榄核镇的行政区划 榄核镇的特色产业

作者&投稿:卢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截止2012年底,该镇域面积74.48平方公里,镇辖23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委会,2个农场。总人口13.2万。
23个村民委员会概况如下:
1、大坳村
概况:位于榄核镇中心的最北部,北靠沙湾水道,东与榄核镇上坭村接壤,西部和南部邻本镇万安村,是榄核镇内距榄核镇中心区最远的一个村,但也是榄核镇大村之一,全村耕地面积4766亩,村内共划分23个生产队,总户数1325户,全村人口4250人,劳动力2860人。
2011年大坳村集体总收入371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以土地、鱼塘发包及厂房出租为主要经济收入;村民人均收入14395元,以种植香大蕉、果蔗及鱼塘养殖为主要经济收入。
2012年12月零时,榄核镇成建制从番禺区正式移交给南沙区管辖,大坳村也因此被南沙区管辖。而且由于拥有与多条主要干道相近的优势地理位置,大坳村或将被改造成为庞大的住宅区域。
2、张松村
概况:位于榄核镇西北面,与顺德一河之隔,距中心镇6.5公里,是区发展绶慢村,全村人口1889人(其中劳动力1268人)。2011年工农业总值5533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3万元,人均收入11858元,我村现有耕地面积1752亩,其中:水稻121亩,果蔗339亩,蔬菜206亩,香大蕉96亩,花卉105亩,鱼塘865亩,其他农作物20亩。村民以运输、种植果蔗、蔬菜、香大蕉和养殖鱼塘为主要经济收入。
3、八沙村
概况:地处榄核镇西部,北有榄核河,南临潭洲水道,与顺德一水之隔。全村人口1436人,(其中劳动力1016人),户数506户,外来流动人口2200人。在农业布局上基本以种、养业为主体,果蔗面积726亩,香大蕉面积218亩,鱼塘面积633亩,蔬菜面积92亩,花卉面积90亩,其他面积10亩。本村现有企业7家,201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034万元,人均收入17946元。2011年村集体可支配纯收入142万元。
4、人民村
概况:位于榄核镇以北,距离镇中心约2公里,是革命老区。2011年全村人口1330人(其中劳动力951人),共402户,2011年工业总产值116586万元,农业总产值为1120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01万元,人均收入17263元。我村现有耕地面积1385亩,其中:甘蔗160亩,香大蕉180亩,鱼塘255亩,其他农作物790亩。村民以种植果蔗、香大蕉和养殖鱼塘为主要经济收入。
5、九比村
概况:榄核镇中等规模的行政村,地处广珠东线公路边,东临沙角村,南靠平稳村、顺河村,西面与墩塘村接壤,北面与子沙村、雁沙村相隔榄核水道,全村12个村民小组,2173人,538户,劳动力1468人,面积3300亩,20多间企业,外来人员6500多人,出租屋6200多间,两个农贸市场,1间小学,1间幼儿园,村级纯收入约154万元。
6、子沙村
概况:位于榄核镇的东面,相距镇政府4公里,与绿村一河之隔,是革命老区村。全村常住人口1160人,流动人口50人,村内有8个生产队,共362户,全村土地面积2200亩,适宜种植花卉、香蕉等高值作物及水产养殖。子沙村各项设施完备,村道路水坭硬底化,机耕路网和水利建设完善,自来水通到各家各户。村文明户270户,区文明标兵户1户,2006年被番禺区评为计划生育合格村和计划生育先进村。村民参加合作医疗达100%,社会治安稳定,2005年被番禺区评为安全文明村,2005年为推进农村劳动力再就业,在村部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站。我村大力发展“三高”农业,花卉、香蕉种植面积1190亩,甘蔗种植面积1010亩。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经济效益。
7、雁沙村
概况:位于榄核镇的东北部边缘,北邻下坭村,南接高沙村,东临蕉门水道,西邻沙角村。广珠东线从雁沙村西侧经过,承接区域性交通,水陆交通便利。雁沙村属于冲积平原地形,高程平均为0.2米-1.8米(珠基高程)。村域范围内有多条河涌交织纵横,地势平缓。队村域周边的蕉门水道和榄核水道牙,村内主要的河涌为双亦涌,雁沙涌等。雁沙村主要为围田,河段水域属河口带地貌,受径流和潮汐影响,淤泥等细小颗粒堆积而形成地层上部较厚的淤泥层和松软灰色中细砂混泥层,地质较复杂。雁沙村维持着二级经济模式,经济以农业为主。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农产品、外出打工。雁沙村下辖19个生产队。2011年,雁沙村总人口约3603人,1120户,外来人口约320人。
