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妻谢葆真:养育七个儿女,陪丈夫幽禁十年,34岁含恨而死

作者&投稿:桑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晨夕

1949年9月6日,抗日名将杨虎城和儿子惨死在特务手中,时年56岁。时至今日, 历史 已经走过近七十年,但提起杨虎城将军,人们对他依然充满了敬意。

生在乱世的杨虎城,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自护国起义以来,他百战不屈,历经一系列重大战役,战功赫赫。

除了骁勇善战外,杨虎城的婚姻生活也很波折,他先后有过三任妻子,但最重要的当属最后一位--- 谢葆真。

1913年,谢葆真出生于陕西咸宁。在她十岁那年,父母想着让她学点知识,就将她送到西安女子模范小学上学。

谢葆真的家境并不宽裕,能得到上学的机会,她非常珍惜。她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孩子,想着好好读书以后多条生路。

但现实是梦想最遥远的距离,因为家境贫寒,她小学还没毕业就被迫辍学。

不过,当时 社会 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革命之火已在全国内悄悄点燃。当时,穷人被压迫了几千年,渴望翻身的愿望已经达到了顶点,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出家门,加入到革命队伍中。

谢葆真的家乡也经常有人来宣传革命思想,虽然她年龄小但对革命却充满了渴望。1927年,谢葆真得到了机会。那年2月,谢葆真被西安妇女协进会推荐到了中山学院妇女运动班学习。

虽然她只有十四岁,但性格火辣,胆大心细,进入学习班后,她恶补文化知识,披星戴月地学习革命思想,以求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同年夏季,一心要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谢葆真,主动报名参军,她剪掉了辫子,穿上了军装,成为了一名女战士。

入伍后不久,谢葆真就被组织分配到了政治处下属的宣传队担任队长。不久后,谢葆真又被派到安徽太和县负责开展当地的妇女工作。

别看谢葆真才十几岁,但是干起工作,她丝毫不逊色于成年人,不但有拼劲,还特别勇敢,浑身上下有用不完的力气。

谢葆真上任后,就领导县妇女联合会组织各项活动,她号召大家都勇敢地参加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坚决和封建余孽斗争到底,她们打着标语、喊着口号,公开反对包办婚姻,提倡为妇女放足等等。

为了宣传更彻底他,她带领大家挨家挨户地宣传,同时还蹲守在城门口,逐个地向进城的妇女进行说服教育。

当时 社会 底层的妇女,都没机会走进学堂读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谢葆真就向组织申请,在县里办了一所贫民女校,帮助那些穷苦出身的女子认字。

谢葆真自己就是穷苦出身,她知道穷人家的女子想读书但条件不允许。于是,她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穷苦子女实现了读书的梦想。

在大张旗鼓地开展革命活动时,谢葆真还遇到了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他就是杨虎城。

早在北伐的时候,杨虎城就认识了谢葆真,后来谢葆真被调到杨虎城军政治部做宣传工作,二人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

谢葆真革命热情高涨,为人活泼、热情,深得杨虎城的赏识,不知不觉中这种欣赏就变成了了爱慕。

当时,杨虎城在和党组织人员谈话时,多次表示希望谢葆真帮助自己“读书认字”,他的言外之意很明显,就是想娶谢葆真为妻。

谢葆真对叱咤风云的杨虎城将军印象也颇佳,虽然他们之间有着二十岁的年龄差,但在革命年代,只要拥有共同的革命理想,年龄自然不会成为婚姻的阻碍。

1928年,在组织的批准下,谢葆真和杨虎城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在婚礼上,有人问杨虎城: “你为什么选择和谢葆真结为夫妻?

杨虎城看了看自己的娇妻,随即说道: “因为她思想进步,可以在工作中帮助我。”

别看谢葆真才十五岁,但面对来宾她一点也不怯场,大声说: “我不要什么海誓山盟,更不稀罕什么富贵生活,只要一起干革命就行。”

婚后,谢葆真和杨虎城形影不离,她陪丈夫去日本疗养,这期间杨虎城曾申请要加入我党,而组织已经批准。但阴差阳错,批准函并没有送到杨虎城的受伤。几经周折,谢葆真也和组织失了联系,她就跟随丈夫一起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在杨虎城主持陕政时,作为妻子谢葆真一直努力帮他处理一些日常工作,包括出席一些社交活动。

当张学良带着赵一荻来到西安时,谢葆真也是积极招待,尽地主之谊,不但邀请她们来家里做客,还主动约她们出游。

同时,她还努力推进西安的教育,支持创办西安第一所助产士学校,还为一些贫苦学校做募捐。

结婚几年后,谢葆真为杨虎城养育了五个子女,为了更好地投入到抗日工作中,减轻家务负担,她决定将孩子送回老家交给母亲抚养,在国家为亡之际,小家庭的聚散离合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没有孩子在身边,谢葆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战斗中,组织妇女后援会,为前线的募集资金等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抗日救国四处奔波。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在蒋介石的逼迫下,交出了兵权。随后赴美考察,谢葆真和七岁的儿子也一起随行。

