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勘查地质条件 地质矿产勘查方面

作者&投稿:代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矿产勘查的工作对象是矿床和矿体。找矿是矿产勘查的简称。一个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受到一定地质因素所控制。因此,在矿产勘查工作中,把这些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称为矿产勘查地质条件。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主要有:岩浆岩、地质构造、地层、岩相古地理、岩性、变质作用、地球化学、风化、地貌条件等。

(一)岩浆岩条件

矿床的物质来源(特别是内生矿床)的重要方面是由岩浆活动所提供的。一定类型矿床的形成及分布与一定类型的岩浆活动有关。因此,在矿产勘查中,某些岩浆岩体的存在,可以作为预测与其有关的矿床的地质条件。

(1)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床:与其有关的金属矿产主要有铬、镍、钴、铂、钛、铜、铁等;非金属矿产有金刚石、石棉、滑石、冰洲石等;与碱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铌、钽、铈族稀土、磷灰石、金云母等。

(2)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矿床: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矿产种类很多,如钨、锡、钼、铜、铅、锌、金、银、铁、铀等矽卡岩矿床或热液矿床。

(3)与碱性岩有关的矿床:岩石化学成分Na2O+K2O﹥Al2O3的岩浆岩即称为碱性岩。碱性岩体岩性复杂,通常产于深断裂带中。与碱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铌、钽、锆、铪、铀、钍、铝和稀土等,且多为岩浆矿床。

(4)与火山岩有关的矿床:火山岩为岩浆岩条件的一个特殊条件。火山岩型铁矿仅次于沉积变质和风化壳型而位于第3位。与火山有关的矿产有铁、铜、铅、锌、金、银、汞、铀、稀土、金刚石、沸石、明矾石、叶腊石等。

(二)岩浆岩的空间分布条件

1.岩体的规模及形态

对基性、超基性和碱性岩体来说,通常岩体规模越大,矿床可能越大。中酸性侵入岩体的规模往往是中小型的与成矿关系密切。

2.岩体形成深度

中酸性、酸性的侵入岩体不同的冷凝深度,有不同的矿化情况。深成相以伟晶岩矿床为主,浅成相则以矽卡岩型矿床及热液矿床形成为主。

3.岩体剥蚀深度

为数众多的热液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体的顶部及其附近的围岩中,当剥蚀程度浅,未及岩体顶部时,是找铅、锌、汞、锑等低温矿床有希望地区。当剥蚀程度中等,达到岩体顶部,岩体呈岛状分布时,各种变质作用较强烈,是找寻各种热液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的有利地区。中酸性岩体大面积出露,剥蚀深度很深时,一般对找矿不利。

4.矿床与岩体的空间位置

(1)产于岩浆岩体内部的矿床:主要是分布于超基性、基性、碱性岩体中的矿床,也有一些铜、钨、锡矿床分布于中酸性岩体中。

(2)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的矿床:多为在成因上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高温热液矿床。其矿体一般分布在岩体接触带及附近的构造或岩性有利部位。矿种繁多,如铁、铜、铅、锌、钨、锡、锂、铍等黑色金属,以及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床。

(3)远离岩体的矿床:主要有各种类型的中、低温热液矿床。矿床与岩浆活动无直接联系,主要受有利的岩性和构造控制。

(4)与火山岩有关的矿床:火山岩类型及其岩石化学特征,特别是富碱程度和基性程度,对成矿有明显控制作用。如金刚石主要产于爆发岩筒中的超基性的火山岩-金伯利岩中;黄铁矿型矿床产于海底喷发基性到酸性含钠质的细碧-石英角斑岩系中;“玢岩铁矿”产于富钠的中基性火山岩中;斑岩铜矿产于富钾的中酸性次火山岩和火山岩中等。

(三)地质构造条件

地质构造按规模可分为全球性的(即大地构造)、区域性的和局部的(即褶皱、断裂和裂隙)构造。一般来说,全球性、区域性的构造控制了成矿带分布,而局部的构造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1.断裂构造

不同性质和规模的断裂构造,往往是岩浆、矿液活动的通道与聚集的场所,既控岩又控矿,沿着断裂带或主要断裂形成矿带、矿田或矿床。如我国秦岭地区多金属矿产,以及长江中下游多金属矿产分布等。

