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伟大发明之二之疑问

作者&投稿:称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700多年前,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可是,木牛流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运输工具呢?千百年来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争论不休。
  查考史书,《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上述记载明确指出,木牛流马确实是诸葛亮的发明,而且木牛流马分别是两种不同的工具,从木牛流马使用的时间顺序来看,先有木牛,后有流马,流马是木牛的改进版。
  给《三国志》作注的南北朝时期的裴松之,在注中引用了现在已经失传的《诸葛亮集》中有关木牛流马的一段记载,对木牛的形象作了描绘,对流马的部分尺寸作了记载,但是因为没有任何实物与图形存留后世,使得后人对木牛流马的认识始终是凤毛麟角、云山雾罩。
  诸葛亮造出木牛流马200年后,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天才祖冲之据说造出了木牛流马。《南齐书·祖冲之传》说:“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同样也没有留下任何详细的资料。
  但是关于祖冲之造出木牛流马的记载为自动机械的观点提供了佐证,这是关于木牛流马的一个主要观点,认为三国时利用齿轮制作机械已为常见,后世所推崇的木牛流马,应该是一种运用齿轮原理制作的自动机械。
  在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的黄沙镇,史料记载这里是诸葛亮当年造木牛流马的地方。据考证,诸葛亮当年在8年北伐中,木牛流马总共用过3次,木牛流马就是从这里出发,走过250公里的栈道,到达前线祁山五丈原。
  当地的老人向我们描绘了传说中的木牛流马:“木头做的马头,再有其他零星的小块组成马身子,再组上马腿,肚子中间安上齿轮,木马后边有一个扳手,操作时一压走一步,再一压走一步。”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木牛流马是有齿轮的,而且似乎也运用了杠杆原理。
  前不久,在河北省泊头有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梁国君说他自己就复原了木牛流马,而且非常成功。我们的记者抱着极大的兴趣专程去那里看了看。
  梁国君做的木牛流马形状都是四条腿,肚子中空,可以载重物的木制机械。按下和抬起马的脖子,流马就会迈开腿行走;木牛是通过按压后面的双辕行走。据梁国君介绍,他做的木牛流马在原理上与史料记载相符:“‘木牛牛仰双辕,流马形制如象。’木牛后面有一个长长的省力臂,就是双辕;流马的省力臂就是它长长的马脖子,就是形制如象。”更为巧妙的是,梁国君在他的流马上实现了暗锁功能,把舌头扭转,马头就被锁住,就无法行走,这一点跟《三国演义》中的描绘非常吻合。
  但是梁国君复原的木牛流马遭到另一派的反对,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博物馆馆长、陕西省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郭清华认为,木牛流马不可能是四条腿的:“栈道是木板铺的,中间的缝隙宽窄不一,四条腿怎么能在带缝隙的板上走呢?就是在非栈道的道路上行走,它也是爬坡的,需要前面拉,后边推,四条腿没办法拉也没办法推。所以木牛流马肯定是带轮子的。”
  郭清华为什么认为木牛流马应该是带轮子的呢?这也能从史料记载上找到依据。郭清华认为,木牛流马应该是四轮小车:“制木牛流马法里,介绍流马的时候说,流马有前轴和后轴。大家都知道装轮子的才叫轴,一个轴装两个轮子,所以我认为它应该是四轮。”
  木牛流马究竟是带轮子的还是四条腿的呢?北宋的陈师道有下面一段文字记载:“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 宋代高承写的《事物纪原》中也有记载:“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 清代满族水利专家麟庆也把当时水利工程中使用的土车说是陈师道记载的木牛流马:“土车,独轮料土,兼载稗编。蜀相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今之土车独推,犹存储葛遗制。”木牛是有前辕的独轮车,流马是没有前辕的独推小车,这也是一种关于木牛流马的主要观点。但是即使是宋代的记载,也离三国时期有了1000多年,这种观点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清华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教授冯立升认为,木牛流马基本上可以定论是一个独轮车,因为综合各种史料和各种文献的证据来看,独轮车的可能性最大。
