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发现地球磁偏角的人是谁 我国科学家谁是世界上发现磁偏角

作者&投稿:张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沈括。

沈括的《梦溪笔谈》在磁学方面研究成果尤为卓著。他最早记载了人工磁化的一种简便方法,即“以磁石磨针锋”,造指南针。

他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指出地磁场存在磁偏角的人,即磁针所指“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西方的这一发现要比沈括的发现晚400年。

沈括力主从观测天象入手

以实测结果作为修订历法的根据。据说为了准确观测天象,这位一丝不苟的科学家曾连续3个月每天夜里亲自用“窥管”观测北极星的方位,并将初夜、中夜、后夜所看到的北极星的位置准确地画在地图上,最终测算出了北极星同北极之间的距离。

在他的主持下,重新修订的奉元历终于在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颁布施行,此后,他又进一步提出了“十二气历”的主张,他以十二气作为一年,一年分四季,每季分孟、仲、季三个月,并且按节气定月份,立春那天算一月一日,惊蛰算二月一日,依此类推,这种历法已经与我们今天使用的阳历已经十分相似。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磁极



世界上最早发现地球磁偏角的人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沈括(生卒年公元1031年-1095年)。其为北宋时期的官员、科学家,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

其代表作《梦溪笔谈》第二十四卷第437条中明确记载的自己经实验证明了磁针“能指南,然常微偏东”,即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完全重合,存在磁偏角。此项发现比比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发现磁偏角现象早了400多年。

沈括的部分成就:

1、光学:沈括通过观察实验,对小孔成像、凹面镜成像等原理作了准确而生动的描述,其用“碍”(焦点)的概念,指出了光的直线传播、凹面镜成像的规律。此外沈括还第一次记录了“红光验尸”的内容,是中国关于滤光应用的最早记载,至今还有现实意义。

2、石油概念的提出:世界上最早记载有关石油的文字,见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历史上,石油曾被称为石漆、膏油、肥、石脂、脂水、可燃水等。直到北宋,沈括才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石油”这一科学的命名。

3、华北平原地形解释:沈括根据太行山岩石中的生物化石和沉积物,分析出华北平原过去曾是海滨,今已东距大海已千余里,而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滹沱河、涿水、桑乾河等冲积形成的。这是对华北平原成因(冲积平原)最早的科学解释。

4、水平高程测量法:公元1072年沈括主持汴河的疏浚工程,用“分层筑堰测量法”测出了河南开封上善门至泗州淮口直线距离420公里之内,水平高差为63.3米。存世古文献中最早记录水平高程测量的方法、过程和结果的科学家。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沈括



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

于11世纪末著的《梦溪笔谈》中,在记述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可以指南的时候指出:“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发现。 

磙偏角、磁倾角(地球磁场和水平面的夹角)、地磁场的水平分量,称为地磁三要素。欧洲人对磁偏角的发现,是在哥伦布海上探险途中的1492年,比沈括晚四百多年。

关于分类

地磁要素的短期变化,来源于电离层及太阳活动的影响,变化形态比较复杂,分平静变化和干扰变化。平静变化是经常性和周期性的变化,有太阳日变化、太阴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影响地球大气电离层的状况,从而造成各地的磁场以太阳日为周期的变化。地磁强度的水平分量的太阳日变化,可达 0.03—0.04μT,约为水平分量的0.5%;地磁偏角的变化可达10′。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磁偏角



  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于11世纪末著的《梦溪笔谈》中,在记述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可以指南的时候指出:“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发现。 磙偏角、磁倾角(地球磁场和水平面的夹角)、地磁场的水平分量,称为地磁三要素。欧洲人对磁偏角的发现,是在哥伦布海上探险途中的1492年,比沈括晚四百多年。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与验证了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磁偏角现象,比西欧记录早 400年。英国人罗伯特·诺曼(Robert Norman)发现一根磁针用绳子在半中间吊起来,跟水平形成一偏角,他将这称为磁偏角。1581年,他在自己的《新奇的吸引力》一书中发表了他的发现。

