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玉树地震救援中的感人事迹~ 求玉树地震的感人故事,越短越好,急急急啊~~~~~~~~~~...

作者&投稿:丛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4月14日,玉树州结古镇一间孤儿院坍塌,6名孤儿及老师被压在废墟下。逃过强震的香港义工黄福荣两次冲入废墟进行营救,但在余震造成的二次坍塌中深陷废墟,当场罹难。

这是在玉树灾区现场牺牲的第一位志愿者。黄福荣,这位普普通通的货车司机,默默而来,壮烈而去,让我们又一次见证了中国志愿者身上可贵的道德力量和精神品质。当他的生命在废墟中戛然而止,当他的故事在记者的笔端传扬开来,我们铭记的是一个平凡而又非凡的生命。

生与死,这是人生的一个永恒主题。在灾难面前,这样的问题真真切切地冲进了普通人的生活。这些天,玉树地震中出现的那一个个生死故事,正是普通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回答。而黄福荣的生死抉择,又一次让我们领悟了这些答案中蕴含的崇高和伟大——为了别人的生,不惜自己的死。躲过劫难的他,本可以选择生,却义无反顾地冲到了死亡的边缘。在瓦砾掩埋他的一刹那,他燃尽了最后一丝生命之光,照亮了他人逃离死亡阴影的道路。

黄福荣牺牲了,但他背后仍挺立着无数像他这样富于爱心和勇气的志愿者。每一次危难来临之际,他们总是及时地来到那些陷于困境的人们的身边。当人们需要站立的时候,他们扶一把;当人们饥渴的时候,他们送上粮和水;当人们流血的时候,他们包扎伤口……他们忙碌的身影,出现在汶川地震的现场,出现在洪水淹过的村庄,出现在西南干旱的土地……他们总是捧着一颗热心,把别人的甘苦当作自己的甘苦,视别人的亲人为自己的亲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他们的座右铭。他们走到哪里,就为哪里带去了温暖。

帮助他人,奉献社会,这是志愿者身上共同的表征。志愿服务,是个人爱心的体现,更是社会责任的担当。当志愿者伸出友爱之手,他们传递的是温情,是关爱,也是理念和责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一个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社会实现和谐的必要元素。在这个意义上,黄福荣的牺牲不仅彰显了个人的生命价值,而且蕴含着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

黄福荣走了,但把志愿者精神留给了社会。它是一盏不灭的灯,仍旧照亮着我们的心。(光明日报 钟一苇)

80后小伙杨阳徒手救出七名藏族居民
据新华社电 4月17日,记者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见到了23岁的重庆小伙杨阳。时尚的发型,拘谨的言谈举止,让人想不到这是一位在灾难来临时,冲在最前面成功救出7名藏族居民的青年英雄。

杨阳2009年来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结古镇,成为农发行玉树分行的一名临时工,担任单位食堂的厨师。

4月14日早上,突如其来的地震让结古镇地动山摇,从单位4楼食堂跑下来的杨阳看到对面街区民居倒塌,他没有考虑什么,就冲了出去。那时候,他衣着单薄,脚上穿着拖鞋。

在一处倒塌的民居前,杨阳听到了一名藏族中年男子的呼救声,他立即用手扒挖男子身上的木梁、土块,将他成功救出,接着又救出男子家中的两名小孩、一位老人和一名妇女。

杨阳发现附近一处倒塌的两层藏式民居有4人被压在废墟下,其中两名已经遇难,他与当地一名藏族男子合力挖出另外两名幸存的藏族居民。救出的一名藏族男子身体极度虚弱,瘦弱的杨阳立即背上他,离开危险的民房集中区,向附近的巴塘河滩方向跑去。

在巴塘河滩,已经筋疲力尽的杨阳瘫坐在地上。此时,他看见河边两名冲出房子的藏族妇女衣着单薄,在清晨的寒风中瑟瑟发抖。没有丝毫犹豫,杨阳脱下身上的外套、拖鞋送给她们。

杨阳说:“在地震中,我们活着的人伸出援手,这是做人的本分。”

