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侵入岩与矿产形成的关系 根据SiO2的含量如何来进行侵入岩的分类并举例,不同类型的侵...

作者&投稿:广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中侏罗世侵入岩与矿产关系

该期岩体中铁、硫矿化较明显,如盐田坳岩体有硫、铁矿点分布,小梅沙岩体具星点状、细脉状黄铁矿化,其中盐田坳岩体矿化较为明显,其西部见有夕卡岩型和裂隙充填型(脉状)磁铁矿体,脉宽20cm左右,延伸几米至十几米不等。黄铁矿亦呈裂隙充填形式产出。根据岩石化学特征,该期岩体与铁、铅锌、钼关系较密切,有利于Fe、Cu、As、Au的富集,岩体外部相岩石副矿物中主要为磁黄铁矿、黄铁矿、毒砂、辉钼矿和铁闪锌矿等硫化矿物,与岩体主要形成硫化物矿化相符合,为寻找硫化矿床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晚侏罗世侵入岩与矿产关系

该期岩体与铁、钨、锡、铅、锌、铋、钼等矿产有着较密切的成因联系。由于各岩体产出形态和规模不一,所处构造部位、围岩条件的差异,与矿产关系的密切程度也不一样。其中屯洋岩体较为突出。屯洋岩体与多种成分的围岩接触,各种矿产多产于岩体边部、接触带及外接触带中。与灰岩接触时,易形成接触交代夕卡岩型铁矿,如打鼓岭及丰树山铁矿;与砂页岩及含钙质岩石接触时,形成接触变质-交代的云英岩型、夕卡岩型及热液充填型的钨、锡、铋、钼等矿产有关。

此外,在盐田一带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见有星点状及网脉状的钼矿化;河流重砂显示有锡石异常。说明岩体中有钼、锡等矿化存在。岩体的人工重砂中并未出现锡石、黑钨矿等有用矿物,但在岩体边部,特别是混染岩中有锡石、辉铋矿、黑钨矿、泡铋矿、黄铁矿、毒砂及刚玉等矿物出现,微量元素中Sn、Pb、Y、B相对较高,W局部出现,与有关矿产关系密切。说明上述成矿元素的富集可能与岩石同化混染、热液作用及接触变质交代等因素有关。

三、早白垩世侵入岩与矿产关系

该期岩体主要与变质岩、混合花岗岩、火山岩及各时代的碎屑岩接触,对于形成接触交代矿床不利,主要形成一些热液充填型矿产,其中以白芒岩体较为明显。已知与该岩体有关的热液石英脉型多金属(铅、锌)矿床产于岩体与变质岩接触的外带;裂隙充填型磁铁矿产于与变质岩接触的内、外接触带。此外,岩体中还见有伟晶岩型的褐钇铌矿产出。

其他岩体,如狮子石岩体有伟晶岩型的钾矿。

在岩石化学、副矿物特征方面,白芒岩体SiO2含量较低,[FeO]、CaO等较高,副矿物中出现独居石、晶质铀矿、褐钇铌矿等稀土、稀有及放射性矿物,局部含量较高,微量元素方面,Pb、Zr、M o、Co等亦较高,这些对于上述矿产的形成是一个有利条件。此外,赤澳岩体的副矿物中,普遍出现稀土、稀有矿物,值得注意。

四、晚白垩世侵入岩与矿产关系

该期岩体多呈小岩株状侵位于早期岩体或接触带中,不利于接触变质-交代矿床的形成,一般以热液充填型出现。该期岩体形成矿产不多,主要与多金属、铁及锰关系较为密切,如雷公山岩体见有石英脉型多金属矿床。产于火山岩中裂隙充填型铁矿及锰矿,可能与该期上径心岩体有成因上的联系。

在岩石化学、副矿物及微量元素上,雷公山岩体SiO2高,[FeO]、MgO低,不出现磁铁矿,钛铁矿含量低,Mo较高,而上径心岩体则与之相反,且磁铁矿中Mn、Zr、Pb、Zn、Sn、Ge等元素高,有利于铁锰矿产的形成。



侵入岩与成矿的关系~

通过以上对祁连地区花岗岩的研究,可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祁连地区前寒武纪岩浆侵入活动不发育,基性超基性岩仅见于柴北缘德令哈—茶汗河一带,中酸性岩主要分布于柴北缘和中祁连等地。岩体规模较小,为基底演化阶段的产物。岩体均为钙碱性系列,ACNK个别岩体小于1,主要为过铝质岩石。与其他时代的岩体相比,Al2O3含量较低。

