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原平传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盖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郭原平传》翻译

译文: 郭原平,字长泰,生性孝顺,侍养父母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他熟习木工,常靠给人做木匠,只取一般干活人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盐菜下饭就算了。

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坚持义节补自己吃饱;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一夏,连觉都没躺下睡过一次。

父亲丧事办完后,自己盖了两间小屋,把这作为祠堂。每到节日祭祀,就在这里待上数日,心中充满哀思,不喝水不吃饭。

为父亲的服丧期满除掉丧服后,不再吃鱼和肉,在母亲面前,有吃的表示,在自己的屋里,未曾胡乱吃。从这到死去,三十多年。

高阳许瑶之居住在永兴,不担任建安丞的官职回家,把一斤绵送给郭原平,郭原平不接受,送回来又送过去的情形前后有数十次,许瑶之就亲自前往(郭原平的家)说:“今年太寒冷,但是建安的绵好,拿这奉送给您家辈分高的人和辈分低的人罢了。”郭原平才拜谢接受了。

郭原平每次去市场卖东西,别人问多少钱,他总是栽减成市价的一半,这样时间长了,城里的人都认识他,于是加还本价给他,卖者买者彼此总要互相推让。郭原平总想使买的人稍稍减价,(等价钱低廉)然后才收钱。

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湿,他便绕着宅子挖了条水沟。他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郭原平偶尔起来撞见了,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

郭原平认为自己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搭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又采了些竹笋放在篱笆外面。邻居感到很惭愧,没有人再去他家偷笋。

郭原平又以种瓜为业。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

郭原平说:“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难,怎么能减少灌溉稻田的水,用来通行运瓜的船呢?” 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钱塘卖货。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旁人的帮助。

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他常常停船等待,把这样当成了习惯。太守王僧朗推举他为“孝廉”,郭原平没有接受。

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郭原平的为人行事也很钦佩,感到惊异,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坚决的一再推让,誓死不接受。

有人问他说:“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贫穷年老,所以才有这赡养之赠,怎么能苦苦推辞呢?”郭原平回答说:“府君如果因我的善义行为而给以赏赐,那么我没有一点微薄的善行,不能随便承受这种赏赐;如果因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只是我一个人而已。”他始终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接受。

《宋书·郭原平传》原文:郭原平字长恭,又禀至行,养亲必以己力,佣赁以给供养。性甚巧,每为人作正,取散夫价。

[三]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飧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於里籴买,然后举爨。 父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又未尝睡卧。

父亡,哭踊恸绝,数日方苏。以为奉终之义,情礼自毕,茔圹凶功,不欲假人。

本虽巧而不解作墓,乃访邑中有营墓者,助人运力,经时展勤,久乃闲练。又自卖十夫以供众费,窀穸之事,俭而当礼。

性无术学,因心自然。葬毕,诣所买主执役无懈,与诸奴分务,让逸取劳。

主人不忍使,每遣之。原平服勤未尝暂替,佣赁养母,有馀聚以自赎。

既学构冢,尤善其事,每至吉岁,求者盈门。原平所起必自贫始,既取贱价,又以夫日助之。

及父丧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常於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肉。

高阳许瑶之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之,不受。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四]原平乃拜而受之。 及母终,毁瘠弥甚,仅乃免丧。

墓前有数十亩田,不属原平,每至农月,耕者恒裸袒。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坟墓,乃贸家资,贵买此田,三农之月,辄束带垂泣,躬自耕垦。

每出卖物,裁求半价,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宅上种竹,夜有盗其笋者,原平遇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原平乃於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采笋置篱外,隣里惭愧,无复取者。 宋文帝崩,原平号恸,日食麦{飠半}一枚,如此五日。

人曰:「谁非王臣,何独如此?」原平泣而答曰:「吾家见异先朝,蒙襃赞之赏,不能报恩,私心感动耳。」[五] 又以种瓜为业,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