杨阳告诉记者说,地震发生后,他的哥哥已回到老家,而他还要留在灾区,因为他还救出更多的人。

祖孙俩的坚持,救援人员的不放弃
玉树4月20日讯(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周喜丰)地震之后,123个小时,祖孙俩被压在废墟里,无法动弹。

19日上午,她们等到了前往搜寻的中国矿山救护队员。经过最专业的救援,祖孙俩被顺利救出。祖母伤势较重,被送往西宁抢救,而4岁的孙女经医生检查后,并无大碍。

前往玉树抗震救灾的中国矿山救护队员,大部分来自四川。因为汶川大地震,他们对灾难感同深受。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不放弃任何一个挽救生命的机会,是他们对记者的感言。

等待123个小时 废墟里挖出祖孙俩

19日上午8时40分,四川矿山救护总队广安救护大队队长敖定强和队员们接到省中心命令,沿结古镇东西方向向外拓展搜救范围。

经过前期救援队伍的大规模搜救,矿山救护队决定向郊区拓展,同时带了一些救灾物资,并找了一个本地的向导带路。上午9时40分,搜寻到结古镇新寨村郭吾社,正在发放救灾物资时,一名十七八岁的藏族少女向他们求救。

救护队员虽然听不懂这名少女说什么,但能感受到她的急迫心情。在300米外,他们发现一幢倒塌的房屋里,一老一小两人被压在砖石当中,仅露出胸部以上,无法动弹。

经过简单了解,这是一对祖孙。幸运的是,她们还活着,不妙的是,被压垮三分之一的屋顶摇摇欲坠。这对祖孙俩被压在床板之下,上面堆着大块的砖石,几天来,靠家人喂食才保存牲命。

敖定强等8名救护队员找到一根木柱,撑着屋顶,随后运用液压气垫,为祖孙俩腾出一定的空间,缓解痛苦。经过1时20分钟的营救,这对祖孙俩被救护队员从废墟中挖出。

永恒的爱情 三男子送亡妻回家
本报讯 据《重庆商报》报道,他们都是从忠县到玉树打工的重庆人,玉树发生地震后,他们准备集体将各自遇难的亡妻用农用车送回老家安葬,让死者们能够落叶归根。这群男人用质朴的语气告诉记者,他们希望用这一行动让各自的妻子能够在老家入土为安,也对妻子娘家人有个交代。

“走,我们一起回家!”张杰明将妻子脸上的灰尘擦净后默默地对妻子说。张杰明告诉记者,妻子许何芳已怀有两个月身孕,但一家人的命运却因地震而逆转。

47岁的高传洪在看完妻子最后一眼后,用家里唯一剩下的白床单布将妻子的脸遮住,他不愿意看见妻子额头上被石头砸破的血红伤痕。

而一贯沉默的张平兴则将妻子的尸体抱起,放在自己的膝盖上,一遍遍地仔细端详。这3个男人,准备用农用车送亡妻回家。

张杰明至今双手全是血痂。之前,他用双手刨出了自己在地震中遇难的怀孕妻子许何芳。

张杰明说,地震当天早晨7时,自己正在沉睡,是妻子突然叫醒自己,才发现地震将他们的土屋摇晃得哗哗作响。“我当时第一感觉就是我要完了!”正在这时,张杰明感到突然有人在背后将他迅速地推出门去,待他反应过来的时候,房子已垮塌。这个推他的人,正是怀孕近两个月的妻子。“是怀孕的妻子救了我。”张杰明说。

高传洪说,妻子的年龄和自己一样大,都是重庆忠县人,感情恩爱,有一个非常聪明伶俐的儿子高勇,小名叫高世杰。地震后,高传洪拼命地从废墟里扒出传洪还十分高兴地去玉树县红旗小学寻找自己7岁的孩子高勇。他对老乡刘善玉说,“估计妻子孩子都没有什么事。”

