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可以获得什么样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有什么样的作用

作者&投稿:印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什么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只有严格遵守这条基本原理,我们才能合理地对大自然进行改造,我们对于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同样也应该在遵循人类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不然很容易适得其反。

教育心理学就是这样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有效利用这些规律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教育者的教学与受教育者的学习成效。

要想提高教育与学习成效,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的较为稳定的变化,是人类和动物的普遍现象。但与动物不同的是,人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经验进行学习,还可以以语言作为媒介,学习到他人的间接经验。

美国著名认知主义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按照学习活动的性质,将学习划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的学习与机械学习。目前还有一类比较流行的分类方式是按照知识的属性将学习分为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的经验是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这一点没有什么异议。那么,有机体是怎样从后天生活中获得经验的呢?在这里,人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分别是连结派与认知派。这两类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连结派将内部心理视为一个黑箱,认为学习的发生是因为外部因素的作用,使学习者产生了一些可观察到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而认知派关注的是学习者如何处理信息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是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在头脑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10个心理学知识!教育子女的秘密都在这里,简单实用成就一生



教育心理学让我们知道在教育的时候如何去了解学生的心。

心理学可以获得教育方面的知识,心理方面的知识,心里就包括很多方面了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主要属于哪种类型?~

摘录自别人
有条件的知识分类
北京师范大学申继亮学者的认为,有条件的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确保成功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教育和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和科学基础知识,例如,教育,社会生产力,教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互动的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教育的本质,目标,任务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教育观念,实施过程中的教育者和被教育,道德教育的基本理论,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构成一个环节,教学的原则,模式,方法,手段,艺术风格,教学检查和评估。此外,还包括国内和国外教育的改革和充满活力的知识,例如,教育和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创新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指导,在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包括教育和科研知识,例如,科研??,教育,特点和类型,选择的研究项目,编制计划,收集分析选择使用的方法,结果的表达。
(2)心理科学知识,例如,基本知识,认知,情感,意志和人格普通心理学的条件,特点和规律的小学和中学的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和道德发展往往当代认知心理学,适用于课堂教学心理学教材的呈现顺序,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的特点,包括学生群体的知识(所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每个年级的学生学习,认知的常识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如何学习,个别学生的特殊的学习差异儿童和一流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学科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上的各项困难和挑战。“教育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这两个名词经常交替使用,但通常从事理论工作及研究的人员较倾向称作教育心理学家,而在学校或学校相关埸所从事实务工作的就被归类为学校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如何学习与发展,实务工作上特别关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不论是资优儿童或有情绪、行为问题等学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对理解教育心理学也有一定的帮助。首先,教育心理学是以心理学为基础,两门学科之间的关系就像医学与生物学、或工程学与物理学之间的关系。然后,从教育心理学又可以发展出研究教育问题的众多特殊领域,包括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学、课程发展、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learning)、特殊教育和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从认知科学及学习科学中得到养分,也回馈到这些学科之内。在大学里,教育心理学专业通常设于教育系内,原因可能是在心理学导论教材中常缺少教育心理学的内容[1]。在我国,教育心理学是讲授给将要从事或已经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一门理论知识,并指导教师的实践。教育心理学者除了到学校做实验外,并不介入学校的心理辅导、咨询、评估和矫正学生的实际活动中。总之,教育心理学具有抽象性、理论性的特点,是以研究课题为核心的。编辑本段学科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如学生应怎样去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复习有哪些好的方法,等等。教育心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这样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就是心理学与教育结合并逐渐形成一个独立分枝的历史过程。19世纪,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不少学者试图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论证教育过程。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学者。早在1806年,他就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该书企图用心理学的观点来阐述教育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教学的理论问题。1835年,他又写了《教育学讲授纲要》,对前书所述的一系列教育心理学思想作了补充与发挥。赫尔巴特将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对教育心理学的产生,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继赫尔巴特之后,在教育工作中最早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的,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他于1868年发表的《人是教育的对象》,不仅在俄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世界各国研究教育心理学发展史学的工作,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著作。其后,俄国教育家卡普捷列夫于1877年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但由于它并没有提供一个独立的学科内容体系,因此,并不意味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从此确立了。继前面几位先行者的心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之后,类似的著作在其他各国不断出现,但这些著作多数是把心理学知识通过推论,移植于教育的,对实际的教育心理学问题很少专门研究。这类著作的主要贡献在于促使人们去关心教育心理学问题,但并不等于很好地解决了教育问题。由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提倡对儿童身心进行实验研究的“实验教育学运动”。“实验教育学运动”的倡导者是德国教育家莫依曼和拉伊。他们重视对儿童身心发展与改进教育方法的实验研究思想,深深打动了欧美的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他们的倡导下,掀起了一场实验教育运动。这对后来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测验与实验的应用、儿童身心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做出突出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他立志于用准确、精密的数量化方法研究和解决有关学习问题。1903年,他写成《教育心理学》一书,后来扩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并于1913—1914年出版。在该书中,桑代克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从而正式确立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巴甫洛夫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在20世纪50年代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影响了教育心理学。他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给教育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也给教育心理学找到了与自然科学相联系的纽带。第二信号系统学说的提出,使儿童言语与思维的问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为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也不断增加,研究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充。