县令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

」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檝助之。

己自引船,不假旁人。若自船已度,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尝於县南郭凤埭助人引船,遇有鬭者为吏所录,鬭者逃散,唯原平独住,吏执以送县。县令新到,未相谙悉,将加严罚,原。

2. 《宋书 郭原平传》的文言文阅读

原文: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

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

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

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

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

邻曲惭愧,无复取者。又以种瓜为业。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娃俱因,岂可减溉田乏水,以通运瓜之船。”

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太守王僧朗察孝廉,不就。

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愍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妊辞。”

原平日:“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巴。”

终不肯纳。百年妻亦辞不受。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 译文:郭原平,字长泰,宋朝会稽郡永兴县人。他生性孝顺,为人正直宽厚,乐于行善,总是处处先人后己,不贪图计较个人的私利。

郭原平很孝顺,他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侍养父母。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

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

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一夏,连觉都没躺下睡过一次。

郭原平每次去市场卖东西,别人问多少钱,他总是栽减成市价的一半,这样时间长了,城里的人都认识他,于是加还本价给他,卖者买者彼此总要互相推让。郭原平总想使买的人稍稍减价,等价钱低廉然后才收钱。

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湿,他便绕着宅基挖了条水沟疏通淤水。他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有一次,郭原平偶尔起来撞见了,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

郭原平认为自己不能广施善行,而使偷者摔跤,于是在种竹笋地方的水沟上搭一座小桥,使偷者行走方便,又采了些竹笋放在篱笆外面。偷笋人感到很惭愧,从此再也没有人去他家偷笋。

郭原平以种瓜为业。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

郭原平说:“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难,怎么能减少灌溉稻田的水,用来通行运瓜的船呢?”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钱塘卖货。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旁人的帮助。

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他常常停船等待,似乎这样已成了习惯。因为郭原平的德行令人钦佩,所以太守王僧朗推举他为“孝廉”,郭原平没有接受。

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郭原平的为人行事也很钦佩,感到惊异,于是便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坚决的一再推让,誓死不受。

有人问他说:“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年老贫穷,所以才有赡养之赠,岂能苦苦推辞呢?”郭原平回答说:“府君如果因我的孝义行为而给以赏赐,则不止我一个人做得好,所以不能随便承受这种赏赐;如果因我贫穷衰老而馈赠,而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多,家家都很贫困,并非只是我一个罢了。”他始终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接受。

3. 宋书 郭原平传 翻译

郭原平,字长泰。

他生性孝顺,侍养父母必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

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

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一夏。

父亲死了以后,自己建起了两间小屋,作为祠堂。每到了祭祀的日子,在这几天中,哀伤,思念父亲,不喝粥。

等到丧期结束以后,自己不再吃鱼肉。到母亲面前,给她看有吃的,独自在房间里时,从没有偷偷品尝过。

这样一直到母亲死了,三十多年了。高阳的许瑶之居住在永兴,不做郡安县丞回到了家乡,赠送给郭原平一斤棉花。

郭原平不肯接受,送过来又送回去,前后有几十次。于是许瑶之亲自前往,说:“今年特别寒冷,建安棉不错,用这个来尊奉家里人吧”,郭原平才拜谢接受。

郭原平每次去市场卖东西,别人问多少钱,他总是栽减成市价的一半,这样时间长了,城里的人都认识他,于是加还本价给他,卖者买者彼此总要互相推让。郭原平总想使买的人稍稍减价,等价钱低廉然后才收钱。

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湿,他便绕着宅基挖了条水沟疏通淤水。他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郭原平偶尔起来撞见了,偷笋的人逃跑时掉进了水沟。

郭原平认为自己不能广施善行,而使偷者摔跤,于是在种竹笋地方的水沟上搭一座小桥,使偷者行走方便,又采了些竹笋放在篱笆外面。偷笋人感到很惭愧,从此再也没有人去他家偷笋。

