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虽然毁誉参半,但他身上有一个优点,让很多女人都羡慕不已

作者&投稿:孔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自古美人配英雄”,众所周知,历史上绝大多数成功人物的背后,多数都有一女人的影子。

虽说红颜祸水,亦云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过,也不可一概而论。历史的长河告诉我们,不可片面地去看待任何问题。在本就是地位低下的封建时代,女子的成名远比男子困难得多,想要在史册上留下轻描淡写的一笔,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其中也不乏有些成功的例子。

而李鸿章与其妻妾之间的柔情故事,却让我们对这个男人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由得感叹:寻常家国事尚且感人肺腑,更何况是铁汉柔情。我们暂且抛开李鸿章的历史功过不谈,仅仅从他对其妻妾的关心与照顾,便可知道,李鸿章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也许,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地位远不如今天的地位,今天看来,李鸿章的所作所为还不值得称道。不过,若将其放在当时的社会来看,他可就是一个是实实在在的好男人了。在这个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时代,可是打着灯笼也难以找到了。

历史上的李鸿章,我们能从教科书上了解到,1895年中国与日本的战争战败后,与日本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又于1901年与日本签订了《辛丑条约》。看这一条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对于一个臣子来说,李鸿章无疑是十分失败的。

毕竟,作为一个臣子的使命,就是为国家富强、民族独立而努力,可是,李鸿章作为当时清朝 *** 的首要官员,却只能看着国家衰落,而无所建树。从历史贡献以及他当时所处的地位来说,这确实有些不尽人意。

虽然,他兴办洋务运动,操练海军,注重教育使得当时的晚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观,但近代史上的种种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都无疑是惨痛的教训。

铁血柔情,铁血男儿亦非是真的铁血无情:一生都在生死棋局之中挣扎的李鸿章,恐怕鲜有人知他参加秀才考试时所作的文章则是一篇爱情神话吧。而且,他凭借这篇爱情神话,还取得了安徽学政的第一名。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作文之中参杂着爱情主题这是很少的。

可是,谁又能想得到呢?李鸿章这样一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硬汉,居然会钟情于爱情神话。也许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许是意识到政坛风云莫测,以此有所寄托。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男子三妻四妾很是正常,有人恐怕对妻妾并无多少关心与挂念,不过,李鸿章可不同。其妻周氏原本就是他老师的女儿,比李鸿章大两岁。他在外带兵打仗时,很多诗文中则体现了对其女儿的思念,以及对周氏的愧疚之情。

据说,跟她的婆婆一样,周氏也是个大脚,能吃苦,能干活,只是“命”跟婆婆不一样,上天没有把她婆婆的好“命”传给她。婆婆活了八十三岁,她只活了四十岁;婆婆是先苦后甜,后半生享尽荣华富贵,而周氏的一生都处在艰难困苦之中,咸丰十一年就病故了。

当然,古人的年龄普遍较低,这这个年龄看起来似乎不算什么,不过,李鸿章对于其侍妾冬梅的去世之伤心可谓更是感人。为了哀悼其去世,还特意写了一组情哀词绝的悼亡诗,诗云:“莲房坠粉梦京华,戎马飘零何处家。无那江城传一纸,隔年又唱落梅花。”

由此可见,站在历史舞台前方,烙印在人们心中的铁血男儿,也有柔情似水肝肠寸断之时。只应了那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常识中,中国古代有女子去世很少会有悼亡的,除非是特别出名亦或是有特殊地位者。

对于一个微不足道的侍妾,在常人看来远没有必要吧,但李鸿章却不是这样。其后,刚刚经历丧偶之痛的李鸿章遇见了继室赵小莲,系太湖望族、进士赵昀之女。两人洞房时亦曾对曰:“女非将才不嫁,男须嫦娥方娶。”由此可见,李鸿章对其继室用情至深可见一般。

按说,封建社会里原配夫人的地位非常重要,死后应当与丈夫合墓的,而周氏既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又没有留下儿子,她的原配夫人的待遇就受到了挑战——最后与丈夫合墓的是李的继室赵氏夫人。

1879年,时在天津的李家,发生了一件说大不大、寻常人家都会发生的事情。

李鸿章的一个侧室病了,可是,这在李鸿章眼中就是一件大事啊。当时的中医,以李鸿章的地位,肯定是可以请到最好的,可是,却都束手无策。于是,当时已经渐渐发展起来的西医临危受命,终于,在西医一个多月的治疗下,李鸿章的侧室莫氏终于痊愈了。

此后,因为其侧室莫氏之事,他甚至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支持兴办西医医院。也许,在寻常的一个大家族里,像莫氏这样的侧室,估计也只能是躺在床上等死吧。不过,她很幸运的遇见了李鸿章。这个就算是放在现代社会也一定会成为好男人的人,不遗余力的让她活了下来。

