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吾茶陵人文言文

作者&投稿:中叔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刘三吾,茶陵人

刘三吾,茶陵人。初名如孙,以字行世。兄长刘耕孙、刘焘孙都在元朝作官。刘三吾在广西躲避战乱,行省用皇上的命令授他为静江路儒学副提举。明朝军队攻下广西,才返归茶陵。

洪武十八年,因为茹瑺的推荐,刘三吾被召到京城,他已七十三岁了,因上奏对答称合旨意,被授官左赞善,积功升迁任翰林学士。当时天下刚平定,典章制度缺少。皇帝迫切希望制定礼乐制度,德高望重的老儒生纷纷去世,这时才得到刘三吾,皇上十分高兴。全部礼仪制度及三场考试选取士人的方法多由刘三吾修改审定。

刘三吾博学,善于写文章。皇帝撰写《大诰》及《洪范注》,完成之后,都命他写序。敕命刘三吾修撰《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等书,都让刘三吾总领其事,赏赐很丰厚。皇帝曾经说:“我曾经看到奎壁之间有黑气,现在消失了,文运恐怕要昌盛了吧。你们应当有所著作,以称合我的心意。”皇帝写诗,有时令他跟着唱和,曾经赐给他朝鲜玳瑁笔。刘三吾上朝参拜,皇帝命他站列在侍卫的前面。皇帝饮宴群臣,赐予他坐在殿中。他与汪睿、朱善并称为“三老”。不久刘三吾年纪一天比一天老,才智一天比一天衰减,往往触犯圣意,皇上对他的礼遇也渐渐轻了。

洪武二十三年,给晋世子讲授经书,吏部侍郎侯庸弹劾他怠惰职责。降为国子博士,不久复职。

刘三吾性格豪爽,与人交往不用心计,自号“坦坦翁”。到了身临大节的事情,坚定不移不能改变他的志向。懿文太子死,皇帝驾御东阁门,召见群臣对答,恸哭。刘三吾进言说:“皇孙是嫡派后裔,继承帝位,合乎礼制。”立太孙由此开始。户部尚书赵勉,是刘三吾的女婿,因接受赃物获罪而死。刘三吾引咎辞职,皇帝同意。不久,复官为学士。

洪武三十年,偕同纪善、白信蹈等人主考会试。发榜后,泰和宋琮为第一名,北方士人没有中榜的。于是诸生说刘三吾等人是南方人,私下偏向乡人。皇帝发怒,命侍讲张信等人重新阅卷,不合旨意。有人说张信等人故意拿鄙陋的试卷呈上,刘三吾等人实际嘱咐了他。皇帝更加发怒,白信蹈等人判处死罪,刘三吾因为年老戍守边塞。皇帝亲自赐予策问,另外选取六十一人,都是北方士人,当时称为“南北榜”,又称“春夏榜”。建文初年,刘三吾被召回,很久以后去世。

2. 古文翻译,陈岱云妻易安人墓志铭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陈君岱云丧其配易安人,则大戚,哀溢于礼。已而谓国藩曰;“子知吾之哀乎?吾祖自康熙间由茶陵徙长沙,六世百余年,今其存者五人。吾门祚之衰可知也!吾父之没,至今十六年,而死亡相继,凡十三役。吾母之不能一日以欢可知也。吾妻从宦五年,既没而敛,求衵衣无一完者,吾之贫可知也。人之居此世者谓何?吾欲不过哀,得乎?”则又日:“吾妻之贤,子宜有所知,请为铭。”余曰:“然。固知之。”