但半个小时后,当刘善玉再次看见高传洪时,走在街上的高传洪却是看起来“摇摇晃晃要摔倒的样子”。高传洪告诉刘善玉,自己的老婆死了,孩子也找不到了。

“将妻子送回老家后,我还会回来寻找失踪的儿子。”高传洪说。

由于地震后身上没带多少钱,3个重庆男人为了送亡妻回老家,从各自倒塌的房间里找到几张10元、20元的钞票,又找人借了一部分,才凑齐了回家的车费和过路费,以便妻子能顺利落叶归根。

当记者问高传洪为什么非要将妻子送回老家时,高传洪说,“结婚都20多年了,我要对她有个交代。妻子不能被随便埋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山东大学学生会

还是一个春天。南方部分地区的罕见旱情还在发展,青海玉树发生的7.1级强震,却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我们民族的多灾多难:地震共造成760人遇难,失踪243人,受伤11477人,重伤1174人,15000户民房倒塌,占居民住房的85%,10万灾民需要转移安置,地震后的24小时内已发生了750次余震……
广东边防医疗救援队正在玉树结古镇灾区巡诊时,9岁的小男孩海格朗拉着官兵的手就跑,“叔叔,你们快去救救我奶奶吧!”原来他76岁的奶奶才旦措姆在地震中被砸伤腿,四天来一直没能动弹,官兵立即赶往现场对老奶奶进行救治,并为其打上了石膏。
“房子塌了,奶奶的腿被压在下面了,我不能没有奶奶,我找不到人帮忙,来不及了就用手把奶奶挖出来……”讲起当天的情况,海格朗现在还是心有余悸,但当时“不晓得害怕”。
“我坐在这里四天了,我相信不会不管我的,今天你们解放军真的来救我了”。当官兵离开时,老奶奶拉着官兵的手依依不舍,嘴里不住地说着:“扎西德勒,扎西德勒……”
地震时,我住在学校,跑得快,然后狂奔回来,却没找到永吉和姐姐白文毛的影子。”珍夏流着泪告诉本报记者,地震半小时后,姐妹俩的遗体已经被珍夏挖出。
珍夏告诉记者,挖出来的白文毛怀里,是她9个月大的孩子。白文毛双手紧抱孩子,头部死死地护着孩子的脑袋,倒塌的砖头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后脑,母亲白文毛是用母爱和生命,换来爱子最后生存的机会。孩子挖出来后哇哇大哭。

4月16日上午9点到11点,两个小时,广州消防20多名救援者经历了从希望到失望的剧痛。

在玉树州震中结古镇民主街住宅区,他们发现客厅里没有永吉才仁和她姐姐白文毛的踪迹,卧室里也没有。官兵们每徒手搬开一块砖、一片木板,失望就会增加一分。

11点,一个男人的出现,终结了大家的希望:“白文毛与妹妹永吉才仁已经遇难。”这个男人是永吉才仁的丈夫珍夏。

挖出来的白文毛怀里,是她9个月大的孩子。白文毛双手紧抱孩子,头部死死地护着孩子的脑袋,倒塌的砖头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后脑。她是用母爱和生命,换来爱子最后生存的机会。

手都割破了,还是没发现生命迹象

没有人抱怨自己的脚被扔过来的砖头砸到,更没有人抱怨铁锹扬起的阵阵灰尘。广州消防20多名官兵正在徒手将坍塌的房屋清理干净,期待奇迹的出现。在他们脚下,姐姐白文毛和妹妹永吉才仁或许正等待着救援者的到来。

玉树电力公司禅古发电厂的罗松江永带着7名兄弟赶来帮忙。“一定要找到她们两姐妹”。罗松对记者说。

白文毛是禅古电厂的运行班班长。4月14日早上7点多地震过后,白文毛和她妹妹的手机从此“无法接通”。怀疑两姊妹还在废墟下的罗松向救援队求助。

拯救行动从9点开始。这是一片面积超过150平方米的住宅。今年30岁、已成家3年的永吉才仁和34岁、未婚育有一子的姐姐白文毛住在这栋住宅里。

广州消防救援者和一些志愿者开始从客厅位置寻找生命迹象。所有的砖头通过一双双手送到了外面的院子里,可视仪从4个方向向下面空隙的地方往最深处送,但那里连一只袜子的影子都没有。

