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造地层序列对比 (二)盖层序列的对比

作者&投稿:后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桐柏-大别、新县-潜山两“岩片组合”的对比

大别造山带内由桐柏-大别“岩片组合”构成造山带根部岩石(桐柏杂岩、大别杂岩、阚集杂岩等组成),其上出现浅变质岩层(港河岩组)。向西与秦岭造山带内南部陡岭杂岩,向东与苏鲁造山带内胶南岩群、东海杂岩对比,所不同的是在苏鲁造山带内未能将超高压变质岩予以分开,而与秦岭造山带北部的秦岭岩群的对比,还存在争议。

陡岭杂岩(河南区测队,1976)分布于豫陕交界的豫西淅川和西峡县间,与陕南榨水小磨岭杂岩相当。原意包括周进沟组、瓦屋坊组和大沟组,河南岩石地层清理(1997)时将周进沟组划出,其它两组总称陡岭杂岩,主要岩性为眼球状混合岩,斜长角闪片麻岩、透辉变粒岩、石墨二长片麻岩夹石墨大理岩组成。北侧与周进沟组呈断层接触,南与原毛堂群中姚营寨组呈不整合接触,其上未出现新县-潜山“岩片组合”。杂岩内部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强烈,混合岩化石英闪长岩表面年龄为797Ma,淇河庄岩体表面年龄为896Ma;另在淅川、西峡一带测得斜长角闪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2000Ma左右,其时代置于古元古代,与大别杂岩相当(河南省地矿厅,1997)。

东海杂岩(江苏区调队,1986)主要分布于苏北东海、赣榆一带,主要由中深变质表壳岩(沉积岩、火山岩及其碎屑岩)和变质深成侵入岩组成(薛林家等,1993)。主要岩石类型有磁铁透辉石英岩、长英质云母片岩、白云石大理岩、十字矽线石白云片岩、斜长角闪岩、浅粒岩、黑云角闪片麻岩、二云二长(钠长)片麻岩等组成,其中夹有大量榴辉岩,但未能予以独立分出。其上在赣榆石桥分布有浅变质韵律状含砾细砂岩、粉砂岩(图3-12)的石桥群,于下伏片麻岩接触关系,江苏地矿局(1997)认为是不整合接触,董树文等(1996)等认为是韧性构造界面接触。东海杂岩内分布有大量的变质深成侵入岩,主要有牛山含(霓辉石)黑云角闪花岗片麻岩、驼峰含(霓辉石)黑云花岗片麻岩,驹山二长花岗片麻岩等,形成时代主要为新元古代。东海杂岩应相似于桐柏-大别“岩片组合”及新县-潜山“岩片组合”的下部。据江苏区调队(1986)在石榴子石二长浅粒岩中获锆石U-Pb年龄2210.07Ma以及大量微古植物资料,其时代为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可能还包括部分中元古代地层与岩石。

表3-3 大别造山带与秦岭、苏鲁造山带地层序列对比表

注:1.中新生代地层序列对比参见表3-2;2.打问号者时代归属尚有争议。

胶南群与大山沟岩组(山东区调队,1982)主要分布于鲁南日照一带,由大量变形变质侵入岩(新元古代)以及包裹于其中的表壳岩(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二长浅粒岩、黑云片岩、透闪透辉大理岩等)以及超基性岩、榴辉岩等组成,其上在莒南棚河石附近有一套相当于石桥群的浅变质岩层(图3-13)朋河石组,主要有含砾砂岩、韵律状粉砂岩、千枚岩等组成,与下伏杂岩接触关系有“不整合”或“韧性断层”接触等不同认识。关于浅变质岩层时代,宋明春等(1998)在其底部千枚岩全岩Rb-Sr年龄为620Ma,下伏片麻状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830Ma以及其中采获微古植物化石,定其时代为新元古代。据侵入其中二长花岗岩中锆石U-Pb上交点年龄为854Ma、840.53Ma以及黑云变粒岩中锆石U-Pb上交点年龄为1914Ma、2125Ma,斜长角闪岩中锆石U-Pb年龄为(2618.8±2.7)Ma,将其时代划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新元古代变形侵入体仍含有大量榴辉岩包体,其时代有可能延续至中元古代。