  为了弄清三国时期栈道的情况,我们来到了褒河谷口,这里是褒斜栈道的起点,位于汉中市北20公里,1700多年前,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就是从这里起程把粮草运往前线。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古代的栈道非常平缓,并不陡峻。原来古代人开通褒斜栈道是非常聪明的,他们选择了在秦岭山中最缓的一条道路,不知不觉就上了山,然后不费劲就下去了。在这样的道路上四条腿的机械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轮子的效率高,所以当时的木牛流马不太可能是四条腿的行走机械,而四轮车的可能性更小,因为四轮车作为转向控制是更难的,就是在平地上,四轮车的转弯都不是很灵便的,所以放到那个特殊的条件下可能性更小。
  从栈道情况分析,似乎只有独轮车才最有可能是历史上的木牛流马。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木牛流马是独轮车的话,记载中,木牛是一脚四足,这个四足在独轮车里面怎么体现呢?还有就是一些部件的名称包括暗藏的机关如何解释呢?
  最近旅澳学者康弘对木牛流马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认为:木牛流马是齿轮组传动的绞盘索道系统。在云贵川的深山里,同类系统还被使用着。
  他的研究主要解决了史书记载中“走”的主体。古籍中记载:“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根究这种描写,传统观点认为:木牛流马应为一种木制牛马状运输工具。一天可以走二十里,由于两千年前的科技水平不可能制造出这种水平的运输工具,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这只是一种传说。之所以出现这种误判,是因为对日行二十里的主体是人还是木牛的误解。将:“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连贯起来理解就可以清楚“日行二十里”的是人---推绞盘的人,木牛根本没有走。
  新的研究首先提出质疑:木牛流马如此好用,它们就应该被大力推广并流传。但木牛流马不仅没有被大众普及,就连诸葛亮当时也并不经常的在所有的地方都使用木牛流马。这说明木牛流马的使用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分析诸葛亮使用木牛流马的情况,可以初步断定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地域环境上。蜀汉位于今四川,道路崎岖,多为盘山道,在直线距离并不远的山与山之间走盘山道即远且难,而架设绞盘和索道无疑是一种快捷便利的好办法。现在四川,云南的山区索道还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山民出山,赶集还要靠它。在其它地区绞盘索道不能广泛使用,因此木牛流马没有得到普及。诸葛亮在出祁山之前,曾南征孟获,对于广泛应用于云贵高原的索道应有所闻。按照它们的功能看,木牛流马应为具有可变速的伞齿轮组或蜗杆、涡轮传动的绞盘和索道。绞盘需稳固。故而制成牛形,以示其坚。索道上的挂斗需轻便快捷,故而制成马型,以示其捷。也有可能木牛为重型运输机械,既绞盘加索道,流马为轻型运输机械,既单纯的索道。此类结构只适于交通不便的山区,不适合于平原地区运输,所以不能普遍推广。
  依据《诸葛亮集》中的记载,木牛流马的型制为:“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人领中,舌著于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丰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助,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鞭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新的研究据此对史书中木牛的结构分析如下:“方腹”为绞盘的框架, “曲头”指绞盘上端的轴头,“脚”指的是可运行装置,“一脚”是可运行的轮体,“四足”指绞盘的四根立柱,“头人领中”是上端轴头外有一个保护罩或保护圈,避免沙土进入轴头,在古代人们往往把可翻转的肖键等称为“舌”,“舌著于腹”的舌,相当于现在绞盘中的止退键,与自行车飞轮中的两个键同理,现代的绞盘,起重机,甚至手动葫芦吊都有这一装置。“舌著于腹”就是止退键在框架内。 “载多而行少”是指运得多,速度就慢,(这附合力学原理,同功率的情况下,力与距离成反比)。“宜可大用,不可小使”,因为架设绞盘索道是大工程,因此必须大用,不可为了运输少许粮食就架设木牛索道。“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这里“特行者”“群行者”指的都是推绞盘的人而非木牛流马。“特行者”指一人推,由于推力小,需增大主动轮直径,从而使距离增加(数十里),群行者人多力量大,可以减少距离,注意“群行者二十里也”与“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是一致的,这就是推绞盘的士兵一天的工作量。