根据大量已知矿床、矿体构造控制特征,从断裂控矿角度出发,一般认为在不同方向断裂交叉处;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产生的交叉处;断裂产状变化处;在平面上断层走向发生变化扭曲转弯处;在剖面上张性断裂倾角由缓变陡处;压扭性断裂倾角由陡变缓处;断裂构造与有利岩层交汇处或其他构造交切处等构造部位值得重视。

2.褶皱构造

一般来说,褶皱构造对内生矿床的形成起控制和改造作用,而对外生矿床则主要起改造作用。对内生矿床而言,应注重成矿前的褶皱。在背斜和向斜两类褶皱中,背斜较向斜更为有利,其主要成矿部位是背斜轴部、倾伏背斜的倾伏端、背斜轴线沿走向弯曲转折处、倒转背斜翼部、与背斜伴生的断裂和破碎带、开阔向斜中次一级背斜、背斜与其他有利构造交汇复合处。向斜构造由于构造变形时所处位置较深,围压较大,伴生构造不及背斜发育,不易形成圈闭构造,故对内生矿床控制作用相对较差,而对外生矿床控制则很多,如世界上大型风化壳富铁矿多产于向斜构造中心部分以及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向斜中。

3.裂隙构造

各种节理、劈理等裂隙构造是重要的一类容矿构造。如我国赣南不少钨矿受节理裂隙控制。节理裂隙对外生矿床有时也起控制作用。如我国东部某第三纪油田,部分油藏即储存于节理等裂隙之中。

(四)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条件

无论是内生矿床或外生矿床的形成,都与围岩的岩石性质有着一定的联系。岩石的化学性质是由岩石的类型、成分和结构构造所决定的。就内生矿床来说,岩层能否为气液所交代矿化,除与其所处的地质构造位置,深度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其本身的化学性质有关。一般化学性质活泼的岩石易与含矿的气液发生反应而引起矿质的沉淀和聚集。如凝灰岩与熔岩互层,则凝灰岩易于交代;而凝灰岩与灰岩互层时,矿化多集中于灰岩内。外生矿床则是岩石的成分起决定作用,其矿质来源是岩石,所以岩石是否含有矿质成分是外生矿床的成矿物质基础。

岩石的物理性质,如脆性、塑性等对矿化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页岩与灰岩组合岩层,灰岩表现为脆性特征,易破碎、裂隙度高,利于矿液的流通和交代,是矿液富集的好场所,而页岩表现为塑性,不易破裂,又具不透水性质,阻挡矿液渗漏,使矿液在有利岩层中聚集沉淀成矿。所以,岩石物理性质对内外生矿床形成也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五)地层、岩相、古地理条件

1.地层条件

地层主要反映在对成矿时代和成矿空间分布的控制。绝大多数矿床都是受一定地层或一套地层控制的。例如铁、锰、铝、磷、煤、盐类矿床都具有一定的富集时代和地层层位。世界上50%以上的铁矿储量集中在前寒武纪。锰储量也较集中于前寒武纪和二叠纪。最主要的铝土矿集中于石炭二叠纪中,而煤主要集中分布于石炭、二叠、三叠、侏罗、第三纪中。

2.岩相条件

许多重要的沉积矿床均受特定的岩相控制,存在一定的相变规律,形成特有的沉积矿床分带。如各种沉积铁矿可以具有4个不同的矿物相带;沉积锰矿也有类似的相变特征,别捷赫琴将锰矿分为3个相带。上述相变分带,在矿产勘查中的指导意义是,当首先发现了某一相带时,即应考虑到其他相带的方向和位置,有时开始发现的可能不具有工业意义,但却可能导致其后有更重大的发现。

3.古地理条件

古地理是指某个地质时期的海、陆、水系分布,地势及气候等自然地理情况。古地理对沉积矿产控制主要表现为:

(1)重要沉积矿床多分布在沉积区与剥蚀区的中间地带(古陆边缘、滨海、浅海、泻湖、三角洲等地)。如我国的宣龙式铁矿分布在内蒙古陆南缘,我国南方的宁乡式铁矿产于江南古陆的边缘。

(2)沉积矿床的形成与气候密切相关。按气候条件主要分温湿和干旱两大类,前者以铁、锰、磷、铝、煤等成矿序列为代表,各种膏盐矿为干旱气候的代表。两者中间还有些过渡类型的矿种。

