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什么? 请列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观点

作者&投稿:亢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派别主要有:孟子、荀子与儒家,墨子与墨家、庄子与道家、韩非与法家、孙膑与兵家。



列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儒家:孔子,孟子 墨家:墨子 道家:庄子,列子 法家:韩非子

百家“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其著作。《汉书·艺文志》说:“诸子百八十九家”,取其成数叫“诸子百家”。主要的有老子、孔子、墨子、杨朱、许行、商鞅、申不害、漆雕开、子思、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惠施、公孙龙、田骈、慎到、宋鈃、尹文、关尹、邹衍、张仪、苏秦、吕不韦、孙武、吴起、孙膑、尉缭等。
对“诸子百家”,战国时期的《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都有记载。古代的历史学家,如西汉初期的司马谈认为,“诸子百家”主要是指“阴阳”、“儒”、“墨”、“法”、“名”、“道”六家。西汉末年的刘歆和东汉的班固则认为主要是指:“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有时又略去“小说家”,认为“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应该指出,所谓“六家”、“十家”或“九家”这些划分并不全面。比如,在孟子看来,杨朱学派在当时学术界的影响不小,与墨家常常相提并论。杨朱与老子、庄子很不相同,所代表的阶级立场更不一样,并非道家,应是独立的一家。按“六家”或“十家”之说,根本容纳不了。后来研究先秦思想史或哲学史的学者,往往按“六家”或“十家”的框框来套,因而把杨朱归入道家,甚至说成是道家的始祖,这是不合适的。 还应该指出,一家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他们之中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相互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如孔子死后,“儒分为八”。战国时期重要的儒家学派,就分为孟、荀两家。这两家,也都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而是各有发展。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孔子只讲“仁”,孟子则把“仁”与“义”并提。荀子则在儒学中增添了更多的内容。可见,同为儒家,差异却很大。道家中也有类似情况,稷下学宫的宋鈃、尹文的思想和老子、庄子的思想,就颇多不同。如果以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作标准来分析“诸子百家”,就会发现:同属一“家”的人,在哲学上却往往分属不同的哲学阵营;而分属两“家”的思想家,有的在哲学上却属同一阵营。如孟子和荀子同是儒家,孟子哲学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而荀子哲学则是唯物主义的。老、庄与稷下学宫的宋鈃、尹文同属道家,但老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而宋鈃、尹文的哲学则可以说是唯物主义的

用简短的语言描述百家争鸣
答: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发生的社会背景、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张。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阶级、阶层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要求,这是百家争鸣的阶级基础。同时这一时期由于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而私学的兴起,则...

什么时期出现百家争鸣?为什么出现百家争鸣? 有哪些著名的学派?他们各 ...
答: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奇斗妍的局面。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士”阶层的出现和活跃,思想自由,学术气氛浓郁 主要原因:1.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

百家争鸣都有哪几家?
答:阴阳家思想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进一步发展,建构了规模宏大的宇宙图式,尝试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2、名家 名家,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之一, 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派别,所以称"名家",也称“辩者”、“察士”。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将其...

百家争鸣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答:百家争鸣介绍: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

历史 百家争鸣
答:百家争鸣是指春秋 (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

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答: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等到解决。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以“仁”为核心,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仁治”。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朱子等。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

试分析诸子百家的形成原因,紧急!语文作业 还要列出参考书目
答: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什么道家的什么
答: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列子、杨朱。一、儒家代表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有哪些代表人物来着?代表思想是什么?谢谢...
答:诸子百家简介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和基本情况
答: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战国(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