教育心理学由初期偏重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律的讨论,并且大多集中于智育方面的问题,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越来越重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及精神病学的发展都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影响,促使它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国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教育心理学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学都有密切关系,因而对于它的研究对象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见解:①以教育学的体系为依据,研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方法。②认为教育心理学必须研究人的心理结构,并根据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来确定它的理论体系,探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乃至终身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③认为没有必要把教育心理学从普通心理学中区分出来,完全可以应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于教育工作,探讨在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原理,说明加速人的培养的途径。④认为教育心理学主要任务是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效果和评价问题,应当着重研究学习理论,尤其是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理论。至于儿童心理发展、成人心理、心理卫生、个性等,除非与教育和教学直接有关者外,不应归入教育心理学,而应当归入普通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去。⑤认为教育心理学应着重研究在教育和教学影响下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的规律,并结合实际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直接促进教育和教学的改革,提高质量,以最好的效果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综合上述意见,教育心理学虽与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有密切关系,但是它主要是研究在教育和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因此具有自己的特点。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因为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培养人的工作,要切实有效而又迅速地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还需要借助于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以深入发现和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并为明确某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选取教育内容和方法,提供心理学的依据。所以,教育心理学既不是简单地应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解释或说明教育和教学的现象,也不是把教育和教学过程当作心理活动的一般过程,而是要揭示在教育和教学的影响下,学生的外部信息与内部信息的交换过程和交互作用中所引起的机能系统的变化与控制的规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在教育和教学影响下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如学生掌握知识技能、道德规范及其个性形成等心理规律。学生本身的体质和心理发展的关系,以及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心理因素,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编辑本段研究任务是一门交叉学科。所以它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又会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教育心理学具有双重任务:首先,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其次,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产生渊源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这样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就是心理学与教育结合并逐渐形成一个独立分枝的历史过程。19世纪,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不少学者试图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论证教育过程。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学者。早在1806年,他就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该书企图用心理学的观点来阐述教育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教学的理论问题。1835年,他又写了《教育学讲授纲要》,对前书所述的一系列教育心理学思想作了补充与发挥。赫尔巴特将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对教育心理学的产生,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继赫尔巴特之后,在教育工作中最早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的,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他于1868年发表的《人是教育的对象》,不仅在俄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世界各国研究教育心理学发展史学的工作,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著作。其后,俄国教育家卡普捷列夫于1877年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但由于它并没有提供一个独立的学科内容体系,因此,并不意味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从此确立了。继前面几位先行者的心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之后,类似的著作在其他各国不断出现,但这些著作多数是把心理学知识通过推论,移植于教育的,对实际的教育心理学问题很少专门研究。这类著作的主要贡献在于促使人们去关心教育心理学问题,但并不等于很好地解决了教育问题。桑代克由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提倡对儿童身心进行实验研究的“实验教育学运动”。“实验教育学运动”的倡导者是德国教育家莫依曼和拉伊。他们重视对儿童身心发展与改进教育方法的实验研究思想,深深打动了欧美的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他们的倡导下,掀起了一场实验教育运动。这对后来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测验与实验的应用、儿童身心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做出突出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他立志于用准确、精密的数量化方法研究和解决有关学习问题。1903年,他写成《教育心理学》一书,后来扩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并于1913—1914年出版。在该书中,桑代克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从而正式确立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历史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是桑代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测量实际上是进步教育时期的实验教育时期的成果.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到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2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三、成熟与完善阶段(60年代到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80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则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60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曾一度中断。70年代末,我国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教育心理学家们自编了多本教材,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巴甫洛夫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在20世纪50年代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影响了教育心理学。他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给教育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也给教育心理学找到了与自然科学相联系的纽带。第二信号系统学说的提出,使儿童言语与思维的问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为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也不断增加,研究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充。教育心理学由初期偏重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律的讨论,并且大多集中于智育方面的问题,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越来越重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及精神病学的发展都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影响,促使它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国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教育心理学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研究趋势1.