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朝的四位重臣分别是谁?乾隆帝是如何对他们的

作者&投稿:载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一般人提到康乾盛世想到的是康熙于乾隆两位皇帝,但是中间的雍正皇帝也不可忽略。他也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皇帝。虽然在位只有短短的十三年,但是却在康乾盛世中有些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没有他的励精图治十三年,康乾盛世不可能会持续一百三十多年。一个再有能力的皇帝也是需要贤臣来辅佐的,就像唐太宗李世民,是公认的明君,他手下的贤臣更是多不胜数,包括魏征,房玄龄等。同样在雍正时期也有四位其信赖的大臣,包括,张廷玉、鄂尔泰、李卫、田文镜,这四位在雍正时期都身居高职,为雍正时期积累大量财富做出巨大贡献。
雍正的宠臣,在乾隆年间很难得到善终,连李卫也不例外
在雍正死后,乾隆皇帝又是怎么对待四位重臣呢?其实在雍正驾崩乾隆继位后,这四位重臣的日子并不好过。乾隆继位时已经二十五岁,不是幼主,不会受这些重臣摆布,他此时正是充满抱负的时候。
加上雍正时期积累了大量财富,国库充盈,也使他有了施展壮志的资本。这些财富的积累这几位重臣功不可没,本来雍正留给乾隆是想他委以重任。但是没想到,他会这样对待他们。
张廷玉在雍正时期官致保和殿大学士,首辅军机大臣,相当于宰相。雍正的重用是他的才华得到施展,为雍正解决过许多问题。雍正死前曾留下遗诏让其配享太庙,对于为臣子的来说这是莫大的光荣,因为在古代能够配享太庙的一般只有皇亲国戚,可见雍正皇帝有多重视他。
到了乾隆时期,这位曾经的重臣不仅没有受到重用,还处处受到乾隆皇帝的排挤,心灰意冷的他请求告老还乡。乾隆皇帝毫不犹豫的准了,以为退出朝堂能够过下平静的生活,但是乾隆皇帝依旧对他不依不饶。找出各种理由剥夺其爵位,甚至可能移出太庙。
鄂尔泰在雍正时期官致保和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封伯爵。在乾隆时期,虽然任然留在在朝中任职,但是早已等不到重用,处处受到排挤,最终在乾隆十年郁郁寡欢逝世。虽然生前乾隆皇帝没有难为他,但是在他死后确跟他算了一个总账。
乾隆二十年,鄂尔泰门生胡中藻因发表不正当言论引得乾隆勃然大怒。而鄂尔泰居然会因为此事受到牵连,此时的他已经去世十年,真的是皇帝要收拾你,死后你都别想安生。将他削为平民,以往的所有荣誉全部作古,并且将其移出贤良祠。
田文镜在雍正时期,官致河南山东总督,太子少保。田文镜在雍正十年时就已经去世,此时的乾隆皇帝还没有登基,按理说乾隆皇帝应该跟他毫无瓜葛。但是乾隆依旧没有放过他,随便找个理由,也将他削为平民。
所有的一切荣誉全部作古,并且移出贤良。李卫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官是花钱买的,别人花钱买官是为了贪污更多的钱,所以在买到官后是能多贪点是点。
而他居然做了一个清官,并且在官场平步青云,官致兵部尚书,太子少傅。为官期间整治了大量贪官污吏。但是在乾隆时期然后没有好下场,由于李卫在民间声望极大,百姓还会把他们当作神像来供奉。
这事不久传到乾隆耳朵里,令乾隆勃然大怒,认为他作为天子,没人供奉,一个作为臣子的居然有百姓供奉,作为天子的乾隆当然生气。于是下令撤销李卫的的一切职务,所有的封赏全部退还。
为什么乾隆会这样对待这些重臣呢?甚至连死去多年都不放过,我们只要记住一句话,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继位初期,羽翼未丰,他怎敢继续任用手握大权的重臣,这样会对他产生威胁,他急需培养自己的势力来稳住局势。为了自己的皇位能够坐得安心,他只能如此。
但是也从侧面看出乾隆,不会用人,从他后面用的和珅来讲就是大败笔,将国家弄的乌烟瘴气,卖官鬻爵盛行,国家也是外强中干,比起他父亲的治国能力真的差太多。甚至有人说不应该叫康乾盛世,应该叫康雍盛世。

~

乾隆在金川之战中连斩朝廷重臣,背后原因是?
答:张广泗是谁,那可是雍正皇帝宠臣鄂尔泰的心腹手下,是其一手提拔和培养起来的封疆大吏。张广泗之所以能在雍正朝短时间内接连被破格提拔,和鄂尔泰不遗余力的推荐和保举是分不开的!乾隆皇帝即位之初,鄂尔泰和张廷玉、允礼、允禄被同时任命为辅政大臣,辅助乾隆皇帝处理朝政。这场战争从乾隆十一年(1746)六月...