“有一张床,这里有一张床。”一个志愿者大叫起来。所有人的目光开始转移到了西北角。这时已是9点40分。官兵们扑上去,掏出砖头和玻璃碎片往外扔。玻璃碎片将手割破,血通过手套滴到了泥土上。

掏开一个口子,生命探测器开始向下搜寻。但又一次让所有人失望了。这里除了几颗石子,没有其他物件。

参与救援的人开始转战最东头的一间大房子的废墟。10点半了,探测仪显示,房子的南面靠墙的地方东西各有一张床。那里再次成为官兵们看到生命迹象的希望所在。床被抬起来,但没有两姊妹的影子。在罗松的左手腕上,表针指向11点整。

母亲怀中的孩子还活着

失望的情绪弥漫着在场的每一位救援者。

这时,一个男人跑了过来,“你们不要找了,白文毛和永吉都遇难了。”男人说。“我是永吉才仁的丈夫,我叫珍夏,是玉树州孤儿学校的老师。”几位邻居认出了蓬头垢面的珍夏,然后对人群喊:他是永老师的爱人,你们应该相信他的话。

救援队员们脸上一片悲伤。广州消防援救队指挥官摇了摇头,“我们来迟了。”人群开始散去。

“地震时,我住在学校,跑得快,然后狂奔回来,却没找到永吉和姐姐白文毛的影子。”珍夏流着泪告诉本报记者,地震半小时后,姐妹俩的遗体已经被珍夏挖出。

珍夏告诉记者,挖出来的白文毛怀里,是她9个月大的孩子。白文毛双手紧抱孩子,头部死死地护着孩子的脑袋,倒塌的砖头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后脑,母亲白文毛是用母爱和生命,换来爱子最后生存的机会。孩子挖出来后哇哇大哭。如今由珍夏带到孤儿学校的院子里,住在外面没有帐篷的地铺上。

据珍夏介绍,30岁的永吉才仁在很小时父亲即去世,1999年母亲又去世了。永吉从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主动回到家乡玉树州,在州孤儿学校任教。在那里,珍夏与活泼可爱的永吉才仁相遇,2005年确定恋爱关系,2007年完婚。在邻居眼里,永吉才仁的称呼就是“永老师”。

当人群散去,几个孩子拿着一张心形卡片,轻轻地插在坍塌的墙上。“你虽然走了,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卡片上这样写着。

珍夏说,永吉是爱孩子的女人。姐姐白文毛未婚育有一子,永吉视为己出。在学校,孤儿们亲切地称永吉为“妈妈”。

4月16日上午9点到11点,两个小时,广州消防20多名救援者经历了从希望到失望的剧痛。

在玉树州震中结古镇民主街住宅区,他们发现客厅里没有永吉才仁和她姐姐白文毛的踪迹,卧室里也没有。官兵们每徒手搬开一块砖、一片木板,失望就会增加一分。

11点,一个男人的出现,终结了大家的希望:“白文毛与妹妹永吉才仁已经遇难。”这个男人是永吉才仁的丈夫珍夏。

挖出来的白文毛怀里,是她9个月大的孩子。白文毛双手紧抱孩子,头部死死地护着孩子的脑袋,倒塌的砖头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后脑。她是用母爱和生命,换来爱子最后生存的机会。

手都割破了,还是没发现生命迹象

没有人抱怨自己的脚被扔过来的砖头砸到,更没有人抱怨铁锹扬起的阵阵灰尘。广州消防20多名官兵正在徒手将坍塌的房屋清理干净,期待奇迹的出现。在他们脚下,姐姐白文毛和妹妹永吉才仁或许正等待着救援者的到来。

玉树电力公司禅古发电厂的罗松江永带着7名兄弟赶来帮忙。“一定要找到她们两姐妹”。罗松对记者说。

白文毛是禅古电厂的运行班班长。4月14日早上7点多地震过后,白文毛和她妹妹的手机从此“无法接通”。怀疑两姊妹还在废墟下的罗松向救援队求助。

拯救行动从9点开始。这是一片面积超过150平方米的住宅。今年30岁、已成家3年的永吉才仁和34岁、未婚育有一子的姐姐白文毛住在这栋住宅里。

广州消防救援者和一些志愿者开始从客厅位置寻找生命迹象。所有的砖头通过一双双手送到了外面的院子里,可视仪从4个方向向下面空隙的地方往最深处送,但那里连一只袜子的影子都没有。