图2-39 华力西期—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图解

2)早古生代祁连陆块裂解,北祁连洋(盆)和南祁连洋(盆)出现,岩浆活动早期形成分布于北祁连、南祁连和柴北缘等地的基性超基性岩,其产出形式有两种,一是与中基性火山岩共同组成蛇绿岩套,代表着初始洋壳的形成;二是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形成于裂谷环境。前者形成的矿产主要是铬铁矿、石棉等,后者则形成铜、镍等矿产。
3)早古生代中晚期为俯冲和弧陆碰撞阶段,北祁连洋(盆)和南祁连洋(盆)发生俯冲,除形成岛弧火山岩外,发育有大规模的中酸性侵入岩。岩石类型有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及斜长花岗斑岩、闪长玢岩等。岩体呈岩基、岩株和岩枝(脉)产出,其成因类型有I型、S型和I—S过渡型。中浅成侵入岩主要为钙碱性系列,其次是碱性系列,而浅成侵入岩主要为钙性系列。从铝饱和度来看,岩石主要属偏铝质和过铝质两类,有少量的过碱性。
4)早古生代中期北祁连洋(盆)向南向北发生了双向俯冲作用,其俯冲时间大致相同。北祁连洋盆向北俯冲的时间界限为498~445Ma,形成大东沟(498Ma)、柴达诺(460Ma)、扎麻图(445Ma)等岩体,向南俯冲的时间界限为492~439Ma,形成大黑山(492.5Ma)、野牛滩(459Ma)、引胜沟(439.1Ma)等岩体,在中祁连西段野马南山和北祁连西段的车路沟山有埃达克岩出露,其年龄分别为444Ma和445.6Ma。南祁连洋盆在柴达木盆地北缘一带向北俯冲,俯冲时间为492.4~446Ma,形成了团鱼山(492.4Ma)、嗷唠山(496~446Ma,平均为473Ma)、多罗什尔东(460Ma)等岩体。
5)早古生代晚期为弧陆碰撞期,其时代为志留纪。代表岩体有北祁连的金佛寺、中祁连的什川和柴北缘的柴达木山岩体。从取得的岩体同位素年龄看,其时限为440~400Ma。
6)早古生代中晚期是祁连地区中酸性侵入岩的一个重要成矿期。按就位深度可分为与中浅成有关的成矿系列和与浅成有关的成矿系列。前者岩体主要为钙碱性过铝质和偏铝质的岩石,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与其有关的矿产主要有钨、钼、铅、银等;后者岩体主要为钙性过铝质和偏铝质的岩石,岩石类型主要为斜长花岗斑岩、闪长玢岩等,与其有关的矿产主要为铜、金等。
7)泥盆纪为陆陆碰撞阶段。其岩石类型主要是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岩石主要为钙碱性过铝质岩石。该段也是中酸性侵入岩的一个重要成矿期,可分为与中浅成有关的钨多金属成矿系列和与浅成有关的铜多金属成矿系列,分别以石油河脑、大峡、后长川等和龙尾沟等为代表。
8)泥盆纪后,祁连地区进入后造山阶段。岩石类型除以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为主外,尚有碱性岩形成。泥盆纪及以后的岩体,与早古生代的岩体相比,具高硅、高碱、高δ18O和87Sr/86Sr初始比值的特点,反映泥盆纪及以后中酸性岩体的源岩中地慢来源物质所占比例较少。这个时期形成的与钙碱性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矿产主要有钨、钼等,与碱性岩有关的矿产有稀土金属、铜等。
通过本次对祁连成矿带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厘定出石油河脑、大峡、龙尾沟、小柳沟(地表)、哈达沟等泥盆纪岩体,多罗什尔二叠纪岩体,小柳沟(隐伏)三叠纪岩体(受侏罗纪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及大黑山复式岩体中有侏罗纪岩浆侵入活动。这些岩体多与成矿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可以展望,随着地质研究及找矿勘探的不断深入,祁连成矿带内将会有更多的华力西期、印支期及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被划分和厘定,同时,这些时期的中酸性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根据SIO2的含量可以分为酸性(>65%)浅成的有花岗斑岩,深成的有花岗岩。中性(65~52%)正长斑岩、闪长玢岩和正长岩、闪长岩。基性(52~45%)辉绿岩和辉长岩。超基性(<45%)一般是橄榄岩和辉岩(多见于深成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白垩纪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铁多金属矿床在空间上绝大多数发育于白垩纪火山盆地,仅程潮和金山店出现于隆起区;成矿时间上分为两个时代,即133~130Ma和127~125Ma.按照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过程,鉴别出4个成矿系统:即在隆起区与石英闪长岩有关的矽卡岩铁矿(系统1);在火山盆地内,与大王山(或砖桥)旋回火山-次火山活动有关的铁多金属矿床(包括,磷灰石-磁铁矿型铁矿、类矽卡岩型铁矿、矿浆型铁矿、热液型硫铜金矿、热液型铅锌矿)(系统2)和与二长-正长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矿(系统3);与娘娘山(或浮山)旋回火山-次火山活动有关的铜(金)矿和金铀矿(系统4).盆地内和隆起区的矽卡岩型铁矿形成时间基本一致,略晚于与辉石闪长玢岩有关的铁多金属矿床(系统2),但早于铜金铀为主的成矿系统4.前人以系统2中的磷灰石-磁铁矿型铁矿、类矽卡岩型铁矿和矿浆型铁矿为主,结合其他一些少见或不具工业意义的铁矿类型,提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玢岩铁矿成矿模式.此文以玢岩铁矿成矿模式为基础,结合4个成矿系统的基本特点,提出了白垩纪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铁多金属矿床模型.以上这些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系统和类型及其分带互为找矿标志.