图3-12 江苏赣榆石桥剖面

1—白云斜长片麻岩;2—石英岩;3—薄层状石英岩夹白云石英片岩;4—粉砂质千枚岩(韵律状);5—韵律状含砾细砂岩,粉砂质千枚岩

图3-13 山东莒南朋河石剖面

1—含砾细砂岩夹粉砂质千枚岩;2—薄层石英岩

综上所述:桐柏-大别“岩片组合”及其上部的新县-潜山“岩片组合”,西与陡岭杂岩,东与东海杂岩、胶南岩群及大山沟组完全可以对比,唯陡岭杂岩内尚未发现榴辉岩及浅变质岩层。

需要说明的是与秦岭造山带内北秦岭地区的秦岭岩群的对比。据张国伟等(2001)研究,秦岭群为一套中深变质杂岩,变质程度达到角闪岩相,局部为麻粒岩相,有强烈深熔混合岩化,多期变形变质岩浆侵入,以深层塑性流变和韧性剪切变形为特征,下部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石榴子石夕线黑云片麻岩及石墨大理岩,上部为云斜片麻岩、云斜变粒岩与云母石英片岩及钙质硅酸盐类,顶部为一套厚层石墨白云质大理岩、结晶灰岩等,其间主要为韧性断层接触。根据大理岩中发现虫牙化石,以及冯庆来等(1994)在桐柏山相同层位中发现放射虫化石,定其时代为Pz—T,应非原秦岭群组成部分,可能是早期褶皱核部的岩层夹片。秦岭岩群的下部和上部岩层,则构成一套杂岩。据张本仁等(1998)研究,其中基性火山岩中同位素比值高,与华北地块属性差异很大,而接近扬子地块。又据胡能高(1994)、刘良等(1994)在相当秦岭杂岩北缘狮子坪以北炉道-小河口构造岩块中发现榴辉岩,其中发现有柯石英,其形成时代据张宗清等(1994、1996)用多种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1987±49,2267±173)Ma主体为古元古代。综上述特征,秦岭岩群(除去厚层大理岩)应与大别杂岩及其上部的“岩片组合”相当。但“秦岭岩群”与“大别杂岩”并不同处一构造带上,“秦岭岩群”在秦岭造山带北秦岭带内呈EW向延长千余千米,穿过南阳盆地后,向东至桐柏山区。近期河南地矿局通过1∶5万填图及李云安等(1997)在光山马畈一带发现有相似秦岭岩群(花岗片麻岩)的出露,在该处东侧安徽金寨县花园—带相当于北淮阳构造带内,也发现有相似的大别杂岩(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出露。因此秦岭岩群中以变形变质深成侵入体为标志特征的岩石,在大别山北部北淮阳地区(河南光山、安徽金寨)一带的出露,可能表明在深部相连,即秦岭、大别造山带可能为同一变质基底。

2.红安-宿松、苏家河-卢镇关、随县-张八岭“岩片组合”对比

上述三个“岩片组合”分布于大别造山带南北两侧。下部以出现双峰式火山岩及片麻岩,上部以出现磷矿层及大理岩层为特征,尽管有部分古生代岩层夹片出现,但主体应相当于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南华纪、震旦纪地层。其间及其内部均以韧性断层为界面。其地层对比情况如下。