盖安人卒之前一岁,陈君尝大病。余朝夕存问,备得安人侍疾状。他日,又得陈君所述,以是颇详。陈君之病凡三阅月矣,安人单忧极瘁,衣不解带者四十余日,凡可以自致者,无弗致也。久之,则祷于室神,求促其身之龄以益夫寿。犹不应。六月丙戌,乃割臂和药以进。当是时,安人之母弟易光蕙及陈君之友三数人者皆在,惶愕不知所为。国藩则仰天叹曰:“陈氏累世赖以不坠者,独此人耳,而有他乎?”然已无可奈何。明日疾乍平,则皆讶。光蕙觇安人衣袖血迹,稍廉得之,不敢以询。又数日,疾渐瘳,乃询之。安人曰:“其有之,此不幸事耳,勿复言,伤病者心也。”道微俗薄,举世方尚中庸之说,闻激烈之行,则訾其过中,或以罔济尼之。其果不济,则大快奸者之口。夫忠臣孝子岂必一一求有济哉?势穷计迫,义不反顾,效死而已矣。其济,天也;不济,于吾心无憾焉耳。安人本醴陵人,居长沙,处士昌纲之孙,岁贡生履元之子,以孝谨特为父母所爱。生二十岁矣,而难其适。有王秀才者,自负知人,谓岁贡君曰;“茶陵陈某,神仙人也。即择婿,不可失。此子今贫,不能衣食,数年后,当为达官。不者,且抉吾目也。”是时,陈君之元配没二年矣。既归陈,不逮事舅,以其事父者敬姑,而以事其母者致爱焉。以是得姑欢。凡修所职,皆衷于大体,无巨细必悫。《诗》曰:“何有何无,黾勉求之”,兹可谓贤矣。况有至行足感神明者哉?

安人生于嘉庆某年月日,年三十有一。生子男二人:长远谟;次远济,生四十日而安人卒。女一人。将以某年某月某日归葬于某县某乡某原。余既重其请,乃先期铭之。以激懦者,亦少塞陈君之悲。陈君名源兖,今为翰林院编修,纂修国史也。铭曰:

民各有天惟所冶,焘我以生托其下。子道、臣道、妻道也,以义擎天譬广厦,其柱苟颓无完瓦。自今无以身代者,有一于此双盖寡。忧劳积剧焉可支?天之所陨非人尸。跖修渊短谁敢訾?铭兹大节贞厥垂,有他淑行以类推。

3. 文言文翻译《宋史·范应铃传》

原文:范应铃,字旗叟,丰城人。

方娠,大父梦双日照庭,应铃生。稍长,厉志于学,丞相周必大见其文,嘉赏之。

开禧元年,举进士,调永新尉。县当龙泉、茶陵溪峒之冲,寇甫平,喜乱者诈为惊扰,应铃廉得主名,捽而治之。

县十三乡,寇扰者不时,安抚使移司兼郡,初奏弛八乡民租二年,诏下如章。既而复催以检核之数,应铃力争,不从。

即诣郡自言,反覆数四,帅声色俱厉,庆铃从容曰:「某非徒为八乡贫民,乃深为州家耳!民贫迫之急,将以不肖之心应之,租不可得而祸未易弭也。」帅色动,令免下户。

既出令,复征之,应铃叹曰:「是使我重失信于民也。」又力争之,讫得请,民大感悦。

有大姓与转运使有连,家僮恣横厉民,应铃笞而系之狱。郡吏庭辱令,应铃执吏囚之,以状闻。

调衡州录事,总领闻应铃名,辟为属。改知崇仁县,始至,明约束,信期会,正纪纲,晓谕吏民,使知所趋避。

然后罢乡吏之供需,校版籍之欺敝,不数月省簿成,即以其簿及苗税则例上之总领所,自此赋役均矣。夙兴,冠裳听讼,发擿如神,故事无不依期结正,虽负者亦无不心服。

真德秀扁其堂曰「对越」。将代,整治如始至。

岁杪,与百姓休息,阁债负,蠲租税,释囚系,恤生瘗死,崇孝劝睦,仁民厚俗之事,悉举以行,形之榜揭,见者嗟叹。调提辖文思院,干办诸军审计,添差通判抚州,以言者罢,与祠。

丁内艰,服除,通判蕲州。时江右峒寇为乱,吉州八邑,七被残毁,差知吉州,应铃慨然曰:「此岂臣子辞难时耶?」即奉亲以行。

下车,首以练兵、足食为先务,然后去冗吏,核军籍,汰老弱,以次罢行。应铃洞究财计本末,每鄙榷酤兴利,蕲五邑悉改为户。

吉,舟车之会,且屯大军,六万户,人劝之榷,应铃曰:「理财正辞,吾纵不能禁百姓群饮,其可诱之利其赢耶?」永新禾山群盗啸聚,数日间应者以千数。应铃察过客赵希邵有才略,檄之摄邑,调郡兵,结隅保,分道捣其巢穴,禽之,诛其为首者七人,一乡以定。

