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二战后德国共损失多少领土(不含海外殖民地) 二战中德国战胜法国后为什么不抢他的海外殖民地?

作者&投稿:连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经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共损失领土25.3万平方公里。

德国,一战前在铁血宰相俾斯麦时期从1870年开始拥有领土约61 万平方公里,一战失败,盛产煤、铁的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纺织中心西里西亚大部分割给了新独立的波兰,德国面积变为53 万平方公里,与一战前相比损失8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二战失败,东普鲁士划给苏联,改名加里宁格勒州,奥德河以东10万多平方公里割给波兰,居民全部迁徙到德国其他地区,共有17.3万多平方公里被割让,从此德国领土仅存35.7万平方公里。

拓展资料: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376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267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1914年和1939年,德国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2017年2月12日,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当选新任德国总统,2017年3月22日正式宣誓就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德国



一战损失了苏台德地区和莱茵河岸约30平方公里的土地,设为无武装区,就是德国不能驻军的区域。

二战前苏联与德国瓜分波兰,苏联把波兰东部大部分地区划入苏联境内。二战结束后苏波边境基本保持了这个结果,波兰的领土损失有德国补偿,从德国东部划去的一大部分土地给波兰。

拓展资料: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1914年和1939年,德国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参考:百度百科“德国”



一战战败后失去的领土:

一战前德国的领土面积约为54万平方公里,是欧洲除俄罗斯以外面积最大的国家。

凡尔塞条约割取了德国1/8的领土,约8.8万平方公里:

 

 

 

1、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2、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3、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即西上西里西亚,波兹南,西普鲁士);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实质上由波兰控制。 

 4、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5、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奥伊彭、马尔梅迪和毛来斯纳。)。 

 6、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7、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德国放弃梅梅尔,交予协约国主要国家处置,1923年立陶宛出兵占领。
8、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9、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

 

二战战败后割让的领土:

 

二战前德国的领土略少于47万平方公里(1936年),二战后为35万平方公里 

德国共损失了40%以上的领土,割让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

 

1、西部,德法有争议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让给法国

2、北部,石勒苏益格州一部让给丹麦 
3、东部,西里西亚州全部,勃兰登堡州部分地区以及奥得河流域,但泽自由港,切什青,波次坦等大片领土让给波兰 
3、东普鲁士被苏联强占,即现在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 

4、南部工业基地波希米亚,划归现在的捷克等地。

5、苏占东德和英美法占西德分别独立

6、柏林分区占领,英美法控制的西柏林成为飞地。

 

 

 

————————

 

【主要地区简介】:

 

(一:阿尔萨斯)

法国东北部地区名及旧省名。隔莱茵河与德国相望。它被莱茵河南北分开成两个部份:北部的下莱茵省和南部的上莱茵省。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分布在莱茵河谷地。面积8280平方公里。人口156.6万(1982)。在17世纪以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以说德语的居民为主,后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领地,三十年战争后根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割让给法国(首府斯特拉斯堡到路易十四时代才被法国吞并)。长时期里当地居民不断抵制法国统治者强加于他们的语言与习俗。它和洛林都在普法战争(1870-1871)后割让给普鲁士,一战结束后属法国领土,二战初期重归纳粹德国,至二战结束再次被法国夺回。


(二:洛林)

