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四朝重臣有哪些? 四朝重臣杨廷和真的害死了明武宗吗

作者&投稿:底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杨一清,历经明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中枢重臣,出将入相,位列三公,历任左副都御史、左都御史,户、吏、兵三部尚书,陕西三边军务总制,武英、谨身、华盖三殿大学士,居官至内阁首辅,正一品俸,权重一时。
北魏末,王晞,历经北魏、东魏、北齐和北周,到隋朝初年逝世。
明代张辅,历经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四帝

康熙朝都有哪些重臣~

1、张廷玉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授刑部左侍郎。
次年授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士。康熙六十年二月,身任刑部右侍郎的张廷玉奉旨与都统耗赖等赴山东稳妥地处理了盐贩王美公等“聚众劫掠屯庄”案。
六月,调吏部左侍郎。他“绝苞且,杜请花,锉玫肃然”。张廷玉涉政不久,他的才干便崭露头角。
2、佟佳·隆科多
在有清一代,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就是这个隆科多,在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之间扑朔迷离、明争暗斗的皇位大战中地位非同一般。
雍正帝即位之后,因为隆科多拥戴有功,所以命他与大学士马齐总理事务,并且承袭一等公的爵位,被授为吏部尚书。
很快就因为总理事务办得好,加封为一等阿达哈哈番,并令他的长子岳兴阿承袭。而他的次子玉柱,从侍卫的身份被授为銮仪使。
当时隆科多极其受雍正帝的宠信,称呼他舅舅而不称呼其名。[8] 雍正帝即位之初清廷铨选官吏,隆科多可以不经奏请,任意挑选,当时被称为“佟选”。

3、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
康熙初年,纳兰明珠担任侍卫、治仪正,不久后升迁为内务府郎中,康熙三年(1664年)被提拔为内务府总管,成为宫廷事务的最高长官。
康熙五年(1666年)任弘文院学士,开始参与国政。康熙七年(1668年),纳兰明珠奉命与工部尚书马尔赛调查淮扬水患,查明清口为淮河、黄河交汇处,并商议修复白驹场的旧闸口,凿开黄河北岸河道引流。
4、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1667年),纳喇氏,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康熙初年,受遗诏为辅政四大臣之一。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世祖福临谢世。已经出过痘的八岁皇三子玄烨登基,改元康熙。
世祖遗诏命上三旗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佐理政务。直至康熙八年五月,擒拿鳌拜,玄烨正式亲政,凡八年零五个月,史称“四辅政时期”。
5、于成龙
于成龙(1617年—1684年)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
康熙十二年(1673年)于成龙举“卓异”后,被调主持武昌府政务,并将擢武昌知府。恰在这时,“三藩之乱”爆发了。在吴三桂凌厉的攻势下,贵州、湖南望风披靡。同时吴三桂派许多湖北籍部将,特封官“札书”回籍策反,制造暴乱。

杨廷和害死了明武宗是真的吗
杨廷和,年少成名,是明朝年间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一共辅佐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一度成为文官之首,甚至在明武宗去世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掌管朝纲,那么有一种说法称明武宗是被杨廷和害死的,这种观点有根据吗?

首先,明武宗的壮年去世本身 就有些蹊跷、疑点重重。明武宗始终不愿意成为一个傀儡皇帝,不愿意乖乖听从于文官的控制,他虽然满身缺点,但是他也是个聪明人,起初提拔刘瑾以抗衡势力过大的文官集团,之后甚至为了掌管兵权不惜御驾亲征。历史上对于他的记载是由于落水染上风寒,最终病逝于豹房,然而这对于一个自幼习武、打仗骁勇的皇帝来说未免显得有些牵强,于是就有人认为明武帝是被谋杀的。
江彬也成为被怀疑的对象,但显然江彬的势力远不敌文官集团,他不断讨好明武帝以谋求庇护,一旦没有这顶保护伞他根本不会有好下场,因此他必须好好抱牢明武帝这条大腿不可能谋害,如此一来,嫌疑最大的似乎就是杨廷和了。
有一种猜测是杨廷和与宁王勾结,此时的杨廷和权倾朝野,爆发宸濠之乱的护卫队需要杨廷和的批准,其才能成立从而进行造反举动,因此两者之间至少存在一定贿赂关系。杨廷和可能以为立一位十几岁的藩王可以使其受制于自己的掌控,谁知朱厚熜不是个省油的灯,二人争斗了一段之间后,杨廷和无可奈何只好辞官还家以求自保。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即在明武宗晚年久治不愈时强烈要求换太医,谁知遭到杨廷和的反对,称其只是纵欲过度,多加休养便可痊愈,最终导致病逝。不过以上均是后人的推测,明武宗究竟为何而死,并没有准确的说法。
徐阶和杨廷和是什么关系
杨廷和,是明朝年间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历仕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尤其在武宗、世宗期间权利达到顶峰,一度权倾朝野,后来由于在大礼仪事件上与世宗意见向左,最终辞官回乡,以庶人身份下葬。