8、新涌村:
概况:位于榄核镇中心镇西南面,与顺德一河之隔,距中心镇1.5公里,是镇11平方公里工业建设用地,全村人口2543人(其中:劳动力1685人)。2011年工农业总产值6900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63万元,人均收入18940元,辖区内2.14平方公里,我村现有耕地面积2588亩,其中:水稻39亩,果蔗603亩,蔬菜263亩,香大蕉225亩,花卉24亩,鱼塘1200亩,其他农作物263亩,村民以种植果蔗、蔬菜、香大蕉和养殖优质鱼为主要经济收入。
9、下坭村
概况:位于番禺区榄核镇广珠路33号,西樵大桥南面,是典型的大沙田地区。我村辖内有6个生产队,全村现有人口915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人123人,其中党员41人,是个农业村,总面积约1572多亩,其中农田保护区面积1085亩,常年以种植蔬菜、果蔗、香大蕉和水稻为主。1993--1998年开发本村3、4、5、6队部份土地,并发包给各厂企作工业用地,工业用地面积487亩,现有厂企11间。
10、上坭村
概况:位于榄核镇的东北面,相距镇政府8公里,是典型的低沙田地区,地理位置相当优越,水路、陆路交通十分便利。2011年全村耕地面积1389亩,共划分为4个生产队,全村常住人口1007人,户数297户;外来流动人口530人。在农业布局上基本以种、养业为主体,稻谷面积4亩;果蔗面积690亩;香大蕉面积:100亩;鱼塘面积200亩;蔬菜面积63亩;花卉面积317亩;其它面积15亩。村各项设施完备,有卫生站、老人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和绿色网园,村内各生产队有标准化水泥硬底人行道路,机耕路网和水利建设完善,自来水通到各家各户。我村现有企业10家,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400万元、农业总产值1872万元,人均收入14687元,2011年村集体纯收入128万元。我村是广东省卫生村、广州市第四批文明示范村和广东省文明示范村,各项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11、万安村
概况:万安村位于榄核镇的最北面,紧靠沙湾河道,有十个生产队,耕地面积2860亩,户籍人口2128人,有工业区两个(万安工业园和北斗工业区),占地面积约220亩,企业主要生产出口产品,有外来人口约2200人。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14577元,村民主要收入靠耕种农作物(主要为果蔗及香蕉)。
12、沙角村
概况:沙角村辖沙角涌、沙尾、下垄尾(旧称虾笼尾)及滘仔,地处榄核镇之东部偏北。全村常住人口2109人,流动人口430人,村内有11个生产队,共631户,全村土地面积3050亩,适宜种植蔬菜、果蔗、香大蕉等作物及水产养殖。沙角村的特产是荔枝“妃子笑”。沙角村基础设施完备,有一所能容纳100多人的幼儿园,公园、文化室、球场等;村公路水坭硬底化;机耕路网完善;自来水通到各家各户。2004年度被番禺区评为计划生育先进村。2005年度被番禺区评为安全文明村。2005年为推进农村劳动再就业,在村委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站。村民参加合作医疗达99%以上。每年由本村的热心人仕赞助举办敬老活动,邀请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参加敬老活动。沙角村现有5家企业,是区、镇的经济发展缓慢村,每年纯收入只有15万元。
13、牛角村
概况:位于榄核镇中心,与顺德一河之隔,距中心镇2.5公里。全村人口1525人,村民以种植果蔗,蔬菜、香
大蕉和养殖鱼塘为主要经济收入。
14、绿村村
概况:位于榄核镇中部,距镇中心约5公里,总面积2424亩,是大沙田地区里土地肥沃的一个村,其中耕地面积1800亩(果蔗1300亩、香蕉500亩),水产养殖面积250亩,辖内有10个生产队,村民住宅分布为南、北两个自然点,总人口有1808人,村内有企业7间,村民靠种植果蔗、香蕉收入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15、榄核村
