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教育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面临着哪些挑战?

作者&投稿:进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截至2015年10月1日,全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2.47亿,全国每6个人中就有1个处于‘流动’之中,作为流动人口子女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这两个群体总数约1亿人。”日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同时显示,截至2014年底,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为79.5%,仍有超过200万名流动儿童只能在民办学校或者条件简陋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

面对如此庞大而独特的教育群体,专家表示,流动儿童教育仍存在一些整体性和深层次的政策问题,亟待用改革性和创造性的思路加以解决,“不能让务工人员子女成为‘失落的一代’”。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吸纳跨省流动人口的数量、人口聚集态势进一步增加。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减弱,常住化和家庭化趋势日益显著,正在成为流入地城市稳定的就业者和居住者。

报告显示,在现居住地出生的流动儿童比例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35%上升到2013年的58%。他们虽然被称为“流动儿童”,却从未在老家生活过,生存状态与父辈完全不同。

报告指出,从政策发展看,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科学核定教师编制,足额拨付教育经费,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以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这显示国家提出了新的政策目标,解决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从“两为主”转向“两纳入”,即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从地方实践来看,2008年之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出现整体改善和局部创新的局面,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各地逐渐开始实行积分入学、积分入户的居住证制度,从实践情况看,现行积分制入学管理的可供学位数远远不能满足随迁子女的教育需求,主要面向的是高学历的优势人群,低学历、低收入的农民工阶层尚难以受惠。

打工子弟学校是城镇化过程中流动人口子女无法入读公立学校而产生的特殊民办学校。报告透露,一项针对北京市10个区县50所打工子弟学校1866名学生的跟踪调查显示,这些学生初中毕业后的流向堪忧——高中(含职高)入学率不足40%,大学入学率不到6%。

初中毕业后遭遇升学阻碍的流动儿童,一部分继续留在北京,从事各类低端服务业;一部分回流到老家,面临着新的自我认知和融入问题。值得关注的是,这个群体已开始“再生产”第二代流动儿童。他们面临的教育和就业的严峻挑战,对整个经济社会意味着巨大的人力资本损失。

为此,报告建议,扩大城市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简化和降低流动儿童进入公办学校的条件,保障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加大省级统筹,建立以流入地省级政府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供给体制;发展普惠性民办学校,改善和规范农民工子女学校。

“我们曾有过对五个城市的调查显示,42%的家庭没有专供学生学习的书桌。”令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陆建非忧心的是,这些孩子的家长有约70%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希望孩子成功,不要将贫困代际相传。

在家庭教育方面,报告指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对孩子的教育十分不利。一方面,家长对孩子期待很高,但因教育观念落后,再加上综合素质能力较低、低投入,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持。另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教养方式单一,在意结果,不注重过程,孩子在学习方面出现问题时家长往往采用说教批评方式,甚至出现打孩子的现象。

据2015年在上海、广州、重庆三地展开的调查显示,学前教育低品质及家庭教育缺失是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两大主要现状。子女入园难、入园贵是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反映其所在地区学前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幼儿园师资上,呈现“力量薄弱、流动性大”。在高强度工作量下,教师月工资整体不高。在此情况下,教师不仅对职业身份认同迷茫,也造成教师流动性高,以上海市为例,52.6%教师的教龄为1年以下,仅10.5%的教师工作时间超过3年。

报告建议,政府向“弱势补偿”转变,建议未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建设的主要对策应集中在加强各级政府主导责任;理顺各级各类管理机制;提升园所内部管理水平;引导扶持,扩大普惠资源及多方协同,探索看护工作等方面。

中国科学教育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改革政策所课题组2013年至2015年的专项调研显示,选择接受更高阶段的教育是随迁子女的主要诉求。从初中随迁子女来看,58.2%的省内跨县流动学生、51.8%的跨省流动学生明确希望能接受义务教育后的教育,其中有40%以上的学生明确希望接受高等教育。

报告指出,异地中考政策实施困难的原因与当前的教育资源配置体制、户籍制度、高考制度、教育评价体系等密切相关。报告建议,科学预测流入地接纳“容量”,进行前瞻性规划,系统评估异地中考利弊情况,不断改进高中阶段招生政策;创新高中阶段办学模式,建立、完善高中阶段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与投入机制等。报告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推进异地中考政策的突破口,既可以较好地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继续升学和就业问题,也有利于城市职业教育的发展。



流动儿童教育发展趋势~

目前,建设
最主要和最紧迫的任务之一是加强关

,他们约占目前中国
的70%,地位也最为尴尬和特殊。对城市而言,他们是农村来的,是农民;而对于农村而言,他们已经脱离了农村,不再单纯地属于农民,就是这种尴尬的角色造成了多数
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即使有幸进入学校,仍然没有机会享有优质的
,这些问题
,刺痛着我们关于美好
的憧憬。笔者限于学养,无法纵论,谨就所涉猎的哲学、

