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古体诗中的对写法?

作者&投稿:龚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诗中的对面落笔,称为“对写法”。“对写法“是指抒情主人公有意撇开自己,从对方着笔,虚写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形象真挚的表达自己的思念怀想,将深沉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真切动人,使诗歌意境更显深邃。

“对写法”,是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对写法”有人又称为“主客移位”、“落笔对面”等。

古代诗歌在写人、叙事、状物抒情的过程中直接转主为客、因实入虚,或者先从写己方的状况起笔再逆转为写对方的状况,而起到表意丰富、抒情宛转、韵味深远的效果。这种构思方法常见诸思乡、怀人、送别等类诗中。

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这种“对面落笔”的手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对写法”的实质在于一实一虚,大力联想和想象,以虚衬实。它是古典诗歌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扩展资料:

分析古代诗歌的对面落笔的构思方法

一、是要立足诗歌的篇章整体,看清抒情主体。

二、是通过品读诗句,看“对面”具体指涉为谁,“对面”与抒情主体、与叙述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三、是整体阅读,领会诗人用对面落笔的方法所抒发的情感内涵。

例如,王昌龄《送魏二》:“醉别红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梦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该诗的抒情主体是诗人自己;对面是指朋友魏二。一二两句写诗人自己的送别朋友后的景况,流露出孤独、寂寞之心绪,这一点从“凉”字可看出。

而三四两句由忆字引出虚构之景,设想对方(魏二)别后如何对月不眠的情景。月夜泊舟,梦中听猿,这样以虚衬实,构思更巧妙,诚如陆时雍《诗镜总论》所说的“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

分析《涉江采芙蓉》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原诗:《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什么意思
答:“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的意思是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七言绝句《除夜作》。原文: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译文: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

什么是古体诗中的对写法?
答:古诗中的对面落笔,称为“对写法”。“对写法“是指抒情主人公有意撇开自己,从对方着笔,虚写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形象真挚的表达自己的思念怀想,将深沉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真切动人,使诗歌意境更显深邃。“对写法”,是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对写法”有人又称为“主客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