赣叛卒朱先贼杀主帅,应铃曰:「此非小变也。」密遣谍以厚赏捕之。

部使者劾其轻发,镌一官。闲居六年,养亲读书,泊如也。

起广西提点刑狱,力辞,逾年乃拜命。既至,多所平反,丁钱蠹民,力奏免之。

召为金部郎官,入见,首言:「今以朝行暮改之规模,欲变累年上玩下慢之积习;以悠悠内治之敝政,欲图一旦赫赫外攘之大功。」又曰:「公论不出于君子,而参以逢君之小人;纪纲不正于朝廷,而牵于弄权之阉寺。

」言皆谠直,识者韪之。迁尚左郎官,寻为浙东提点刑狱,力丐便养,改直秘阁、江西提举常平,并诡挟三万户,风采凛然。

丁外艰,服除,迁军器监兼尚左郎官,召见,奏曰:「国事大且急者,储贰为先。陛下不断自宸衷,徒眩惑于左右近习之言,转移于宫庭嫔御之见,失今不图,奸臣乘夜半,片纸或从中出,忠义之士束手无策矣。

」帝为之动容。属盐法屡变,商贾之赢,上夺于朝廷之自鬻,下夺于都郡之拘留;九江、豫章扼其襟喉,江右贫民终岁食淡,商与民俱困矣。

应铃力陈四害,愿用祖宗入粟易盐之法。授直宝谟阁,湖南转运判官兼安抚司。

峒獠蒋、何三族聚千余人,执县令,杀王官,帅宪招捕,逾年不至,应铃曰:「招之适以长寇,亟捕之可也。」即调飞虎等军会隅总讨之,应铃亲临誓师,号令明壮,士卒鼓勇以前,禽蒋时选父子及AT渠五人诛之,胁从者使之安业,未一月全师而归。

授直焕章阁,上疏谢事,不允;擢大理少卿,再请又不允。一旦籍府库,核簿书,处决官事已,遂及家务,纤悉不遗。

僚属劝以清心省事,曰:「生死,数也,平生学力,正在今日。」帅别之杰问疾,应铃整冠肃入,言论如平常,之杰退,悠然而逝。

应铃开明磊落,守正不阿,别白是非,见义必为,不以得失利害动其心。书馈不交上官,荐举不徇权门,当官而行,无敢挠以非义。

所至无留讼,无滞狱,绳吏不少贷,亦未尝没其赀,曰:「彼之货以悖入,官又从而悖入之,可乎?」进修洁,案奸赃,振树风声,闻者兴起。家居时,人有不平,不走官府,而走应铃之门;为不善者,辄相戒曰:「无使范公闻之。

」读书明大义,尤喜《左氏春秋》,所着有《西堂杂着》十卷,断讼语曰《对越集》四十九卷。徐鹿卿曰:「应铃经术似儿宽,决狱似隽不疑,治民似龚遂,风采似范滂,理财似刘晏,而正大过之。

」人以为名言。翻译:范应铃字旃叟,丰城人。

其母怀孕时,伯父梦见两个太阳照耀门庭,这时应铃诞生。稍稍长大,专心于读书,丞相周必大看了他的文章,赞赏不已。

开禧元年,考中进士,调任永新县尉。县地处龙泉、茶陵溪峒少数民族聚居地要冲,强盗刚平定,作乱的人突然袭击,范应铃查访到主谋的姓名,揪出并惩罚他。

县有十三乡,强盗侵扰常常发生,安抚使移司兼州,起初上奏缓征八乡百姓田赋二年,下诏书同意。以后又催缴检査税租的数量,范应铃力争,不答应。

就赴州自己陈述,反复地说,帅守声色很严厉,范应铃镇定地说:我并不仅是为八乡贫穷百姓,而是也替大人考虑!百姓穷困,用小人之心对付,田租不能收取而祸事却不容易平息。帅守动容,下令免除下等民户田租。

命令发布以后,又征收,范应铃叹息道:这。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

【答案】【小题】B【小题】A【小题】D【小题】北方人疏懒,向来没有积蓄,今年秋天再次歉收,百姓怎么承受得了!事变的发生,恐怕不能预料。

国家在北方建都,仰仗的是东南地区供给,商人惊散,绝对不是微小的变故。 【答案解析】【小题】科:租税;【小题】A、被,表被动/认为B、在;C、因为D、所:动词涉及的对象,代词;【小题】D、“请求皇上言广开言路,采纳忠臣的良好建议,皇上高兴的采纳了他的意见”错。

【小题】无【参考译文】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凭兵役籍居住在京城。四岁时能写直径一尺的大字,景帝召见考核他,非常喜欢,抱他坐在膝上,赐给果品钱钞。