这也说明,木牛可能使用了一组伞齿轮,类似于今天汽车的变速箱,推的人少时增加距离,推的人多时减少距离。“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既一个凹轮,包括一个卷筒加两侧挡板。这与现在的绞盘是一样的,它可双向运行,索道沿着凹轮上下槽运行,“横者为牛领”应是上轴轴瓦和轴基座,“转者为丰足”是伞齿轮组,“覆者(罩也)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底框),“垂者为牛舌”(肖键是下垂的,靠重力自动下垂起到防止倒退的作用,也表明是横轴结构)。“曲者为牛助(是一个弯曲的手柄,类似于现在汽车变速箱的手柄)”,“刻者为牛齿”(与牛舌相配的带齿的防退轮,牛齿也可能是一组将水平方向转的绞盘转为向垂直方向转的主动轮转换装置。“立者为牛角”可能是突出于牛背的立管,如为中空可以理解为注油的润滑装置,“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鞭轴”,牛仰双辕(是绞盘的两根推杆,现为十字型,木牛可能是使用平行的两根推杆,或穿过中轴孔 的一根推杆的两端。还有一种可能,“牛仰双辕”指的是木牛有两根辕,用来固定木牛于其它固定物,如大树,大石等。今天的绞盘也有两点用来固定之用),“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这句是关键,过去的研究者以为“牛行”是牛在走,其实不然。它的本意是:推动绞盘的人走六尺,木牛的轴转四圈。也可能是:轮上带有齿,象自行车上的齿盘卡住索道以防滑,“人行六尺,牛行四步”就是:推绞盘的人每推六步木牛就转动四个齿。“载一岁粮”(150-200公斤),“日行二十里”指推绞盘的人每日走二十里,不是木牛走二十里,所以人不大劳。
  综合起来木牛是一种重型的运输工具,是绞盘和索道的结合体,其核心部分为一组将水平方向推动的绞盘转为垂直方向转动的一组伞齿轮传动装置。牛头,牛脚,牛领,丰足,牛舌,牛助,牛齿,牛角,牛鞅,牛鞭轴,双辕就是木牛从动力到传动,工作,制动,润滑等一整套设备的各个零部件,“牛足”为基座,“牛腹”为机体,牛背为机罩,索道上挂粮食袋子,用于两山高低差较小的情况,由于落差小,所以盛放粮食的容器不能自动滑落,要靠人推绞盘所以称之为木牛。小说中司马懿的木牛流马舌头翻转后不能动是因为舌是防退装置,当舌头被沿着它的轴翻到另一边时就成了防进装置。这时绞盘只能反向推动而不能正向运行。其实它的功能是:将此处的物资运到彼处牛舌翻到正面,将彼处的物品运到此处来,牛舌翻到反向。由于司马懿不知道这种功能,所以牛舌被翻转后就推不动了。
  明白了木牛,流马就好理解了。史书中关于木马的介绍实际上是一个挂在索道上的装粮食的木箱。它可以被理解为一组在高低差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靠重力从高处滑落到底处的索道装置,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木牛流马为一组装置。流马为与木牛配套的粮食装载工具。因为制造木牛较复杂,所以史书中重点介绍它的零部件结构,而流马较简单,所以只详列了它的制作尺寸。
  从三国志的记载分析,(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另一条道路),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我们可以理解为前一次出祁山的路线山间的落差较小,所以用木牛,而三年后出斜谷,山间的落差较大,所以用流马。
  如能认定木牛流马为齿轮传动的绞盘索道系统,那它将成为中国的又一大发明。两千年前中国就有了齿轮传动装置和较完整的运输机械系统。(图略)
  《木牛流马》可能会打破常规定律: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上的木牛流马一直是一个迷,也让无数人为之痴迷。当时的生产条件简单,远不及现代,但是“木牛流马”的构造看起来简单易行,也符合当时的情况。如果当时把“木牛流马”写的神乎其神,也许我们很早就会把它当成神话的东西而弃之不顾了,但是就因为书上写的符合当时的情况,所以我们就不能不怀疑当时可能真的有木牛流马的问世。可是时代的久远和小说的戏剧性让我们又有些一筹莫展。
  就现在来说,“木牛流马”如果真的象书中所描述那样可以不吃不喝还能走,这显然是不符合现在科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的。因为如果“木牛流马”要行走,必定会消耗能量,当时当时肯定没什么石油、天然气之类的能源物质,它又不吃不喝,它从那里得到能量?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如果要造出象小说里描述的那种木牛流马来,就必须抛弃现在的“能量守恒”定律。同样,要造出“木牛流马”也必定会打破影响我们数代的“能量守恒”定律,必定是一个另世界瞩目的事迹。历史上有无数个迷团需要我们去解决,这可能只是一个虚构的物品,但是在迷团未揭开之前,谁也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有仿制品,你可以去看看。不过不会动,只是个样子。按道理来说应该就是个独轮车,第一,需要人操作;第二,独轮车不是谁都能推着跑的,所以《三国演义》里描写魏军赶不走。武侯祠的木牛流马边上就同时放着几辆独轮车诸葛的发明都在这里展览

