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蔡锷将军没有英年早逝的话,他之后会有怎样的发展?

作者&投稿:戚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蔡锷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双全,他的英年早逝的确让人惋惜,如果他没有那么早就去世的话,北洋军阀不会变成那种混战的局面,起码四川的局势不会成为后来那个样子,有蔡锷在,云南的唐继尧会安分很多。

被招进入北京

蔡锷,字松坡,出身农家,年轻的时候进入长沙实务学堂,是梁启超先生的得意门生。后来到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一直在军界任职,辛亥革命时期他领导了云南的“重九起义”,成为了云南都督,深受云南军民拥戴。

当时的袁绍凯利用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逼孙中山下台,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临死大总统,登上总统宝座的袁世凯想起远在云南手握军政大权的蔡锷,感到非常不安,可又鞭长莫及,于是在1913年把蔡锷调到了北京,任命他为编译处副总裁、全国经界局督办。

蔡锷虽然被授予了高级职务,但是并没有什么权利,每日还被人暗中跟踪,甚至往来的信件都要被人暗中调查,这时期的蔡锷选择了静观其变,伺机而动。

设计返回云南

在经常的两年时间里,蔡锷彻底的认清了袁世凯的真满目,看到袁绍凯在复辟道路上越走越远,蔡锷与天津的梁启超设定了反袁世计划,两人商定了“云南于袁氏下令称帝后即独立,贵州则越一月后相应,广西则越两月后响应,然后以云贵之力下四川,以广西之力下广东”的计划。

同时他通过密电与西南军政人员互相通气,秘密派人到滇、桂、湘、粤地区运动。但为了迷惑袁世凯,蔡锷表面上则装作不理政事的样子,整日留恋于小凤仙处,1915年11月11日,在小凤仙的掩护下,蔡锷潜回天津,从天津乘船来到日本,然后又转道香港、河内,最后在12月19日回到了昆明。

领导护国运动

回到昆明后的蔡锷连续会同其他领导人召开了四、五次滇军军官会议,决定进行武装讨伐袁世凯,由于这次战争的目的就是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共和国体,所以称为护国战争。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人联名宣布云南独立,为了能让原本摇摆不定的唐继尧能够坚定的反袁,蔡锷推荐他为军政府都督,蔡锷为第一军的总司令。

袁世凯听到这个消息后,紧急调曹锟、张敬尧率领部队进趋泸州,同时发电给刘存原的第二师布防四川南部,龙觐光进军云南南部,企图利用兵力的优势将护国军消灭。

但事态的发展完全不在袁世凯的控制之内,蔡锷率领的护国军一路高歌猛进,1月16日出云南,21日便攻占了四川宜宾,紧接着就进军南溪,打得伍祥祯溃不成军。但是在关键时刻唐继尧却没有及时给蔡锷补充军粮,使得蔡锷在3月下旬不得不停止进攻,与北洋军在纳溪和大洲驿之间对峙。

这时贵州都督刘显世及时的送来了五万元军饷,暂时解了燃眉之急,蔡锷于17日带病进军,一举攻下江安、南川、彭水等地,北洋军阀全线崩溃,护国战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可惜的是由于长期随军的艰苦转战,蔡锷的病情急剧恶化,在1916年11月8日,蔡锷在福冈大学医院去世,年仅34岁。

可以说如果蔡锷没有过早的去世,他带领护国军打造的稳定局面,起码会持续到日本侵华时期,那样的话中国的抗日战争也不会如此辛苦,日本也不可能再中国如此肆无忌惮。



蔡锷生于1882年12月18日,字松坡,湖南邵阳人,发迹于云南,成名于云南。

蔡松坡在只有34年的一生中,似乎只做过两件事:

第一件是在武昌事发后率领云南军界起义,响应辛亥革命,当上了云南军政府都督;

第二件是在袁世凯称帝后秘密潜回云南,率先竖起“护国讨袁”的旗帜,最后成功逼迫袁世凯取消了帝制。

虽然只有这两件事,但却已经足够让他成为历史书上不会被磨灭的传奇。

如果要论蔡松坡一生是革命心更重,还是私心更重,我认为应该是革命心。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忽视他的私心,特别是在政治上的私心,或者称为野心更合适。