后来两次奉召他讲解《尚书》大义,符合皇帝心意,诏命他进入京城学习。天顺八年,李东阳十八岁,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任命他为翰林院编修。

连续升迁后任侍讲学士,并任东宫讲官。弘治五年,朝廷因旱灾征求意见。

李东阳摘录《孟子》七篇大义,针对时政得失,累计几千字,上奏朝廷。皇帝称赞他写得好。

弘治十七年,朝廷重建阙里庙竣工后,他奉命前往祭祀。回来后上书说:臣奉命急行,恰好遇到大旱。

天津一路,夏天的麦子已枯死,秋天的庄稼还没有下种,拉船的人没有完整的衣裳,扛锄头的人面露饥饿的脸色。 盗贼遍地都是,青州更加严重。

南方逃难来的人说,江南、浙东流亡的人满路都是,户口逐渐减少,军队空虚,粮库没有十天的积蓄,官员们被欠几年的薪俸。东南地区是财赋出产的地方,一年的饥荒就达到了这个地步;北方人疏懒,向来没有积蓄,今年秋天再次歉收,百姓怎么承受得了!事变的发生,恐怕不能预料。

臣如果不是经过那个地方,那么虽久在官府,每天审理奏疏,仍然不能够掌握其详细情况,何况陛下高居深宫呢?臣在道路上询问,人们都说吃闲饭的人太多,国家费用无度,差役频烦,赋税重叠。京城土木工程频繁兴建,供役军士的财物与气力都竭尽了,每次遇到上京城操练,宁死也不去。

权贵豪门之家,田产跨过郡县,还在不停地请求赏赐。亲王的封国,供给达到二三十万。

游手好闲的人,假借皇亲仆从之名,常常在水陆关卡和都会大开店铺,搜刮商税。国家在北方建都,仰仗的是东南地区供给,商人惊散,绝对不是微小的变故。

更有织造府内官,纵容奴仆肆意打人,闸河官吏没有不惊骇奔逃的,商贩和贫民都处在骚动不安的境地,这是臣亲自看到的另一种情况。 民间的实情,郡县官员却不能了解;郡县的实情,朝廷也不能了解;朝廷的实情,深宫中的皇帝不能了解。

起初是包容而隐瞒,最终却是有意蒙蔽。起初因容忍隐瞒的祸患很小,若被蒙蔽祸患就很大了。

臣在山东时,听说陛下因灾异多次出现,敕令群臣畅所欲言,不要隐讳。 但是诏令多次下发,奏章都陈述了,可是事情关涉内廷、贵戚的,动不动就受到牵制,长年累月,都被遏制废止。

臣实在担心,今天所说,又成为空文。请求选取从前朝廷内外的条奏,详细加以选择采纳,确实务必施行。

皇帝赞赏叹息,都交给有关部门处理。这时,皇帝几次召集阁臣当面商议政事。

李东阳与首辅刘健等尽心进言来供皇帝采纳,对于时政的弊端必定尽力建言劝谏。李东阳精于古文,内阁中奏章大多由他草拟。

奏疏发出,天下传诵。

5. 刘三吾的生平简介

刘三吾,明初大臣。

元延佑五年(1319)戊午正月十八亥时生,建文二年(1400)庚辰八月十七日巳时殁,葬茶陵石陂大塘坪盆形,陵墓现存。又名如孙,以字行,自号坦坦翁,系出宋楚国公之裔,茶陵(今湖南省茶陵县)人。

三吾之父平野曾任翰林学士,有《平野先生集》行世。三吾之兄刘耕孙、刘焘孙均在元朝为官,后遇寇乱被杀。

三吾避寇广西,授靖江教授,后迁靖江儒学副提举。 明洪武元年(1368),明兵攻克广西,于是归隐故里,潜心著述。

明洪武十八年(1385),73岁的刘三吾由茹瑺举荐,“以文学应聘”入朝,授左春坊左赞誉,后迁翰林学士。因其“博览善记,应对详敏,屡承顾问,悉多称旨”,朱元璋常向他请教治国安民之道、选贤任能之策,并委以刊定典章礼制及三场取士之法的重任。

