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急求 雅斯贝尔斯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电子版下载地址

作者&投稿:道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内容简介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一部历史哲学著作。书中突破长期以来的西方中心论,创造性地提出轴心期理论,他宏观对历史进行分期,认为人类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史前、古代文明、轴心期、科学技术时代。其中史前文明、古代文明为*间歇期,公元前800到公元200年为轴心期,而他强调轴心期的重要性,提出每一次人类历史的飞跃都要回顾轴心期即复兴。

作者简介
作者: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曾任海德堡大学、巴塞尔大学教授。倡导存在哲学(后又称新人道主义),是20世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要哲学家。主要著作有《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我们时代的理性与反理性》、《世界观的心理学》、《罪责论》、《生存哲学》、《海德格尔札记》、《哲学自传》等。

精彩书摘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长夏江村

  一

  轴心时代理论,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1949年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来的,因其突破了长期来的西方中心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冷遇,直到上世纪70和80年代才有过两次讨论。然而到了上个世纪末,当世界即将进入第三个千年之际,我国学术界却突然关注起雅斯贝斯的理论来,不过这次关注的重点并非两千年前的那个轴心时代,而是所谓的“新轴心时代”。

  据那些讨论文章说,雅斯贝斯认为欧洲的科技时代开辟了一个新的轴心时代,而这个新轴心时代在世界进入第三个千年的时候,已经成为事实。关于现在是否已经进入新轴心时代的问题,本文且不作讨论,本文想要弄清楚的是雅斯贝斯的看法,他真的认为欧洲科技时代开辟了一个新的轴心时代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只能从《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这本书里去寻找。

  二

  阅读《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这本书,发现确实有“新的轴心期”或“第二个轴心期”之类的提法,但是仔细推敲雅氏的原意,我们发现他在使用这一概念时是非常谨慎的,常常是带有质疑性质,或者明确作出否定性的结论。全书关于“第二轴心期”的最明确的一段表述,...

  读书札记

  一

  轴心时代理论,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1949年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来的,因其突破了长期来的西方中心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冷遇,直到上世纪70和80年代才有过两次讨论。然而到了上个世纪末,当世界即将进入第三个千年之际,我国学术界却突然关注起雅斯贝斯的理论来,不过这次关注的重点并非两千年前的那个轴心时代,而是所谓的“新轴心时代”。

  据那些讨论文章说,雅斯贝斯认为欧洲的科技时代开辟了一个新的轴心时代,而这个新轴心时代在世界进入第三个千年的时候,已经成为事实。关于现在是否已经进入新轴心时代的问题,本文且不作讨论,本文想要弄清楚的是雅斯贝斯的看法,他真的认为欧洲科技时代开辟了一个新的轴心时代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只能从《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这本书里去寻找。

  二

  阅读《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这本书,发现确实有“新的轴心期”或“第二个轴心期”之类的提法,但是仔细推敲雅氏的原意,我们发现他在使用这一概念时是非常谨慎的,常常是带有质疑性质,或者明确作出否定性的结论。全书关于“第二轴心期”的最明确的一段表述,大概是第一篇第二章“世界历史纲要”中的一段话:

  我们视线内的这个人类历史如同进行了两次大呼吸。

  第一次从普罗米修斯时代开始,经过古代文明,通往轴心期以及产生轴心期后果的时期。

  第二次与新普罗米修斯时代即科技时代一起开始,它将通过与古代文明的规划和组织类似的建设,或许会进入崭新的第二个轴心期(粗体为原著所有,下同—笔者),达到人类形成的最后过程。这个过程仍十分遥远,隐而不露。(《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第33页,以下只标页码)

  假如我们只是望文生义地阅读这一段文字,那么是很可能误读成“科技时代……或许会进入崭新的第二个轴心期”。但是这种理解绝对是断章取义,即使没有故意忽略掉“或许”一词,那也仍然是断章取义的,因为这段话完整的意思是,人类历史的第二次“大呼吸”包括并将包括如下几个过程:

  科技时代——类似古代文明的建设——第二个轴心期——人类形成的最后阶段

  雅氏在这里使用的是一种宏观的历史划分。首先,科技时代是一个“新普罗米修斯时代”。所谓“普罗米修斯时代”是指史前的漫长的几十万年时间,这一时代人类由于学会了使用火(以及语言、工具等)而被称为“普罗米修斯时代”。科技时代既然被称之为“新普罗米修斯时代”,那么也即意味着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阶段。

  更须注意的是,雅氏认为在科技时代和第二个轴心期之间,还横亘着一个类似古代文明的时代。这个时代按照雅氏的说法,是从公元前4000年开始的苏美尔-巴比伦、埃及和爱琴海世界算起,到第一个轴心时代止,那么起码也跨越了3000多年的时空。

  当然,对于两次大呼吸的时间长度并不能作机械的比拟,人类历史终究是在呈加速度发展,那么,不如让我们看看雅斯贝斯的另一些更加实际的分析。

  首先,从发展趋势看,今天的新普罗米修斯时代即科技时代是否导向人类历史的第二个轴心期?雅氏认为这个可能性似乎一度出现,在第一篇第八章“世界历史的又一纲要”中,他说:

  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优异的精神成就——以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达芬奇、莎士比亚、伦勃朗、歌德、斯宾诺莎、康德、巴哈、莫扎特等为代表——使科学技术相形见绌,与2500年前的轴心期平分秋色。在这较晚的世纪里,我们是否将看到又一个轴心期?(第89页)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雅氏在这里并没有把科学技术与第二个轴心期联系起来,反而是依据“使科学技术相形见绌”的“欧洲优异的精神成就”来作判断。这显示了雅氏判断历史水平的重要标准:精神成就,而不是所谓的科学技术。正是根据这一标准,他判断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这六百年间,人类历史进入了第一个轴心期。根据同样的标准,他依稀又看到了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似乎将出现又一个轴心期。然而这仅仅是一种假设语气,雅氏随即否定了这一假设,他说:“不过最重要的是,第二轴心世界完全是欧洲的现象,仅为此它就无权要求第二轴心的称号。”“诚然,对我们欧洲人来说,这些世纪是最富有成果的时期,它们构成了我们文化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我们的直觉与洞察力的丰富来源。可是,它们不是全人类的、包罗世界的轴心,它们到后来不可能成为这种轴心。”(第90页)这反映了雅氏去西方中心主义的彻底性,恐怕也是他的轴心期理论在较长时期里受西方世界冷落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在第二篇第一章“本质更新:科学和技术”中,雅氏进一步分析科技时代与轴心时代的本质区别,他说:在科学技术时代,“精神本身被技术过程吞噬了。甚至科学也得服从技术,代代相传的结果加强了这一趋势。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如此众多的科学家在其专业之外表现出惊人的愚蠢;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如此众多的技术家在其任务之外智力极其贫乏,须知他们的最终目的虽然是完成这些任务,但这并非他们生活的全部意义;这也可揭开变得越来越非人性的世界缺乏幸福的秘密。”(第112-113页)基于这一观察,他严厉批评了黑格尔等人的历史观点,他说:

  德国的唯心主义者费希特、黑格尔和谢林把他们的时期说成是历史最深刻的转折点。这是在基督教轴心理论基础上的解释,它假定已达到顶峰和完美。我们认为它是极其鲁莽自负的精神自我欺骗。相反,我们现在所处的状况是十分明确的,现在并非第二轴心期。与轴心时期相比,最明显的是现在正是精神贫乏、人性沦丧,爱与创造力衰退的下降时期,只有一点仍可与以前的一切比美,那就是科学和技术的产生。(第112页)

  如果我们寻求一个我们时代的类似物,我们发现它不是轴心期,而更象是另一个技术时代——发明工具和使用火的时代……(第113页)