蔡锷在1902年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当时同在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的蒋百里、张孝准并称“中国士官三杰”,而三人回国以后,蔡锷在政治上的成就是最高的,名气也高于蒋、张两人。

蒋百里虽然是“制造将军”的将军,但是只论名气的话,确实不如蔡松坡,这是因为蔡锷更懂得如何在政治上投机,或者投资。

在袁世凯势大的时候,蔡锷说他“宏才伟略”,即便是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的时候,蔡锷也仍然表示支持和拥护袁世凯。

后来,袁世凯调蔡锷进京,蔡也是欣然往之,蔡自己也能感受得出袁世凯对自己的看重,当时袁世凯正在极力地拉拢他,如果去了北京,在政府中枢任职,必然更利于自己以后的发展。

如果蔡锷自己真不想去北京的话,他远在云南,手握一省军权,袁世凯恐怕也会投鼠忌器。

在袁克定和“筹安会”为袁世凯筹划称帝的时候,蔡锷也是点头表示支持和拥护。

直到袁世凯被群起而攻之的时候,蔡锷发现袁世凯已经玩不转了、撑不住了,所以赶紧溜回了云南。

如果袁世凯真的在监控蔡锷话,蔡能走得脱吗?就连远在上海的陈其美,袁世凯即便已经四面楚歌,也能让人取了陈其美的性命,何况一个只身在北京的蔡松坡?

袁世凯欣赏蔡锷,因此多少有些不愿迫害罢了,蔡锷在京3年没有回云南,也是因为他仍然抱有期待。

但是,蔡锷因为在“二次革命”中支持袁世凯,又表示拥护袁世凯称帝,如今袁世凯的处境岌岌可危,如果哪天袁倒台了,蔡松坡恐怕很难有好果子吃了。

所以,在这关键时刻,蔡锷必须扭转自己的形象,成为一个“反袁斗士”,他在回到云南后发表“告滇中父老文”,也是一口一个“袁逆”。

在1916年1月发布的“护国军政府布告”中又将袁称为“国贼”,痛数袁世凯“十九罪”。

最后,率先和唐继尧竖起了“护国讨袁”的旗帜。

这是他的革命心,但又何尝不是他在政治上的私心?

蔡锷回到云南,唐继尧已经坐稳了都督的位置,自然不可能将云南还给蔡锷,怎么办?当然是另外找一个地盘了。

因此,他的护国军一路打去了四川。

蔡锷是一个革命家,也是一个政治家,当然,说到底他也是一个军阀。

蔡锷如果不死的话,他当然会成为四川的当家人,后来的刘湘自然也就不会成为川系军阀的头头了。

同时,蔡锷与孙中山的关系还算过得去,所以如果他能够转头支持孙中山的话,允文允武的蔡锷日后肯定能够在国府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肯定不会高于胡汉民、廖仲恺、汪精卫他们。

汪蒋相斗,汪精卫成了汉奸,最后死在了日本;胡蒋相争,胡汉民被软禁,被逐渐边缘化。

所以,在蒋介石崛起以后,蔡锷的发展将会取决于他对待蒋介石的态度,但是我恐怕他向蒋低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最后被蒋介石铲除的可能性更大。



他之后会跟随时代的潮流,参与到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之中,取得自己的成就,成为像孙中山等人一样的伟大革命者

国后党的前身是革命党,革命党的前身是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而成的!湖南江浙的革命者并不是孙文的嫡系!蔡锷并不是极端暴力革命者,袁世凯复辟限制革命党人扩张还有宋教仁被刺激发了蔡锷的抵抗意识!明明知道凭云南一省之力无法对抗北洋军!蔡锷是很清醒的占领云贵川扩大军事力量。结果袁世凯病故蔡锷也重病远走日本!