“有一张床,这里有一张床。”一个志愿者大叫起来。所有人的目光开始转移到了西北角。这时已是9点40分。官兵们扑上去,掏出砖头和玻璃碎片往外扔。玻璃碎片将手割破,血通过手套滴到了泥土上。

掏开一个口子,生命探测器开始向下搜寻。但又一次让所有人失望了。这里除了几颗石子,没有其他物件。

参与救援的人开始转战最东头的一间大房子的废墟。10点半了,探测仪显示,房子的南面靠墙的地方东西各有一张床。那里再次成为官兵们看到生命迹象的希望所在。床被抬起来,但没有两姊妹的影子。在罗松的左手腕上,表针指向11点整。

母亲怀中的孩子还活着

失望的情绪弥漫着在场的每一位救援者。

这时,一个男人跑了过来,“你们不要找了,白文毛和永吉都遇难了。”男人说。“我是永吉才仁的丈夫,我叫珍夏,是玉树州孤儿学校的老师。”几位邻居认出了蓬头垢面的珍夏,然后对人群喊:他是永老师的爱人,你们应该相信他的话。

救援队员们脸上一片悲伤。广州消防援救队指挥官摇了摇头,“我们来迟了。”人群开始散去。

“地震时,我住在学校,跑得快,然后狂奔回来,却没找到永吉和姐姐白文毛的影子。”珍夏流着泪告诉本报记者,地震半小时后,姐妹俩的遗体已经被珍夏挖出。

珍夏告诉记者,挖出来的白文毛怀里,是她9个月大的孩子。白文毛双手紧抱孩子,头部死死地护着孩子的脑袋,倒塌的砖头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后脑,母亲白文毛是用母爱和生命,换来爱子最后生存的机会。孩子挖出来后哇哇大哭。如今由珍夏带到孤儿学校的院子里,住在外面没有帐篷的地铺上。

据珍夏介绍,30岁的永吉才仁在很小时父亲即去世,1999年母亲又去世了。永吉从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主动回到家乡玉树州,在州孤儿学校任教。在那里,珍夏与活泼可爱的永吉才仁相遇,2005年确定恋爱关系,2007年完婚。在邻居眼里,永吉才仁的称呼就是“永老师”。

当人群散去,几个孩子拿着一张心形卡片,轻轻地插在坍塌的墙上。“你虽然走了,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卡片上这样写着。

珍夏说,永吉是爱孩子的女人。姐姐白文毛未婚育有一子,永吉视为己出。在学校,孤儿们亲切地称永吉为“妈妈”。

一个教导主任救了一个班的学生,可惜自己死了.
面对即将倒塌的危楼,一个解放军跪着说道:"让我再进去救一个吧."
一位母亲在楼房倒塌时用身体挡住了石块,救了还在襁褓中的婴儿,死前还完成了最后一次哺乳.
感人事迹
(一)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二)女孩废墟里读书
坚强让老师哭泣
“清清,那个美丽好学的女孩,你们看见没有?”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穷志不穷,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
在乱石堆中,每看到一具学生的尸体被挖抬出来,陈全红就会默默流泪,“他们一天前还是活蹦乱跳的,咋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呢?”
终于,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让陈老师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陈全红一下子哭了,抱着清清连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与邓清清一样,另一名被压在废墟里名叫罗瑶的女孩子在手脚受伤的情况下,一遍遍地哼着乐曲,靠着顽强的“钢琴梦想”激励自己不要入睡,结果她赢了死神。

还有很多,可以到新浪网上去看一下.

