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周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意思是蜀国连个年轻的将领都没了,廖化那样的老将居然要去做先锋。现多比喻团队里面没有出众的新人,要年老的,有经验的人来担负重任。


出处:

是《扫迷帚》第二十四回,并非出自正史记载;原文如下:

不期一日正挥毫缮写间,突来一不知姓名、宽衣博袖、满脸腐气的老儒。那人跨进书室,并不向主人致礼,便坐在那靠东椅子上,嗤的一笑道:“好,好,‘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来,怪极,怪极。”一面说著,一面伸手向衣襟上又旧又污的布袋内摸出一京料鼻烟壶,且倾且嗅,旁若无人。

译文:

不料一天正在挥毫书写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不知姓名、穿着宽衣博袖、满脸腐气的老儒。这个人跨进书房,并没有向主人致意,便径直坐在东边的椅子上,嗤嗤冷笑道:“好,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个年轻人,竟然冒充起着述名家来了,真是奇怪,奇怪。”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向衣襟上又旧又污的布袋里摸出一京料鼻烟壶,边倾倒边嗅闻,仿佛旁若无人。

其实《扫迷帚》老儒所讲全句说话应该是:“好,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来,怪极,怪极。”,即使说话带有贬意,都只是‘蜀中大将’不在,廖化这少年担任起先锋,指的是廖化年轻,并没有指明廖化能力平庸。

背景:

这句话的背景是三国时期的蜀汉末年,当时蜀汉政权已经开始走向衰落,人才凋零,老将廖化虽然勇猛,但已经年事已高,难以承担重任。这句话通过描绘蜀汉军队的困境,反映了当时蜀汉政权的衰落和人才匮乏。

这首诗词的赏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廖化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勇敢地担任先锋,体现了他忠诚和勇敢的品质。

2:这句话通过描绘蜀汉军队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蜀汉政权衰落的深深忧虑。

3:这句话对人才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提醒人们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从这首诗词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重要支柱,必须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2:当国家面临困境时,要勇敢地承担责任,为国家尽忠职守。

3:忠诚和勇敢是一个优秀的品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保持这种品质。

总之,这句话通过描绘蜀汉军队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蜀汉政权衰落的深深忧虑,同时也提醒人们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以及忠诚和勇敢的品质。



现实生活中,公司派人去出差,或者团队中需要一人去完成某件事时,偶尔能听到人们说“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那么,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从字面来看,这话意思很直接。

蜀中,就是蜀国,三国时期的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其实,历史上刘备建立的政权,国号依然是汉,毕竟他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打出的旗号就是恢复大汉。只是后代历史学家,为了区别前汉、后汉,所以称刘备建立的汉为蜀汉。到了《三国演义》里,干脆就成了蜀。

廖化是谁呢?历史上,他本是关羽的主簿,后来官至广武都督、阴平太守。蜀汉灭亡后,他病死在去洛阳的路上。当然,这里只说演义。

所以,这句话字面的意思就是:蜀国已经没有大将了,只好由廖化来做先锋官。言外之意,就是廖化本身没有资格做先锋官,只是因为蜀国没有大将了,所以只能让廖化上。引申的意思也就出来了:一个人能力不足,本来不能让他去完成任务,但因为没有更合适人了,不得已只好用他。

到这一步,还有个问题要明白,为什么廖化代表能力不足的人呢,为什么说他不应该做先锋呢?

究其根本,在于两点。

其一,廖化武艺不高。

先锋官,不是谁都能做的。先锋官是指先于主力部队之前的将领,负责带领先头部队,向目标挺进,为主力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碰到敌军的先头部队,要负责去斩将擎旗,鼓舞士气。一旦先锋官受挫,直接影响三军士气,甚至战役的胜负。

正因为先锋官作用大,影响深,地位重要,所以主帅选择先锋官时,通常要选择武艺高强的将领。

在蜀国前期,猛将很多,有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魏延等,到了后期,这些大将基本都死伤殆尽了,只有魏延、姜维还可以。而等到张苞、关平、关兴等猛将死后。蜀国的将领虽然还不少,但他们已经算不上一流猛将了。

