波动的。

从社会的劳动支出讲,一个劳动者提供服务,它毕竟耗费了劳动力,支出了劳动,这自然就使劳动支出增加了,即社会在物质生产劳动支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提供服务的人的劳动的支出,从而使社会的劳动支出增加了。服务劳动与生产劳动不同,它不是以使用生产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方式耗费劳动者的劳动力的,而是以提供服务的方式耗费劳动者的劳动力的;它不是以实物形式凝结劳动者的劳动的,而是以服务的形式凝结劳动者的劳动的。但是,尽管如此,服务劳动与生产劳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都是劳动者的劳动力的耗费,都是劳动者劳动的付出。两种劳动都是生产商品的劳动,因而两种劳动都创造价值。

服务是一个独立的商品,服务作为一个独立的商品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生产它的劳动也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服务进入市场进行交换,自然也有买卖,有服务市场等等,这都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所没有的,而在现实中是客观存在的。把服务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商品,肯定它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肯定它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也有市场,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服务费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的理论。从分配的买卖关系上讲,服务费是接受服务的人从他收入中支付的,以此说明它的来源是可以的。但是,不能由此说服务劳动不是一个独立的商品,更不能由此说服务劳动不创造社会总产品,因而不创造价值。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认为,社会总产品讲的只是物质产品,有形产品,不包括非物质产品,无形产品,非物质产品、无形产品不是产品,更不是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部分。而现代经济学认为,社会总产品既包括物质产品、有形产品,也包括非物质产品、无形产品,这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应当改变的。显然,我们不能再说“资产阶级统计把服务作为一个类别列入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中,是具有欺骗性的,它夸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收入的数量”之类的话了。

服务在有物质生产的时候就存在。在马克思时代,人们所以没有把服务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商品,是因为那时社会生产主要是物质生产,而物质产品的生产率又很低,因此,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没有多少剩余,因而有支付能力的服务需求很小,服务劳动在全社会劳动中占的比例自然很小,服务自然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由于物质生产率大大提高,人人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的剩余大大增加了,因而有支付能力的服务需求也增加了,服务业作为一个产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于是人们才认识到服务也是一种商品,服务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现代经济中,服务是一种独立的商品,它与物质产品作为商品是并列的,与物质产品一样,它也有买卖,也有交换,也有市场,也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服务的劳动也创造价值。

很清楚,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劳动的凝结,是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这些原理在这里没有变,突破的只是创造物质商品的劳动创造价值,创造服务的劳动也创造价值。

(二)信息劳动创造价值

按照马克·尤里·波拉特的划分,如果把知识生产者和知识分配者从信息劳动者中分离出来,那么,信息劳动者就只剩下“市场调查工作者和中介专家”、“信息处理工作者”、“信息机器工作者”三部分。这三部分人的劳动可以称为纯信息劳动。

“市场调查工作者和中介专家”包括信息收集者、市场调查人员、中介专家、计划和管理工作者。他们的工作就是收集、中介和提供信息。

“信息处理工作者”包括非电子信息处理工作者和电子信息处理工作者。这些人的工作就是处理信息。在现代经济中,信息也是一种独立的商品,有买有卖,有交易,有市场。无论是收集信息还是处理、加工信息都需要耕费人的劳动,由于生产信息也有个别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有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因此,收集、中介、处理、加工、提供信息的劳动也创造价值。这样,信息自然也有自己的价值,由于它又能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因而它也有自己的使用价值。

“信息机器工作者”包括非电子机器操作员、电子机器操作员、电气通讯工作者。它们并不直接生产信息,但是,它们为生产和传播信息服务,他们的劳动与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人的劳动一起凝结于他生产和传播的信息中,形成了信息的价值,所以他们的劳动也创造价值。

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信息也是一种独立的商品,有价值,有使用价值,也进行交换,也有市场,信息劳动者为生产和传播信息所发生的劳动力耗费和物质生产劳动者、服务劳动者为生产而发生的劳动力耗费一样,同样是一种劳动力耗费。因此,生产信息的劳动者的劳动也创造价值。

(三)知识劳动创造价值

知识劳动者分为三类:一类是知识生产者,一类是知识分配者;一类是知识的转移(转让)者。

知识生产者的主要工作是生产知识。例如,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以及技术创新。

知识分配者的主要工作是分配知识,例如教育工作者、公共信息传播者做的就是这种类型的工作,即把既有的知识分配出去。

知识转让者的主要工作是把知识转让到经济部门和社会部门,特别是转让到企业,使知识在企业得到开发。知识生产者的劳动也创造价值,是因为,在现代经济中,知识也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商品,它可以用来交换。而交换说明知识本身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只有在交换中才能得到表现,不进行交换,价值是无从表现的。对知识也是如此。知识作为一种独立的商品,生产它是需要知识生产者付出劳动的,实际上,知识本身就是知识生产者的劳动(脑力劳动)的凝结。正是这些劳动创造了知识的价值。