侵入岩与成矿关系
答:晚侏罗世侵入岩大多属于花岗岩类,岩体以多阶段复式岩体为主;岩体多呈岩基、岩株状;该期中浅成至浅成侵入岩与成矿关系密切。白垩纪岩浆活动继晚侏罗世岩浆活动后达到了高峰;该期侵入岩以酸性为主,中性岩类少,多呈岩株状产出;该期侵入体与多金属、金、银成矿关系密切。侵入岩与围岩条件对矿床的...

侵入岩与成矿的关系
答:前者形成的矿产主要是铬铁矿、石棉等,后者则形成铜、镍等矿产。3)早古生代中晚期为俯冲和弧陆碰撞阶段,北祁连洋(盆)和南祁连洋(盆)发生俯冲,除形成岛弧火山岩外,发育有大规模的中酸性侵入岩。岩石类型有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及斜长花岗斑岩、闪长玢岩等。

与侵入岩有关的成矿作用
答:2)接触交代矽卡岩矿床发育在侵入体内、外接触带,与岩浆关系密切,表明成矿物质Cu、Fe、S、(Au、Ag)主要来源于岩浆岩。 3)岩浆期后热液形成的矿脉充填于岩体内部裂隙(如鸡冠石金、铜矿床),或近岩体的围岩中(如老鸦岭铜矿床)。 4)斑岩铜矿化发育在岩体内接触带附近,蚀变岩石本身成为矿体。 (2)元素地球化学标志...

中、新生代火山岩和相关侵入岩及其与金矿关系
答:所以中、新生代火山岩、次火山岩和相关侵入岩的时空分布、系列组合、火山构造和火山岩相,以及岩浆作用的构造背景和深部地质是我国东部和西南部金矿成矿的重要地质背景和控矿条件。 我国中、新生代的岩浆作用基本上与构造活动的阶段呈同步关系。火山和侵入作用主要分四个阶段: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四期...

地洼型侵入岩浆作用与内生金矿产的形成
答:在地洼阶段活动的几组不同方向断裂交接处,燕山期形成的“体中体”式侵入-蚀变杂岩体内,赋存着它的大部分金矿体(少部分在前寒武系石英砂岩质围岩中);后期侵入岩是含钾质明显偏高的花岗岩,它在侵入过程中以岩浆热液对较早期形成的辉长岩和闪长岩进行钾交代而蚀变为闪长岩和花岗岩,并形成金矿产。 图5—3 地洼...

岩浆岩与矿产资源
答:这一部分岩浆岩在研究区有较为广泛的分布,是区内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一期岩浆侵入岩。主体岩石类型为似斑状石英(二长)闪长岩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呈岩基或岩株产出。侵位地质环境为南华系—震旦系浅变质粗-细陆源碎屑岩、结晶灰岩(或大理岩),下寒武统浅变质陆源碎屑岩和硅质岩等。目前已...

铅锌矿成矿作用与规律
答:铅锌矿多数与燕山晚期侵入岩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侵入岩为成矿提供物质来源和热液来源:斑岩型和接触交代型矿床直接与侵入岩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体;侵入岩的规模、产出形态、侵位深度、物质成分都可决定矿床的形成及规模。热液充填脉型铅锌矿,虽不直接产于侵入岩中,但是许多矿区附近有侵入岩或脉...

与新生代侵入岩有关成矿作用的矿源、水源和热源
答:与此相应,西南三江地区与新生代侵入岩有关矿产的矿源、水源和热源具有潜在的丰富性和成因上的多样性认识,便运应而生。尽管如此,在矿源、水源和热源多源性上,与新生代侵入岩有关矿产的“三源”中,应该公允地认为,新生代侵入岩的岩浆及其有关的热液,才是这三源的主要源泉。 图8-15 金沙江-红河富碱侵入岩带...

岩浆活动及成岩成矿关系
答:说明园岭寨花岗斑岩与柯树北岩体西体可能不是同期形成的侵入岩,这一结论得到地球化学数据的支持。(1)柯树北岩体西体与园岭寨斑岩 从主量元素成分(表5-1)上看,园岭寨花岗斑岩和柯树北岩体西体总体特征均为高SiO2,富Al2O3,K2O,贫TFeO,MgO,CaO等,但园岭寨花岗斑岩比柯树北岩体具有较...

成矿带成矿规律
答:早白垩世出现上库力旋回,形成钙碱性系列酸性、中酸性及中碱性火山喷发和燕山晚期岩浆侵入活动,该期的火山岩、斑岩杂岩体与成矿关系十分密切,沿北东向断裂带的内、外两侧形成以钼、铜为主的铅锌银金等有色金属、贵金属的矿化。 (3)地垒式断隆和地堑式断陷的控矿作用 矿床常产出在地堑旁侧的地垒或地垒式断隆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