(3)地壳运动也控制外生成矿。因地壳运动引起海、陆变迁,而产生海侵和海退两个不同的序列。海侵阶段形成铁、锰、磷等矿床,多分布于海侵岩系的底部;而海退阶段形成铜、盐等矿床。铝、煤为共同过渡产物,稳定阶段则有灰岩、硅藻土等非金属矿床的形成。

(六)变质作用条件

在矿产勘查中,对变质作用条件的研究也很重要。因为在变质岩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它不仅有非金属矿产,而且还有较多的金属矿产,其中特别是金、铀、铁、锰、铜、镍、钴、铬、云母、石棉、石墨、菱镁矿,以及锂、铍、铌、钽等矿床,它们大部分集中于前寒武纪变质岩中。因此,在变质岩区开展矿产勘查时,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变质程度研究

区域变质程度深浅不同,其成矿作用和形成的矿床类型往往不同。如浅变质地区形成的矿床以受变质矿床为主,矿种和类型一般较少;深变质地区则包括受变质矿床、变成矿床以及混合岩化所形成的矿床,矿种和类型较多。

2.原岩与含矿变质建造的研究

对许多变质矿床来说,原岩的物质成分及其地球化学特性(含矿性)是影响矿化类型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着重考虑工作地区具体地质特征的情况下,应查明变质建造的含矿特征,从而深入掌握变质矿床的分布规律。我国常见的含矿变质建造有:

(1)含铁质建造(鞍山式变质铁矿建造);

(2)含硫化物变质建造;

(3)含磷变质建造;

(4)含硼钠长变粒岩建造;

(5)富铝含矿变质建造。

(七)地貌和风化条件

地貌、风化条件对于砂矿床和风化矿床的形成与分布有直接的控制作用。

在寻找、评价砂矿床时,应注意分析研究地貌形态和第四纪沉积物特征。例如,湖南某地金刚石砂矿床,主要是阶地砂矿、冲沟—细谷砂矿。阶地砂矿存在于砂砾层中。冲沟—细谷砂矿变化大,若阶地上冲沟未切割到砂砾层,则冲沟、细谷中的金刚石砂矿少,相反则冲沟、细谷中金刚石砂矿就很富集。

对于风化矿床来说,在强烈侵蚀的地区,地表水径流流失量大,地下水排泄也迅速,不利于形成风化矿床,即使成矿也极易侵蚀。如果地形平坦,存在着盆地式地带、阶梯式平台,地表水不易流失,地下水也比较丰富,这就加速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有利于风化矿床的形成。如我国东南各省花岗岩风化壳高岭土矿。因此对气候、地貌、风化条件研究分析对寻找风化矿床是极其重要的。

(八)区域地球化学条件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主要指区域中化学元素的分布和分配情况,以及迁移、富集的活动史。它是控制内外生成矿的重要因素。分析区域地球化学条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元素的丰度

元素在地壳上分布是不均匀的,首先反映元素区域含量与地壳克拉克值对比上,表现出某一元素或某些元素在某地区或某个地质体中相对富集,构成“地球化学区(省)”,即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一般在成矿区中,主要成矿元素在有关岩石中的丰度都比较高。如我国华南钨、锡、稀有金属成矿区,各时代花岗岩侵入体中钨、锡、铍、铌、钽等元素的平均含量,普遍高于地壳酸性岩中该元素的平均含量。

2.元素分布的区域性

元素分布的区域性,构成“矿化集中区”或“矿带”,这些均与区域地质构造特点、地质发展历史密切相关。如我国华南南岭地区大片花岗岩分布,集中不少钨、锡、铍、铌、钽等矿床;而在湘中南一带酸性侵入体侵入于碳酸盐岩中,形成钨、锡、铅、锌等元素富集。

3.元素的共生组合

由于某些元素地球化学性质近似,所以在地质作用过程中使某些元素常组成同一矿物,如铌与钽形成铌钽铁矿;或者形成共生矿物,如方铅矿、闪锌矿共生,以及黑钨矿、锡石共生。这些共生组合关系,在矿产勘查中对于确定矿化标志、选择化探指示元素,矿床综合评价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上述的各种地质找矿条件,一般来说对寻找内生矿床,侧重于岩浆岩、地质构造、岩性条件;寻找外生矿床,侧重于地层、岩相、古地理条件;而寻找变质矿床,侧重于变质条件。但是自然界中成矿的因素是复杂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矿产勘查时,要对各种找矿地质条件进行综合研究、全面分析,才能取得最佳的勘查效果。



