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北京挖出龙袍干尸,身着大清龙袍头梳明朝发髻,震惊考古界

作者&投稿:边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施工现场挖出清代干尸,死者身着龙袍,头发却挽着明朝的发髻。这是迄今为止,最诡异的一具干尸,关于它背后的谜团,让无数专家为之困惑。

为何一介四品文官,要身穿龙袍下葬?身在清朝的他,为何违反大清律例挽着明朝发髻呢?这具干尸的真实身份到底是谁?真相背后到底有何隐情?

2006年5月,北京石景山玉泉路的一处工地上,几个工人们驾驶着挖土机向地面刨土,挖到四米深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些黑白相间的泥土。正当工人们疑惑之时,一具半掩着的棺材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走进一看,里面居然躺着一具黑色的干尸。众人被这情形吓坏,随后赶紧将消息上报。

收到消息的考古专家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干尸周围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当专家走近之后,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眼前赫然躺着一具身着古代服装的干尸。

由于现场破坏严重,随葬品和墓室都已消失不见。唯一能够提供线索的,就是刻在棺材盖上的一行字,上面写着皇清诰授中宪大夫,黜吾黄公之灵柩。

很明显,木板上的这行字记录了死者的身份,“皇清诰授”说明死者是清代人,“中宪大夫”说明死者是一个四品文官,剩下的“黜吾黄公”应该就是他的名号。就在大家对死者身份有了初步判断时,一个新的发现让所有专家陷入了困惑之中。

此人身着不止一层的衣物,而最外面的那一层绣有一个走兽类的图案。要知道在清代,文官的衣补所绣图案为飞禽,而武官则是走兽。可此人的棺头上明明刻着中宪大夫,是一个四品文官。在当时等级制度森严的情况下,他为何敢身着一品武官的朝服呢?

为了弄清他的真实身份,工作人员们翻阅了所有的史书,试图找到这个名叫黄黜吾的身份信息,可不知查了多少资料,任何一本书都没有关于他的记载。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时,一个更大的谜团接踵而至。当工作人员剥离了第一层武服之时,一件图案清晰的龙袍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

要知道,龙袍可是皇帝独有的衣物,他人私自穿戴的话,是要被诛灭九族的,就算是黄马褂也不是随便就能赏赐的。可这个四品文官为何就能违反例律呢?难道说,这是一位心机颇重的皇帝吗?

霎时间,所有人对这件龙袍的真伪产生了质疑。因为不是绣着龙图案的衣服,就是龙袍。在以往出土的案例中,也有不少穿着龙袍下葬的,但要是仔细观察图案会发现,这些龙都只有四只爪子,也被称作是蟒袍。为了在外观上区别蟒袍和龙袍,就特意在龙爪上减少一只。

那么眼前这件龙袍是否货真价实呢?对此,工作人员对衣物进行了清理修复工作,随后仔细观察辨别,发现这件龙袍的的确确是真的龙袍。而且,上面龙的图案多达三十个,比一般皇帝的龙袍还要多。

另外,除了他身上穿的这件龙袍外,棺材里还赫然躺着一件随葬的龙袍。而且这件龙袍与他身上穿的这件,还有着很大的区别。身上穿的那件,是上衣下裳,而随葬的那件则是袍制的。且它的规格还要高于身上穿的那件。

除了身上的衣物充满疑点外,这个下葬的人长得还很奇怪。当工作人员脱下他的鞋袜之时,发现他的左脚竟然长了六个脚指头。当然,这种生理特征其实对于人来说并不奇怪,可能是遗传了父母的一种基因。

当干尸的消息传出后,马上震惊了当时的考古界,真相背后,隐藏的疑点实在太多了。从四品文官,到一品武官再到权高位重的皇帝,他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一时间,越来越多的考古专家加入了研究的行列中。可这一研究,一个新的,令人震惊的疑点又出现了。

当考古人员将他的尸首翻过来时,发现他留的根本就不是清代的发型。我们能看到,此人梳起了一个发髻,这样的发式明显就是来自明朝,并非清朝的辫子发式。

翻开 历史 的篇章就能发现,清朝是继元朝后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立的王朝,清军入关后,为了加强统治,曾颁布过一个“剃头令”,要求全民剃光脑门,在后脑勺部位留一条大辫子。如果谁敢违抗这个命令,就会砍下他的脑袋。而剃发留辫就成为了清代的统一发式。