其间,主纂的《存心灵》、《省躬录》、《礼制集要》、《寰宇通志》等御用典籍,深受朱元璋的赞扬。当时,朝廷征召了一批称之为“经明行修,练达时务之士”的元朝遗臣和宿儒,“以备顾问”,其中被并尊为“三老”的刘三吾、汪睿、朱善所受礼遇最优厚。

《明史·刘三吾列传》称刘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至临大节,迄乎不可夺”。正因为如此,他得罪了不少权贵甚至皇上,险送性命。

明洪武二十三年,授世子晋王经,吏部劾其“怠职”,一度由翰林学士降为国子监助教,不久官复原职。明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死后,朱元璋召群臣于东阁门议立太子,说:“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当时皇室诸王多拥有重兵,尤其是燕王朱棣“节制沿边士马……威名大振”,凯觎皇位已久。

对此立储大事,百官谁都不敢多言。此时刘三吾却挺身而出劝谏“皇孙年富,世嫡之子,子殁孙承,适统礼也。

即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朱元璋听后不答,大哭而入。后立懿王太子之子允炆为皇太孙。

刘三吾因此“忤旨”,再次由翰林学士降为国子监博士。后来,他的女婿赵勉“坐赃”处死,他即以避嫌为由奏请引退。

途经长沙时他写了《得告致仕过长沙》一诗:老夫今日到长沙,风送归舟日未斜。两岸青山如走马,一林红叶似飞霞。

买鱼沽酒寻常事,抚掌长歌喜到家。八十还乡能有几,当时画锦亦堪夸。

但回家不久又被召还朝廷,官复原职。洪武三十年(1398年),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后发榜,宋琮为第一,是为春榜,上榜者竟无一人出自北方。

为历科所不见。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因此联名上疏,告考官刘三吾为南方人,照顾其乡亲。

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王府长史黄章、纪善周衡和萧揖等人阅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后张信说刘三吾判卷无错属实。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

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白信蹈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对考试官严加治罪。

有人上告说刘三吾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知道后更怒,将张信与白信蹈等二十余人凌迟处死,命刘三吾戍边。

刘谔、宋琮等人也遭遣戍,仅戴彝、尹昌隆免罪。后明太祖亲自主持殿试,取录任伯安等61名 ,是为夏榜 。

因所录 61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再选六十一名进士,都为北方人。

当时所谓“南北榜”或“春夏榜”。此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后遂成定制。

这年秋季,朱元璋亲自主考重新会试,另行擢选的61名进士都是“北士”。后人称之为“南北榜”,又谓“春秋榜”,称此案为“南北榜糊涂案”。

明惠帝朱允炆登基后,刘三吾再度被征召还京,复原职,主修《春秋大成》,明建文二年(1400)卒,死时年逾90。其诗作《自题画像》反映他在朝为官十余年的心境:“莫怪三吾不起身,差将两足踏红尘;亲朋相顾毋相问,年老无声懒应人。”

三吾工诗,往往迅笔疾书,不暇锤炼,粗豪中甚有真气。成化(1465—1487)中,桐江俞荩知茶陵,将其遗作合刊为《坦斋集》。

万历(1573—1619)间,茶陵知州韩城贾重刊。《沅湘耆旧集》收入其诗51首。

6. 明史 奸臣列传 古文翻译

译文:陈宁是茶陵人。元末是镇江的小吏,参加起义军到集庆,住在军帅家,替军帅写信汇报事情。太祖朱元璋看了叫好,召他来试写檄文,词意雄壮,于是用他当随军秘书。当时刚开始四方征讨,往来文书很多,陈宁轻松应付,事情没有半点耽误,太祖更加喜爱他的才干。淮安投降了,他奉命去征兵,到高邮,被张士诚部抓住。陈宁不屈服与他们辩论,被释放回来,升任广德知府。遇到大旱,请求免掉百姓的租税,太祖不许。陈宁亲自见太祖上奏说:“百姓饥饿如此,还不停征租,这是驱赶百姓给张士诚啊。”太祖称赞他胆子壮而听从了他的意见。

辛丑日任命他做枢密院都事,葵卯日升任提刑按察司佥事。第二年改任浙东按察使。有小吏控告他隐瞒过失,陈宁已经升任中书参议,太祖亲自抓住他,陈宁认罪,关押在应天监狱一年。张士诚的吴国元年,年末准备处决他,太祖可惜他的才干,命令诸将历数他的罪行而原谅了他,用他做太仓市舶提举。洪武元年召回他任司农卿,又改任兵部尚书。第二年出任松江知府。用严历手段治理地方,一些积弊多数进行了改革。随后改任山西行省参政。召回就任参知政事,管理吏、户、礼三个部。陈宁,最初名字叫陈亮,至此太祖赐名叫陈宁。