1)与秦岭造山带南部(南秦岭)对比:即在“陡岭杂岩”之南,主要分布有毛堂群(含姚营寨组)及耀岭河组(马头山组),再南为武当群、耀岭河组。在其北侧有周进沟组。秦岭岩群之南有峡河岩群(寨根岩组、界牌岩组)。关于武当群(相当于随县群)、耀岭河组的岩层组合及时代归属前已述及。姚营寨组(北京地质学院,1961)分布于河南内乡县姚营寨一带,主要岩性,下部为砾岩、长石砂岩、含砾长石砂岩及绢云千枚岩;上部为石英角斑质凝灰岩、长石砂岩及含石墨绢云片岩,与陡岭杂岩呈不整合接触,与耀岭河组平行不整合接触。砾石中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岩,次为硅质岩、花岗斑岩及中细粒花岗岩等,多为滚圆—次滚圆状,分选性好。毛堂群向东南延伸至湖北随县,相当于随县群中上部,处耀岭河组之下。西峡南部侵入该组的石英闪长岩K-Ar年龄为796Ma,河南地质志将其时代暂归新元古代早期。表明与红安-宿松、随县-张八岭“岩片组合”可能为大体同时代不同沉积相的“构造重复”。在陡岭杂岩以北的周进沟组,河南区调队(1981)将其从原陡岭群中划出,归入信阳群,主要岩性为二云(白云)石英片岩、钙质二云(石英)片岩、二云(白云)片岩,局部夹石英岩、浅粒岩,上部为大理岩,内夹含金红石黑云母角闪片岩为特征。该组呈狭长条带夹持于两条断裂带内,构造变形强烈,发育紧密同斜褶皱,面理置换强烈,以绿片岩相为主,其原岩为石英砂岩、灰岩夹基性火山岩。据作者调查其岩性组合及峡河岩群相似于北淮阳地区东段(安徽)杜岭岩组、郑堂子岩组及北楼岩组。但商庆芳(1992)在其上部透闪石大理岩中发现粗枝藻、腕足类碎屑和钙质单射海绵骨针(?)等化石,且上部大理岩中所夹金红石角闪石片岩中角闪石年龄为455Ma,与湖北区调队近期在原红安群上部发现新元古代早期金红石变粒岩极为相似,其时代可能属新元古代,其中有早古生代岩层夹片。

2)与苏鲁造山带的对比:在其南侧江苏连云港—海州—灌云一带的原海州群1980年江苏区调队自下而上分为锦屏组、云台山组,不整合在驹山花岗岩体(原驹山组)之上。1984年江苏地矿局将海州泗阳断裂作为华北与扬子两地层区分界,将“驹山组”作为“武陵期花岗岩”,并根据灌云县杨集钻孔剖面划出了相当于“张八岭群”岩层。需要指出的是早在1958年,张秋生就否定了驹山花岗岩与锦屏组不整合接触关系,认为:“底部砾岩是一种注入片麻岩,砾石层是不存在的”。常任之(1993)提出云台山组与锦屏组之间为构造接触,两组之间存在一断裂和滑动面,见有构造片岩。孙竞雄等(1991)将海州群自下而上分为锦屏组、云台山组,两组之间呈假整合接触,并认为锦屏组不整合于东海群之上,云台山组部分岩性可与张八岭群对比,锦屏组相当于肥东群、宿松群。各岩层组合特征如下。

锦屏组。下部为暗绿色云母片岩夹大理岩、磷灰岩、石英岩、石墨片岩和锰、磷矿凸镜体;中部为钙质云母片岩;上部为含磷白色大理岩夹磷灰岩。底部以含“砾”白云石英片岩与驹山片麻状花岗岩接触。

云台山组。下部为白云钠长变粒岩,中部为浅粒岩夹白云钠长变粒岩,上部为二长浅粒岩夹白云(石英)片岩。其中夹有蓝晶石英岩,并在灌云钻孔中发现蓝片岩。据樊金涛等(1991)研究,其原岩属于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

海州群的时代归属,江苏地矿局(1984;1997)依据:锦屏(岩)组磷灰石U-Pb年龄为(1735±170)Ma,江苏地质六队1987在大理岩中获微古植物,将时代归属为中元古代。

据作者调查分析,依据:

(A)苏北分布的云台山组,是一套海相细碧-角斑岩系,其中产蓝晶石矿和蓝片岩,总体特征应与安徽张八岭岩群中西冷岩组,宿松岩群中甘田坳(岩)组,湖北红安岩群塔尔岗岩组对比,其时代可归属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另据在江苏省第六地质大队在云台山组已获锆石U-Pb年龄929Ma,可得到佐证。

(B)作者等多次实地调查认为,云台山组与锦屏组为构造接触关系,表明云台山组推覆在锦屏组之上。锦屏组与驹山片麻状花岗岩为先侵入后构造接触关系,并非不整合关系(图版16)。锦屏组本身由两期变形叠加而形成倒转(似翻卷)构造(唐炎森,1990),其变质程度远比云台山组要浅,其时代应与宿松群磷矿、黄麦岭磷矿对比,可能归属震旦纪。