等知识提出若干浅见,敬请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一、

中出现的“不和谐”问题

主要指6~15周岁,随着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从农村来到城市并在流入地居住半年以上的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据估计,全国现有
约1.3亿,约有300万流动儿童面临受教育的困境。
1.辍学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流动儿童得不到相应的教育机会,被迫或主动放弃了受教育的机会。2005年由
办公室和
共同立项,财政部和
资助了目前全国范围内针对流动儿
活状况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这项调查历时一年,在北京、深圳、武汉、成都等9个大城市,访问了12000多
动儿童的监护人和7800多名儿童。在调查中,3~6周岁流动儿童入
例为60.7%,低于城市户籍儿童入托率;6周岁儿童中有46.19%没有接受入学教育;超龄现象也比较严重,有近20%的9周岁的孩子还只上小学一、二年级,13周岁和14周岁还在小学就读的占相应年龄流动少年的31%和10%。另外,在学儿童的
问题也比较突出,在失学的12~14周岁的流动儿童中,有60%的人已经开始工作。
2.在
就读的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流动儿童往往存在很强的
,性格大多内向,不容易与同学和老师沟通。由于流动儿童介入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他们无法短时间内适
里的生活,也不愿意再回农村;孩子因为父母的流动性大频繁转学,使一些流动儿童错过了最佳受教育的时期。所以,他们最后形成的价值观念即人格核心,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3.流动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和学习环境较差。大部分
居住在房价便宜的
或者
,环境杂乱,住房拥挤,不可能为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同时,父母忙于生计,起早贪黑,家长有心无力,很难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即使有时间宁可用于自身的娱乐也不愿过问孩子的学习,甚至有的家长对于老师
都不闻不问。此外,家庭收入剩余有限,用于教育的投资也严重不足。
4.
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弱,流动性大,办学合法化问题很难解决。
5.优质教育需求矛盾问题。
6.
不健全,管理
。流入地政府和
没有将流入儿童少年平等地视为当地的教育对象,不认为是一种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1]具体表现为,政府有关部门,如公安、劳动、教育
门尚未建立统一的监管机制,对流动儿童的总体情况了解不够透彻和全面。特别是存在为数不少的非法
,他们结构复杂,居住分散,自由,有关部门难以把握他们的行踪。即使进人
的合法
,有关部门也没有建立相应的
库和
渠道。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流动
没有明确的
和责任人,没有专门为其服务的社会体系,于是外来工子女的求学变成了完全的
,由于人地两生,一些学生四处奔波却入学无门。而在城市的一些
,由于生源不足,校门大开却来者寥寥。这种状况既给农民工带来诸多不便,也造成了现有
的空置浪费。由于政府的这种态度,导致到目前为止全国虽然出台了一些有关促进流动儿童接受教育的制度,但执行的力度和实施性并不强,流动儿童的
依然艰辛。
二、建构
,改善流动

造成流动儿童
出现“不和谐”问题或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已经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详细的分析,在此,笔者仅就如何改善这些问题提出若干浅见。
(一)旧观念的扭转
“和”作为
,是指不同东西的统一,即“以它并它谓之和。”(《国语·郑语》)用
语言说,“和”就是一与多的统一、多样性的统一。传统哲学认为:“
”;“阴阳相生异味相和”;“土与
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世界上只有两种或几种不同东西统一在一起才能产生新事物,发生质变。如此理解,“所谓和谐,如果用哲学语言来表述,,是指矛盾双方的
性、
、一致性、协调性、共处性、平衡性、适应性。矛盾双方的统一性,不是相互吃掉对方,也不是相互分裂、对抗,而是相互依存、渗透,相互促进、转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存在的条件。”[2] 当我们用这样的和谐观念去重新审视流动
问题时,想必是另一种心态:流动儿童学校作为与
处于对等的地位,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而是相互协调、依存、制约、
、促进发展;流动儿童并不必然的与城市儿童争夺优势的
;流入地政府敢于承担流动儿童的教育并不必然对其城市造成巨大的经济和人口压力,为农民工解决孩子受教育问题使它们无后顾之忧,更安心贡献于城市的发展;通过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对正在执行的

等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促进了其进行改革和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国家
律法规的完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到目前为止对于建构和谐社会的
来说是
的,但它同时也暴露了我们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我们不断的改善、发展。综上,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应该以“