这次考察的时间非常短暂,只有几个月。抗战全面爆发后,杨虎城请缨回国抗日,他带着满心的抱负和雄心回到了祖国,却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一场阴谋。

1937年,杨虎城刚下飞机,就被特务头子戴笠骗到了南昌扣押起来,其实谢葆真原本可以逃过一劫的,当时她已经回到了老家。

但当得知杨虎城被扣押后,谢葆真非常痛苦,她知道丈夫这次是凶多吉少了。于是,安顿好家中一切后,决定带着儿子杨拯中一起奔赴南昌去救丈夫。

谢葆真的母亲是不同意她去冒险的,但谢葆真却说:“我和虎城是夫妻,我一定要去救他。”

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但谢葆真对杨虎城可谓深情款款,至死不渝。

此时,杨拯中已经快八岁了,他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看着母亲一直流眼泪,他心里就有种不安的预感,他以为见到父亲就好了,可没想到等待他和母亲的是暗无天日的铁窗生涯。

阴暗的牢房里,没有窗户,没有阳光,只有深不见底的黑暗和恐慌,谢葆真和杨拯中紧紧地依偎在一起,儿子有时候会问: “什么时候可以见到爸爸啊 ?”

谢葆真都会安慰说:“ 再等等,我们一定可以见到爸爸 。”

一直到次年夏天,他们才被敌人从牢房里带出来,这一次,敌人是送他们去见杨虎城的,当时杨虎城被关押在湖南益阳的桃花坪。

那里非常隐蔽,四周都是高山,在高山深处有一些低矮破旧的平房,当谢葆真和儿子被带到平房里时,他们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杨虎城。

杨虎城见到妻子和儿子,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他随后就责备说:“这 么危险,你们怎么来了。”

谢葆真哭着说: “我们不来,你一个人多难熬 。”

随后一家三口相拥而泣,被关押的日子杨虎城过得很压抑,甚至很痛苦,如今见到亲人,他终于感到了一丝温暖。

只是他们都没有想到,这次关押,不是一年、两年、三年,而是漫长的十年,直到生命走到终点,他们也没有逃出敌人的魔爪。

虽然蒋介石对张学良也是幽禁,但他给张学良提供了非常好的生活条件,从住房到饮食,再到业余活动,都尽量满足他的需求。

但杨虎城一家三口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关押期间,为了避人耳目,他们多次被转移,从平房到阴暗潮湿的山洞,简直是非人待遇。

但自始至终,谢葆真都没有丝毫的怨言,只要能陪在丈夫身边,哪怕艰苦她也无怨无悔。

在被关押期间,谢葆真先后有过两次孩子,只可惜第一个孩子因为生活环境太恶劣,刚出生八天就夭折了。

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谢葆真身体大不如从前,连奶水都没有,杨虎城再三央求,最后才在当地给孩子雇了一个奶妈。

此后奶妈就一直跟着谢葆真一家生活,她为人善良朴实,就像亲人一样帮助这苦难的一家三口。

被关押的日子最痛苦的不仅仅是生活条件恶劣,还有就是没有任何人身自由,敌人已经做到了寸步不离的地步,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永远有一些眼睛在盯着他们。

虽然日子难熬,但谢葆真并没有消极应对,她坚持读书、写字,看报,同时亲自教儿子学习,不管怎么样,和丈夫在一起,她心里就踏实。

然而不幸的是,敌人后来查出了她曾是共产党人的身份,便开始疯狂地折磨她,他们对她进行精神虐待,顽强的谢葆真开始反抗,她大声叫骂,可一切都是徒劳的。

除此外,敌人日常生活上也不放过,给她吃的饭都是嗖的,因为谢葆真反抗的激烈,他们竟然说她是“精神病”,并强制将她和杨虎城分开。

杨虎城经常听到妻子发出凄惨的叫声,他心如刀割,却什么办法也没有。

后来戴笠来看杨虎城,在他卑微的央求下,戴笠才同意换掉看守人,但新来的人也没有一点善心。

转眼间,一家人已经被关押整整八年了,此时八年抗战也已经结束了,谢葆真和丈夫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非常激动。

一方面,他们为中国的胜利而激动,另一方面,他们觉得蒋介石应该会还他们自由吧。

可最后他们失望了,当他们被带离南昌时,等待他们的并不是自由和光明,而是重庆监狱。

至此他们彻底绝望了,谢葆真再次发起反抗,但结果都是一样的,而且她再次被判定为“精神病”。

此时,谢葆真的心里却是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她在想如果自己死了,敌人看杨虎城可怜,就会将他释放了。

于是,“死”成了她的目标,只要丈夫和儿子能够出去,她死不足惜,如此刚烈、重情义的女子,让人肃然起敬。

从此后,谢葆真开始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死去”,她先是绝食,但未能如愿,她又吞掉了自己的金戒指,敌人压根不会轻易让她死,于是再次抢救她。

被救活的谢葆真,对生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她再次绝食,不断地折磨自己。

1947年2月8日,谢葆真突然被敌人注射了一针后,之后含恨去世。当杨虎城闻讯赶来时,敌人已经将妻子的遗体用白布遮盖起来了。

杨虎城看着妻子的遗体,悲痛落泪,如果不是为了陪他,谢葆真不至于惨死,妻子对自己的这份感情,杨虎城岂止感动那么简单。

谢葆真原以为自己死了,敌人就会放过杨虎城,但她太天真了,她的生命结束了,但她最爱的家人,也没有逃开死亡的结局。

谢葆真去世两年后,杨虎城和儿子惨死在敌人手下, 他们盼了整整12年,也没有盼来被释放的一天。

如果谢葆真地下得知,丈夫和一双儿女都惨死,一定很难过,在天国里,或许一家人可以团圆吧!

