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七个传统节日?什么时间过?有什么习俗? 中国有哪7大传统节日?

作者&投稿:莘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流传至今,记录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有那七个传统节日:


1、春节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2、元宵节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

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与佛教有关。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内容,于是元宵节活动便更加丰富多彩。

近些年元宵节又增加了一项活动,叫“猜灯谜”。灯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和谜底,也称灯谜三要素。猜灯谜不仅是一项饶有趣味的文字游戏,还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3、清明节

清明节——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相对固定为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据传,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庶民百姓争相效仿,久而成俗,遂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每到清明节,不管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还是天气晴朗、春和景明,人们大都会趁这一难得的假期,回老家祭祖。无论老人还是小孩,每当这个时候,都会油然生出对家乡的丝丝牵挂。跪拜、烧香、磕头、作揖,看望那些在地下长眠的亲人,尽一尽儿女的孝道,正是中华儿女要发扬的美德。

踏青郊游也是清明节的一个主要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4、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又称正阳节 、龙日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

端午节吃棕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得知楚国亡国之后,投汨罗江自尽,当地人敬佩屈原的爱国精神,就纷纷划着船往江里投掷粽子喂鱼,怕鱼吃了屈原的尸体。时光荏苒,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作为习俗,从战国时代一直传承到今天。

对家有儿女的中年父母来说,端午最首要的还是守护孩子的健康平安。因为端午这天,暑气上升,五毒齐出。父母给孩子们点雄黄、挂香包、系彩绳,这都是父母对孩子的殷殷期望。

5、七夕节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女孩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女孩们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故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少女节”。

七夕文化歌颂了忠贞不渝的婚爱观,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它传承发扬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勇于创造,不断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

6、中秋节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7、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重阳”、“重九”之名,肇于三国时代。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是游历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喝几盅菊花酒,也重阳节的乐事。四是食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



七大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1,春 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正月初一,中国传统的新年,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活动,自汉武帝改用农历以后,中国历代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为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古人常在此时举行朝贺,进行各种娱乐活动,迎神祭祖,占卜气候,祈求丰收,后来逐渐形成内容丰富的新春佳节。

2,元宵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大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3,清明节

时间是公历4月5日前后,中国特有的农历历法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历史。起初,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4,端午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中国自古相传的“卫生节”。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000多年历史。至今仍是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诗人节、龙日等。虽然叫法不同,但各地过节的习俗基本相同。

5,七 夕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七月初七夜晚,有“中国情人节”之称。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每到七夕――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

6,中秋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中国人团圆的日子。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从北宋开始,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之类的节令食品。直到今天,中秋节仍流行赏月、吃月饼。

7,重阳节

时间是中国农历九月初九,中国老人的节日。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登高节”,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中国的七个传统节日分别是: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拜年、放鞭炮、舞龙舞狮、吃团圆饭等习俗。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的结束,有观灯、猜灯谜、吃元宵等习俗。
清明节:公历4月4日前后,是祭祖扫墓的节日,有祭祖扫墓、踏青、放风筝等习俗。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纪念屈原的节日,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习俗。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情人节,有牵牛星和织女星相会、放洞灯、写信祈福等习俗。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庆祝丰收的节日,有赏月、吃月饼、捏中秋等习俗。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尊敬长辈、缅怀祖先的节日,有登高、品尝菊花酒、佩插茱萸等习俗。

以上为中国七个传统节日以及它们的习俗。

我国拥有多个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历史文化悠久,而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同节日的习俗也是各不相同。那么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分别在几月几号?下面来为大家介绍:

一、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1、春节
春节历史悠久,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人们常说但是过大年、过年就是这一天。现在春节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2、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灯节、小正月、上元节等,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自古以来元宵节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人们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3、龙抬头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春龙节等,是民间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二月二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4、社日节(土地诞)
社日节又称土地诞,为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古老的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社日节我国民间习俗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5、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上巳节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上古时代上巳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此外这个节日在汉代以前时间是在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6、寒食节
寒食节又叫“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旧俗中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个节日,时间是在清明节前1-2天,在古代日期并不固定,有说在清明节前一天,也有另一种说法是清明前两天,现在大多和清明节过。
7、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我国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其习俗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此外,清明节的时间为公历(阳历)4月5日前后。