比如王平、张嶷、张翼、马忠、马岱虽然也厉害,但远远没有关、张、赵、马、黄等猛将的实力了。当然,廖化武艺也还可以,在这群武将中也算突出,因为他并不比马岱、王平弱。

在《三国演义》中,廖化除了一次诈败外,还有过三次战绩。

第一次,廖化单挑曹真副将秦良,秦良最后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第二次,姜维北伐时,兵出祁山,廖化一刀杀了邓艾的先锋官郑伦。第三次,廖化迎战曹魏猛将徐质,结果拖刀败走。另外,廖化曾在诸葛亮设计下,打败司马懿,缴获司马懿的金盔,还差点活捉司马懿。

另外,廖化从跟着关羽时,就做过先锋官了。而且,诸葛亮和姜维,也都曾让廖化做先锋。

云长便令廖化为先锋,关平为副将,自总中军,马良、伊籍为参谋,一同征进。(第七十三回)

调拨已定,孔明自提大军,令关兴、廖化为先锋,随后进发。(第一百回)

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将军姜维起兵二十万,令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夏侯霸为参谋,张嶷为运粮使,大兵出阳平关伐魏。(第一百零九回)

关羽为人傲气,诸葛亮和姜维善用兵,他们都能用廖化为先锋,说明廖化并不是很弱,至少还是有一定本领的。

当然,不管怎么说,廖化武艺并不算一流,只是在后期还可以。也正因为后期蜀汉没有更厉害的猛将,所以诸葛亮、姜维才选廖化做先锋。包括关羽也是,他作为统帅一般不轻易出马,只能让廖化做先锋。

其二,廖化年纪大了。

廖化的年龄,在《三国演义》里是个迷。因为熟读演义就会发现,廖化一开始是黄巾军部将,后来跟了关羽,关羽死后他跟了刘备,刘备死后他跟着诸葛亮,诸葛亮死了他又跟着姜维。等蜀国都灭亡了,廖化还没死呢。

黄巾起义爆发于公元180年,而蜀汉灭亡于公元263年,跨度达到80多年。

从演义来看,廖化在追随关羽的的时候,既然已经做过几年黄巾军将领,说明他那时候至少也得十七八岁。由此可知,廖化18岁跟随关羽,而那一年大约是公元199年,由此可知廖化大约生于公元181年。

关羽发动襄樊战争,时间是公元219年,那一年,廖化已经39岁了,而跟随诸葛亮北伐时,廖化已经50岁左右了,至于跟随姜维北伐,更是超过了52岁。

试想一下,即便今天,男人到了39岁,身体也过了巅峰期,各方面机能也都下降了。到了50多岁还能打动,基本上不可能。我们看动作明星也知道,即便强如成龙、甄子丹、李连杰等人,过了50岁后,明显不如年轻时能打。

武艺并不是一流,年龄也超过50岁,廖化还要做先锋,说明什么?说明蜀国真的没有更合适的大将了,所以只能让廖化做先锋。这是一种无奈之举,也直接反应了蜀国后期缺乏将才的现实情况。

事实上,“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早在清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比如清代中期李修行的《如此京华》中,就说过。

寡妇听了这句话,已乐了,却故意说道:“我不信这话呢。别的地方不要说了,北京是皇帝脚下的地,什么事不强过人,难道青儿就轮得着美人么?”老尼道:“呸,亏你也活了什么大年儿,连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俗语都记不上了。

另外,在《扫迷帚》《十意十年》等清代作品中,也提到过这句话。



这句话出自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蜀汉的故事。"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意思是在蜀汉国内没有很出色的将领时,廖化被派遣成为先锋。
在三国时期,刘备作为蜀汉的主要统治者,面临对抗曹魏和孙吴的战争。然而,蜀汉内部缺乏优秀的将领来领导军队与敌人作战。因此,当时有一种说法是"蜀中无大将",表示蜀汉国内没有能够胜任大将任务的人。
而廖化作为蜀汉的武将,虽然并非被普遍认为是顶尖的战略家或统帅,但他被选为先锋,承担了在战斗中先行冲锋的重任。这句话通过称颂廖化在战斗中的勇猛和顶住先锋压力的能力,也隐含着对廖化的赞美和对他在战场上的表现的认可。
总之,这句话传达了在蜀汉国内缺少出色将领的情况下,廖化作为先锋的英勇表现,并赞扬了他在战场上的战斗精神和勇敢无畏的品质。