概况:位于榄核镇中心城区,与顺德区五沙村比邻,全村人口4083(其中劳动力2777人)。2011年工农业总产值89650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77万元,人均收入14580元。我村现有耕地面积3169亩,其中:玉米56亩,果蔗1591亩,蔬菜223亩,香大蕉875亩,花卉150亩,鱼塘295亩,其他农作物30亩。 村民以种植果蔗、蔬菜、香大蕉和养殖鱼塘为主要经济收入。
16、合沙村
概况:位于榄核河以北,与榄核镇中心城区一河之隔。现时全村人口1187人,共425户;种养植面积1625亩,其中水稻10亩,常年蔬菜95亩,香大蕉298亩,花卉70亩,黑蔗670亩,鱼塘482亩。村集体纯收入为35万元;合沙村以种植黑蔗、香蕉、鱼塘为主要经济收入。
17、甘岗村
概况:位于榄核镇西北角,西靠顺德区,北临沙湾水道,距镇中心约6公里,距番禺市桥镇18公里。全村总人口为2326人,共762户,总面积为3650亩,其中鱼塘面积1050亩,花卉800亩,水稻300亩,果蔗500亩,香蕉530亩,各种的旱地种植、冬瓜、蔬菜及其他等600多亩,下设十一个生产队,为五个自然片,常年以种植水稻、甘蔗等各种旱地作物和水产养殖为主。
18、墩塘村
概况:位于榄核镇东南面,东与九比相相连,南与顺德一河之隔,距中心镇1.8公里,全村人口3356人,其中劳动力1450人,2011年农业总产值12158万元,村集体总收入50万元,人均收入13239元,墩塘村现有耕地4959亩,其中水稻53亩,果蔗2600亩,花卉140亩,香大蕉886亩,蔬菜106亩,鱼塘养殖1155亩,其他农作物19亩,村民以种植果蔗、香大蕉和鱼塘养殖为主要经济收入。
19、大生村
概况:位于榄核镇北岸,距离镇中心约2公里,是革命老区及番禺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2011年全村人口1383人(其中劳动力828人),共515户,2011年农业总产值为1525万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12万元,人均收入12592元。我村现有耕地面积1917亩,其中:甘蔗788亩,香大蕉150亩,鱼塘 427亩,花卉420亩,木本水果27亩,玉米30亩及蔬菜75亩。村民以种植果蔗、香大蕉和养殖鱼塘为主要经济收入。
20、顺河村
概况:位于榄核镇东南面,连接灵山村、平稳村、墩塘村、九比村与顺德区相邻,相距镇政府7公里。全村耕地面积4648亩,共划分为15个生产队,全村常住人口3265人,户数1131户;外来流动人口849人。
我村在农业布局上基本以种、养业为主体,稻谷面积200亩;果蔗面积2308亩;香大蕉面积:800亩;鱼塘面积680亩;蔬菜面积400亩;花卉面积217亩。我村各种设施完备,有一所标准小学、卫生站、老人活动中心和3间私办的幼儿园,村内有一条标准化村级样板公路,各生产队道路水泥硬底化,机耕路网和水利建设完善,自来水通到各家各户。村每年举办“三八”节文娱活动,邀请全村妇女参加活动。2005年我村开通了顺河村网站为村民农产品价格信息和交易提供服务平台。 2006年被确定为中国移动农村信息化示范村、番禺区新农村建设推行村;2006年被评为广州市卫生村、广东省计划生育模范村;2009年被评为广州市、番禺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10年村民参加区合作医疗达99%以上。我村现有企业2家。我村大力发展优质果蔗、板田菜提高农民的收入。
21、湴湄村
概况:湴湄村是革命老区,也是伟大音乐家冼星海故乡,该村位于榄核镇西北面,接近北斗涌,属沙田区.距离镇中心约五公里,有16个生产队,913户,2529人,种养面积3885亩,其中水稻95亩,常年蔬菜163亩,香蕉210亩,花卉320亩,果蔗1420亩,鱼塘1457亩,其他用地220亩。村文明户625户,村文明标兵户10户,2011年被番禺区评为计划生育模范村,2011年全村参加保险医疗人数达100%,火化率100%。
22、坳尾村
概况:位于榄核镇的东面,相距镇政府7公里。全村常住人口1201人,流动人口250人,村内有8个生产队,共389户,全村土地面积1368亩,适宜种植花卉、香蕉等高值作物及水产养殖。坳尾村各项设施完备,附近有一所能容纳1000多学生的双翼小学和一所能容纳40多人的幼儿园,村内道路水坭硬底化,机耕路网和水利建设完善,自来水通到各家各户。村文明户375。
23、平稳村
概况:位于榄核镇东南面,距镇中心约13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2360亩,共划分13个生产队。全村总人口3035人,其中常住人口2369人,共620户;外来流动人口666人,出租屋718间。平稳村主要产业有电子、木业、机械、汽配等,共拥有企业35家,商铺30家。村农业布局上以种、养业为主体,其中稻谷面积300亩;果蔗面积783亩;蔬菜面积232亩;香蕉大蕉面积37亩;花卉面积241亩,鱼塘面积776亩。



