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会试是怎么考的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是在什么时候?

作者&投稿:刀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会试,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考试级别,比乡试高一级,比殿试矮一级。即各省通过乡试取得了举人资格的人,进京参加全国的考试,考中者称为贡士,也叫做进士,就是进献给皇帝的士子。
中国的科举制度起自隋唐,盛于宋元明清。明清时期,穷苦的读书人进身仕途的唯一路径就是科举考试。首先,在县一级通过院试取得生员资格,也就是俗称的秀才。不要小看秀才,秀才也是功名,每个月可以从县里领到一点聊胜于无的粮食和灯油钱,并且秀才是参加科举考试的基础,但是秀才一般不能做官。取得秀才功名的读书人,每隔三年可以到省城参加一次省级考试,也就是”乡试“,因为乡试通常是在八月间进行,所以也叫”秋闱“,秀才们通过乡试可以取得举人的资格,举人就可以做官了。
插一个小插曲:明清通例,秀才举人一般可以见官不跪,并且犯笞杖以下之罪可以用功名抵罪,也就是说犯点小事儿,革去功名就不用身陷囹圄或受皮肉之苦了。
举人每隔三年,也就是在乡试之后的一年二三月可以到京城参加会试,俗称”春闱“。会试一般是三场,每场三天,三场一过就解放了。考试内容一般是四书五经文,也即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经》《礼记》《尚书》《周易》《春秋》这些经书中摘录一句,让考生写一篇议论文。其次是写五言八韵诗,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那一首;然后还要考策问,类似于现在公务员考试中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让人写一篇论述。会试的考试内容基本就这些。殿试内容跟会试差不多,不过是皇帝亲自主考而已。

古代的科举考试要考多少科~

一是童试,也称“小考”、“小试”。包括由知县主持的县试、由知府主持的府试、由学政主持的院试三阶段。童试三年两考。院试合格者称“秀才”;
二是乡试,又称乡闱,即省级考试。在各省省城举行,每三年举行一次。凡属本省生员和监生、贡生、荫生、官生,经科考、录科、录遗考试合格者,均可应考。考官由皇帝临时任命,合格者称为“举人”,获做官资格;
三是会试,即部级考试,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持,每三年一次,各省的举人以及国子监的监生皆可应考,合格者称为“贡士”,也叫中式进士,其名额以300名为常,第一名称“会元”;
四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试策问,当场交卷,参加者均称为“进士”。出榜分为三甲:一甲是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均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可做翰林官,二、三甲经“馆选”合格后,还得进翰林院修业三年,再根据成绩授官。

不同朝代时间不一样。
1、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实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2、明、清两朝,乡试时间在阴历八月份,会试在阴历二月份,殿试在三月份。乡、会两试的时间定在当月的初九、十二、十五三天。

扩展资料:
科举制考试时长及内容:
古代的考试时间,一般也分为三天,但不是像现在这样连着考,而是中间空出两天。
江南乡试多在秋季举行,所以又叫“秋闱”。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由于中间要两次换场,因此实际是九天七夜。
第一场考的是八股文,是从四书五经里边选择材料来出题的。
第二场考的则是官场应用文,分上下往来的公文和根据提供案例来撰写司法判文两种。
第三场考策问,涉及的是具体的国计民生问题,要求考生给出对策和办法。
科考在当时是考生也是朝廷的大事,为确保考试顺利进行,开考后号舍就会上锁,其间无论发生什么事,即便是发生火灾,烧死考生也不能开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代科举分文、武科 考试时间为三天考题量大且杂

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会试是怎么考的
答:会试,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考试级别,比乡试高一级,比殿试矮一级。即各省通过乡试取得了举人资格的人,进京参加全国的考试,考中者称为贡士,也叫做进士,就是进献给皇帝的士子。中国的科举制度起自隋唐,盛于宋元明清。明清时期,穷苦的读书人进身仕途的唯一路径就是科举考试。首先,在县一级通过院试取...

科举中的会试是什么意思
答: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金榜题名的重要步骤。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性考试,通常在乡试的次年春季于京城举行,故又称“春闱”。参与会试的考生需通过地方的府、州、县试和省试,即乡试,获得“举人”资格后才可参加。会试的举人数量众多,竞争异常激烈,只有通过会...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程序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答:3、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金元明清四代科举考试名目之一。所谓会试者,共会一处,比试科艺。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会试在北京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会试的主考官4人(明代为2人)称总载,以进士出身...

...的考生分别叫什么?是怎样参加考试的?各个朝代考试的科目有哪些?_百 ...
答:按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分三场进行考试,每场考三天。举人一词,在元代以前,是指各地举荐进京参加会试的秀才;到明代,成了乡试合格秀才的专称。乡试第一名称解元,读书人成了举人才有资格进入更高层次的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

古代人科举考试的具体程序是怎么样的?大神们帮帮忙
答: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汞士(又称中式进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赐“进士及第”的...

殿试和会试的区别
答:3、殿试和会试都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在考试形式、范围、地点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殿试是科举考试制度中最高级别的考试,考试范围广,考试地点设在皇宫内,合格率低,选拔的人才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综合才学水平。科举考试制度的历史背景:1、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选拔...

古代科考的制度?
答:古代科举考试要分等级,也就是先考府试,考取童生。然后童生参加院试,考取生员和秀才,此时第一名称为案首。然后参加乡试(也就是常说的秋闱)考取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之后就是会试,考取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以上全部考完才有资格参加殿试,授一甲状元 榜眼 探花,称为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

明朝的科举考试是怎么考的?
答:乡试第一名解元、院试第一名秀才、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一名状元 。明清科举制度正式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进士考试,分...

科举考试的流程是什么?
答:科举考试的完整程序有乡试、会试、廷试,即地方、中央、皇帝三级考试。大家熟知的,是考试地点设在各省的乡试。乡试也称乡闱,通过乡试即为“中举”,成为举人。从形式来说,乡试可以看成是古代中国的“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 。在古代,考试时间也是十分固定的,但并不限于一次考试,有的朝代有春考、夏...

明清时的科举考试制度中的三级考试分别是什么?
答: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