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诗阮籍拼音版

作者&投稿:偶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咏怀诗阮籍拼音版如下:

yè zhōng bù néng mèi,qǐzuò tán míng qín。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bó wéi jiàn míng yuè,qīng fēng chuīwǒjīn。

薄 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gū hóng háo wài yě,xiáng niǎo míng běi lín。

孤鸿 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pái huái jiāng hé jiàn?yōu sīdú shāng xīn。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翻译如下:

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风吹着我的衣襟。孤鸿(天鹅)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不过是独自伤心罢了。

赏析如下:

《夜中不能寐》是《咏怀诗》的第一首,它表现了诗人生活在黑暗现实中的内心苦闷,反映了诗人看不见希望和出路的忧思。诗中以“明月”“清风”“孤鸿”“翔鸟”的意象,映衬了自己不寐而弹琴的孤影,写出了诗人在长夜未央时代的“徘徊”“忧思”。

本诗凄清悲凉,寄托了诗人无限的忧思,孤独的徘徊,永恒的悲哀。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拼音版注音:

yè zhōng bù néng mèi,qǐzuò tán míng qín。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bó wéi jiàn míng yuè,qīng fēng chuīwǒjīn。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gūhóng háo wài yě,xiáng niǎo míng běi lín。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pái huái jiāng hé jiàn?yōu sīdú shāng xīn。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翻译:

夜里睡不着觉,起床坐着弹琴。月光照在薄帷上,清风吹着我的衣襟。孤鸿(天鹅)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不过是独自伤心罢了。

诗词赏析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

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着诗人内心的焦躁。

然而。这里的动是以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



【原文】

《咏怀诗》阮籍

yè zhōng bù néng mèi,qǐzuò tán míng qín。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bó wéi jiàn míng yuè,qīng fēng chuīwǒjīn。

薄 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gū hóng háo wài yě,xiáng niǎo míng běi lín。

孤鸿 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pái huái jiāng hé jiàn?yōu sīdú shāng xīn。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译文】

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孤鸿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不过是独自伤心罢了。

【注释】

夜中不能寐, 起坐弹鸣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意思是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夜中,中夜、半夜。
薄帷鉴明月: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薄帷,薄薄的帐幔。鉴,照。
孤鸿:失群的大雁。
号:鸣叫、哀号。
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

【鉴赏】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 “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着诗人内心的焦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以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这两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王粲夜不能寐,起而弹琴,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忧思。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弹琴,也是为了抒发忧思,而他的忧思比王粲深刻得多。王粲的忧思不过是怀乡引起的,阮籍的忧思却是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产生的。南朝宋颜延之说:“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耳。”(《文选》李善注引)李善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这是说,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这样一个黑暗时代,忧谗畏祸,所以发出这种“忧生之嗟”。清人何焯认为:“籍之忧思所谓有甚于生者,注家何足以知之。”(《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何氏以为阮籍的“忧思”比“忧生之嗟”更为深刻,注家并不了解这一点。一般读者当然更是无法弄清究竟是何种“忧思”。不过,《晋书·阮籍传》说:“(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由此或可得其仿佛。史载诗人“善弹琴”,他正是以琴声来排泄心中的苦闷。这里以“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着意写诗人的苦闷和忧思。

诗人没有直接点明诗中所抒发的“忧思”,却写道:“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写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写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这似乎是在写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因为在月光下徘徊的是诗人,清风吹拂的是诗人的衣襟。所以,可以说写景正是为了写人。这样写,比直接写人,更富有艺术效果,使人感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是继续写景。是写孤鸿在野外哀号,而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如果说,上两句是写诗人的所见,这两句就是写诗人的所闻。所见者清风、明月,所闻者鸿号、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但是,《文选六臣注》中,吕延济说:“夜中,喻昏乱。”吕向说:“孤鸿,喻贤臣孤独在外。翔鸟,鸷鸟,以比权臣在近,谓晋文王。”好像诗中景物皆有所指,如此刻意深求,不免有些牵强附会。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在月光下,清风徐来,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胧,夜色苍茫,他(它)们见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忧思独伤心”。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失望、愁闷和痛苦的心情,也为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定下了基调。

阮籍五言《咏怀八十二首》,是千古杰作,对中国古代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刘勰说:“阮旨遥深。”(《文心雕龙·明诗》)钟嵘说:“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上)李善说:“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文选》卷二十三)都说明阮籍诗隐晦难解。阮诗隐晦难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多用比兴手法。而这是特定的时代和险恶的政治环境及诗人独特的遭遇造成的。

【作者简介】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咏怀诗》阮籍拼音版

yè zhōng bù néng mèi,qǐzuò tán míng qín。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bó wéi jiàn míng yuè,qīng fēng chuīwǒjīn。

薄 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gū hóng háo wài yě,xiáng niǎo míng běi lín。

孤鸿 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pái huái jiāng hé jiàn?yōu sīdú shāng xīn。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继承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开拓了五言诗的写作范围,在体例和技巧等方面有不少创新,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作品原文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魏晋〕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译文
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孤鸿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不过是独自伤心罢了。

