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他们有什么不同? 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仝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其中的“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表现了战事连绵不绝,表达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的孟浩然的作品,其中“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中的菊花是作为重阳节的一个指代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他们有什么不同?~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过故人庄》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律,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出处: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
作品原文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白话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开门见山,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故人庄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意思
答:原文: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赏析: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王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但这单纯的思亲情绪毕竟围绕一己的身世,境界算不得宽阔。岑参这首诗则不然。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

行军九日思长故安园翻译
答: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岑参诗歌原文是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首诗意思是想要登高远眺,却无人送酒助兴,远远的爱怜故乡的菊花,此时应该在战场的傍边盛开,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二翻译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运用典故表达了是人怎样的愿望?
答: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从行文思路上看,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蝉联而下,犹如弹丸脱手,圆美流转。从内容上看,诗人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和逢入京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以重阳节登高为题写的思乡,但他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逢入京使,是因为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的诗人思乡的情绪。但这首诗几主要是思乡之情和诗人想要建功立业的豪迈,虽然旅途颠沛流离,思乡肝肠寸断,但并没有什么战争,也...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诗篇全文翻译
答: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系列:关于爱国的经典古诗词大全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 1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2强:勉强。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3怜:可怜。  4傍:靠近、接近。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意思
答:原文: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赏析: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王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但这单纯的思亲情绪毕竟围绕一己的身世,境界算不得宽阔。岑参这首诗则不然。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及翻译
答:从行文思路上看,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蝉联而下,犹如弹丸脱手,圆美流转。从内容上看,诗人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百姓疾苦的关切。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拼音
答:总之,《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这首诗凝结了古代士大夫们热爱故乡和感念亲情的情感,同时也抒发了对离别的痛苦和思考。这种情感和思考也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所追求的。而作为一首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它既具有艺术性的价值,也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意义。因此,它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有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创作背景
答: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思长故园中的思的含义?
答: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所以思是怀念的意思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代: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首五绝,表现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