在其北侧山东五莲—王台一带的原五莲群(山东区调队,1982),自下而上分为海眼口组、坤山组。据作者等野外调查,该组岩层变形强烈,发育一系列紧密同斜褶皱及层间滑断,其确切层序已难以恢复。其中海眼口组原岩主要为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坤山组以大理岩、石英岩为主。赵达等(1995)在其中发现管孔藻类化石,认为属震旦纪。董树文等(1996)曾将其与佛子岭群祥云寨组、仙人冲组对比。作者认为海眼口组应相当于郑堂子岩组—小溪河岩组,坤山组厚层白云质大理岩相当于杜岭岩组(仙人冲组),因此原五莲群主体相当于苏家河-卢镇关“岩片组合”,时代为新元古代。坤山组中石英岩可能相当于佛子岭岩群下部的祥云寨岩组中石英岩。山东岩石清理(1996)却将五莲群与华北区粉子山组对比,时代定为古元古代,显然是不适合的。



(二)地层序列对比~

南华纪至中三叠世地层在大别造山带分为两种类型:南侧与扬子地块北缘之间为南华纪至中三叠世盖层系统,其间仅晚志留世到中泥盆世缺失沉积外,其余皆为连续台地相、陆棚相、盆地相碳酸盐岩为主;在大别造山带北侧为早古生代—泥盆纪(以佛子岭岩群和南湾组为代表)构造地层序列和晚泥盆世到石炭纪地层序列组成。自大别造山带向西至秦岭造山带内,广泛发育南华纪至中三叠世地层,在苏鲁造山带仅在其南北两侧有少量分布,其地层序列对比情况如下。
1)自秦岭造山带南部至大别造山带南部(相当于红安-宿松“岩片组合”分布区)普遍缺失南华纪(即原莲沱组、南沱组)地层,而同期发育以耀岭河组为代表的扩张裂谷型以基性为主的火山岩,但向南至扬子地块北缘地区(包括随县-张八岭“岩片组合”分布区),又出现南华纪地层,在其北侧过渡地带有磷矿沉积,可能显示有古陆存在,表明两地区构造古地理状况有很大变化。
2)以震旦纪陡山沱组、灯影组为代表的扬子型地层序列,在秦岭造山带内不越过南秦岭与北秦岭的边界-商丹断裂带(张国伟等,2001)。在大别山造山带内北淮阳地区,扬子型含磷地层,高炭质含钒、铀岩层,以及大理岩中早古生代大化石的出现,均表明属扬子地块区,相当于南、北秦岭的构造边界应在北淮阳构造带之北。
3)寒武纪至早奥陶世,在南秦岭普遍接受台地相、盆地相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中奥陶世至志留纪地层在南秦岭及扬子地块北缘,因基底的差异,一些地段缺失相应地层,使泥盆系不整合或假整合超覆于其上,而在另一些地区却强烈下沉为深水复理石沉积,志留系与泥盆系为连续过渡沉积(李晋僧等,1994)。在大别造山带内至今未有连续的寒武纪至早奥陶世以及中奥陶世至志留纪地层出现,仅有一些“岩层残片”存在,但南秦岭与扬子地块北缘海域应相互沟通,相应地层在大别造山带可能因后期构造抬升被剥蚀。
4)泥盆纪至中三叠世,在南秦岭及大别造山带内有不同类型沉积。一是以泥盆纪刘岭群和南湾组为代表的深水陆源类复理石建造,原认为其底部砾岩不整合于丹凤群火山岩之上,现认为(张国伟等,2001)是弧前扇裙沉积,与下伏地层为连续沉积。二是以晚泥盆世到石炭纪陆源碎屑及含煤沉积,表明在经历加里东运动后,地壳有一次明显分化,在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南秦岭与北淮阳地区与扬子地块北缘一样均有明显抬升,出现暴露相白云质灰岩、石英砾岩、煤系地层。北淮阳地区在石炭纪末结束海相沉积,而在南秦岭南部勉略一带,却形成扩张的洋盆,有含放射虫硅质岩的出现。在镇安—柞水一线以北,泥盆纪至中三叠世主要为陆表海相的盆地沉积,岩相及厚度变化较大,且普遍缺失上三叠统。在扬子地块北缘及以南地区,海相地层一直持续到中三叠世末,中三叠世晚期为潟湖相膏盐角砾岩沉积,早侏罗世为陆相沉积,表明印支期后才全部结束海相地层沉积历史。
5)震旦纪至中三叠世地层,在苏鲁造山带内,仅在其南北两侧有很少分布。在苏北于海州岩群分布之南及其与扬子地块北缘构造带交接地区有部分南华纪至寒武纪地层分布。在苏鲁造山带北部,在五莲群中有部分岩层,以及造山带内部的朋河石组、石桥群(浅变质岩层)也应相当于新元古代青白口纪至震旦纪地层。