  接下去的第二章“世界现状”中,雅氏也发表了同样的见解,他说:“与技术时代的出现同时或更早,已经发生了一种奇特的世界现象,即精神和心理的衰退遍及世界,今日它也成为欧洲的运动”,“如果我们现在进入人性的新的急剧质变,那么它不是轴心期的重复,而是与其根源不同的事物”(第159页):

  从内部看来,涉及到一些与轴心期表现十分不同的东西。那时是丰富,而现在则是空虚。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个转折点,我们便知道我们仅处于准备阶段,现在的时代是一种真正的技术和政治的改造,还不是永久的精神创造。我们宁可把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壮观的科学发明和技术发明,比作发明工具和武器,最初使用家畜和马的时代,而非孔夫子、佛陀和苏格拉底的时代。(第160页)

  这体现了《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以贯之的评判标准,即人性和人的精神性。在雅氏眼里,精神运动才是构成历史的根本要素,工具绝不会成为历史的起点,绝不会成为“奠定我们新人性基础的精神革命”。(第55页)人假如丢掉了精神,那么不要说铁器,即使“我们的武器会是飞机而不是石斧,但其它一切都跟石器时代一样”,“我们会带着赤条条的原始躯体而退回去。”(第37页)从这一标准看,雅斯贝斯认为科技时代不但称不上是第二轴心时代,而且今天的世界简直就处于历史上第一个轴心期的水平之下。话说得这样明白,我们再把今天已是新的轴心时代之类的大话强加在雅氏头上,恐怕就太不尊重原著了。

尼尔·波兹曼(美国)在1985年出版的《娱乐至死》一书中曾指出:媒介的变迁意义重大,因为事物的表现形式本身就会对结果造成重大影响;在印刷品时代,只有白纸黑字才给人感觉是客观的,正确的,接近真理的。而相比之下,图像、视频的信息含量则低了太多。在所有媒介形式里,只有文字拥有穿越千年的力量。越有力量的事物,拥有它便越困难。所以文字的阅读,是难的事情,排在所有媒介形态第二位;而排在第一的,是哲学家的文字,正如我们读的这本《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所以在正式进入读后感内容之前,我想首先表达感谢,感谢组织,如果不是组织安排的任务,我是不可能读哲学书籍,更不可能读雅斯贝斯的哲学书籍......这本书我读了三遍,查阅了无数网络资料,参考了无数别人的读后感,但这些资料和读后感也是围绕这本书如何抽象、读起来有多困难展开,所以最后我也还是不确定我的理解是否是“有稽之谈”,权且供大家探讨,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以下读后感主要分三个部分展开,首先我们看雅斯贝斯的生平,作家的文字是其一生的缩影或期望,理解哲学家的思想更离不开他的行动、日常、他的基本经验和他独特的世界;然后我们聚焦到雅思贝斯在本书中探讨的核心问题——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其实是历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看雅斯贝斯在当时西方哲学盛行甚至“自负”的时代如何摒弃自身局限性,钻研东方哲学,走向世界哲学;最后,我们不能忽视雅斯贝斯这本书的重要贡献:首次提出和使用“轴心时代”这个概念,我们暂且可以将之理解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但这是世界范围的、全世界思想和宗教“独立”又“共同”的根源。

一、 作家生平——非科班出身的哲学家

1883年,雅斯贝斯出生于德国北部的一个富裕且崇尚理性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盲目服从被看作是恶习”。对孩提时代的雅斯贝斯来说,严谨理性的父亲和乐观宽容的母亲是他的楷模,他们令雅斯贝斯感到无限的理解和爱。雅斯贝斯自中学时代起便已阅读过不少哲学著作。在中学毕业后,他起初跟随父亲的脚步学习了法学,后转为医学,1909年获得精神病理学博士学位,直到将近40岁才决心投身哲学研究。晚年的雅斯贝斯在《哲学自传》中写道:“从青年时代起,我便已在不断探索哲理。我是从哲学的动机出发而从事医学和精神病理学的。我当初未把哲学作为终身事业,只是因这任务的伟大而感到情怯。”