矿产勘查的步骤?~

矿产勘查  矿产勘查是研究矿产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矿床赋存规律、矿体变化特征及工业矿床最有效查明和评价方法的实用地质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经济性和政策性,属经济地质学的范畴,是地质科学与经济科学的综合体现,利用有关地质科学、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的成就,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其主要研究对象是矿产(或矿床)的勘查与评价,主要研究方法是据矿床自然特征、国民经济需求及矿产勘查开发的技术经济因素等进行地质、技术和经济评价。作为矿产勘查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它反映了专业的性质和培养目标。
  发现矿产并查明其质量﹑数量和应用前景以满足国家建设需要的地质工作。 又称矿产资源勘查﹑矿床勘查﹑矿产普查与勘探。属于应用地质学范畴。属于应用地质学范畴。
  矿产勘查的任务是发现并查明工业矿床﹐为此要运用地质填图﹐物探﹑化探方法﹐钻探和坑探等探矿手段﹐要进行取样研究矿石质量﹐利用工业指标圈定矿体和进行储量计算﹐研究矿石选﹑冶技术性能和矿床开采的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做出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编制地质勘探报告。
  矿产勘查理论主要是解决如何以最少投入﹐在最短周期内﹐探明为保证矿业发展和矿山建设所需的地质资料﹑矿产资源量和储量的问题。 与此有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矿产资源埋藏地下﹐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因而矿产勘查带有探索性和风险。 矿产分布受地质条件控制﹐具有一定规律性﹐故矿产勘查的各项工作都应以地质为基础﹐以地质认识为指导﹐才能减少投资风险和避免失误。要建立合理勘查程序﹐勘查工作分阶段进行﹐逐步缩小搜索范围﹐逐次筛选对象﹐逐渐增加成功率。 中国现行勘查阶段分为﹕矿产普查﹑矿产详查和矿产勘探。要确定各勘查阶段最优的勘查程度和资金投入。例如不在近期不开采区段过多探求高级储量而积压资金浪费时间﹔矿山建设所需资料必须全面研究提供﹐以免返工或造成矿山投资风险﹔对已做出否定结论的对象不再继续下阶段工作﹐而对优越的勘查对象可加速工作等。要注意矿产的综合利用和综合勘探﹐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重复工作造成的投资浪费。