假的.违反了质能守恒.

  孔明灯“会飞”原因是: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上升,从而排出孔明灯中原有空气,使自身重力变小,空气对它的浮力把它托了起来。
  由浮沉条件可知,只有满足:
  F浮>G总=G热空气+G灯
  即:G灯<F浮-G热空气
  时它才能上升,由此可知它的自重(包括外壶燃料的重力)要很轻才能起飞,轻到什么程度呢?
  G灯<F浮-G热空气=ρ空气gV排-ρ热空气gV,
  G灯<(ρ空气-ρ热空气)gV排,
  m灯<(ρ空气-ρ热空气)V排,
(1)
  空气的密度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出。 
  把(2)式代入(1)式可得
  把(2)式代入(1)式可得
  可见其能否起飞由灯质量和气温、热空气温度和孔明灯容积共同决定。
  具体数据估算如下:
  设当天气温:T空气=300K(27℃);大气压强:1标准大气压,p=1.01325×105Pa;孔明灯容积:V容=V排=0.2m×0.25m×0.4m=2×10-2m3;加热后的空气温度:T热空气=500K(227℃);ρ空气=0.029kg/mol.代入(3)式得: 
  在上述条件下孔明灯总质量在9.44g时,当热空气温度升到227℃时上升。
  假设在上述条件下把孔明灯质量减轻成m灯=4g=4×10-3kg,由(3)式变形并代入数据得: 
  即热空气温度只要升高到88℃,孔明灯即可上升。
  仍按上述条件,若孔明灯质量 
  即m灯≥23.56g,则无论热空气温度升到多高也飞不起来。
  由上面分析可知孔明灯要起飞,它的质量不能超过一定值,而且质量越小所需热空气温度越低,也就越容易起飞。

空气预热变轻,形成向上的气流,讲灯向上托,就飞起来了.

关于诸葛亮《出师表》的疑问~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一、木牛流马
诸葛亮从汉中北伐曹魏,由于征途崎岖,军队不便运输粮食,五出祁山时为了便发明了这种运量工具,称为:木牛流马。其构造极其像牛、马。腿由粗木制成。

二、八阵图
八阵图是一个阵法,是诸葛亮出山后自己创造的兵阵,他称之为八卦兵阵。因为蜀国多山,军队以习于在山林作战的步兵为主,一旦北上中原,便很难与魏国的骑兵抗衡。诸葛亮为了提高蜀军的战斗力,将古代的八阵加以变化,成了后世所传颂的八阵图。

三、诸葛弩
诸葛弩又称为诸葛连弩,是一种可以连续发射的弓箭,在当时是很厉害的武器,为诸葛亮根据旧有的技术所制成,一次可以发射十枝箭,大大提高了蜀军的战斗力。

四、馒头
在高承《事物纪原》中,有记载诸葛亮南征班师时,正遇风起,不能渡河,孟获说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头和牲畜祭祀,便会风平浪静。但诸葛亮觉得用人头太残忍了,于是用面粉搓成人头状,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为馒头。(又有一说,馒头乃张飞征蜀时发明)。

五、孔明灯
这是诸葛亮北伐被司马懿困于平阳时所发明的一种用来向救兵传递信息的空飘灯,也是热气球的起源。在科技不发达的三国时代,诸葛亮仍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热气球空飘这个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实的卧龙。

六、诸葛鼓
佧佤族有传说指诸葛亮曾教他们祖先盖房子、编竹箩;傣族传说指当地的佛寺大殿屋顶就是仿照诸葛亮的帽子建造的,又有说诸葛亮南征时发明一种铜鼓,称为“诸葛鼓”,白天做饭,晚间可敲它作警报。

七、孔明棋
早在隆中时,诸葛亮就打算发明一种棋。公元228年,蜀国南方暴乱。诸葛亮作为一国之相,决定亲自率兵前往征讨。然而,情况并没那么好:南方的气候令士兵难以适应。加之军中无趣,南王孟获久久不肯归服。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发明了孔明棋来活跃士兵烦闷的心。

八、火兽
诸葛亮平定南方时,曾遭一败仗:南王孟获以兽为兵,利用象、虎、野牛、狼等野兽大败赵云和魏延的兵马。诸葛亮灵机一动,他想到了野兽怕火。于是数日后,他发明了一种外型似兽,朱红色,能喷火的武器来对付孟获的兽兵。又是一个远古机器人啊!