1913年《一般精神病理学》出版,在这本书中,雅斯贝斯以迪尔泰的主张——“我们解释自然,但我们理解精神生活”为理论基础,运用胡塞尔的现象学对精神病人的幻觉、妄想、情绪等加以描述,从而把精神医生难以涉足的病人主观世界直观地呈现出来,为精神病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他将其称之为“理解的心理学”。他的这本著作也被视为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的开山之作。凭借这一贡献,他获得了海德堡大学哲学系任教的机会,由于医学院没有空余讲师名额,故他被安排到哲学系讲授心理学,从此走入哲学家的世界。

1919年,雅斯贝斯完成了《世界观的心理学》,它虽以心理学为题,但已在探讨哲学问题,书中所涉及的一些概念,如生存、极限情境、爱等,成为他一生的研究重点。这本书后来被看作是现代生存哲学的首部著作,也是雅斯贝斯学术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他自此决心投身哲学研究。

1922年,雅斯贝斯被聘为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经过十年沉淀,1932年,他先后完成了《时代的精神状况》和三卷本的《哲学》,前者赢得了广泛的读者,使他成为公众谈论的人物;后者迄今仍是德语世界唯一一部全面探讨生存哲学的著作。

1948年,雅斯贝斯前往巴塞尔大学任教。1969年,他在巴塞尔逝世,享年86岁。

雅斯贝斯一生未曾在哲学系做过学生,却从过去的大哲中找到了自己哲学道路上的老师,其中不得不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他的妻子是犹太人,雅斯贝斯与她一生恩爱甚笃,由此成为德国纳粹眼中钉,还被遣送到集中营,最后被美军解救。他曾在自传中写道:“一个德国人不会忘记,他与妻子能够活下来,得要感激美国人,感谢他们反对那些以纳粹德国的名义想要置他于死地的德国人。”纳粹的恐怖统治和被祖国抛弃的经历使雅斯贝斯作为一个德国人的自我意识产生了动摇,他开始重新思考何为德国人,萌生了做一个世界公民的渴望,这一经历也使他发生了转变——从西方哲学的囹圄中走出,关注世界哲学理念,决心写一部哲学世界史,《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就是他在这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二、 核心问题——历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本书探讨的关键问题是:历史是什么?它从何而来?又将去往何方?它的意义何在?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构成了雅斯贝斯历史哲学的基本思想。(这些观点与其在心理学、精神病理学的研究和纳粹迫害紧密相关)

1. 历史是什么

雅斯贝斯探讨的“历史”不仅是过去发生的事、人们对这些事的记载和研究,更指过去发生和存在的事物以及人们对这些事物的意识之统一。

2. 历史从何而来

雅斯贝斯认为,历史从漫长的史前中来,虽然记载不全,但历史的起源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与人类究竟是单系起源还是多系起源并无根本性的关系,它取决于一种信仰,一种人性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对人类共属一体的信仰。而把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的鸿沟、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可能性和人类共同具有的意识、思想和精神,就是人类共属一体的基础与前提。

3. 历史去往何方

雅斯贝斯认为,虽然人类的历史具有多样性,但这些多样性都处于一体性的要求之下,人类的历史统一就在于此。历史的目标是统一,但这种统一永远无法展现,它始终是一种理念,而不是经验上的事实。历史是起源与目标之间的运动(因为我们永远经历着“现在”),统一只作为一种理念在其中发挥作用。统一的现实意味着历史的终结。