求一个玉树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例如黄福荣舍生救人,这样的事例~

黄福荣,一位普通香港市民,患严重糖尿病,原在当地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在大陆做志愿者已近10年。玉树地震发生时,他本已跑到安全地带,但得知4名学生和老师还没跑出来,便两次冲进时刻有倒塌危险的教学楼救人,4人获救了,他却被余震夺去了生命。   网友谱写的歌词是对他最好的评价:“福荣哥你木讷、沉默、不善言辞、寡于表达,你默默做好所有事情却不愿意多说一句话。黄福荣,你用生命诠释爱:你爱汶川,你爱玉树,你爱大陆,你爱香港,你爱所有病痛和苦难的芸芸众生……”黄福荣珍视人间大爱胜过自己的生命,他说:“如果我们志愿者为公益死在路上,是上天给我们的幸福。”如今一语成谶,变为永恒的纪念。   笔者常常在想,有什么能比用生命来诠释人间大爱更感人的呢?   笔者亲历了唐山大地震,震后目睹过这样的场景:震亡的年轻小两口还保持着相互身体搭成的“人”字形,他们的身下刚满百天的儿子毫发无损!汶川大地震中那位用身体保住了襁褓中婴儿的母亲,在手机上留下这样的话:“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我爱你。”这让人看了肝肠寸断的瞬间,却铸就了大爱的历史永恒。   如果说这只是基于亲情的大爱,那么人们一定还记得两年前感人的一幕:四川德阳东汽中学的老师谭千秋,在大地震突然袭来时,以血肉之躯为4名学生撑起“生命的支架”,4个学生得救了,而他一直到死都保持着的双臂张开的姿势,永远清楚地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孟子说过:“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地震的生死考验中,这个“义”就是大爱,就是为救他人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正是有了这些舍生取义的人,我们这个民族才有兴旺发达的希望。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谭千秋、黄福荣,以及数不清的活着和逝去的英雄们前赴后继,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这种大爱。当前,举国上下对灾区的援助更汇成了爱的海洋,一个崭新的玉树将在废墟上崛起。大爱,永恒!

  10年4月13日下午,盐城一位常年捡破烂的老人,来到盐城市慈善会把自己多年来主要靠捡破烂积蓄下来的10万元捐给慈善会,并再三要求“这笔款子要用于救灾”。就在去捐款的路上,老人还陆续捡了3个他人丢弃的塑料瓶,让人感动。
  老人名叫张忠泉。当天记者接到报料赶到盐城慈善会时,张忠泉正在办理捐赠的相关手续。从老人断断续续的叙述中,记者了解到,张忠泉是原盐城市一建公司的退休工人,今年已经83岁,临近退休的时候入了党。老人一生积善行德,经常把有限的积蓄捐赠给希望工程、残疾人和一些要帮助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十几年前,家人与他反目,不再相认。退休后,老人常在汽车站一带踏三轮车,卖饮料、苍蝇拍、蚊香盘之类东西,并不停地捡破烂。目前,老人在盐城没有住房,因在扬州认了一个义子,暂时寄居在扬州。这次捐款,张忠泉老人就是专门从扬州来的。在盐城市慈善会,张忠泉老人签订了捐赠协议,协议明确这笔钱主要用与救灾,其中,老人特别强调,有1000元作为特别党费,请慈善会代交给组织。张忠泉老人说,这10万元中,有一部分是自己的退休工资,还有一部分是他几年间靠捡破烂卖废品得来的。为了积攒这10万元钱,老人没买过衣服,现在身上的衣服、手套、鞋子都是捡来的,吃的也很简单,只要不饿就行。
  捐赠协议签订后,慈善会向张忠泉老人发捐赠证书时,老人没有接受,他说:“我不要(捐赠证书)。我只希望我能够帮助受灾的人,只想留下精神,教育下一代。”

玉树地震中的感人事迹
答:月16日上午9点到11点,两个小时,广州消防20多名救援者经历了从希望到失望的剧痛。在玉树州震中结古镇民主街住宅区,他们发现客厅里没有永吉才仁和她姐姐白文毛的踪迹,卧室里也没有。官兵们每徒手搬开一块砖、一片木板,失望就会增加一分。11点,一个男人的出现,终结了大家的希望:“白文毛与妹...