九、搭桥枪
诸葛亮平定南方之后,决定挥师北上,完成刘备兴复汉室的遗愿。通往北方的地形极其艰难,山多河多。爬山还好,关键是渡河:士兵们每次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搭桥。诸葛亮也为此苦恼。一日,他联想到古人如何造镰钩,从而发明出了搭桥枪。

十、地雷
文献:“名曰‘地雷’,一炮中藏九炮,三十步埋之,中用竹竿通节,以引药线;才一发动,山损石裂。”因为蜀军手里的刀枪奈何不了孟获手下的军士身上坚韧的藤甲,诸葛亮不得不使用地雷破敌。

扩展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相关发明
诸葛亮在四川地区深得民心,四川很多地方的居民一直到近现代仍有头戴白布的习惯,据说就是为诸葛亮戴孝,历时一千多年。
在高承《事物纪原》中,有记载诸葛亮南征班师时,正遇风起,不能渡河,孟获说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头和牲畜祭祀,便会风平浪静。但诸葛亮觉得用人头太残忍了,于是用面粉搓成人头状,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为馒头。(又有一说,馒头乃张飞征蜀时发明)。
另外,相传诸葛亮担任军师中郎将时,因解决粮食问题,向百姓询问了当时名为“蔓菁”的野菜的种植方法,并下令士兵开始种蔓菁,补充军粮,后世便把这菜称为诸葛菜。
亦有传说指诸葛亮另有一儿诸葛怀与一女诸葛果。在晋朝时曾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但诸葛怀推辞,自给自足,在家终老。而诸葛果则相传在成都西南乘烟观修行和成仙升天。
在山区的居民过去要放送消息,会施放孔明灯,相传是诸葛亮传下来的。在云南(三国时南中之地),佧佤族有传说指诸葛亮曾教他们祖先盖房子、编竹箩;傣族传说指当地的佛寺大殿屋顶就是仿照诸葛亮的帽子建造的,又有说诸葛亮南征时发明一种铜鼓,称为“诸葛鼓”,白天做饭,晚间可敲它作警报。
而现有许多俚语,如“事后孔明”,意思是等到事情过后才发表各种高论,自以为先知;也有“三个臭皮匠,胜个诸葛亮”,意思是指形容集体智慧的伟大。
后世纪念

墓地
诸葛亮之武侯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诸葛亮墓,在陕西省勉县(沔县)定军山脚下,每年,勉县的人在清明节的那天都要去拜谒诸葛亮游览定军山;2008年10月,在勉县还举行了三国文化节。

祠堂
四川成都市武侯区和武侯祠,1991年,经政府批准,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正式成立,区名取自辖区内的武侯祠(原为汉昭烈庙,昭烈为刘备死后的谥号)。武侯祠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明初与昭烈庙合并,为蜀中著名的历史旅游名胜之一。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亮庵”,位于河南南阳市卧龙区卧龙岗,始建于魏晋时期,是投魏之蜀汉故将黄权在诸葛亮躬耕地卧龙岗上修建而成的是纪念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
陕西省汉中市武侯祠,位于勉县(沔县),始建于公元263年,为最早的武侯祠(早成都武侯祠约50年),故而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

庙宇
诸葛亮庙位于诸葛亮逝世之地今宝鸡岐山县五丈原,是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多次修葺而成,布局严谨,气宇轩昂,又因历代名人雅士题联赠匾,成为一处文化气息浓厚的历史人文景观。庙群面南朝北,山门为诸葛亮庙大门,由正门和东西两个耳门组成,庙门古朴厚重,正门楣上书法家舒同书写的“五丈原诸葛亮庙”赫然在目,门两边是一副对联“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对诸葛亮的一生作了很好的总结。

景区
隆中风景区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市襄城区,距襄阳市区13公里,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中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期在这里隐居长达十年之久。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都发生在这里。

广场
诸葛亮广场是湖北省襄阳市人民为弘扬历史文化传统,纪念三代下一人诸葛亮而建。襄阳市标志性景观之一,襄阳市政府塑诸葛亮铜像于广场。既彰显我们中国人民智慧的象征,又是中国最大的人像雕塑工程。