这句话是在讽刺蜀国当时的兵力,在三国鼎立时期,蜀国征战时,缺少精兵良将。所以选择不会带兵打仗的廖化做先锋。

这句话的意思是蜀国在后期的时候,许多大将都已经阵亡,兵营中已经没有特别勇猛的大将,只能让廖化作先锋。

~

廖化作先锋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语是出自《扫迷帚》第二十四回,并非出自正史记载。原意是蜀中大将先后亡故,由廖化担任先锋。但‘蜀中大将’并没有明确指明是谁,一般来说不论小说《三国演义》还是正史《三国志》读者,坊间都多认为以下数人: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约160年-220年)。右将军西乡侯张飞(...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下一句
答:蜀中无大将,王平堪大任。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来源于名著《三国演义》,主要讲的是诸葛亮病逝后,蜀国人才凋零,只能让廖化这样的平庸之辈担任先锋。由于廖化的能力并不出众,导致蜀国的实力大减,最终走向了衰落。

廖化作先锋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就算是在现在七十岁要是还能自己到处走走玩玩,都已经算是身体很不错的了,但是廖化还能胜过蜀汉的那些将军,成为大将,由此可见三国里老当益壮的不仅仅是黄忠,还有这位名声并不太好的廖化。2、后一句是什么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后面其实还有一句话很少有人知道,那就是:蜀中无大将,王平堪大任。王...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答:古代五十岁以上就已经算老年,而七十更是稀少,廖化一大把年纪却还要带着兵马为蜀汉奔波,而和他一起对抗曹魏的姜维、董厥、张翼等人也都在六十以上,蜀汉人才之匮乏可见一斑。因此“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很明显不是说廖化的能力有问题,而是蜀汉人才凋零,缺乏新生代的将才。

为什么说廖化只适合做先锋,不能做主帅?
答:现实生活中,公司派人去出差,或者团队中需要一人去完成某件事时,偶尔能听到人们说“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那么,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从字面来看,这话意思很直接。蜀中,就是蜀国,三国时期的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其实,历史上刘备建立的政权,国号依然是汉,毕竟他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打出的旗号...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什么意思?
答:廖化原是蜀国没什么名气的一员武将,实力和影响都不足,开始跟着关羽,后关兵败被杀就到了成都。蜀国后期因为与魏国的战争中处于下风,一些能征善战的大将所剩无几,于是就派廖化上阵作为先锋带兵打仗了。比喻团队里面没有出众的人才,即便是担负重任的人也是能力平庸。

廖化作先锋是什么意思
答:诸葛亮北伐只能派能力不高的廖化。全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姜维北伐时,蜀之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能让年近八十的廖化做先锋。原义是蜀国连个年轻的将领都没了,廖化那样的老将居然要去做先锋。现多比喻团队里面没有出众的新人,要年老的,有经验的人来担负重任。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指的什么意思?
答:典故:是姜维北伐时,当时蜀之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得让原来在关公帐下做主簿的廖化(做过山贼,归顺关羽)做先锋。原义是蜀国连个像样的人都没了,廖化那样的大将居然要去做先锋。现多指没有杰出人才,任用平庸者担当重任。也借作比喻团队里面没有出众的新人,要年老的,有经验的人...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什么意思
答:蜀中大将先后亡故,由廖化担任先锋。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显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原意是蜀中大将先后亡故,由廖化担任先锋;比喻在没有理想人选的时候,只好让次要脚色担当大任,出自《扫迷帚》第二十四回。《扫迷帚》劝诫人们不要迷信,是清末反迷信文学作品中的代表性作品。扫迷帚是一部反对迷信风俗的...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什么意思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指什么
答:1、姜维北伐时,蜀之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能让年近八十的廖化做先锋。原义是蜀国连个年轻的将领都没了,廖化那样的老将居然要去做先锋。现多比喻团队里面没有出众的新人,要年老的,有经验的人来担负重任。2、“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语是出自《扫迷帚》第二十四回,并非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