玉树地震所有的感人事迹
答:5月12日下午,在四川成都温江区玉石实验小学里,同学们都在上课,忽然,地震了,同学们都慌忙向操场跑去,跑在最前面的是十二岁的陈浩,陈浩跑着跑着,他看见有一面墙要倒了,而一个女同学正向这边跑来,说是迟那是快,陈浩飞奔到墙下,用力一推,把女孩推出几米外,但是,陈浩自己却被瞬间倒下来的墙压在了下面。当记者...

玉树地震时发生了那些感人的事???
答:香港义工黄福荣曾不顾家人反对,参加 “512”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义举,在“414”玉树地震时,本已逃出生天,但当获知尚有1名教师及3名学生走避不及,被压在倒塌的瓦砾堆中后,即不理危险,立即折返孤儿院救人,未多少再发生余震,部分摇摇欲坠的房屋亦告坍塌,黄福荣惨遭活埋,稍后被救出惜证实不治不幸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玉树地震的感人故事
答:黄敷茸向青海玉树慈航羲愿意意志“孤儿院义工,抵达玉树8日,第14届地震发生后,孤儿院受到严重损害已经跑了出来,在倒塌的房屋,黄福荣的,学会,折返现场,以协助搜索和救援,三个孩子和三个老师仍被困在余震频繁,黄芙蓉谁失去了生命中的余震。 46岁的黄福荣,它是在香港,一名卡车司机,他的生活并不富裕,第一_在_文...

玉树地震救援期间发生了那些感人的事迹?要具体的,长的。不要概括性的...
答:老人名叫张忠泉。当天记者接到报料赶到盐城慈善会时,张忠泉正在办理捐赠的相关手续。从老人断断续续的叙述中,记者了解到,张忠泉是原盐城市一建公司的退休工人,今年已经83岁,临近退休的时候入了党。老人一生积善行德,经常把有限的积蓄捐赠给希望工程、残疾人和一些要帮助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十几年前...

玉树地震中的感人事迹
答:一、香港义工黄福荣舍己救人,英勇献身 4月14日,玉树州结古镇一间孤儿院坍塌,6名孤儿及老师被压在废墟下。逃过强震的香港义工黄福荣两次冲入废墟进行营救,但在余震造成的二次坍塌中深陷废墟,当场罹难。这是在玉树灾区现场牺牲的第一位志愿者。黄福荣,这位普普通通的货车司机,默默而来,壮烈而去...

求几个玉树地震中的非常感人的故事
答:玉树7岁男孩坚强面对伤痛 彭措尼玛被发现股骨骨折、面部挫伤、上呼吸道溃疡严重已经不能进食和言语,随即被部队救护车接到解放军536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接受救治。在接受救治过程中,坚强的小彭措尼玛一声不吭。护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在地震中受伤的藏族孩子 当地医院一名年轻的护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在地震中...

4·14玉树地震光荣事例
答:在青海玉树4·14地震中,香港义工黄福荣的英勇事迹感人至深。他原本在“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做义工,地震发生后,不顾自身安危返回已受损的孤儿院参与搜救被困师生。不幸的是,黄福荣在营救过程中遭遇余震,壮烈牺牲,年仅46岁。他是一位生活并不富裕但热衷公益的货车司机,曾徒步筹款,汶川地震后也...

求玉树地震救援中的感人事迹~
答:玉树4月20日讯(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周喜丰)地震之后,123个小时,祖孙俩被压在废墟里,无法动弹。 19日上午,她们等到了前往搜寻的中国矿山救护队员。经过最专业的救援,祖孙俩被顺利救出。祖母伤势较重,被送往西宁抢救,而4岁的孙女经医生检查后,并无大碍。 前往玉树抗震救灾的中国矿山救护队员,大部分来自四川。

青海玉树地震中的感人事迹
答:黄福荣生于1964年07月06日,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人,从2002年开始在内地做善事。于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玉树地震中抢救被压孤儿不幸牺牲。港府追封黄福荣金英勇勋章,成下葬景仰园第一人。香港义工黄福荣曾不顾家人反对,参加 “512”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义举,在“414”玉树地震时,本已逃出生天,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