然而历史上另外一名与之相提并论的内阁首辅徐阶作为嘉靖晚期及隆庆初年的大臣,那么二人之间有什么关系,谁的地位更高呢?
徐阶,汉族,如今的上海人,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入翰林院,早年间因为得罪张璁被贬,此后为官便更为谨慎,入礼部尚书后逐渐参政论事,因揭发仇鸾恶行而得到嘉靖帝信任。徐阶与历史大奸臣严嵩共事十余年皆小心翼翼不出差错,且善于顺应帝意因而得以自保。
1652年,徐阶得知皇上早已对严嵩父子的恶性有所耳闻并不齿,于是便令御史邹应龙弹劾严家父子二人,不久后得以皇上下旨命严嵩退休,其子治罪,推翻了严嵩,并取而代之成为首辅。但是晚年的徐阶,由于屡屡劝阻穆宗的荒诞行为无效后请辞,由于家中子弟横行霸道而名声不佳。
当初杨廷和见到徐阶时便连连称赞其功名绝不亚于自己,还认为其水准绝对可以位列科考之首。徐阶情商极高,懂得识眼色,很会做人,其最大的贡献在于推翻了大奸臣严嵩。但是相较二人,徐阶由于身处百废待兴的明朝晚期,要做出巨大的成就也是举步维艰,但历史上对于徐阶的人品普遍给予好评。

雍正朝的四位重臣分别是谁?乾隆皇帝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答:历史上,当皇帝即位之后,一般先前的重臣除非特别信赖的,其他的一般都不太会有太多的比较好的下场。毕竟伴君如伴虎,当你常在河边走的时候,总会有湿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些重臣也是在皇帝换人之后,不会有特别好的下场。雍正王朝的时候他有四位非常信赖的重臣,这四位在雍正时期都是身处高位,也为...

晚清的四大重臣,分别是哪几位?
答:曾国藩(1811-18720),字伯涵,号涤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

明朝有那些名将重臣?
答:全书共一百零八个问答,由《车营总说》、《车营百八扣》、《车营百八答》和《车营百八说》等四部分组成,通过问、答、说、图等对车营编组方法、营阵布列、行军作战、后勤保障等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在作战指导思想上,很重视发挥火器的作用与各兵种的协同动作。2、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

清朝重臣有谁?详细介绍一下
答: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为何陈平却能无缝衔接四朝,还都是被重用呢?
答:但汉初的陈平,却跟张廷玉、张苍等都不一样,他无缝衔接了汉高帝、汉惠帝、汉高后、汉文帝四朝,且都可以遭受器重,在汉高后、汉文帝两朝出任相国,出将入相。为何陈平可以做到无缝衔接呢?这跟汉初较好的政治环境及陈平高明的为人处事之道离不开。先讲汉初的政治环境。汉初,除汉高祖刘邦外,惠帝...

康熙时期的重臣有那些?
答:张廷玉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2、索尼 赫舍里·索尼(1601年—1667年),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开国功臣之一、一等公爵,顺治帝指定辅助康熙帝的四位辅政大臣之首。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位...

历史上南朝时期的宰相有哪些人?
答:南朝时期虽然每一个朝代持续的时间都不长,但是他们让来自北方的文明火种得以在南方保留并且继续蓬勃发展,在世界文明历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丽篇章。在南朝的四个朝代中曾经有一些杰出的人才曾经担任过宰相的职位,举例如下:1.范云年少成名才华卓越,为人正直,在南梁建立后便担任宰相;2.刘秉入仕后...

中国古代哪个皇帝在位时重臣最多?
答:所谓的重臣,一般指手握重权的大臣,任何君主执政时都有这样的人,如果指有才华和能力的大臣,历史上最开放的时期唐太宗时代应该能排在前几位。

雍正朝的四位重臣分别是谁?乾隆帝是如何对他们的
答:雍正的宠臣,在乾隆年间很难得到善终,连李卫也不例外 在雍正死后,乾隆皇帝又是怎么对待四位重臣呢?其实在雍正驾崩乾隆继位后,这四位重臣的日子并不好过。乾隆继位时已经二十五岁,不是幼主,不会受这些重臣摆布,他此时正是充满抱负的时候。加上雍正时期积累了大量财富,国库充盈,也使他有了施展...

明英宗朱祁镇时期的朝廷重臣有哪些?
答: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大肆培植党羽,干预朝政。朱祁镇不能忍受,罢其职,得罪瘐死狱中,尽诛其党羽。后又以家属不轨,下诏狱,坐谋叛律斩,没其家资。李贤(1408年—1467年1月22日),字原德,谥文达,邓(今河南邓州市)人。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为一代治世良臣。官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