华北地块自新太古代(2500Ma)形成统一基底后,自古元古代始就有以嵩山群、凤阳群、滹沱群等为代表的以碳酸盐岩建造为主及以辽河群为代表的火山碎屑岩建造的盖层地层系列,并不整合于变质基底之上。中元古代在华北地块南缘,主要以裂陷火山盆地的熊耳群为代表的火山建造,其上为浅海陆棚相碳酸盐岩建造为主的高山河群、官道口群、汝阳群、五佛山群等。新元古代至早奥陶世,主要为一套碳酸岩盐建造为主,其间在南华纪、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之间、晚寒武世与早奥陶世间有几次大的沉积间断,并出现以罗圈组(原划属晚震旦世,现应为南华纪)为代表的冰成沉积。早中奥陶世后,华北地块一直处于稳定抬升,遭受剥蚀阶段,晚石炭纪始到早三叠世末,局部至晚三叠世发育以陆相盆地为主的陆源碎屑与含煤沉积。早侏罗世开始为陆相沉积。这些特征与大别造山带内组成及演化有很大差别。
扬子地块自古元古代末(1600Ma)前形成变质基底,中元古代扬子地块内出现强烈分化,在其西北缘(神农架地区)出现以裂解凹陷盆地的沉积型碳酸盐岩建造(神农架群),以富含叠层石为标志,可与华北地块内中元古代地层对比,在其南缘形成裂解的次洋盆型火山-沉积建造(冷家溪群、双桥山群、溪口群等)以出现变基性熔岩为标志,且变形十分强烈,形成典型的“江南式”晋宁期造山带。新元古代至中三叠世末,出现多套(青白口纪、南华纪至志留纪地层序列,晚泥盆世—中三叠世末地层序列)以碳酸盐岩及陆源碎屑岩层组成的盖层地层序列,其中以南华纪冰碛层、震旦纪磷矿层、寒武纪底部含钒、铀石煤层为代表。在中元古代末发生强烈的构造运动(晋宁运动或称四堡运动)使青白口纪以后的盖层系统强烈不整合于中元古代地层之上。在青白口纪末与南华纪初(雪峰运动)、志留纪与泥盆纪间(加里东运动)、石炭纪初(海西运动)均有几次地壳抬升造成相应的地层缺失和间断,但均未发生强烈的构造运动,直至中三叠世末发生强烈构造运动(印支运动)形成褶皱带,从而结束以海相沉积为主的历史。上述地层序列与演化历史,与大别造山带具有极大的一致性,也有差异。一致性是:①新元古代早期的强烈火山活动,以出现裂谷型双峰式火山岩为代表及稳定的台地相—盆地相以碳酸盐岩-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建造;②震旦纪出现含磷地层,早寒武纪底部出现含钒、铀高炭质页岩;③相应地段有几次大的沉积间断。差异性是:①在大别山腹地内部,缺失南华纪冰成层及下部陆源碎屑岩沉积,相当于青白口系、南华系的底部地层与下伏岩层尚未发现肯定的不整合面;②震旦纪及以后的岩性组合,特别是北淮阳地区佛子岭群为代表的类复理石建造,有一定的差异。综上所述,大别造山带内地层序列与扬子地块具有很大相似性,而与华北地块内地层序列有较大差异性,特别是新元古代火山岩、南华纪冰成层的对比,以及扬子型震旦纪(陡山沱—灯影期)沉积,未越过南、北秦岭界线及北淮阳地区北部,抵达华北地块南缘。

什么是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划分和对比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原理是什么...
答:地层对比:将不同地区的地层单位按照岩性、古生物化石等特征作地层层位上的比较研究。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主要方法有地层层序律法、岩石地层学方法、化石层序律法、构造学方法、同位素地质年龄法等。 生物层序律是地层对比最初利用也是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也大致相同。现代地层学当中根据...