活到建国后可能会是全国政协名誉主席

~

如果蔡锷将军没有英年早逝的话,他之后会有怎样的发展?
答:蔡锷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双全,他的英年早逝的确让人惋惜,如果他没有那么早就去世的话,北洋军阀不会变成那种混战的局面,起码四川的局势不会成为后来那个样子,有蔡锷在,云南的唐继尧会安分很多。被招进入北京蔡锷,字松坡,出身农家,年轻的时候进入长沙实务学堂,是梁启超先生的得意门生。后来到日本学习军...

如果蔡锷将军没有英年早逝的话,他之后会有怎样的发展
答:蔡锷如果不死的话,他当然会成为四川的当家人,后来的刘湘自然也就不会成为川系军阀的头头了。同时,蔡锷与孙中山的关系还算过得去,所以如果他能够转头支持孙中山的话,允文允武的蔡锷日后肯定能够在国府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肯定不会高于胡汉民、廖仲恺、汪精卫他们。汪蒋相斗,汪精卫成了汉奸,最后...

如果蔡锷不英年早逝,他以后会是什么发展?
答:如果蔡锷不英年早逝,蔡锷会将云南搞得有声有色,建立新的革命政权。蔡锷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后来有历史专家评论说,如果蔡锷不是英年早逝,中华民国的历史就完全改写了。蔡锷,原名艮寅,是上个世纪中国有影响的人物。他曾与梁启超、谭嗣同学习,受过高等教育,爱国无私,但在34岁时...

如果蔡锷不英年早逝,他以后会是什么发展呢?
答:还有很多很多他的事情,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下他,这样的人虽然得罪了其他人,但是为云南的人民谋得了福利,如果不英年早逝,云南将免于战火,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蔡锷也会继续在云南以一个实干家的姿态来为国家的未来担忧

如果蔡锷不英年早逝,他以后会是什么发展?
答:他后续应该像孙中山先生一样继续领导中国的革命。蔡锷将军是著名的爱国者,因为袁世凯的帝制复辟,可以不顾身体的健康情况毅然决然选择推翻袁世凯政府,这样的性格如果不英年早逝,势必会带领革命者坚持革命。

蔡锷将军假如没有英年早逝,他以后会是什么发展?
答:蔡锷将军如果没有英年早逝,我认为他会像我们国家一些领导人一样领导中国的革命。因为他是我们近代历史上一个有着高学历留洋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他的军事能力也是很强的一个人。一、蔡锷的发迹蔡锷汉族人,湖南邵阳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有名的一个爱国者,也是非常有名的一个军事家和政治家,而且他的...

如果蔡锷不英年早逝,他以后会是什么发展呢?
答:若上苍肯给予蔡锷先生数年时日,那么在抗战之初,中国军队便有可能构建起有效的防御体系。在上个世纪初,涌现出了许多风云人物,蔡锷将军便是其中之一。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出色的军事能力,只可惜34岁便英年早逝。假如他能活得更长久一点,它会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今天协虎就带大家回顾一下蔡锷将军...

如果蔡锷不英年早逝,他以后会是什么发展?
答:如果蔡锷不英年早逝,他以后会是什么发展?蔡锷是中国近代史上相当有名的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后世的历史研究专家曾评价说:如果蔡锷没有英年早逝,恐怕民国时期的历史会完全被改写。那么,蔡锷究竟做过哪些事,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于1882年出生在湖南邵阳。蔡锷幼年时期家境...

追忆民国:国葬第一人蔡锷的传奇一生
答:蔡锷在短暂一生中做了足以改变民国 历史 进程的多件大事,在近代史上占有了重要地位。后世的 历史 研究专家曾评价:“如果蔡锷没有英年早逝,恐怕民国时期的 历史 会完全被改写。” 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致敬蔡锷将军! 参考资料:「1」军官团《病情急转直下,蔡锷的革命之路还有多远?》 「2」白义俊《蔡锷〈五省...

忠于理想:追忆护国将军蔡松坡
答:尽管蔡锷英年早逝,年仅34岁,但他的人生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在遗嘱中,对护国军的牺牲者表达了深深的敬意,也表达了对未能为国贡献更多的遗憾。他的葬礼,由北洋政府以国葬规格举行,孙中山先生的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是对他的最高赞誉。蔡松坡,一个名字,一段历史,他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