注释
夜中不能寐, 起坐弹鸣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意思是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夜中,中夜、半夜。
薄帷鉴明月: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薄帷,薄薄的帐幔。鉴,照。
孤鸿:失群的大雁。
号:鸣叫、哀号。
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

创作背景

阮籍的《咏怀诗》忧愤深广,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

正始时期,魏国内部发生了残酷血腥的权力斗争,司马氏擅权,大肆屠杀异己。政治的黑暗和恐怖之中,文人少有全其身者,所谓"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1)。活着的人,或放浪形骸,或寄情于山水之中,借以逃避祸端,或曲折为文,借以发泄不满。士人政治理想归于破灭,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诗歌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体现出了正始诗风的独特面貌。

鉴赏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 “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着诗人内心的焦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以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这两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王粲夜不能寐,起而弹琴,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忧思。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弹琴,也是为了抒发忧思,而他的忧思比王粲深刻得多。王粲的忧思不过是怀乡引起的,阮籍的忧思却是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产生的。南朝宋颜延之说:“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耳。”


作者介绍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

咏怀诗阮籍拼音版
答:《咏怀诗》阮籍拼音版如下:yè zhōng bù néng mèi,qǐzuò tán míng qín。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bó wéi jiàn míng yuè,qīng fēng chuīwǒjīn。薄 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gū hóng háo wài yě,xiáng niǎo míng běi lín。孤鸿 号外野,翔鸟鸣北林。pái huái ji...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答: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作者] 阮籍 [朝代] 魏晋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标签: 咏怀 忧思 孤独 诗 情感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译文 夜中不能寐,夜里睡不着觉。 起坐弹鸣琴。起床坐着弹琴。 薄帷鉴...

咏怀三国阮籍拼音版古诗是什么
答:咏怀三国阮籍拼音版古诗是咏怀。所谓咏怀诗就是,吟咏抒发诗人怀抱情志的诗。它所表现的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体悟,对于生命存在的思考,对个体生命的把握,对未来人生的设计与追求。中国古代的咏怀诗,如果要再进一步分类的话,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类型:第一个类型是淑世情怀;第二个类型是超世情调;第...

阮籍咏怀诗其十四的原文翻译和赏析
答:阮籍咏怀诗其十四的原文:开秋兆凉气,蟋蟀鸣床帷。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微风吹罗袂,明月耀清晖。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译文:开秋的天气有凉气的征兆,蟋蟀在床帷边鸣叫。睹物而感到内心忧伤,悄悄让人心悲。有很多想说的话,频繁的离别,身边没有诉说的人了。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原文及翻译
答:这首诗很可能是为嵇康的悼诗或者悼其下狱。首先,「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这与阮籍其他咏怀诗的起调大不一样。所谓「感于哀情,缘事而发」,「师心以遣论」。这诗的起因应该不是自伤身世,苦无洁身之道那般简单。且阮籍在咏怀诗中最常用...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原文及翻译
答:阮籍随着政治风云日趋险恶,只得放弃了自己的雄心,用佯狂的办法来躲避矛盾,终日饮酒,不问世事,「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虽避免了杀身之祸,但内心极端痛苦。史传记载他「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他把这种痛苦与愤懑在诗歌中用隐晦曲折的形式倾泻出来,就是著名的五言诗《咏怀八十二首》。

《咏怀诗(其四十五)·阮籍》原文与赏析
答:阮籍(210—263),生当魏、晋乱世,司马氏阴谋篡夺曹魏政权,籍虽心怀不满,但恐罹杀身之祸,只得表面上敷衍,“不与世事”,以“酣饮为常”。为躲避司马炎的求婚,曾昏醉六十日,只得作罢。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这是一首揭露贤才遭到埋没、庸才窃据高位的怨愤诗。它的主题思想和它所产生的社会...

古诗《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诗词注释与赏析
答: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①,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②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③使心伤。【注释】①醴泉:亦名甘泉。泉水略有淡酒味。②商风:秋风。③怆悢:悲伤。赏析 阮籍的《咏怀诗》...

咏怀诗作者简介
答:阮籍,字嗣宗,三国魏时期的著名诗人,出身于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家。因其曾任步兵校尉,故又称阮步兵。他深受老庄思想影响,政治上持谨慎态度,以避免祸患。与嵇康、刘伶等人结为“竹林七贤”,常在竹林相聚,畅所欲言。阮籍以《咏怀》八十二首诗最为知名,他的诗歌运用比兴、象征和寄托手法,表达对时事...

咏怀诗常用修辞手法
答:陈沆在《诗比兴笺》中指出,阮籍的诗作“深藏寓意,结构严谨,比兴手法远超赋颂,其深邃的思考通过微妙的象征得以表达”(卷二)。比兴的特点在于通过象征和暗示,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这恰好符合阮籍的创作理念,所以他更倾向于使用比兴而非直接陈述(赋颂)。然而,后人有时批评阮籍的比兴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