有人说,他根本就不是清代人,还有人说,他就是韦小宝的原型人物。对此,群众们做出了种种的推理。能够黄袍加身,还能越级着装朝服,公然留着明朝发髻,种种特征都和韦小宝这个人物相贴合。

韦小宝不仅是康熙身边的大红人,还是反清复明的头目。另外,他被皇帝受封过的官职,大大小小加起来就有几十个,从一品到四品一个不落。

当然,韦小宝这个人物是小说杜撰出来的,也充满了很多艺术色彩,并不值得拿到 历史 之中参考。

那么,这具疑点重重的干尸,还有可能是什么身份呢?在对尸体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专家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的线索。这具干尸从正面看,并不具备男性独有的身体特征。

那么,他会是一个太监吗?从近代以来,挖掘的太监古墓大部分集中在海淀和石景山这两个地区。其中,石景山地区有一座专门的太监墓,叫做田义墓。

我们都知道,清朝有一位著名的大太监,李莲英,此人深受慈禧太后的垂爱,被封赐了二品的官爵。如果是这样的话,会不会也有同样的太监受到了封官加爵的赏赐?而这具干尸的主人到底是不是个太监呢?为了弄清这个猜想,专家们对干尸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观察,得出了一个结论。认为太监的说法并不成立。

当一个个无法自圆其说的猜想被推到之后,工作人员们想到了一个特殊的专家,此人是专门负责相貌复原的刑侦专家,赵成文。他曾主导开发过一套人像模拟系统,能对古人的相貌进行最大程度的还原。著名的马王堆女尸的复原工作,就是他一手完成的。

那么,他能否借助这个技术帮助我们揭开谜团呢?

在经过专业技术的复原后,这具神秘的干尸终于现出了真容。

对于复原后的面容,专家们推测,干尸的死亡年龄在58岁左右。那么。在确认了年龄之后,是否能进一步确认他的身份呢?

就在这时,赵成文教授再次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细节。这具干尸的前额部分的头发,是被剃掉的,只是在后脑勺部分是挽起来的。这说明了,此人生前是遵循剃发令的。可问题就来了,他为何在下葬的时候,要挽着发髻呢?

这个问题还需要在 历史 中寻找答案。当清朝的统治者企图用剃发、换服的手段对汉人征服之时,引起了很多百姓的不满,将成千上万个汉族人民推上了反清斗争的前线。其中江阴人民就是典型的例子。

1645年,江阴的数十万人民拿起手中的武器,高喊着“头可断,发不可剃”的口号,反抗着当时的统治者,并和对方发起了长达八十天的战斗。虽然最后江阴人民没能获得成功,但也给清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让统治者们深深震撼于人民的决心。

后来,统治者为了平复民心,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对人民提出了关于剃发的十从和十不从。其中有一条命令就和今天讲的内容息息相关。它就是生从,死不从。这条命令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所谓生从死不从,就是活着的时候必须遵守剃发令,但死之后,可以按照先前的习俗,留发下葬。

按照这样的说法,那么黄黜吾的发髻似乎就说得通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龙袍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从这件龙袍本身出发。前面我们讲到过,这两件龙袍的龙爪都是五只,且专家们鉴定过,两件龙袍都是出自皇宫之手,并非民间自制。

但根据一些史料记载,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在清代开始,就有所变化了,并且在执行上也不是很严格、。随着制度的放宽,四爪蟒袍逐渐升级到五爪蟒袍。但是在颜色上,还是有区别的。黄色一直以来都是皇宫的专属颜色,而下臣们只能穿青蓝色。按照清朝的规定,金色蟒袍只有皇子才可穿着,即使是皇帝的兄弟也不能穿。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具干尸身着的,不就是黄色的龙袍吗?他为何能越级穿上龙袍?请接着往下看。