世界上最早发现地磁偏角的人 是谁~

早发现地磁偏角 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于11世纪末著的《梦溪笔谈》中,在记述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可以指南的时候指出:“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发现。 磙偏角、磁倾角(地球磁场和水平面的夹角)、地磁场的水平分量,称为地磁三要素。欧洲人对磁偏角的发现,是在哥伦布海上探险途中的1492年,比沈括晚四百多年。 地磁偏角就是地球南北极连线与地磁南北极连线交叉构成的夹角。北宋科学家沈括首先发现了地磁偏角。他在《梦溪笔谈》卷二十四中写道:"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我国和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记载。 人们从后来的地磁学发展知道,由于地磁极不断变动,所以地磁偏角随地点的变化而变化,即便在同一地点的地磁偏角大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变。沈括可能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观察磁针指南,以及观察磁针是在各个不同的地点上,所得到的各个偏角值大小也就不一样,多数是偏东的,但是也不完全如此,因而他在《梦溪笔谈》中记为"常微偏东"。 西方直到公元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美洲时才发现了地磁偏角,比沈括的发现晚了约400年
记得采纳啊

答案 :沈括
  磁偏角指地球表面任一点的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的夹角,即磁针静止时,所指的北方与真正北方的夹角。沈括在世界上最早经实验证明了磁针“能指南,然常微偏东”,即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完全重合,存在磁偏角。 这比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发现磁偏角现象早了400多年。

世界上最早发现并记录了地磁偏角的科学家是谁?
答:沈括在世界上最早经实验证明了磁针能指南,然常微偏东,记录了地理子午线和地磁子午线指示的方向并不完全一致。因而他是世界上最早经实验证实并记录了地磁子午线不正南,而微偏东,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记录了地磁偏角的科学家。

世界上最早发现地球磁偏角的人是谁
答:沈括。沈括的《梦溪笔谈》在磁学方面研究成果尤为卓著。他最早记载了人工磁化的一种简便方法,即“以磁石磨针锋”,造指南针。他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指出地磁场存在磁偏角的人,即磁针所指“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西方的这一发现要比沈括的发现晚400年。沈括力主从观测天象入手 以实测结果作为修订历法...

我国科学家谁是世界上发现磁偏角
答:答案 :沈括 磁偏角指地球表面任一点的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的夹角,即磁针静止时,所指的北方与真正北方的夹角。沈括在世界上最早经实验证明了磁针“能指南,然常微偏东”,即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完全重合,存在磁偏角。 这比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发现磁偏角现象早了400多年。

世界上最早发现地球磁偏角的人是谁
答:世界上最早发现地球边角的人是紧迫

司南勺、指南针、指南车各自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谁最早明确记载地磁偏角现 ...
答:回答: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于11世纪末著的《梦溪笔谈》中,在记述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可以指南的时候指出:“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发现。 磙偏角、磁倾角(地球磁场和水平面的夹角)、地磁场的水平分量,称为地磁三要素。欧洲人对磁偏角的发现,是在哥伦布海上探险途中的1492年,...

地球周边有磁场,是中国的谁发现的
答: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1034——1094)在公元1086年写的《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地磁偏角“方家(术士)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沈括是历史上第一个从理论高度来研究磁偏现象的人。

最早发现磁偏角的科学家是谁?
答:沈括 沈括的《梦溪笔谈》在磁学方面研究成果尤为卓著。他最早记载了人工磁化的一种简便方法,即“以磁石磨针锋”,造指南针。他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指出地磁场存在磁偏角的人,即磁针所指“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西方的这一发现要比沈括的发现晚400年。

世界上最早发现地磁偏角的人 是谁
答: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于11世纪末著的《梦溪笔谈》中,在记述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可以指南的时候指出:“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发现。 磙偏角、磁倾角(地球磁场和水平面的夹角)、地磁场的水平分量,称为地磁三要素。欧洲人对磁偏角的发现,是在哥伦布海上探险途中的1492年...

地磁偏角是谁先提出来的是怎么样描述的
答:最早发现地磁偏角 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于11世纪末著的《梦溪笔谈》中,在记述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可以指南的时候指出:“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发现。 磙偏角、磁倾角(地球磁场和水平面的夹角)、地磁场的水平分量,称为地磁三要素。欧洲人对磁偏角的发现,是在哥伦布海上...

世界上第一个清楚,准确地论述磁偏角的科学家是谁?
答: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于11世纪末著的《梦溪笔谈》中,在记述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可以指南的时候指出:“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发现。 磙偏角、磁倾角(地球磁场和水平面的夹角)、地磁场的水平分量,称为地磁三要素。欧洲人对磁偏角的发现,是在哥伦布海上探险途中的14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