研究学习者的主动性。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4.研究社会性环境的影响。5.研究情境性环境的影响。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出自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内容和范围,欧美国家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一般的是研究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的心理活动、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学习辅导与心理卫生、学习心理结构与模式、教育的评价和心理测量以及教师心理等。中国则根据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要求,着重研究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过程及其规律;学习的性质、结构、模式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心理过程;各门学科的特殊心理现象和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心理问题;学生的体质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个别差异、个性发展、超常、低常及特殊才能的儿童心理特点;测量与评定的心理分析;教师心理等问题。与学校心理学区别[1]教育心理学是主要研究教学过程和学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它主要侧重于正常学生群体的心理规律的研究,考察这些学生在常态的教学中是如何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在我国,教育心理学是讲授给将要从事或已经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一门理论知识,并指导教师的实践。教育心理学者除了到学校做实验外,并不介入学校的心理辅导、咨询、评估和矫正学生的实际活动中。总之,教育心理学具有抽象性、理论性的特点,是以研究课题为核心的。学校心理学是一门具有浓厚的临床实践特色的心理学科,它不仅为学生、教师和家长开“药方”,而且直接从事干预、咨询服务,并考察干预的效果。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直接介入学校的教育活动,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他们所要面对和解决的是一个个具体问题,而不是课题,他们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对基本理论概念则不十分注重。对于两者的区别,可以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工作者也研究学习落后者的问题,但把它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则深入到学校班级中帮助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家庭环境或教师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矫正计划,改进落后学生的学习活动。另外,学校心理学吸取了临床心理的模式,而这在教育心理领域是不存在的。这一模式的内容包括:1、围绕着心理问题与环境的关系和心理问题原因的分析形成一个概念框架,以解释心理问题的发生;2、使用一定的心理学专业技术,结合现有的条件,为改变行为提供有效的指导;3、利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有行为问题的学生提供服务和辅导。可以看出,学校心理学工作者与临床医生有些相似之处,对学生、教师的各种心理问题实施矫正,他们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而且必须掌握行之有效的技术。研究方法综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和其他科学一样,坚持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指导下,采用观察法、调查访问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等。比较切合实际的研究方法是开展实验研究,经常观察、访问、记载出现的心理现象、心理动态并进行分析,以加速认识学生在教育和教学影响下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定量方法测验分数和其他教育变量常常呈现接近于正态分布也许教育心理学的第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创新就是发展和应用了查尔斯斯皮尔曼的要素分析(factoranalysis)。要素分析也是教育心理学家使用多重变量分析方法的一个实例。定性方法定性方法用于那些描述事件、过程和理论意义的教育研究。用于教育心理学的定性方法常常来自于人类学、社会学或社会语言学。例如,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被用于描述课堂上的教和学。在这种类型的研究中,研究者作为参与观察(Participantobservation)者或被动观察者,收集详细的自然状态记录。然后,笔记和其它数据可以用“扎根理论”(或译“实地理论”,groundedtheory)等方法来进行分类和解释。对于多种数据资料进行“三角测量”的交互核对,在定性研究中有很高的价值。个案研究(Casestudy)是定性研究的一种形式,关注于某一个人、组织、事件或其他实体。本质特征教育心理学就是学与教这个过程的方方面面规律的科学,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的特征。教育心理学首先就要了解教育过程的执行者。教师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观念和方法,有些老师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因而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有些老师则认为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张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习和提高。另外,研究还发现,教师的性格特征也会影响教学过程,严厉的老师更倾向于采用传统教学法,课堂气氛也不很活跃,而民主活泼的老师则更愿意采用新式教学法,更愿意多作尝试,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在老师面前也能够更自由的表现自己。二、学生的特点。而作为学生,也都有自己的一套“读书哲学”,有的孩子坚信学习靠积累,坚信“笨鸟先飞早入林”,相信一份汗水自然会有一份收获;而有些孩子则坚信“聪明有种”,天生愚笨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是白搭,“越勤越显其拙”,因而根本不愿意多下功夫,还看不惯别人下苦功。持这两种不同观念的孩子在学习上可就不一样了,对于自己学得好,有成绩的科目,可能还没有明显的区别,可一遇到难度大,学不好,不感兴趣的科目,前者可能还会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下去,后者则可能很快就放弃了,结果当然也会很不一样。教育上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提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才能有的放矢的实施教育,教育也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效。因此,教育心理学还必须了解教育过程的另一半参与者。三、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方法对于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有什么影响,以及教师如何与教学方法进行匹配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等等,也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物理、化学等操作性强的科目可能很有用,但对于历史、语文等科目却可能没什么效果。对同一门学科,不同的内容来说,同一种教学方法的作用也可能相差很远。例如,话剧文章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等等,而古诗、文言文却很难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同样,不同的教师也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活泼的老师能够和学生达成一片,采用活动教学法时更自如;而严厉的不苟言笑的老师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对学生来说也是如此,有些学生喜欢自己发现问题,因而探索性的方法更适合这些学生,而对于那些不爱动脑筋,喜欢老师告诉自己方法,以便按部就班的执行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就不合适了。社会道德与认知发展算盘为学习抽象的概念提供了具体经验要理解儿童、青春期、成人和老年学习者的特征,教育心理学发展和应用了人类发展心理学理论。发展理论以不同的阶段来区分个体迈向成熟的过程,描述了智力(认知)、社会角色、道德推理、以及关于知识本质的观点的变化。例如,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将皮亚杰发展理论应用于教学,认为儿童的成熟经过了认知能力的4个阶段。皮亚杰假设儿童在11岁之前不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对年幼的儿童的教学需要使用具体形象的物体和例证。研究者已经发现了若干的转变,例如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并不是同时发生在所有领域。一个孩子可能在数学方面进行抽象思维,但是在人际关系方面仍然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也许皮亚杰最为不朽的贡献是他洞察到,人们通过一个自我调整过程,积极地建构他们的理解。皮亚杰提出了道德推理的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最初对道德的天真理解,是基于行为及其后果;以后逐渐发展到考虑行为的目的。皮亚杰的道德发展观点被劳伦斯·柯尔伯格精心阐述成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不过,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描述的的道德推理尚不足以说明所有的道德行为:例如,还需要例如建模(如道德的社会认知理论所描述)等其他因素来解释校园欺凌。发展理论有时并非表现为转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阶段,而是在不同的维度上逐渐增加。认识论信念(关于知识的信念)的发展,已经描述了人们信念的逐渐变化:知识的确定性和持久性,能力的稳定性,和权威(例如教师和专家)的可信度。人们对于他们在教育和成熟中获得的知识,已经发展了较为世故的信念。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首先,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索、揭示的心理学规律不仅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而且为整个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作出了贡献。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表现出的记忆规律对普通心理学乃至整个人类记忆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二、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人类能够改造世界...