学习任务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答:(一)岩石特征 地层的岩石特征是认识地层的最重要内容和划分地层的最重要基础。它包括组成地层的岩石的颜色、矿物组分或结构组分、结构、组构和沉积构造等。在岩石地层划分中,首要考虑的是组成地层的岩石特征。岩性相同或大致相同的连续岩层可以划分为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岩性不同的地层体应该划分为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

层序地层横向对比分析
答:总体上看来,此剖面在沉积和构造演化继承了前一剖面的特征:地层由西向东沉积厚度变小,沉积粒度变细,沉降中心在临101、临20和商6井一带,沉积中心在商20井一带,层序Ⅲ/Ⅳ界面也由临72井1665m降低到临20井的2341m又抬升到商95井的2097m,同层序Ⅱ/Ⅲ界面变化相似。通过对以上两个对比剖面的分析...

地层对比的依据及方法综述
答:尤其重要的是,它的深度比较准确,并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岩层的属性。常用的对比曲线有视电阻率曲线和自然电位曲线 (标准测井或对比电测,比例尺1:500)。此外,自然伽马曲线、中子测井曲线等也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材料。◎岩相对比:对于岩性和厚度变化剧烈、有不整合以及经受过强烈构造运动的地区,或在井眼...

区域地层分布及对比
答:古近系中下部为陆相沉积,上部的中上渐新统为海陆交互相,新近系以上为海相沉积。因此,新生界整体上表现为从陆相到海相的演化序列。由于南海不同部位构造环境有一定差别,因此,不同地区地层特征又有一定的差别(图1.6)。图1.4 南海次一级盆地构造单元 Ⅰ—南海陆缘地堑系;Ⅱ—沙巴-沙捞越挤压陆...

沉积岩建造/沉积作用二级预测要素研究
答:主图面保持“原汁原味”,主图框左侧要附编图中所有涉及的不同年份、不同比例尺填图使用过的岩石地层单位划分沿革对比表。 2)1:25万建造构造图、1:25万构造岩相古地理图、大比例尺(1:10万或1:5万)沉积建造构造图:对实际材料图中出现的所有岩石地层单位进行“再研究”和“再清理”,消除“同物异名”和“同名...

地层划分对比格架
答:塔西河组根据岩性特征也可划分为三个段,自下而上为塔一段、塔二段和塔三段。塔西河组岩性比较简单,塔一段主要为大段棕红色泥岩夹薄层灰色细砂、粉砂岩。塔二段为厚段灰黄色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塔三段岩性南北分区明显,南部为灰色泥岩夹薄层细砂、泥质粉砂岩,北部主要为杂色砾岩。地层比较简单,...

(一)地层序列
答:金文山等(1997)论述了华南变质基底分布,在江西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核部,为星子杂岩,主要由斜长混合花岗岩及石榴子石云母片岩、斜长片麻岩,变质相为高角闪岩相。星子杂岩中斜长角闪岩中锆石U-Pb年龄为(1865±40)Ma,划属古元古代(江西地调院,1998)。中元古代地层有两套建造类型:一是在湖北NW...

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答: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可根据各种标志或依据来进行,如沉积物的特征、生物化石特征、气候变化、地貌特征、人类遗存等等。因此,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就可以分为古生物学的方法、岩石学的方法、地貌学的方法、年代学的方法、考古学的方法、构造地质学的方法等。 1. 岩石学的方法 岩石学的方法是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

中生界综合地层序列及沉积特征
答:1.综合地层序列的建立 整个研究区中生代的沉积层序是在复杂的构造背景下形成陆相沉积(早—中三叠世的苏北及下扬子地区为海相碳酸盐沉积)。由于缺乏统一的海平面变化的对比标准,因此全区的层序地层对比以构造层序为准。这个构造层序相当于盆地发育的一个构造阶段或不同盆地原型的发育阶段。按照上述思路,将研究区可以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