虽说,李鸿章的历史功绩不怎么样,但是,对于自己的妻室,李鸿章还是很上心的。不过,纵观历史长河,生在中国最悲惨的年代,能有它那样的成就,也算是非常不错的结果了。我们也不能过多地去苛求一个历史人物。毕竟,人所处的时代不同,角度自然也不同。

历史上,有人不是也是说了么:“中国之败,并不是李鸿章的过错,而是没有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从而落后了... ...落后则要挨打。”所以,正确的去看待历史,李鸿章也算是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话说,李鸿章的先世本姓许,明末避乱由江西湖口迁至合肥。九世祖李心庄无子,同庄姻戚许迎溪将次子子慎所给其为嗣,改姓李。李鸿章故居建于19世纪末,规模很大,许多人用“李府半条街”来形容李家住宅群的恢弘气势。

曾历经百年的风风雨雨,可李府依然保留独有的风貌,但却在十年动乱的时候,其故居遭到了严重破坏... ...



~

李鸿章的祖籍是哪里?有遗迹吗?故乡人怎么评价他?
答:何况,他不签,还会有人来签的,他赴日本签条约时,日本侵华势力的激进分子,就妄图刺杀李鸿章,阻止签约,好借口进兵中国!李鸿章被子弹射中面颊,血染蟒袍,他心中的郁闷无处倾诉,签字时,不敢给祖先再添耻,只在条约上签了"肃"签约后回国,13日后,在郁闷和受刺伤的影响双重刺激下,含怨含冤而去!补充:1、...

有关大一统的成语
答:出处:《礼记·儒行》:“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礼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 毁誉不一 毁誉:诋毁和称赞;不一:不一样,不一致。有人说好,有人说坏,说法不一。 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七回:“外臣毁誉不一,俱着各自据实奏闻。” 毁誉参半 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表示对人的...

关于古代吴三桂的故事
答:人生之善与恶,无一不在他身上迸发……然而,作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吴三桂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上却又是最最关键的筹码。曾左右了当时的历史走向。因此,后人对其评价多是毁誉参半、亦扬亦异的。很难勾勒出他本身的性格及其演绎出的那些光怪陆离、令人目不暇接的人生变故。 一、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经过之简述 ...

刘克庄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他在诗词文赋上有什么成就?
答:再看刘克庄的一生,他生活在南宋最后的安稳岁月里,出生时,正值淳熙年间,彼时的大宋国泰民安,甚是安康,可即便如此,刘克庄作为一个典型的文人士子,他的一生过得并不那么顺畅,在仕途上,急进心态突出,四度立朝,五次罢官,为官正直,勇于进谏,可最后与贾似道的结交却为世人不解,对他毁誉参半;在诗词文赋之上,受辛、陆...

如何看待“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句话?
答:而他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也能酿出一种味道、活出一种境界来,一旦时来运转,就会做出意想不到...在五十五岁时,他上疏请求解除一切职务,注销爵位,提前退休,在宦海沉浮、毁誉参半中成就了自己的千古英名

清朝有那些吴氏历史人物
答:人生之善与恶,无一不在他身上迸发……然而,作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吴三桂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上却又是最最关键的筹码。曾左右了当时的历史走向。因此,后人对其评价多是毁誉参半、亦扬亦抑的。很难勾勒出他本身的性格及其演绎出的那些光怪陆离、令人目不暇接的人生变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

吕后的生平???
答:这场危机由于项伯相救,说了一番杀太公没有任何作用,只能使两家的仇结得更深之类的话,项羽才平息了怒气。太公得以躲过一劫,吕后也因此得以躲过一劫。 刘邦虽然在做汉王之时已经宠幸上了戚夫人,但是,刘邦不解决吕雉的问题可以,但他不能不想办法解决其父做人质的问题。因此,刘邦与项羽在荥阳对峙了两年多之后,由于...

罗丹的一个故事
答:让·巴蒂斯特请来了妻子的妹妹泰蕾兹姨妈,让她到区里填写罗丹出生登记表,因为他和34岁的妻子都不会写字。他说:“我们叫他弗郎索瓦·奥古斯特吧。”于是姨妈就写道:“弗郎索瓦·奥古斯特·罗丹,1840年11月12日,生于巴黎市阿尔巴莱特大街3号。”19世纪的法国,政治动荡,战争频繁,这是一个革命运动...

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答:真相就是弱肉强食,而不是温良谦逊;真相就是贷款买房子,而不是攒钱买房子;真相就是人无完人,成功者大都毁誉参半,而不是谨小慎微、处处求全;真相就是要敢于拥抱变化和风险,而不是一味求稳、安于现状。 普通家庭的孩子,信这些吗?当然不信。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中庸之道」。 我有个前同事,在这家公...

如何评价朋友圈“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文案?
答:即使很多人表面没有表现出来,某天遇到类似的话题讨论时,就一定会有人不太善意地提起你。甚至于,你的家人,也会因此经常奚落你,看轻你。从理性的角度来讲,那一长串扎心的文案,也有为了达到宣传效果,而刻意渲染和夸大的成分存在。生活确实非常艰难,我们也的确被各种催着跑。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