洛林大区位于法国东北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接壤,面积2.3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30万,首府为南锡(Nancy)。现今的洛林(Lorraine)相当于公元10世纪上洛林公国的范围。上洛林自12世纪起习称“洛林’。1552年,法王亨利二世夺取了境内的梅斯、图尔和凡尔登三个主教区。30年战争中,法国于1633年占领洛林全境。1697年洛林转属神圣罗马帝国;1737年并入法国版图,成为法国傀儡、原波兰国王斯坦尼斯拉夫一世·列辛斯基的终身领地;1766年并入法国,1871年,普法战争后,洛林东部和阿尔萨斯由法国割让给德国;1919年依据《凡尔赛和约》归还给法国;1940年~1945年又为德国兼并;1945年法国再度恢复了对洛林的主权;今划分为默兹、摩泽尔、默尔特-摩泽尔和孚日四省。洛林大区传统工业为采石、玻璃和水晶制品、伐木和造纸业,现代工业为钢铁冶金、汽车制造业(奔驰汽车公司驰名品牌Smart汽车制造厂便设在该大区)、电子制造业(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如JVC、Panasonic、Toshiba等均在此落户),化学工业亦非常发达。洛林大区是法国第一大棉花、煤产区,第二大钢材和木料产区、第三大啤酒、油菜和奶酪产地,全年可生产约460亿千瓦电,全年可生产350万立方米的木材,140万头牲畜,可生产全国76%的煤。

 

 


(三:石勒苏益格州)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是德国最北部的州,面积: 1.57万平方公里,人口: 277万。北临丹麦,西面是北海,东面是波罗的海和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南面是下萨克森州和汉堡。州府是基尔。是德国16个州中最北面的一个州,历史上石勒苏益格州包括更大的区域,包括今天德国的北部省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丹麦的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位于日德兰半岛南部,介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在历史上,是荷尔斯泰因公爵领地。此外,劳恩堡公爵领地以及前汉莎同盟城市吕贝克也位于今天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内。石勒苏益格公爵领地自丹麦战败于普奥联军于1866年后年起属于德国。而北石勒苏益格——即今天丹麦的南日德兰郡——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一次公民投票后宣布加入丹麦。

 

 


(四:西里西亚)


西里西亚 (波兰语:Śląsk;德语:Schlesien;捷克语:Slezsko;西里西亚语:Ślonsk / Ślónsk;拉丁语:Silesia) 是中欧的一个历史地域名称。大致在奥得河中、上游流域,即今波兰西南部、捷克北部俄斯特拉发一带和德国东部。目前,该地域的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波兰,小部分则属于捷克和德国。

在中世纪,西里西亚最先属于波兰皮亚斯特王朝,后来为波希米亚王国夺得并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1526年起,它随着波希米亚王国归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1742年,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取胜,从奥地利获得西里西亚的大部分。这些地区后来组成了普鲁士的西里西亚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复国,西里西亚分属波、德、捷三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绝大部分划入波兰,小部分属民主德国、捷克和斯洛伐克。1945年之后,西里西亚绝大部分并入波兰。小部分位于德国萨克森自由州,而奥匈帝国统治的部分现在位于捷克。现在,西里西亚大部分地区属于波兰。

 

 


(五:东普鲁士)


东普鲁士 (德语: Ostpreußen;立陶宛语: Rytų Prūsija 或 Rytprūsiai;波兰语: Prusy Wschodnie;俄语: Восточная Пруссия — Vostochnaya Prussiya;英语:East Prussia;荷兰语: Oost-Pruisen;西班牙语: Prusia Oriental) 是普鲁士王国及后来德意志帝国的一个省,位于普鲁士公国的领地上。今天东普鲁士的北部,分别属于立陶宛的默麦尔地区,及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哥尼斯堡)。而南部就是波兰的瓦尔米亚-马祖尔省。东普鲁士包含了古普鲁士人在波罗的海的领地。


东普鲁士在1871年并入德意志帝国。在1875年,该地的人口中,有73.48%是德国人,18.39%是波兰人和8.11%的立陶宛人。1918年,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德国变成共和国。由1919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东普鲁士与部分西普鲁士是德国的外飞地。基于凡尔赛条约,德国割让大部分的西普鲁士以及波森省予波兰,亦即波兰走廊及但泽自由市。