乾隆初年之时,乾隆帝对宗室诸王大大加封了赏赐,有很多王公都获得了金色蟒袍的赏赐。而黄黜吾就很有可能是众多功臣中的一员。如此看来,干尸的两大谜团似乎都已解开。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给这具干尸的身份,画一个像。他生活在明末清初,是清朝的四品大臣,他深受皇帝的喜爱,得到了五爪蟒袍的赏赐,并在五十八岁左右之时,离开了人世。

虽然这个说法是目前最被接受的,但还有细心的群众在此人的名字中发现了端倪。前面提到过,棺头之上刻着他的名字--黄黜吾。

这个黄黜吾到底是谁?如果把这个名字倒过来念,就是“吾黜皇”。翻译成现在的意思,大概就是“我是被废黜的皇帝”。如果此人真的是被废黜的皇帝,那么在清朝时期,有哪些符合条件的皇帝呢?

如果真要细察的话,还真的有一个和条件相吻合的。此人便是康熙的父亲顺治帝。一直以来,关于顺治帝的下落都是清代的一大谜团。

了解 历史 的朋友都知道,顺治十分喜欢董鄂妃,甚至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董鄂妃的死,让顺治万念俱灰,让他产生了“孤身修道”的想法。那么顺治后来有没有走上这条路呢?一直以来,这个问题都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谜团。

比较多的说法就是,在孝庄皇太后的阻挠下,顺治没能修道成功,并且在几个月之后患病去世。但民间还存在着一种说法,说是顺治修道成功,并遁入五台山束发隐居。因此就有一部分人认为他便是顺治帝。但根据《清实录》的记载,顺治死后遵循了火化旧制,并葬在清东陵的孝陵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发现此人的长相十分接近康熙的画像。但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没有经过官方定论的。

还有人说,这是被康熙废掉的太子胤礽,胤礽被废黜之后一直被圈禁。有资料记载,他在被圈禁的时候,信仰了道教,随后将发髻弄成了汉人的样式,后又因为心有不甘,所以身着龙袍下葬。但在史书之中却明确记载了他的入葬地址,胤礽死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并被葬在天津。

总之,关于这具干尸身份的猜测,可谓是五花八门,每一种说法似乎都有些道理,但最终还是无法自圆其说。。

~

2006年北京挖出龙袍干尸,身着大清龙袍头梳明朝发髻,震惊考古界_百度知 ...
答:霎时间,所有人对这件龙袍的真伪产生了质疑。因为不是绣着龙图案的衣服,就是龙袍。在以往出土的案例中,也有不少穿着龙袍下葬的,但要是仔细观察图案会发现,这些龙都只有四只爪子,也被称作是蟒袍。为了在外观上区别蟒袍和龙袍,就特意在龙爪上减少一只。 那么眼前这件龙袍是否货真价实呢?对此,工作人员对衣物进行了清...

石景山干尸龙袍之谜的官方解释是什么?
答:2006年5月北京石景山建筑施工地现场挖掘出一具清朝干尸灵柩,这具干尸身着一品武官服,而官服内部着蟒袍并随葬有皇袍。棺头上文字说明“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柩”。有关方面的解释是:清朝文官,中宪大夫黄拙吾,生于明朝末年,清朝为官。由于工作有建树,曾获蟒袍和皇袍作为赏赐。死后为满足其心愿,留有明代发...

2006年,石景山出土的龙袍干尸到底是谁,有什么根据呢?
答:006年,石景山玉泉路施工现场,工人们意外挖出了一具干尸,有专家看到龙袍干尸的穿着后,便提出猜测:这或许是出家的顺治帝。干尸里面套着一件龙袍,外面穿着一件武官的一品“麒麟补服”,这具干尸身上奇特的穿着迅速引起了专家的注意。专家怀疑他和顺治帝有关的理由,一方面是因为龙袍,另一方...

北京出土的穿着龙袍的四品武官干尸,是哪个官员?
答:由于龙袍干尸存在种种矛盾,造成了对这位干尸的身份无法判定。不过这名干尸既然身着一套龙袍,陪葬一套龙袍,外着一品武官的麒麟补服。从服饰而言,就不可能是御赐龙袍这么简单。御赐的龙袍只有一件,不可能出现两套。其中身着的那套居然是皇帝的礼服,那是更不可能赐予臣子的。笔者认为这名龙袍干尸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