”的胸襟来接纳流动儿童,剔除一些不合理的屏障,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存环境,使整个社会的发展更加和谐一致。
(二)具体措施的实施
1.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首先要打破城乡二元分布的格局,具体表现为打破
的障碍;改变过去传统的以“
”为中心的
,追加对民校的教育投入;等等。给予流动儿童以相同的
和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实现儿
正的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的平等,这对于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等都有着积极意义,这也是“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3]的最基本要义之一。
2.要实现真正的教育权和教育机会的平等,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教育、财政、税务、公安、司法、劳动保障、民政、
、工商、物价等部门积极配合。所以要发挥政府的
,进一步明确流动儿童接受
是流入地政府的责任,这样做到权责明确,不会出现由于权责的真空而导致流动儿童无人接受,无人管理,各级政府或部门之间
。同时,政府还要转变对
的态度,将对民校的管理纳入到公办学校的体系之内,使公、
享有同样的政府待遇,而不是像没娘的孩子一样无人看管。
3.在办学形式上要坚持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的原则,探索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具体的执行模式要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
,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但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必要的
的投入是底线。
4.在流动儿童义务
方面,应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民工子女教育特点的
。[4]
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是学籍管理问题。由于流动儿童的流动性很大,导致学籍管理混乱,不利于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也不便于学生接受系统的教育。这就要求对它们的学籍实行
,允许学生“来去自由”,既可以控制辍学又可以提高办学效益。另一个焦点是民校的
。可实行
做法:教育
门对民工子弟学校的财务采取委派转专人负责,纳入统一管理;收费方面,各学校允许学生按
,暂时拖欠部分款项,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应减免部分或全部费用,对中途转学的可按实际就学时间返还部分学费。[5]
5.在今天
的大背景下,要想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还要有法律法规的支持。目前政府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缺乏相应的
,使得这些法律法规的
度不够彻底,一些
自身对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管理也是“顶风作浪”,更不用说那些

6.笔者以为,对一些想返回原籍读书的学生要鼓励和支持。这就要求两地政府做好协调和接受工作,为返回的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做到
,做到“不歧视、不怠慢、不
”,保障返还的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流动儿童教育出现上述“不和谐”问题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必然出现的问题,但并不是说只能被动去接受。流动儿童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之一,理应受到社会的关注,理应享有与普通公民一样的教育权。把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好,适应日益增强的
性需求,推动其教育
,也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
期待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过早地让孩子承受过重的压力
没掌握教育方法,老是以打压孩子的自信心来告诉孩子他有多不好,即使孩子做得好,也得不到应有的表扬,长期如此会导致孩子自卑
过分严厉,导致孩子遇事慌乱不知所措
过份干涉孩子,使孩子非常叛逆
过分溺爱,孩子太自私,无理索取
这都是家庭教育所正在面临的挑战

在教育活动中面临的安全挑战有哪些方面?
答:教育领域面临的安全挑战如下:1、学生安全:学生的安全是教育领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学校应该确保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外的安全。这包括防止欺凌、性骚扰和暴力行为的发生,并提供紧急情况下的适当支持和保护。2、网络安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育机构面临着网络安全的挑战。学生和教师的个人信息可能会受到黑客...

在养孩子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挑战?
答:3. 教育问题:如何教育好孩子,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是每个父母都面临的挑战。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4. 平衡工作和家庭:许多父母需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又能照顾好孩子,这是许多人都在努力解决的问题。5. ...

幼儿家庭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答:教育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家庭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作为社会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变化总是与社会的发展相关联的。这种...

教育者应该如何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答:作为教育者,他们在教育别人的孩子时可能非常成功,但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1. 角色冲突:教育者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与在家庭中的角色有很大不同。在工作中,他们是专业的老师,而在家里,他们是父母。这种角色的转换可能导致教育方式的不一致,也可能让孩子...

幼儿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答:应对挑战:这些教育工作者让我们看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幼儿教育工作者所带来的奉献精神。这一领域吸引了全心投入的教育工作者,他们认真地承担起教育和保护最小的学习者安全的责任。他们往往在资源很少的情况下这样做,而且面临重大挑战。但许多人对美好的未来抱有希望。他们之所以充满希望,是因为新兴...

教育孩子,你遇到了哪些挑战?
答: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都面临的挑战。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些有用的方法,帮助你培养一个快乐、健康的孩子。控制物质欲望给孩子太多东西,他们可能会觉得“物质就是幸福的全部”。所以,我们要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告诉他们人生的快乐不仅仅是物质的拥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到生活的真谛。培养多元化兴趣观察孩子的爱好...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家长应该如何帮助他们?
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1.身体发育和健康问题:孩子的身体在不断发育,可能会出现生长疼痛、视力问题、听力问题等。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并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社交挑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与同龄人建立友谊,这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

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面临着哪些挑战?
答: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 期待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过早地让孩子承受过重的压力 没掌握教育方法,老是以打压孩子的自信心来告诉孩子他有多不好,即使孩子做得好,也得不到应有的表扬,长期如此会导致孩子自卑 过分严厉,导致孩子遇事慌乱不知所措 过份干涉孩子,使孩子非常叛逆 过分溺爱,孩子太...

学前教育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都有些什么?
答:难题二:学前教育的教育资源也是分布极不均衡。因为每个学前教育的幼儿园往往都采取分片区来招收学生。这就会出现处在比较发达地区的孩子会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处于其他较为偏远位置的孩子们会很可能接收不到更好的学习资源。这对于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和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化出现了极大的挑战。难题三:...

孩子在学校中可能会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答:6.注意力和行为问题:一些孩子可能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或其他行为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7.自我认同和自尊问题:青少年可能会面临自我认同和自尊方面的挑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和与他人的关系。8.压力和应对策略:孩子可能会面临来自学业、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他们需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