郭原平又以种瓜为业。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

郭原平说:“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难,怎么能减少灌溉稻田的水,以使运瓜的船能通行呢?”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钱塘卖货。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借助他人的力量。

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他常常停船等待,似乎这样已成了习惯。太守王僧朗推举他为“孝廉”,郭原平没有接受。

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郭原平的为人行事也很钦佩,感到惊异,于是便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坚决的一再推让,誓死不接受。

有人问他说:“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年老贫穷,所以才有赡养之赠,岂能苦苦推辞呢?”郭原平回答说:“府君如果因我的孝义行为而给以赏赐,则不止我一个人做得好,所以不能随便承受这种赏赐;如果因我贫穷衰老而馈赠,而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多,家家都很贫困,并非只有我一个罢了。”他始终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接受。

4. 【窦武传翻译】

窦武传窦武字游平,安丰戴侯融之玄孙也.父奉,定襄太守.武少以经行著称,常教授于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关西.延熹八年,长女选入掖庭,桓帝以为贵人,拜武郎中.其冬,贵人立为皇后,武迁越绮校尉,封槐里侯.明年冬,拜城门校尉.在位多辟名士,清身疾恶,礼赂不通,妻子衣食裁充足而已.是时羌蛮寇难,岁俭民饥,武得两宫赏赐,悉散与大学诸生,及载肴粮于路,丐施贫民.兄子绍,为虎贲中郎将,性疏简奢侈.武每数切厉相戒,犹不觉悟,乃上书求退绍位,又自责不能训导,当先受罪.由是绍更遵节,大小莫敢违犯.时国政多失,内官专宠,李膺、杜密等为党事考逮.永康元年,上疏谏曰:“臣闻古之明君,必须贤佐,以成政道.今台阁近臣,尚书令陈蕃,尚书朱寓等,皆国之贞士,朝之良佐.尚书郎张陵、边韶等,文质彬彬,明达国典.内外之职,君才并列.而陛下委任近习,专树饕餮,外典州郡,内干心膂.宜以次贬黜,案罪纠罚,抑夺宦官欺国之封,案其无状诬罔之罪,信任忠良,平决臧否,使邪正毁誉,各得其所.宝爱天官,唯善是授.如此,咎征可消,天应可待.陛下所行,不合天意,不宜称庆.”书奏,因以病上还城门校尉、槐里侯印绶.帝不许,有诏原李膺、杜密等,自黄门北寺、若卢、都内诸狱,系囚罪轻者皆出之.其冬帝崩.帝既立,武既辅朝政,常有诛剪宦官之意,太傅陈蕃亦素有谋.时共会朝堂,蕃私谓武曰:“中常侍曹节、王甫等,自先帝时操弄国权,浊乱海内,百姓匈匈,归咎于此.今不诛节等,后必难图.”武深然之.蕃大喜,以手推席而起.武于是引同志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又征天下名士废黜者宗正刘猛、太仆杜密等,列于朝廷,请前越嵩太守荀翌为从事中郎,辟颍川陈定为属:共定计策.于是天下雄俊,知其风旨,莫不延颈企踵,思奋其智力.(《后汉书·窦武传》,有删节)译文:窦武字游平,是安丰戴侯融的玄孙.父亲窦奉,定襄太守.窦武年轻时以经术德行而著名,曾经在大泽中教授学业,不接触时政,名声在关西一带很显著.延熹八年(165),长女被选进宫中,桓帝命为贵人,任窦武为郎中.这年冬天,贵人立为皇后,窦武升任越骑校尉,封槐里侯,五千户.第二年冬天,授城门校尉.任职期间,征召名士,廉洁奉公,深恶坏人坏事,不接受送礼贿赂,妻子衣食仅仅够吃够穿而已.这时羌蛮作乱,粮食歉收,人民饥饿,窦武将所得两宫的赏赐,全部分给太学诸生,又用车载粮食饭菜,在道路施给贫民.窦武哥哥的儿子窦绍,任虎贲中郎将,性情疏懒奢侈.窦武经常很严厉地训诫他,还不觉悟.于是上书请求把窦绍撤职,又自己责备不能训导好窦绍,应当首先受罪.从此窦绍便遵守节制,不论大小事,凡是非法的,都不敢违犯.当时国家的政治失误很多,宦官专权,李膺、杜密等人因党事被逮捕审讯.永康元年(167),窦武上疏说:我听说古时候的明主,一定要有贤明的辅佐,使政治清明.现在朝里亲近的臣子,尚书令陈蕃、尚书朱寓等,都是国家可靠的人才,朝廷的好助手.尚书郎张陵、边韶等,文质彬彬,熟悉国家的典章制度.朝廷内外的事,各种人才都在.随陛下任用.但是,陛下却委任接近一班小人.专门树立饕餮贪残的坏人,使他们在外任州郡大官,在朝廷内充当心腹.应当依次把他们贬谪罢去,按罪行大小惩处,剥夺宦官欺国的封爵,治他们非法欺君的罪,任用忠良,分清好坏,使邪正毁誉,各符其实,爱惜官位,只授予善人.这样.灾异可以消除,上天的感应可以立至.陛下做的,不合天意,不应称庆.,'疏送上去,以病重为由归还城门校尉、槐里侯印绶.桓帝不准许,下诏释放了李膺、杜密等人,自黄门北寺、若虚、都内诸狱,罪轻的犯人都放出来了.这年冬天,桓帝逝世,灵帝即位后,窦武辅朝以后,经常有诛杀宦官的想法,太尉陈蕃也久有此谋.他们在朝堂会议时,陈蕃悄悄地对窦武说:"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在先帝时就操弄国家权柄,把天下搞得大乱,百姓非常气愤,罪祸就是这些人.现在不诛杀曹节等人,以后就难办了."窦武非常同意,陈蕃大喜,用手推开座席而起.窦武于是招引同志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又征召被废黜的天下名士宗正刘猛、太仆杜密,齐集朝廷,请前越嵩太守荀翌为从事中郎,征召颍川陈塞为属,共同商定计策.于是天下的雄才俊杰.知道了形势所趋,没有不抬起头,踮起脚跟,想贡献自己的才智的.。