洪武三年,因犯错出任苏州知府。随即改任浙江行省参政,没到上任,因胡惟庸推荐,召回任御史中丞。太祖曾经住在东阁,摘掉皇冠梳头。陈宁和侍御史商暠进来汇报事情,太祖见到他,就转入便殿,派人拦住陈宁不让进入。梳完头,戴好皇冠出来,才命令进见。洪武六年命令他兼管国子监。很快任右御史大夫。八月派他祭奠孔子。丞相胡惟庸、参政冯冕、诚意伯刘基没有陪同祭祀而分到了祭肉,太祖因为陈宁没有上奏,也停发半月的俸禄。从此,不参加祭祀的人不分给祭肉。很久,升任左御史大夫。

陈宁有才华,而性格特别严刻。他在苏州征税严苛紧急,曾经用烙铁烙人身体。小吏和百姓痛苦,给他起名叫陈烙铁。等到升任监察位子,场面更装威严。太祖曾经责怪他,陈宁不能改。他的儿子陈孟麟也多次劝他,陈宁发怒,打儿子数百下,竟然活活打死。太祖恨他不讲人情,说:“陈宁对他儿子如此,哪里能对君王和父亲好呢?”陈宁听到害怕了,于是与胡惟庸串通谋反。洪武十三年正月,胡惟庸谋反事情败露,陈宁也被诛杀。

7. 求翻译《明史·列传第四十》王英,字时彦,金溪人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入文渊阁读书。皇上考察他缜密,令他与王直抄写机密文字。他参与修撰《太祖实录》,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进升侍读。

二十年(1422),他随从皇上北征。部队回来时,经过李陵城。皇上听说城中有石碑,召王英前往查看。王英到后,不知道石碑在哪里,而城北门有块石头露出地面一尺多,王英把它挖出来,发现是元朝时李陵台驿令谢某的德政碑,碑上阴刻【阴刻为凹形状。凹陷下去的字是阴字,凸出来的字是阳字。刻图章是如果刻凹陷下去的字,这就是阴刻。】有达鲁花赤等名氏。王英回来把情况详细地上奏皇上。皇上说:“碑上有蒙古名,将来会说是他们的土地,引起争端。”便命王英再去把碑击碎,王英还把它沉入河中。回来汇报时,皇上很高兴他这么细心,说:“你是二十八人中读书的人,朕将任用你。”便问他北伐的事。王英说:“皇帝亲征,他们一定远逃,愿不要穷追。”皇上笑道:“秀才是说朕黩武吗?”便对他说道:“军中有什么动静,听到了你即入奏。”还传谕宦官不要阻拦。立有功劳的官军有过失,皇上命不要给他们粮食,他们相聚而泣。因王英上奏后,才又给予他们。仁宗即位后,王英累升为右春坊大学士,请求省亲归家。

宣宗即位后,王英回朝。这时海内平安,天子雅好文章,常常与学士们谈论文艺,赏花赋诗,对他们的礼遇非常优厚。皇上曾对王英说:“洪武年间,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年,则有解缙、胡广。你要自勉,不要让前人独专其美。”太宗和仁宗《实录》修成后,王英被进升为少詹事,被赐给麒麟带。母亲去世时,皇上特给予祭葬,遣宦官护送归乡。不久命他回来任职。正统元年(1436),命他侍奉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升为礼部侍郎。八年命他处理礼部事务。浙江百姓染上瘟病,皇上派他到南镇祝祭。当时久旱,王英到后,下起大雨,百姓欢呼称他为侍郎雨。他七十岁时,一再请求退休,皇上不许。十二年,王英的儿子按察副使王裕因犯罪入狱,王英上疏待罪,皇上宽恕不问。第二年升他为南京礼部尚书,使他能有闲逸。过了两年,他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赐给祭葬,谥号文安。

王英端庄稳重,历仕四朝。他在翰林院四十余年,多次担任会试考官,朝廷制度多出于其手,四方来向他求铭文碑记的不断。他个性诚信正直,也好规劝别人的过失,三杨都不喜欢他,所以他不能掌大权。王裕后来积功升官为四川按察使。



~

被清政府废除的科举制度,最后一次是考的什么
答:1.“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将欲任以繁剧,必先扩其见闻,陶成之责,是在长官。顾各省设馆课吏,多属具文,上以诚求,下以伪应。宜筹良法,以振策之”。2.“汉唐以来兵制,以今日情势证之欤”。3.古之理财,与各国之预算决算有异同否“。4.“士习之邪正,视...