纪念馆
诸葛亮故里纪念馆,位于临沂市沂南县砖埠镇诸葛村,占地面积3360平方米,馆内有诸葛亮塑像,陈列着在阳都故城遗址出土的代表龙山文化、周代文化、汉代文化三个时期的重要文物5000余件和诸葛亮及其后裔的有关资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曹操和诸葛亮谁厉害 最近看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不要说我无聊),喜欢三 ...
答:回答者: G葛亮 | 五级 | 2011-6-3 22:49 (我较喜欢诸葛亮)按《三国演义》中,我认为诸葛亮才是群才,按三国江湖中,都流传着“卧龙凤雏”(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谁得到其中一个,必能争其天下,(但庞统很不中用,很少用到),刘备也因为得到诸葛亮才在江湖中出了名,才有个“蜀国”,是谁发明...

...信息指纹及其应用)2.1节(集合相同的判定)的疑问是什么?
答:相加不等就肯定指纹不符,相加相等不一定相等,可以继续有其他方法判断。相加是非常简单的算法,又快,这样先排除相加不等的结果。《数学之美》是人民邮电出版社于2012年5月出版的图书,作者吴军,2014年再版。书中将高深的数学原理讲得更加通俗易懂,让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数学的魅力。通过具体实例教会读者...

中国现代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
答:毫无疑问,肯定是青蒿素。青蒿素的发现意义是非常远大的,之所以我们很多人对青蒿素不理解,是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经历过疟疾这种疾病,自从疟疾被发现之后,很快就被抗生素压制下去了,但如果你去过一些非洲国家,那么你就会明白疟疾这种疾病到底有多么可怕。而我国的医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疟疾疾病...

朱葛亮的出师表原文
答: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在谈论如何才能安全、提出种种计谋时,动不动就引用圣贤的话,满腹都是疑问,胸中塞满了难题,今年不战,明年又不出征,使得孙策安然...如果再过几年,那就要损失全军的三分之二,那时拿什么兵力去消灭敌人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点。 现在百姓穷困、兵士疲惫,可是战争不能停止。战争不能停止...

为什么说丝袜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答:为什么说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因为女性对丝袜的渴求到了非常热情的程度。在一项为女人最想要什么东西的调查中,三分之二人的女性都选择了丝袜,现在丝袜不仅是性感的代名词,更是诱惑的催化剂。一些情趣产品都离不开丝袜,这是女性展现自己追求美丽的方式,受到广大女性的追捧是理所当然的。我觉得,现在...

茄克的茄克是人类服装史上最伟大的发明
答:1903年,当莱特兄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机首先被用于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然而所有的人始料未...其中摇滚乐之王的猫王在演出时的首选服装就为茄克。而美国加州前任州长阿诺·施瓦辛格也钟情于茄克,在...他们也重新经历着随着改革一起到来的各种外来文化的洗礼,他们可能一过迷茫、犹豫、疑问,但最终他们以...

有才气的笑话,趣事,幽默小文
答:36、有人发明了一台测试IQ的电脑,小兰、园子、和叶三人前去测试。 和叶把脑袋放入机器中,电脑显示:...“想又怎么样!你有什么疑问!?” “你没有调查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就想来打劫我?” “哎?” “你...葛亮是个精通奇门八术的人,其中有一项特长就是口技。却说这一日诸葛亮正与刘备在帐中议事,诸葛亮...

陈仓之战,为何不胜?
答:粮草殆尽,蜀汉道路崎岖,粮草难以到达,牵制了诸葛亮的进攻,同时,陈仓城池坚固,守将郝昭、王生又固守城池,所以诸葛亮久攻不下。陈仓之战属于诸葛亮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结束后,曹魏大将军曹真认为诸葛亮以祁山之败为戒,以后一定从陈仓兵,于是让将军郝昭、王生等驻守陈仓,修建城池。...

伟大科学家年轻时候的贡献、发现、发明
答:电灯的发明 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19世纪前,人们用油灯、蜡烛等来照明,这虽已冲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只有发电机的诞生,才使人类能用各色各样的电灯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变为白昼,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赢得更多时间为社会创造财富。真正发明电灯使之大放光明...

丘吉尔为什么说青霉素是二战最伟大发明
答:二战时期,有一种药竟然与原子弹、雷达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大发明”,它就是在战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青霉素。丘吉尔曾评价:青霉素是二战最伟大的发明。曾有一部电影叫《盘尼西林·1944》,讲述抗日战争期间,为争夺2箱青霉素,中共地下党人与汪伪军展开的一场殊死较量。现在一定有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普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