一、基础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勘查深度不够,发展不平衡
截至 2004 年底,全地区已完成 1∶50 万区调、1∶20 万区调、1∶20 万物化探工作,但正规的 1∶5 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覆盖面积较小,仅完成 3. 71 万 km2,全地区重要的成矿带尚未开展 1∶5 万区调工作。以往阿勒泰地区地质勘查深度多在 500 m 以内,一大批老矿山 ( 尤其是金矿山) 已面临资源枯竭,远不能满足今后一段时间发展对资源的需求。
从地质调查及勘查工作看,国家、自治区对该区带的投入不少。据统计,2006 ~2008 年地区地勘投入超过 12 亿元 ( 不含油气,下同) 。2007 年地区地勘投入超过 3 亿元,其中商业性地勘投入超过 2 亿元,占地勘总投入的 2/3 以上。但基础地质工作程度仍然比中东部地区要低。
同时,地质勘查程度不平衡,在阿尔泰山前交通较方便地段,开展了大量的中、大比例尺填图、区域物化探等工作,对矿点、矿化点、物化探异常等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检查和验证,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高。而对于广大的阿尔泰山中北部山区,除白云母和稀有金属矿产以外,其他各类矿产勘查、基础地质工作和地学研究工作均很薄弱,大量的化探异常、地表矿点、矿化点有待检查验证。
建议对地区公益性地质调查、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项目进行梳理,对近 20 年来历年投入公益性基础地质、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等的资金投入情况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地质勘查投入和产出。提出今后阿勒泰地区公益性地质勘查、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的方向、重点及部署建议,如 “358”项目等。
二、部分地质项目立项依据不充分,地勘费不能充分利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地勘费的来源也由单一渠道而逐渐趋于多元化,伴随着这一变化,地质项目的立项渠道也逐渐多元化。一些项目在选择立项过程中未能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有限的资金未用在刀刃上,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因此找矿效果差。尤其是煤矿勘查,各地勘单位承担的勘查项目过多,勘查面积很大,资金普遍投入偏低,工作质量不高,研究程度较低,勘查效果差。
三、矿业权整合、审批和市场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地质勘查单位资质管理弱化,监管不到位。如在进行探矿权和采矿权挂牌竞拍时,一些没有勘查开采能力的单位和机构纷纷加入矿业权竞拍,个别探矿权人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取得勘查许可证后,私下倒卖探矿权,或者抢占地盘、长期圈而不探。严重扰乱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
在矿业权监督管理中,勘查许可证与采矿许可证发放后的追踪监督管理有待加强,地区地勘监理工作也存在薄弱环节。无证采矿和非法转让采矿权,承包和多层分包现象依然存在,整顿和治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的工作仍较艰巨。圈而不探、圈而不开、大矿小开、倒卖矿业权等违法违规问题仍然存在。在执法监督工作中,以权代法,干扰执法和有法不依现象依然存在。上述行为严重扰乱了地区矿业权市场建设,为地区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增加了难度和阻力。同时,也造成了地区优势资源配置难度加大。
政府对矿业权进行统一管理整合,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切实保障投资者享有的 “谁投资,谁受益”的权利,避免使投资者的积极性受挫,从而影响地区矿产勘查投入。
就矿业特区内的矿产资源而言,今后要对已探明矿产资源且拥有储量优势的矿种,要按照将优势资源优先配置给大集团、大企业的要求,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矿产资源规划要求,大力推进整合,为特区精深加工项目落地提供资源保证。对新探明的矿产资源,要依据地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单矿种开发利用规划,体现集约化、规模化要求,以发展深加工为目标,提高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等准入门槛,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对于有资源前景的矿种,要超前进行战略部署,初期属于基础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的,应积极争取 “358”项目的支持,提高地质工作程度; 达到商业性勘查程度时,多渠道筹资开展风险勘查,加快地质勘查步伐,尽快探明矿产资源储量,为特区矿业深加工项目提供资源保障。
四、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资料的利用程度低
由于各行业、部门、单位只考虑自身利益的影响,一些本该属于公益性、基础性的地质资料不能被各地勘单位在项目研究中公开、公平使用。这一方面使地勘单位在地质立项、靶区优选等方面受到影响,项目进展不顺,找矿效果也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也造成地质工作的重复投入和资金的浪费。
地勘等有关单位不同程度地存不严格执行地质资料汇交制度的行为,不及时或不按规范要求汇交地质资料,往往对地矿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造成被动。
此外,地矿行政管理部门为企业、社会、中介组织等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今后,地矿行政管理部门要按规定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进一步强化地质资料服务社会的意识和水平,更好地为矿业特区的建设与发展服务。
五、地质、矿业等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匮乏
阿勒泰地区现有地质、矿业方面的技术、管理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矿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地区国土资源局、经贸委、发改委等下属事业单位矿业出身的人才较少,如作为矿业大县的富蕴县,地质专业人员仅有 4 ~5 人,布尔津县几乎没有地矿人才。又如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业务虽包括了矿产资源的规划和研究,但主要业务以土地项目为主,目前难以承担地区、县 ( 市) 级矿产资源规划、矿业发展战略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地矿技术、管理、经济等高层次人才的短缺。
今后,随着地区 10 大项目的落地,这 10 大项目中大多数为矿业深加工项目,地区对矿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会增加。另外,随着地区矿业企业技改力度的加大,铍冶炼、超细碳化硅、电石加工、直接还原铁、不锈钢、无缝钢管、铜冶炼等项目的陆续上马,矿业技术、管理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
针对这一现状,地区一方面要通过优惠政策加大对地质、矿业等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应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训,在地区高等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中,将地质、矿业等相关专业列为重点学科。通过这些措施,尽快扭转地质、矿业技术及管理人才短缺的局面,为矿业特区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六、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极端的气候条件对地质勘查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阿勒泰地处欧亚大陆中心腹地,属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干旱寒冷气候区。气候特点为: 夏短冬长,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多风少雨。区内地形地貌类型多样,北部为阿尔泰山山脉,中部为山前丘陵和冲洪积平原区,南部为戈壁、荒漠、沙漠区,随地形地貌的不同生长有不同的草本和木本植物,由于受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条件的制约,其生长期很长,尤其是稀有植物破坏后很难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性、敏感性及生物多样性,使得本区资源丰富而自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地质矿产勘查及其开发利用等人类矿业活动给本区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矿业与地区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按照地区、县 ( 市) 级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不同功能分区的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地质矿产勘查开发等活动。
在找矿前景非常广阔的阿尔泰山系中,冬季漫长,有些地区常年积雪,一年当中适宜地质勘查工作的时间只有 3 个月左右,若遇极端灾害天气时,野外作业时间会更短,在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对矿业特区开展地质矿产勘查开发等矿业活动造成很大的困难。对于阿勒泰地区这种特殊气候条件,要加强地质勘查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利用新技术、先进装备,配备高素质的专业地质、钻探、管理等人才,以及高级技术工人,在有限的地勘工作时间内,统筹协调,优化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地质找矿目标。