4. 历史意义何在

书名虽然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但雅斯贝斯意在阐释“当前”,历史的“当前”,我们的“当前”。雅斯贝斯在书的开篇即写道:“我的这本书希望能够增强我们对当前的意识。”因为相对于也已过去的历史和尚未到来的“历史”,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是“当前”,对历史的认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的处境。而我们当前的处境是什么?可能是这样:不断发展的技术使整个地球成为一个统一的空间,人类将在这个统一的空间中走向未来。这是机遇——它促进整体人类的交流、繁荣;也意味着危险——一切地区的重大危机,都将成为全人类的危机,一切地区的重大灾难,也都将成为全人类的灾难,对现在的人类已不再有任何“外部”可言。德国依靠外部的力量从纳粹的灾难重解脱出来,但地球成为封闭的整体后,人类就不再有从外部得到拯救的希望了。雅斯贝斯在大半个世纪前的这种思考是不是让现在的我们不寒而栗?因为无论是从物理的连接还是经济的连接来看,他的担忧是对的。全球化的进程难以阻挡,但贸易保护主义亦在抬头,让我们不堪其扰,不确定不安定因素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雅斯贝斯的研究或许能够帮助我们从历史中获得危机的意识来规避危险?不得而知。

三、 核心观点和贡献——“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是雅斯贝斯在这本书中首次提出和使用的概念。他认为,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存在一个中心时代,这一时代产生了我们今天的宗教和思考的基本范畴,它是人类历史中第一次精神上的突破: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各种子及各种哲学流派;印度《奥义书》生活着释迦牟尼;巴勒斯坦出现了先知;希腊有荷马、柏拉图、阿基米德。这些名字所代表的一切,都在这短短的几个世纪中几乎是同时形成,但他们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从地域上看,轴心时代同时在中国、印度和西方三个地区发展开,它的三个分支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

通过轴心时代的理论,雅斯贝斯从根本上突破了长期统治西方历史学界的西方中心论。(堪比哥白尼的日心说)雅斯贝斯将中国和印度两个东方文明与源于希腊和近东的西方文明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把中国、印度和西方看作“历史的三个独立根源”,这是一种与前人完全不同的世界历史观。当时黑格尔在论及世界史的时候曾写道:“很早以前我们就看到中国发展到了今天的状态,由于那里还没有客观存在和主观运动的对立,因此排除了任何一种变化。始终停滞的、一再重复的东西代替了我们称之为历史的东西。中国和印度可以说还处于世界历史之外。”

雅斯贝斯是有远见的,他在1949年出版的书中写道:“中国和印度现在还不具备据定性的力量,但是它们的重要性会逐渐增长。这些巨量的人口,连通器深远的、无可替代的传统,会成为人类的一个基本要素。”哲学家这么厉害?难怪索罗斯曾说他的投资是在实现他的哲学理念......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其含义有三: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2.沿革,来历;3.过去的事实。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一般来说,通常所说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史。历史,就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情。文学与历史是分不开的,文学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历史建构和传承,这不仅适用于历史题材创作,而且也适用于一切文学作品和文学研究。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文学不能“虚无”历史。[2]
历史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历史是人书写的,既然是人书写的,就会夹杂着人的情感,人的喜怒知哀乐,所以说,所看到的历史文字,是夹杂着人的情感的历史。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一部历史哲学著作。书中突破长期以来的西方中心论,创造性地提出轴心期理论,他宏观对历史进行分期,认为人类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史前、古代文明、轴心期、科学技术时代。其中史前文明、古代文明为*间歇期,公元前800到公元200年为轴心期,而他强调轴心期的重要性,提出每一次人类历史的飞跃都要回顾轴心期即复兴。

尼尔·波兹曼(美国)在1985年出版的《娱乐至死》一书中曾指出:媒介的变迁意义重大,因为事物的表现形式本身就会对结果造成重大影响;在印刷品时代,只有白纸黑字才给人感觉是客观的,正确的,接近真理的。而相比之下,图像、视频的信息含量则低了太多。在所有媒介形式里,只有文字拥有穿越千年的力量。越有力量的事物,拥有它便越困难。所以文字的阅读,是难的事情,排在所有媒介形态第二位;而排在第一的,是哲学家的文字,正如我们读的这本《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所以在正式进入读后感内容之前,我想首先表达感谢,感谢组织,如果不是组织安排的任务,我是不可能读哲学书籍,更不可能读雅斯贝斯的哲学书籍......这本书我读了三遍,查阅了无数网络资料,参考了无数别人的读后感,但这些资料和读后感也是围绕这本书如何抽象、读起来有多困难展开,所以最后我也还是不确定我的理解是否是“有稽之谈”,权且供大家探讨,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以下读后感主要分三个部分展开,首先我们看雅斯贝斯的生平,作家的文字是其一生的缩影或期望,理解哲学家的思想更离不开他的行动、日常、他的基本经验和他独特的世界;然后我们聚焦到雅思贝斯在本书中探讨的核心问题——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其实是历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看雅斯贝斯在当时西方哲学盛行甚至“自负”的时代如何摒弃自身局限性,钻研东方哲学,走向世界哲学;最后,我们不能忽视雅斯贝斯这本书的重要贡献:首次提出和使用“轴心时代”这个概念,我们暂且可以将之理解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但这是世界范围的、全世界思想和宗教“独立”又“共同”的根源。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txt~

