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惠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作者:岑参(唐)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二、翻译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赏析: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唐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至德二载(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

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

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使人不觉是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正因为此处巧用典故,所以能引起人们种种的联想和猜测,这里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的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

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合乎道义的诗句,其相关内容如下:

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合乎道义的诗句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唐。岑参,原文为: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2、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3、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的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

古诗赏析:

1、赏析唐朝诗人岑参的另一首诗是:《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原文为: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前两句写故地重访,写出对环境的熟悉和亲切感,后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树以动人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故地的深厚感情。此诗言短意长,语浅情深。

2、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汾上柳”,所抒之情是重返旧地的欢快喜。柳树本是一种没有感情的植物,而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树以动人的情感。诗的语言很平常,如说白话,可是一个“归”字写出了诗人对旧居的怀恋,故地重访,就像当年回家一样,自然而然,信步走来,写出对环境的熟悉和亲切感。

3、旧地的一切,都像自家人一样朴实真切,亲在骨子里。就连汾河边的柳树,微风拂来,依依流连,像是对作者打招呼,亲昵可爱。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拼音版
答: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xíng,jūn,jiǔ,rì,sī,cháng,ān,gù,yuán】。强欲登高去,【qiáng,yù,dēng,gāo,qù】。无人送酒来。【wú,rén,sòng,jiǔ,lái】。遥怜故园菊,【yáo,lián,gù,yuán,jú】。应傍战场开。【yīng,bàng,zhàn,chǎng,kāi】。翻译:九月九...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主旨什么写
答:《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出自:唐代诗人岑参 原诗: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释义: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翻译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翻译简短
答: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我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但是在这战乱的旅行途中,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赏析 古时候人们在重阳佳节的...

古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翻译
答: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我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但是在这战乱的旅行途中,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赏析 古时候人们在重阳佳节的...

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翻译 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翻译是什么
答:“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翻译是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再也没有送酒来的人了。怜惜远方长安故园里的菊花,此时应该正寂寞地站在站场旁盛开着。此诗出自于唐代诗人岑参之笔,这是一首五绝诗,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战乱的担忧,以及对战乱中民不聊生的疾苦的关切。此诗最后一句承接上句,是...

描写西安的诗句古诗
答:长安城外,河流原野,纵横交错,一直延伸到天边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代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翻译:勉强地...

初一上册古诗12首带翻译
答:1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翻译: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12.《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

《长安九日诗》(江总)全诗翻译赏析
答:南陈诗人江总的《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赋韵》和唐代诗人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就是两首著名的重阳佳作。 江总在陈时,官至尚书令,到晚年,陈灭于隋,从此郁郁寡欢。诗人在回扬州途中经山东微县微山亭所咏的这首重阳小诗,就在强烈的故乡之念中,流露出亡国的隐痛。 流云南逝...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及翻译
答:翻译: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1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