固体矿床开采技术条件问题讨论
答:固体矿产(金属、非金属、煤矿等)投入开发利用均涉及开采技术条件复杂与否的问题,也是固体矿床勘查工作必须清楚回答的一个问题。这里所说的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是指决定和影响矿床开采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和问题,在固体矿产勘查规范总则中将其统一归并为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笔者就此结合当前固体矿床勘查及成果编制...

水文地质勘查
答:这里的水文地质勘查包括基础地质和构造地质调查、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地下水开发利用调查、与地下水开发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水文地质物探调查等。 一、基础地质和构造地质调查 基础地质和构造地质调查主要利用已有的地质资料,边调查边熟悉,要求很快熟悉并掌握区域地层和岩层岩性、岩相及其分布规律,群、组、段的划分,区...

矿产勘查原则
答: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各阶段、各工程的合理的平行交叉作业不是不可行的,而且有时是必要的。3. 全面研究原则 这个原则是由矿产勘查的目的决定的,它反映了对矿床进行地质、技术和经济全面工业评价的要求。其实质是避免勘查工作的片面性,要求必须对矿床地质条件、矿体外部形态和内部的结构和构造、矿石...

地质灾害勘查资质办理需要哪些条件?
答: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单位的各等级资质条件如下:1单位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2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还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

地质勘查生产要素概述
答:它的性能的优劣,对地质找矿产制的形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是现有的地质资料(信息)和找矿空间。由于地质找矿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而现有地质资料属于已知(包括现有的探矿权),所以谁占有地质资料多,谁就掌握了地质找矿的先机,地质找矿空间是矿产勘查要素作用的劳动对象,也应属于地质找矿生产...

如何做好岩土水文地质勘察的工作
答:水文地质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勘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具体工程中,一定要根据勘察到的工程所处地域的地质水文条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施工计划,真正保证工程的质量。随着工程勘察的发展,其必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勘察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矿产勘查的阶段划分
答:矿产勘查内容包括勘查区地质、矿体地质、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和综合评价等。(1)勘查区地质收集并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围岩蚀变等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资料,对砂矿床还包括第四纪地质及地貌特征。(2)矿体地质研究或控制矿体分布范围、数量、规模、产状、空间位置及形态、相互关系及氧化...

资源勘查与煤炭勘探
答:《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明确指出,煤炭地质勘查必须坚持“以煤为主、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的原则,做到充分利用、合理保护矿产资源,做好与煤共伴生的其他矿产的勘查评价工作,尤其要做好煤层气和地下水(热水)资源的勘查研究工作。同时,综合勘查也是指在煤田地质勘查各阶段,针对具体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

岩土工程勘察
答:当场地地质条件简单时,仅作调查。根据测绘成果可进行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区,为场地的稳定性和建设适宜性进行初判。 5.勘查工作量 是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工程性质和勘测方法综合确定的,目的是为了鉴别岩土性质和划分地层。勘探方法有钻探、井探、槽探和物探等,并可配合原位测试和采取原状土试样、水试样进行室内土...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内容
答:①对矿床勘查控制程度、地质报告资料的完备程度及其质量等做出概括的、结论性的评述;②总结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做出远景评价;③评价开采技术条件和地质环境问题;④指出矿床开采的经济效果;⑤总结地质工作中的主要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⑥提出对今后生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的建议。 注:结论之后附照片图版,照片图版也可单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