广州市行政区划~

广州市共有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11个市辖区。
1、越秀区
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中部,东起广州大道,与天河区接壤;南临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与荔湾区毗邻;北面到白云山山脚,与白云区相邻。越秀区下辖18个街道,总户籍人口115.84万(六普),人口密度为34735人/平方公里。2005年越秀区成为广州市区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区。
2、荔湾区
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部,东与越秀区相连,北部、西北部与白云区水陆相通,西部与佛山市南海区接壤。荔湾,俗称“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
素以“西关”、“荔枝湾”和“水秀花香”著称,有着“体味岭南文化到广州,不到荔湾就不算到过广州”的美誉,是广州老三区之一。明朝时,这里已是中国对外通商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清朝时曾有一百多年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著名的外贸商埠——十三行所在地。
3、海珠区
位于广州市中部,北部与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隔珠江相邻,东部、西部、南部分别与黄埔区、荔湾区(含芳村)、番禺区相望,全区总面积90.40平方公里。区域的主体为海珠岛、河南岛,此外还有官洲岛和丫髻沙岛。
4、天河区
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老城区)东部,东到玉树尖峰岭,吉山狮山,前进深涌一带,与黄埔区相连;南到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从广州大道、杨箕、先烈东路、永福路、沿广深铁路方向达登峰,与越秀区相接;北到筲箕窝,与白云区和黄埔区相接,行政区域总面积约137.38平方公里。
5、白云区
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州市城区北部,东邻增城区,西界佛山市南海区,南连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4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区。总面积795.79平方千米。
6、黄埔区
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州市东部,东至东江与东莞市麻涌镇相望;东北部与增城区新塘镇接壤,南部临珠江与番禺区相邻;西部与天河区、白云区相连,北部与从化区毗邻。介于东经113°27′39″—113°27′51″,北纬23°2′25″—23°9′55″之间,总面积面积484.17平方千米。
7、番禺区
地处广东省中南部,位于穗港澳的地理中心位置,北与广州市海珠区相接,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相望,西与佛山市南海区和顺德区、中山市相邻,南滨珠江口,与南沙区接壤,地理位置优越。
全区总面积529.94平方公里,辖6个镇、10个街道,有177个行政村、84个社区居委会,全区户籍人口80.6万人,登记在册外来人口113万人。


8、花都区
1960年4月划为广东省广州市下辖县。全区总面积970.04平方千米,地处东经112°57′07″~113°28′10′,北纬23°14′57″~23°37′18″,东接从化区,西连佛山市三水区、南海区,南与白云区接壤,北邻清远市清城区。
9、南沙区
位于广州市最南端、珠江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地处珠江出海口和大珠江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是珠江流域通向海洋的通道,连接珠江口岸城市群的枢纽,广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
10、增城区
是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中东部、广州市东部,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截至2017年底面积1616.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1万,拥有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中国第五个国家级侨商产业聚集区“侨梦苑”。
11、从化区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北面,东与龙门县、增城区接壤,南跟白云区毗邻,西和清远市、花都区交界,北面同佛冈、新丰县相连。北回归线横跨境内南端的太平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参考资料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区域

榄核镇投资环境日趋完善,一、二、三产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2008年共有工商企业1000多家。2008年口贸易总值15161万美元。其中进口5063万美元;出口10098万美元。

榄核镇的行政区划
答:概况:位于榄核镇中心的最北部,北靠沙湾水道,东与榄核镇上坭村接壤,西部和南部邻本镇万安村,是榄核镇内距榄核镇中心区最远的一个村,但也是榄核镇大村之一,全村耕地面积4766亩,村内共划分23个生产队,总户数1325户,全村人口4250人,劳动力2860人。2011年大坳村集体总收入371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以土地、鱼塘...

