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族的巴族-简介

作者&投稿:计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巴族是诞生在三峡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其历史渊源可上溯到远古传说中的五帝时代。据古代文献记载,巴人的远祖是兴起于西北高原黄帝部落的一支,且与黄帝同为姬姓。据《山海经》记载,在炎黄二帝时期,他们便出现在长江三峡地区。大约在夏、商之际,巴人先祖逐渐迁至今陕西南部的古沔水(汉水上游)流域。此时,南移的巴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飞跃,从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并从原先的部落中剥离出来,另立宗氏,别为氏族。夏代初年,便分化出了五支包括巴氏族,樊氏族、瞟氏族、相氏族、郑氏族在内的子氏族。其中,巴氏族来到了湖北长阳县武落钟离山。在五个氏族首领争夺军事酋长职位的斗争中,巴氏族的首领务相获胜,被推举为酋长,尊为廪君,巴就从一个氏族的名称变成了一个民族的族称,这支部落也就称之为巴族廪君部落。在廪君务相的率领下,沿清江流域扩张,在今长阳县兼并了尚处在母系氏族社会的盐水神部落,势力日益强大。但此时东边处于极盛时期的商殷王朝,在武丁的带领下挥师南征至鄂西,威胁着巴族部落的安全,巴族无力与之抗衡,只好举族西迁,溯清江而上,在源头处转郁水河,在彭水处转乌江进入枳(今涪陵)并以此为据点,向东很快发展到了临江(今忠县),向西取其二江环抱,易守难攻江洲(今重庆)为都,建立起一个以廪君为君,四姓为臣的初期奴隶制国家--巴国。
巴人或巴族是我国古代西南及中南地区的一个族群。据专家学者考证,有关巴人起源的传说,文献记载至少有四种说法。但有一点共识,即把“巴”的地域范围大体界定在北起汉水、南至鄂西清江流域、东至宜昌、西达川东的地区。这也与《华阳国志·巴志》记载的巴国疆域变迁的范围大体一致。相传在春秋以前,巴人居住于武落钟离山,首领是廪君。春秋战国之际向西发展,最终以重庆为中心,建立了巴国,形成巴文化。在民族迁徙的过程中,巴族的文化得以沿途传播,也得以与其他族群进行文化交流。
今巴中市所辖四县(区)的先民族籍应为巴族的賨人,图腾崇拜为“蛇”。故史家称賨人为蛇巴,板木盾蛮。著名的巴蜀史专家邓少琴先生即认为“賨人即为板木盾蛮,是巴族的一支。”(邓少琴《巴蜀史迹探索》)



任意名族简介~

汉族概述  英文:(the Han nationality)
  总人口:约13亿左右
  分布: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中国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中国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澳门
  汉族人口90%以上都分布在中国,在中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90.56%,分布于各个省份;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
  地区 人口 占该地区百分数
  中国大陆 1,201,809,000 (2005年) 90%
  台湾 22,436,000 (2005年) 98%
  香港 6,554,000 (2005年) 95%
  澳门 462,000 (2005年) 97%
  总计 1,231,261,000
  汉族在其他部分地区也是当地的主要民族,新加坡(77%)、槟城(马来西亚)(56%)。同时在许多国家也是重要的组成民族之一.

《家》

内容梗概: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相关评论:《家》也许不是巴金最好的作品,但绝对是最有人缘的一本,可是它的问世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小说在《时报》上连载,每天一千字左右,后来因为战争中断过一段时间,《时报》又换了编辑。巴金突然接到一封信抱怨小说太长,报社不想继续登下去。收到信后巴金将剩下的稿子全寄了过去,并声明如果报纸愿意登完,他可以不要稿费。用他的话说,“为读者写作”的他“总算尽了作家的责任”。这样,《家》才得以完整面世。

巴族的巴族-简介
答:巴族是诞生在三峡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其历史渊源可上溯到远古传说中的五帝时代。据古代文献记载,巴人的远祖是兴起于西北高原黄帝部落的一支,且与黄帝同为姬姓。据《山海经》记载,在炎黄二帝时期,他们便出现在长江三峡地区。大约在夏、商之际,巴人先祖逐渐迁至今陕西南部的古沔水(汉水上游)流域。此时...