等着,我增在做tx

http://119.147.41.16/down?cid=7A197EA6694A130CD2851758DD12CB963D2B0A0F&t=2&fmt=-

这个连接用迅雷可以下载.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答:《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一部历史哲学著作。书中突破长期以来的西方中心论,创造性地提出轴心期理论,他宏观对历史进行分期,认为人类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史前、古代文明、轴心期、科学技术时代。其中史前文明、古代文明为一间歇期,公元前800到公元200年为轴心期,而他强调轴心...

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答:轴心时代理论,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1949年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来的,因其突破了长期来的西方中心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冷遇,直到上世纪70和80年代才有过两次讨论。然而到了上个世纪末,当世界即将进入第三个千年之际,我国学术界却突然关注起雅斯贝斯的理论来,不过这次关注的重点并非两千年...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答: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的解释如下: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挑战了传统的西方中心论,并创新性地提出了“轴心期”理论。他通过对历史的宏观分期,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史前时期、古代文明、轴心期以及科学技术时代。其中,史前时期与古代文明构成了一个间歇期。雅斯贝尔斯特别...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哪个版本好
答:都一样。《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这本书的版本是都一样的,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历史的起源和目标》首次出版于1949年,是雅斯贝斯最重要的历史哲学著作,本书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出发,以宏观且开放的目光审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探讨历史的意义,勾勒世界历史的结构。

材料一 德国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说,公元前800年至...
答:(3分)(3)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2分);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2分)(4)孔子的思想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给世界带来福音等。(1分)应当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批判地继承创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涉及对教材内容的识记...

历史上称的"轴心时期"是什么时期?
答: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写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对应的时间段应该是中国的春秋战国...

雅斯贝斯所说的“轴心期”大约是?()
答:雅斯贝斯所说的轴心期大约是指公元前500年前后即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轴心时代或轴心期的概念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明确提出的一个跨文化研究的概念。雅斯贝斯是一位存在主义哲学家,与海德格尔齐名。起初,雅斯贝斯学习的是法律,后改为医学,并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在临床精神病学方面贡献...

新密市历史简介
答:当时诸国讨伐的目标定在新密邑,即今之大隗镇。说明当时我们新密这块地方已设新密邑。 战国时属韩国,又曾为楚所辖 《史记飞6世家》:“郑君乙二十一年(韩哀侯二年,即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并其国。”此后新密即属韩国所辖。 《韩策》:“韩公叔与几瑟争国,郑疆为楚王使于韩,矫以新城、阳人合世子...

世界历史称老子和苏格拉底时期文化现象是什么年代?
答:文化轴心时代,概念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来的,指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当时古代希腊、中国、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直到今天。年轻的雅斯贝尔斯 ...

如何看待人类文明史上的"轴心时代
答:其中尤以德国学者K. 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提出的“轴心时代”理论影响最大。他认为:世界各个区域的文明经过早期发展之后,形成了三大古典文化中心,即中国、印度、希腊。这三个地区分别发生了非同寻常的文化事件,出现了非凡的文化人物。在中国,孔子、孟子、老子、墨子以及其他诸位思想家、哲学家相继出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