1920年,西普鲁士西面和东普鲁士南部都有举行公投,让居民决定是否把土地归于波兰还是德国。96.7 %的投票者支持土地归于德国。1923年,在没有举行公投之下,立陶宛强占梅梅尔地区 (亦即克莱佩达地区) 。二战期间德国占领了波兰,东普鲁士回归德国。二战结束后,根据苏美英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协议,哥尼斯堡连同东普鲁士北部地区划归苏联版图,东普鲁士的其他三分之二领土分给了波兰。1945年初,有部分德国人在战后企图返回东普鲁士,但全部都被苏联军队驱逐,也有很多人被发配到苏联当苦工。当地所有德式地方名字都改成俄式或波兰式。1946年4月,东普鲁士的北部被并入苏联。7月,首府哥尼斯堡被重名为加里宁格勒,省名是加里宁格勒省。1947年,苏军驱逐所有德国人,让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及乌克兰人迁到此地。

 

 


(六:苏台德地区 )

苏台德地区 (德语:Sudetenland;捷克语:Sudety) 是一个独特的历史名称,特指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斯洛伐克境内邻近德国讲德语居民所居住的地区。

严格地讲,苏台德地区并非一个地理概念,它大致包括三部分地区:(1)捷克斯洛伐克东北部易北河与奥得河之间的苏台德山脉所在地区,(2)捷克斯洛伐克西北部的奥雷山脉地区,(3)捷克斯洛伐克西南部的波希米亚森林地区。它包括波西米亚、摩拉维亚与奥属西里西亚的部分地区。 著名的旅游胜地卡罗维发利、克罗姆洛夫都在苏台德地区之内。

在第一次大战以前的数百年间,苏台德地区属于奥地利帝国及后来的奥匈帝国的领土,该地区以将德语的居民为主,如奥地利帝国有名的拉德斯基元帅、施瓦岑伯格元帅都源于此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战败,该国被一分为三,即: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归属了捷克斯洛伐克,而当地350万讲德语的居民从奥匈帝国的主体民族,一下降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少数民族,这350万并非是个小数目,要知道当今奥地利全国的居民也就是700多万。苏台德地区问题由此而起。

纳粹德国以苏台德为题,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格局进行挑战。在慕尼黑会议后,在英法两国妥协和同意之下,捷克斯洛伐克被迫让纳粹德国占领该地。这只是助长希特勒侵略中欧的野心。最后,德国在1939年入侵波兰,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德国战败,苏台德地区重归捷克斯洛伐克,当地的数百万讲德语的居民被驱赶到德国。


从1993年开始,捷克斯洛伐克解体,苏台德地区归属捷克共和国。

 

 

 

 

 

 

 

 



一战后,丧失8.8万平方公里;二战后丧失了西里西亚、(2.5万平方公里)东普鲁士、(4万平方公里)东波美拉尼亚、(面积不祥)

一战前的德国领土都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发起一战 ,二战后,领土更小了~

一战前,英国和德国就相当于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属于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强的超级大国。

当时德国的陆军规模世界第一,比英法加起来还多;
海军规模世界第二,仅次于英国;
工业实力占全世界9%,仅次于美国。
撇开其他不说,光数量就可以压死英国以外的任何国家。

但是德国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却缺乏进一步发展工业和人口的空间,由于历史原因,也缺乏一个世界霸主应有的全球战略基地。可以说是顶级功夫,却只能在武馆里当教练。
一是由于帝国建立得晚,殖民地少,缺乏海外基地,难以随时像英法一样对干涉自己霸权的情况作出快速反应,二是由于地处欧洲中央,周围周围都被其他列强占得满满的,本土也缺乏扩展空间。

德国在一战中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彻底肢解掉法国和俄国,孤立英国,确保自己君临欧洲,计划中的【大德意志】领土从法国的亚琛一直延伸到中东的巴格达,全境比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全盛时期还要大,跨越亚欧非三洲。
至于海外殖民地的扩展,在一战前的计划中提到一些,但是不多,看来威廉是打算先拿下欧洲,在和英国人抢殖民地的。