谢葆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14岁参军,曾为革命事业到处奔波,为抗日工作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成为杨虎城的妻子后,她先后养育了2儿5女,只可惜有的夭折,有的死在敌人手下,最后只有四个活了下来。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谢葆真选择和丈夫同荣辱,共命运,哪怕一起奔赴黄泉她也心甘情愿,他们的结局虽然是悲剧,但他们的爱情却感天动地。

尤其是谢葆真,为国、为家,她都堪称女子之典范!




~

杨虎城妻谢葆真:养育七个儿女,陪丈夫幽禁十年,34岁含恨而死
答:但自始至终,谢葆真都没有丝毫的怨言,只要能陪在丈夫身边,哪怕艰苦她也无怨无悔。 在被关押期间,谢葆真先后有过两次孩子,只可惜第一个孩子因为生活环境太恶劣,刚出生八天就夭折了。 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谢葆真身体大不如从前,连奶水都没有,杨虎城再三央求,最后才在当地给孩子雇了一个奶妈。 此后奶妈就一直跟着...

1949年杨虎城遗体被发现,身上被浸泡过强酸,揭开其死亡真相
答:在被关押期间,谢葆真先后生养了两个女儿,但第一个女儿在不到八个月的时候就夭折了,谢葆真整日伤心落泪,精神状态极差。 看着陪伴自己吃苦的妻子,杨虎城心里非常的悲痛,只能不断地安慰:“ 葆真,我们外面还有四个孩子,万幸他们没有和我们在一起。” 丈夫的话让谢葆真心里稍微好受了一些,此时陪伴夫妻二人的只有大...

谢葆真的儿女
答:谢葆真为杨虎城生了5位千金:杨拯美、杨拯英、杨拯汉、杨拯陆。最年幼的杨拯贵是狱中出生,又在狱中与父母一同遇难。其它4个女儿先由外祖母抚养,在国民党扬言要斩草除根的险恶环境里,她们跟着外祖母四处避难。外祖母去世后,她们与养母张蕙兰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长大成人后她们即各奔西东,寻找自己...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答:当张蕙兰带着两个孩子来到 莒县 ,站在杨虎城面前时,双方都十分激动。 对于谢葆真的出现,张蕙兰仍然没有丝毫意见,因为她看得出谢葆真将杨虎城照顾的很好,这就足够了。 张蕙兰在莒县住了十来天后,杨虎城决定让副军长、参谋长外出考察。 因想着张蕙兰和拯民、拯坤都还没有好好看过这个国家,便想趁着这个机会带上...

杨虎城将军在56岁遇害后,留下6个儿女,他们后来境况如何?
答:他们后来的近况一开始是非常艰难的,杨虎城将军在56岁的时候就遇害了,他留下了六个儿女,儿女也要承受被欺负的命运,但是他们都没有放弃,最后他们过上了还比较不错的生活。

杨虎城被害后,他的妻子张蕙兰独自抚养6个儿女,最后她怎样了?
答:虽然张蕙兰不满父亲包办儿女婚姻,但还是很爱杨虎城,并育有一子。杨虎城经常在外面大战,家里事都是由张蕙兰一人打理,杨虎城对她感激万分,在正室罗佩兰死后,杨虎城一直以“妻子”称呼张蕙兰。杨虎城、谢葆真都被关进监狱后,张蕙兰一人带着7个孩子和病重的婆婆,忙得不可开交,以致岁的儿子得了...

1937年,杨虎城跪别夫人张蕙兰:抚孤多年,养大六子女,无一是她亲生
答:由于感到对不起张蕙兰,无法亲自陪妻子前去治病,临行前,心中有愧的杨虎城竟双膝跪地,在张蕙兰面前深深一拜。 而这一跪,竟是夫妻永别。 1937年,杨虎城被迫出国前往欧美“考察”,谢葆真带着儿子杨拯中跟着他一起前去,把四个幼小的女儿都留给自己的母亲照看。 卢沟桥事变后,杨拯民、杨拯坤带着张蕙兰从北平回到西安,...

西安事变之后杨虎城怎么了
答:七”事变发生后,杨虎城响应中共和全国人民“共赴国难”的号召,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携眷返国。可是蒋介石却念念不忘在西安被扣的仇恨,仍把个人恩怨放在第一位。当获悉杨启程返国的消息后,他立即电召军统首脑戴笠去南昌,指示办法。戴笠一回到武汉,就命令军统特务队长李家杰,在特务队中挑选了便衣警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