5. 翻译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

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

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

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

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

邻曲惭愧,无复取者。又以种瓜为业。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娃俱因,岂可减溉田乏水,以通运瓜之船。”

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太守王僧朗察孝廉,不就。

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愍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妊辞。”

原平日:“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巴。”

终不肯纳。百年妻亦辞不受。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 郭原平,字长泰,,生性孝顺,侍养父母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他熟习木工,常靠给人做木匠,只取一般干活人的工钱。

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盐菜下饭就算了。(于海生译)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坚持义节补自己吃饱;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

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一夏,连觉都没躺下睡过一次。父亲丧事办完后,自己盖了两间小屋,把这作为祠堂。

每到节日祭祀,就在这里待上数日,心中充满哀思,不喝水不吃饭。为父亲的服丧期满除掉丧服后,不再吃鱼和肉,在母亲面前,有吃的表示,在自己的屋里,未曾胡乱吃。

从这到死去,三十多年。高阳许瑶之居住在永兴,不担任建安丞的官职回家,把一斤绵送给郭原平,郭原平不接受,送回来又送过去的情形前后有数十次,许瑶之就亲自前往(郭原平的家)说:“今年太寒冷,但是建安的绵好,拿这奉送给您家辈分高的人和辈分低的人罢了。”

郭原平才拜谢接受了。郭原平每次去市场卖东西,别人问多少钱,他总是栽减成市价的一半,这样时间长了,城里的人都认识他,于是加还本价给他,卖者买者彼此总要互相推让。

(于海生译)郭原平总想使买的人稍稍减价,(等价钱低廉)然后才收钱。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湿,他便绕着宅子挖了条水沟。

他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郭原平偶尔起来撞见了,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郭原平认为自己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搭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又采了些竹笋放在篱笆外面。