克东核乡并镇哪年
答:2001年3月。根据查询《关于克东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通知》得知,克东县在2001年3月撤销新农乡,将行政区域并入玉岗镇。克东镇隶属克东县管辖。位于县境中部偏西,为克东县城。

嵊泗县的行政区划
答:嵊泗县行政区划调整后,下辖菜园、嵊山、洋山3镇和五龙、黄龙、枸杞、花鸟4乡。 嵊泗县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即北纬30°24′~31°04′、东经121°30′~123°25′之间,是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的海岛县,由404个大小岛屿组成,嵊泗县县境西起滩浒黄盘山,与上海金山卫相望;东至童岛(海礁)的泰礁;...

番禺区简介及详细资料
答:2012年10月10日,南沙新区发展规划范围包括番禺的东涌镇、榄核镇和大岗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番禺建县之初,境域广阔。北隔洌江与中宿(今清远)相邻,东与博罗(今博罗、惠阳一带)相接,西与四会(今四会、鹤山一带)相连,南止于滨海之地,相当于现县境的十多倍。。东吴时期,今广东省境除广州辖下的4郡外,还包...

番禺区的行政区划
答:番禺建县之初,境域广阔。北隔洌江与中宿(今清远)相邻,东与博罗(今博罗、惠阳一带)相接,西与四会(今四会、鹤山一带)相连,南止于滨海之地,相当于现县境的十多倍。。东吴时期,今广东省境除广州辖下的4郡外,还包括荆州始兴郡和海南岛。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步骘把交州州治从广信东迁...

哪些地方属于麻章区
答:麻章区的行政区划 麻章区下辖11个街道和1个镇,分别是:建设街道、东山街道、南山街道、麻章街道、湖光街道、金鼎街道、新沙街道、仙洞街道、榄核镇、永和镇、丰收镇。麻章区的商业中心 麻章区是湛江市的商业中心之一,拥有多家大型购物中心和商业广场,如万民广场、群升广场、海滨城市广场等等。这些商业...

洛龙区的行政区划
答:2000年,洛阳市城市区区划调整。洛龙区下辖安乐街道和开元街道2个办事处,龙门、关林、白马寺、安乐、丰李、李楼6个镇,古城1个乡。2006年2月28日,洛阳市将宜阳县的10个行政村划归洛龙区古城乡管辖,将洛龙区辛店镇整建制委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行政区划不变。2007年6月27日,将古城乡的夜叉磨、古城、杨庄、孙庄4...

番禺区简介及详细资料
答:2012年10月10日,南沙新区发展规划范围包括番禺的东涌镇、榄核镇和大岗镇。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番禺建县之初,境域广阔。北隔洌江与中宿(今清远)相邻,东与博罗(今博罗、惠阳一带)相接,西与四会(今四会、鹤山一带)相连,南止于滨海之地,相当于现县境的十多倍。东吴时期,今广东省境除广州辖下的...

广州市行政区划
答:以及中国第五个国家级侨商产业聚集区“侨梦苑”。11、从化区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北面,东与龙门县、增城区接壤,南跟白云区毗邻,西和清远市、花都区交界,北面同佛冈、新丰县相连。北回归线横跨境内南端的太平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参考资料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区域 ...

番禺有几个镇,分别是?
答:6个镇:南村镇、沙湾镇、石碁镇、石楼镇、新造镇、化龙镇。10个街道办事处:市桥街、桥南街、东环街、沙头街、洛浦街、大石街、小谷围街、钟村街、石壁街、大龙街。广州市番禺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位于穗港澳的地理中心位置,北与广州市海珠区相接,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相望,西与佛山市南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