知识的使用价值(也包括信息的使用价值)与物质商品的使用价值、服务的使用价值不同,它不是通过一次性交换转移出去了,卖给了购买者,自己手里就没有了。知识是一种特殊商品,它是可以多次出售的。当一个拥有知识的人把他所拥有的知识出售给一个购买者以后,他自己手里还有这种知识,如果没有限制,他可以再一次出售,而第二次第三次出售却几乎不需要花费什么成本。对购买者而言,也是一样的,即购买者在买到这种知识以后,他可以使用,同时也可以出售(如果没有限制),因为他使用这种知识,并不会使这种知识本身磨损或消耗掉,知识在他手里照样还是完好的商品。这就是知识商品与物质商品、服务商品的一个根本不同。正因为这一点,知识的价值要比物质商品、服务商品的价值大得多。

知识分配者的劳动和知识转让者的劳动不单独创造价值,他们的劳动是凝结于他们分配或转让的知识之中的,他们创造的价值体现在知识的价值之中。

这里,有必要讲到经营劳动,因为,经营管理劳动也是一种知识劳动。

经营劳动可以分为物质产品的经营劳动和非物质产品的经营活动。经营劳动本质上可以概括为一种从事资源组织工作的劳动。这既包括组织各种物质资源,也包括组织各种非物质资源,例如信息、知识、智慧等等,也包括把物质资源与非物质资源组合到一起。从事资源组织工作不仅包括对现有资源的组织,而且包括对潜在资源的组织,还包括组织对新的资源的开发,例如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

经营劳动不仅需要有专业的知识,有把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经营的能力,而且还包括经营知识创新,所以,它属于一种知识劳动。经营劳动者的劳动最后都凝结于他经营的产品中,他所创造的价值最后都体现在他经营的产品的价值中。经营劳动在市场经济中,不仅担负着创造价值的任务,而且担负着实现价值的任务。他经营的产品如果卖不出去,他经营的产品就会变成一堆废物,他和全体员工创造的体现于其中的价值就实现不了,就得不到社会承认。在现实中,经营者要组织完成实现价值的任务似乎比组织完成创造价值的任务更为艰巨。因为,这不仅需要专门的知识,而且需要智慧、机遇、胆略和创造性。显然,经营者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倍加于简单劳动。

管理者的劳动也创造价值。马克思讲,管理劳动有二重性,即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无论是自然属性还是社会属性,管理者都是要付出一定的劳动才能完成管理工作的。而管理者付出的这一定的劳动不是简单劳动,而是复杂劳动,不是体力劳动,而是脑力劳动,显然,他们所创造的价值也倍加于简单劳动,他们的劳动对商品价值创造的贡献也倍加于简单劳动。

综上所述,劳动价值论在四个问题上需要有新的发展:一是在现代经济中,价值创造已由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创造转变为主要依靠脑力劳动创造,现代劳动价值论应当是脑力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价值论;二是价值在由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创造转变为主要依靠脑力劳动创造的过程中,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创造价值的能力是不断提高的,创造的财富是不断增加的。三是在现代经济中,服务、信息、知识都是独立的商品,都有自己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因而生产它们的劳动也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由此,可以进一步概括,在现代经济中,凡是可以生产出并能进行交换的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商品的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不管它形成的商品是物质形态的商品还是非物质形态的商品,是有形的商品还是无形的商品。四是在现代经济中,社会总产品不只限于物质产品或有形产品,它是既包括物质产品或有形产品,又包括非物质产品或无形产品在内的社会总产品。



当前企业渠道发展有何新的趋势?~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可能是个趋势。

1、北宋大城市的商业活动突破了市与坊的界限,营业时间也不再受限制.
2、农村集市出现了固定的市镇
3、行会组织进一步发展,行会保护和垄断本行业的商业利益
4、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纸币的推广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5、市内出现了娱乐贸易场所瓦子.

21世纪的“劳动价值论”有何新的发展?
答:结论一:经济发展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价值创造已由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创造转变为主要依靠脑力劳动创造,这个事实决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也要有相应的转变。结论二:劳动价值论还需要有一个新的概念,在价值创造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创造向主要依靠脑力劳动创造转变的过程中,劳动者单位时间创造价值的能力是不断...

浅析自然资源价值: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设释
答:摘要:自然资源无价值这一传统的价值观是对马克思自然资源价值思想的片面理解,是简单的一概而论的结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害的。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相关论述,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依据,具体地分析马克思自然资源价值思想如下: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看,在非商品经济社会,自然资源没有价值;在商品经济社会,自然...

有哪些政治经济学的书值得推荐
答:米克:《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第二版),陈彪如译,商务印书馆,1979。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巴曙松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汪丁丁:《新政治经济学讲义:在中国思索正义、效率与公共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沈越:《论古典经济学的市民性质——马克思市民理论再探讨》,《经济研究》2013年第5期。斯拉法:《用商品生...

求《保卫资本论》作者荐读的文献、作品、文章
答:米克:《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第二版),陈彪如译,商务印书馆,1979。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巴曙松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汪丁丁:《新政治经济学讲义:在中国思索正义、效率与公共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沈越:《论古典经济学的市民性质——马克思市民理论再探讨》,《经济研究》2013年第5期。斯拉法:《用商品生...

如何实践《资本论》?
答:这种辩证法的“四肢结构”完成了对社会历史有机体的整体刻画,书写了一部商品经济形态的“整史”。历史的理论概念、批判=发展的方法论概念得以发掘出来;进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据亦可以从中得到锁定。整体看,这是“保卫”的学术价值、工作意义和建设路径。保卫《资本论》参考文献(供交流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