鳌拜怎么死的 揭秘清朝末年重臣鳌拜的死因?
答:鳌拜是清朝末年的一位重臣,他曾经是八旗满洲第一等侍卫,后来又被封为一等贝勒,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重要人物之一。然而,他的生平中也有一些争议和谜团,其中最大的谜团莫过于他的死因。据说,在鳌拜被贬之后,他曾经多次请求乾隆帝恢复他的职位,但都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他...

李卫作为雍正身边的宠臣 乾隆上位后是怎么对待他的
答:毕竟,在封建王朝中,皇权才是至高无上的,李卫虽然曾官至直隶总督,为大清鞠躬尽瘁!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卫,这位通吃康雍乾三朝一代名臣;作为雍正帝的四大重臣之一,在雍正朝可谓官运亨通,乾隆即位后,李卫若不是于乾隆三年因病而逝,乾隆以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否则以乾隆好大喜的性格,...

三朝为官的重臣张廷玉,最后结局怎么样?
答:在清朝有一位重臣叫张廷玉,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在雍正元年加官为太子太保,命为诸皇子师傅,也就是乾隆皇帝的老师。作为典型的士大夫,做官做到如此也算是实现“兼济天下”的梦想。而最可贵的一点是,张廷玉为人谨小慎微,谨守黄庭坚的名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这也是他为官五十年,...

乾隆是当时的几阿哥
答: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

请问清朝重臣张廷玉和乾隆帝具体有什么矛盾?
答:这也是立朝数十年之久的张廷玉由荣至衰的主要症结。为了达到树立自己的威严和地位的目的,乾隆开始寻衅不断打击张廷玉:如为了达为了乾隆七年,借故撤去世袭伯爵之位;乾隆十年,张廷玉的部属在皇后祭文中误用“泉台”二字,又遭皇帝下令切责;后又在《皇清方颖》御制诗中错字过多,皇帝即下旨:“...

李卫的功绩那么多,为什么死后的神像被乾隆帝给烧毁?
答:李卫是清朝名臣,他以捐资员外郎出身,在康熙五十六年入仕,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得雍正皇帝赏识,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所任何职,在位时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李卫 李卫于乾隆三年病逝,...

天下粮仓有几个历史真实人物?
答:高层人物大部分为真实。乾隆皇帝肯定是有的。刘统勋也是有的,他是被乾隆誉为“真宰相”的猛人,他有个有名的儿子,刘墉。田文镜也是清朝历史上有名的名臣,这个人是个能臣,但在赈灾方面确实有些不好的地方,所以可能剧中《千里嘉禾图》安在他头上也不算过分吧。但是历史上他在雍正年间就死了。...

首次金川之战,乾隆为何赐死两位朝廷重臣?与一位土司公主有关联_百度知 ...
答:乾隆时期,金川之战的烽火背后,隐藏着两位朝廷重臣的命运转折,这与一位神秘的土司公主——阿扣的牵扯不无关系。1748年,张广泗以攻克五十多座碉堡的捷报呈上,但乾隆对未能迅速达成压倒性胜利的战事渐感不满。面对资源的大量投入与战事的停滞不前,张广泗的川陕总督之职并未带来预期的突破,反而加剧了...

雍正的四大宠臣都是谁?他们的结局都是怎样的?
答:张廷玉是三朝元老,每朝每代都受到了君王重视,最为关键的是乾隆尤其信任他,把太子亲自交给张廷玉教管。但张廷玉晚年,觉得自己有功,性情大变谁也不服,不仅公然的与其他重臣争吵,后来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受到了惩罚。最后,还是乾隆皇帝顾及他的颜面,允许他返乡,没过多久张廷玉便死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