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测定碘酸铜的溶度积?

作者&投稿:樊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碘酸铜溶度积的测定如下:

一、目的:

1、进一步掌握无机化合物沉淀的制备,洗涤及过滤操作方法。

2、测定碘酸铜的溶度积,加深对溶度积概念的理解。

3、了解用光电比色法测定碘酸铜溶度积的原理和方法。

4、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吸收曲线和工作曲线的绘制。

二、原理:

将硫酸铜溶液和碘酸钾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混合,反应后得碘酸铜沉淀,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Cu2+ +2IO3=Cu(lO 3) 2↓

三、实验过程:

用量简量取 50mL0.25mol/L 五水硫酸铜(CuSO4·5H20),置于烧杯中,搅拌加入50mL0.5mol/L碘酸钾,加热混合液并不断搅拌(70°左右),约 30min 后停止加热。

静置至室温后碘酸钾(KIO3),加热混合液并不断搅拌 (以洗涤液中检查不到 SO4 为标志(大约需洗弃去上层清液,用倾析法将所得碘酸铜洗净。



~

过滤碘酸铜饱和溶液的仪器为何必须洁净干燥
答:过滤碘酸铜饱和溶液的仪器必须洁净干燥的原因是测碘酸铜溶度积实验时,配置碘酸铜饱和溶液过程中,过滤时漏斗不干,则所得实验结果偏小。

分光光度计测碘酸铜溶度积如何用电脑绘制工作曲线。应该用哪个函数表...
答:原因较多:1是饱和溶液在配置过程中是否有溶液损失;2是所加入的氨水是否真正过量;3是测定波长是否合适;4是标准溶液浓度配制是否准确;5是沉淀过滤时是否做到沉淀没有进入滤液中等等,这些都将影响溶度积测定结果。

怎样制备碘酸铜饱和溶液
答:在系统温度70℃,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6mL 1mol·L - 1硫酸铜一次性加入到33mL 0. 3mol·L - 1碘酸钾反应液中,反应50min.沉淀完全后上层清液即为饱和碘酸铜溶液.如果碘酸铜不饱和测出来的溶度积Ksp会比标准值小

硫酸钙溶度积的测定
答:具体测量浓度的方法,包括滴定法(如AgCl溶度积的测定),离子交换法(如CuSO4溶度积的测定),电导法(如AgCl溶度积的测定),离子电极法(如氯化铅溶度积的测定),电极电势法(Ksp与电极电势的关系),即分光光度法(如碘酸铜溶度积的测定)等,以下分别加以介绍。Ⅰ、硫酸钙溶度积常数的测定(离子交换法)一、 实验目的1...

碘酸铜的制备显色剂是什么
答:碘酸铜的制备显色剂是生成深蓝色的配离子。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资料显示,碘酸铜饱和溶液中的Cu2+与过量NH3·H2O(显色剂)作用生成深蓝色的配离子(Cu(NH3)4)。

烧杯不干燥碘酸铜溶度积偏大原因
答:烧杯不干燥碘酸铜溶度积偏大的原因是碘酸铜难溶性强。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标准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反映了难溶强电解质溶解能力的大小。碘酸铜难溶性强,在其水溶液中,已溶解的Cu2+和IO3-与未溶解的固体Cu(IO3)2之间,在一定温度下碘酸铜溶度积偏大。

碘酸铜溶度积的测定结果偏大的原因
答:溶度积值偏高。碘酸铜溶度积的测定结果偏大的原因是溶度积值偏高,碘酸铜是难溶强电解质,碘酸铜在25℃时,溶度积为6.94×10^-8。

溶度积的测定?
答:碘化铅溶度积的测定(3学时)一、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离子交换法测定难溶物碘化铅的溶度积的方法。2、掌握用离子交换法测定溶度积的原理。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与碘化铅饱和溶液中的铅离子进行交换。其交换反应可以用下式来示意:2R-H++Pb 2+R2-Pb2++2H+将一定体积的碘化铅...

求碘酸铜溶度积实验中铜离子浓度为什么为负值
答:水中溶解了其他盐等杂质,导致你需要测定的对象不能按理论上的数值来溶解,所以测定值偏低。碘酸铜饱和溶液中铜离子浓度,直接用分光光度计测,只能测个吸光度,不能确定浓度,做标准铜离子工作曲线,根据吸光度就可以确定出铜离子浓度了。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强电解质碘酸铜的饱和溶液中,有关离子的...

碘酸铜的溶度积
答:在25℃时,Ksp[Cu(IO3 )2]=6.94×10^-8,碘酸铜为绿色单斜晶体。相对密度5.241(15℃)。受热分解。不溶于乙醇,微溶于水,水溶液为蓝绿色,溶于稀硝酸、稀硫酸和氨水。例题: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 24KI 12H2SO4→2CuI↓ 13I2 12K2SO4 1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