李东阳是明代什么的代表人物
答:其为诗文典雅工丽,为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又工篆书、隶书。著有《怀麓堂稿》《怀麓堂诗话》《燕对录》等。后有清人辑编《怀麓堂集》和《怀麓堂全集》等。3、文学方面,李东阳主要有三点主张:一、主张学古,反对模仿。二、言由心生,诗文真情。三、知言养气,文主于气。

祭祀是什么意思。?
答:《路史•后记》载:炎帝神农氏“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所谓天子墓者,(《郡国志》云,炎帝神农...《周书.帝纪》载:“太祖文皇帝...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他的儿子孝闵帝即位后,诏称:“予本自...⑺向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座像)三鞠躬; ⑻主祭人恭读祭文; ⑼焚帛书; ⑽鸣炮、奏乐、礼成。

"谭”姓氏的来源,郡望,还有同姓名人。
答:谭延闿:字组庵(1896-1930),号畏三,湖南省茶陵人,曾任湖南谘议局议长、都督,后在国民党政府中任南京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等职。 谭平山:广东省高明(今高鹤)人,著名的国民党左派人物,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大常委等职。 谭震林:湖南省攸县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指挥家。曾组织领导过许多重要...

三国著名的地方
答:领5县:邯郸、易阳、襄国、中丘、柏人。常山国 治元氏(今河北元氏殷村)。 领12县:元氏、栾城、平棘、高邑、房子、上艾、真定、九门、蒲吾、井陉、灵寿、南行唐。中山国 治卢奴(今河北定州)。 领13县:卢奴、安熹、汉昌、蠡吾、安国、毋极、新市、上曲阳、望都、唐县、蒲阴、北平、广昌。河间国 治乐成(...

三国时期有什么州,每个州有什么郡,请给一份详细资料,不要地图
答:三国时期实际上是延续的东汉的行政区划,总共有十三个州,州下设郡:1、司隶(辖106个县):相当于明清的直隶,首都洛阳所在地,有两个巨型城市洛阳和长安,分别由河南尹和京兆尹管理,下设河内郡、河东郡、弘农郡、左冯翊、右扶风。2、豫州(辖98个县):下设颍川、汝南、梁、沛、陈、鲁六郡。3...

三国时期有多少个州,多少个郡,多少个县,能不能都写出来,如长沙郡_百 ...
答:3、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领17县:江陵、华容、州陵、枝江、夷道、夷陵、当阳、鄀国、编县、宜城、邔国[qǐ]、中卢、襄阳、临沮、秭归、巫县、佷山。 4、长沙郡治临湘(今湖南长沙)。领12县:临湘、湘南、益阳,罗县、下隽、连道、昭陵、醴陵、安城、茶陵、攸县、容陵。 5、武陵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

求三国时期所有的城市名称
答:1、洛阳 汉时首都,当时在全国的地位恐怕现在的北京也无法相提并论。不仅为政治中心,同时也是经济最强、人口最多的城市。大量御用文人云集于此,使其文化也相对繁荣。那时的文官自不可与现在的干部们同日而语,那可都是正经的文化人。建安文学的几位重要人物也与洛阳密不可分。董卓造乱时洛阳虽有过...

我国有哪些有趣的姓氏?
答:八、以七候为姓风、云、雷、电、雨、雪、冰等。比如刚才所说的大侠风清扬,助人为乐的雷锋,演员雪村,作家冰心等。九、以岁寒三友为姓松、竹、梅等。比如《射雕英雄传》里的梅超风,现在热播的梅兰芳,香港明星梅艳芳等。十、以四瑞兽为姓龙、凤、鹤、励等。清代驻广州将军凤山,驻西藏大臣凤全等...

宋史 岳飞传 译文
答:岳飞部驻扎在三敦土作为楚州援兵,不久进抵承州,三战三胜,杀死敌将高太保,俘虏敌军首领七十多人。 ...岳飞至茶陵,奉诏招安曹成,曹成拒不归降。 岳飞上奏“:近年来多次下命招安,因此盗贼力量强大时便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