邻居感到很惭愧,没有人再去他家偷笋。郭原平又以种瓜为业。

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郭原平说:“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难,怎么能减少灌溉稻田的水,用来通行运瓜的船呢?” (于海生译)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钱塘卖货。

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旁人的帮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他常常停船等待,把这样当成了习惯。

太守王僧朗推举他为“孝廉”,郭原平没有接受。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郭原平的为人行事也很钦佩,感到惊异,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

郭原平坚决的一再推让,誓死不接受。有人问他说:“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贫穷年老,所以才有这赡养之赠,怎么能苦苦推辞呢?”郭原平回答说:“府君如果因我的善义行为而给以赏赐,那么我没有一点微薄的善行,不能随便承受这种赏赐;如果因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只是我一个人而已。”

他始终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接受。



~

郭原平传文言文翻译
答:1. 《郭原平传》翻译 译文: 郭原平,字长泰,生性孝顺,侍养父母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他熟习木工,常靠给人做木匠,只取一般干活人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盐菜下饭就算了。 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坚持义节补自己吃饱;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

郭原平传文言文翻译
答:原平泣而答日:“吾家见异先朝,蒙褒赞之赏,不能报恩,私心感动耳。” 翻译 郭世通的儿子郭原平,字长恭,也具有仁孝的品行,全靠自己的力量来赡养父母,给人家做工挣取饣善食。性情谦虚,每为人做活儿,只收取打短工的工钱。主人供应饭食,原平因为自己家贫,父母都没有吃过好饭的缘故,就只吃些咸饭。如果有时候...

翻译<宋书.郭原平传>翻译成现代文
答:郭原平,字长泰。他生性孝顺,侍养父母必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

南史郭原平传原文及翻译
答:译文:郭原平,字长泰,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一定要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

翻译<宋书.郭原平传>
答: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

谁非王民,何独如此的意思?
答:谁还不是皇帝的子民,你为何要这样。原文:太祖崩,原平号哭致恸,日食麦料一枚,如此五日。人或问之曰:"谁非王民,何独如此?"译文:太祖去世,原平痛哭不已,每天吃一粒麦子,像这样持续了五天左右。后来有人问他:“谁还不是皇帝的子民,你为何要这样。出自南梁沈约的《郭原平传》。

文言文在线翻译(急!急)谢谢
答:高阳(地名)许瑶之的居所在永兴,他卸任(或者罢官,没有上下文,不知道原因)建安郡丞(职位)回家后,给原平(人名)送了一斤棉絮,原平不肯接受。就这样送来送去前后送了几十次,许瑶之于是亲自到他家里,跟他说:“今年很冷,建安产的棉絮质量比较好,你可以拿来给家里老小用啊。”原平就感激地...

每出市卖物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出自《宋书· 郭原平传》: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翻译过来就是,郭原平每次去市场卖东西,别人问多少钱,他总是栽减成市价的一半,这样时间长了,城里的人都认识他,于是加还本价给他,卖者买者彼此总要互相推让。

宋书郭平原传
答:原平少长交物,无忤辞于人,与其居处者数十年,未尝见喜愠之色。三子一弟,并有门行。长子伯林,举孝廉,次子灵馥,儒林祭酒,皆不就。———《宋书·卷九十一列传第五十一·孝义》来源:http://www.diyifanwen.com/guoxue/songshu/index_4.html 话说,真心不好找,那个《郭原平传》是在《宋...

谁可以翻译下《南史—孝义传》——郭原平 那一节。不知道的不要说话...
答:郭世通之子郭原平,字长恭,又具有最淳厚的德行,侍养父母一定依靠自己的力量,给人帮工来供给赡养父母之必需。他生性灵巧,但每次替人家承担主要劳务,都只要一般雇工的报酬。雇主设饭菜招待,原平因为自己家裏贫穷,父母没有鱼肉等荤味可吃,所以他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如果家裏有时候没有饭吃,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