教育心理学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教育心理学一直以学习心理问题为基础。今天看来,学习心理问题仍然是它的核心,但不能以偏概全,忽视或削弱了其他一些重要方面的问题。人的培养决不是仅仅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就足够了,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早就明确规定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个性全面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一《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答:教师资格证考试之一《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有哪些呢?不知道的小伙伴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围: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包括五要素:学生(学习主体)、教师(指导地位)、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载体...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是什么?
答:(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也更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有助于教学工作产生更为优化的效果。来源于考试大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一)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答: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教育学心理学培训心得总结
答:我非常重视和珍惜此次的两学培训,为的就是自己能够更多的结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去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行为,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我对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和机制对我国教育作出公正合理的指点和批判! 下面就近期的学习,谈一下我的学到了什么: 首先,我了解了一些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对《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答: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欢迎阅读参考。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1】 1. 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

心理学可以学到什么?
答:2022-08-31 · TA获得超过445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70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9.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心理学可以学到什么? 我和你一样,我现在对心理学这门知识也很热爱。我刚学大概也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所以可能在回答上不是那么完美,也希望你能理解。 首先...

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类型
答:心理学分为几个类型 从宏观上来说心理学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也就是是理论型和实践型,理论的心理学主要的就是指心理学的各种理论知识,而实践就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现实的实践活动。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按照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心理...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答: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而且是一门交叉学科,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又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学习的性质、特点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