巴族巴族-简介
答:巴族,起源于中国三峡地区,其渊源可追溯至远古传说中的五帝时代。据古籍记载,巴族与黄帝部落的西北高原起源有关,姬姓为共同的血统。《山海经》记载,巴人在炎黄时期已定居长江三峡。夏商时期,他们迁徙至陕西南部的古沔水流域,经历了从母系到父系社会,以及氏族分化,形成了包括巴氏、樊氏、瞟氏、相氏、...

巴族的巴族-历史记载
答:巴作为一个部族,在夏朝统治时期尚无文献资料可考,但至殷商时代已开始有所记载。《尚书·牧誓》即记巴为“西土之人”。殷代中叶高宗武丁统治时期,殷王朝不断对外用兵,用武力征服了四周若干方国部族,巴也是其中之一,史籍记载,高宗武丁派其妻妇好率师进军沔水一带的时候,同巴人发生了激烈的战争。

巴族巴族-巴国
答:巴人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夏末商初。他们是伏羲后裔,以风姓巴人著称,最初居住在长江北岸的丹阳、丹山一带。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沿着巴山南北迁徙至汉中平原和大巴山米仓段,开辟了巴岭路——大行道,最终在现今的巴中地区建立了古代巴国。巴国在公元前316年,不幸被秦王国所灭,其鼎盛时期疆域广大...

巴族巴族-蜀文化与巴文化
答:在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四川省和重庆市主要由蜀族和巴族建立王国,与中原的商、周王朝和华夏族保持着紧密联系。秦统一后,巴国和蜀国正式成为秦国的一部分,经过秦至西汉早期,这两个族群逐渐融入汉族之中。然而,关于古代巴蜀历史的研究,由于资料稀缺且零散,主要依赖于传说和带有神话色彩的整理,这...

巴族巴族-巴文化
答:巴人以古朴民风著称,住干栏式房屋,崇尚勇武,有独特的葬俗和纺织技艺。巴人的神话故事如“比翼齐飞”、“巴蛇吞象”等也展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在重庆的巴文化雕塑区,通过大型雕塑再现了巴族的文明和历史。然而,巴文化的具体细节如诗作、符号文字和青铜文化等,因历史变迁而鲜有留存。对于巴文化的...

巴族巴族-历史记载
答:姬昌去世后,其子姬发即位,继续壮大力量,最终在公元前1099年至1066年间的牧野之战中,巴师作为前锋,表现出色,对推翻商纣政权和建立周朝起到了关键作用。西周建立后,巴族被封为诸侯,巴子国在周王室的册封下形成,巴族首领的身份转变为拥有封地的君主。春秋时期,巴国与楚国等国的势力较量频繁,最终...

巴文化简介
答:巴文化是中国古代西南及中南地区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其社会结构的总和。巴人或巴族是中国古代西南及中南地区的一个族群,从甲骨文字中“巴”的字形来看,它的命名同中国文化中对“狄、戎、夷、蛮、苗”等的命名一样,既具指正其地域与族群性特征,也揭示了其族属生活的方式和形态,这从现在的文化...

巴族的巴族-巴文化
答:巴文化是巴国王族和巴地各族所共同创造的全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其社会结构的总和。 战国以前的巴文化,包括巴国文化和巴地文化两部分。巴国文化是一种方国文明,巴地文化则是一种地缘文化。(1)巴国文化:商代晚期和西周时代,主要以汉水上游为基本地域依托;春秋时代,巴国文化有所扩展,南及大巴...

门巴族简介门巴族介绍
答:1、门巴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方言差别较大,无本民族文字,通用藏文。2、门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门隅和墨脱地区,错那县的勒布是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区,门巴族和藏族长期友好往来,互通婚姻,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