8、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等,汉代前为干支历午月午日,汉代后演变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与春节一样,其习俗蕴含着祈福、消灾等文化内涵,寄托了人们一种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美好愿望。
9、七夕节
七夕节又被人们称为七姐节、乞巧节等,时间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为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所以起名叫“七夕”。
10、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五。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11、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
12、重阳节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民间的传统节日。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13、寒衣节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鬼头日”等,时间为阴历十月初一。我国北方地区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的三大“鬼节”。寒衣节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
14、冬至
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时间为十二月二十二日左右;在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15、腊八节
腊八节经过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俗称“腊八”,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这个节日的习俗主要是“喝腊八粥”。
16、小年
因为由于各地风俗“小年”的日子也会有差异同,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灶一直是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此外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17、除夕
除夕又被人们称为大年三十,在除夕当日,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而且有贴年红、年夜饭、压岁钱、辞岁、守岁等习俗

中国有以下七个传统节日:
1.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通常在1月底至2月中旬之间。习俗包括贴春联、贴对联、放鞭炮、赏花灯、拜年、吃团圆饭、包饺子等。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通常在春节后的第15天。习俗包括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舞龙舞狮等。
3. 清明节:农历四月初四至六,通常在4月4日至6日之间。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插柳等。
4.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通常在6月初。习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喝雄黄酒等,也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5.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通常在8月中旬。习俗包括放牛郎织女星、求姻缘、放天灯、写情书等,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6.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通常在9月中旬。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赏桂花、拜月等。
7.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通常在10月中旬。习俗包括登高、赏菊花、插茱萸、喝菊花酒等,也是尊敬老人的节日。
这些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是中国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及习俗有哪些?~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  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  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日)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 / 节日由来和节日习俗
腊八节是几月几日?关于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农历腊月初八)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专为“腊八节”而创作的诗词作品。
除夕是几月几日?关于的除夕来历和习俗(腊月的最后一天)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春节是几月几日?关于的春节来历和习俗(农历一月一日)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元宵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农历一月十五日)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the Lantern Festival),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寒食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寒食节的来历和习俗(清明的前一天)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关于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或5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七夕节是几月几日?关于七夕节的来历和习俗(农历七月初七)
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中元节是几月几日?关于中元节的来历和习俗(农历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中秋节是几月几日?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节日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也有很多关于这天的传说和传统。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是几月几日?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农历九月九日)
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下元节是几月几日?关于下元节的来历和习俗(农历十月十五日)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我国的传统节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怎么排列?
答: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3、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5、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6、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7、冬至——公历12月22日或23日。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1、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

中国有哪七个传统节日?什么时间过?有什么习俗?
答: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

中国的七个传统节日有那些?
答:中国的七个传统节日:除夕、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中元节、下元节。1、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是什么时间什么风俗?
答:4. 清明节:公历大约4月5日,人们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以纪念先人。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庆祝,传统活动有饮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除“五毒”。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女子会进行穿针乞巧的传统活动。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家人团聚赏月、祭月...

七个传统节日的时间,名称和风俗
答: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七个传统节日的时间,名称和风俗 春节为中国传统新年。元宵节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清明节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端午节活动以龙舟比赛为主。七夕节也称“中国情人节”。中秋节流行赏月、吃月饼。重阳节是中国老人的节日。展开全部内容 --> ...

中国七大节日的习俗有哪先先?
答: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七夕节的形成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它最早可以渊源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如《诗经·大东》:“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

中国有哪些节日
答: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3、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4、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5、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6、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7、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9、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1...

中国在夏季里一共有七个节日,分别是哪些节日?
答:中国在夏季里一共有七个节日,分别是:①农历中秋当日(中秋节); ②10月1日、2日、3日(国庆节);③端午节;④7月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日);⑤8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⑥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⑦重阳节;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1、新年,放假1天(1月1日);2、春节,放假3...

传统节日有哪些?它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它的习俗有哪些?它的诗句有...
答:七夕节习俗: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中国有哪七个传统节日?什么时候?他们有什么习俗?
答: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