二战时期,希特勒也是有扩大土地和人口的计划,不过更多计划的是殖民地和附庸国,对本土版图的计划很少。
希特勒发动二战还有一个后发原因,他是按照鲁登道夫的《总体战》规划,靠国民经济军事化来让德国度过经济危机的,也就是说如果到41年再不发动战争,德国的经济就会面临另一场危机。

总体来说,虽然德国在二战中表现比一战好,但整体的战略规划是不如一战的,受外界影响的步骤太多,比如在日本内乱中,支持南进的统制派最终清剿了支持北进的皇道派,这就严重影响了希特勒原本夹击苏联的计划。

1、德国海军不强大,无法和英国抢夺制海权,也就无法打通与殖民地的联络,无法将殖民地的资源运回本土。无法利用的资源还不如不要。
2、当时石油资源出产最多,也是被发现最多的是英国、荷兰的殖民地缅甸、印度尼西亚那边,法国在北非的殖民地上的石油资源还未被发现。(也就是当今世界储量最大的中东地区)
要不然希特勒打破头都会去抢,说不定还会改变对苏联的战略,先打北非再打苏联。
3、巴巴罗萨计划即将开展,不能分出兵力来。
隆美尔被提升为元帅之后,也是最名不副实的元帅,手上只有几个不满员的德军师。

一战二战后德国共损失多少领土(不含海外殖民地)
答:经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共损失领土25.3万平方公里。德国,一战前在铁血宰相俾斯麦时期从1870年开始拥有领土约61 万平方公里,一战失败,盛产煤、铁的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纺织中心西里西亚大部分割给了新独立的波兰,德国面积变为53 万平方公里,与一战前相比损失8万多平方公里领土。二战失败,东普鲁士划...

德国在二战后损失了多少领土?
答:(参考《国际关系史—战后卷》方连庆主编P16;维基百科“奧德河-尼斯河線”)所以德国失去的领土还是很大的。另外,多亏了美、苏分歧的加剧,不然德国就要被分裂成至少5个以上的小国家了。(参考《国际事务概览——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十卷 汤因比主编P21-22一战后,丧失8.8万平方公里;二战后丧失了西里西...

纳粹德国全盛领土面积 二战后失去了哪些地方
答:2、二战后丧失了西里西亚、(2.5万平方公里)东普鲁士、(4万平方公里)东波美拉尼亚、(面积不祥)盟国将战前德国奥德维基百科。3、现在德国的领土面积大约为35万平方公里(东西德统一后),而在一战前德国的领土面积约为54万平方公里,凡尔塞条约割取了德国1/8的国土。

二战后德国割让多少领土
答:总计,德国共损失了40%以上的领土。从庞大的德意志帝国沦为地理上的小国。

德国在一战和二战后总共失去了多少土地
答:一战前的德意志帝国领土面积约535000平方公里,一战后的魏玛共和国领土面积469000平方公里,减少了66000平方公里;二战后的德国总面积357000平方公里,又减少了112000平方公里。

二战结束后德国失去了哪些领土呢?
答:而对于德国来说,二战结束后,让德国损失了大量的国土,而且因为战败,德国无条件投降,还要服从盟国所制定的国土划分标准。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德国失去了四成左右的国土,而实际上,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就已经损失了部分国土,虽然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但是不得不说,两次战争德国都没有捞...

在二战中,战败的德国损失了多少领土?
答:二战打响之前,德国的领土大约为47万平方公里,略略低于这个数字,但是二战结束之后德国的土地变为了35万平方公里,意思是二战中德国损失了将近40%以上的土地,割让出去了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也没有办法,谁让德国首先打响了二战的第1战,然后又是战败国。由于二战中德国算是主要的法西斯联盟国家作为战败...

德国在二战后损失了多少领土?
答:作为波兰的出海口。2、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德国入侵波兰,并合并了在凡尔赛条约中失去的东部领土。3、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根据1945年7月13日到8月2日商定的波茨坦协定,所有奥得河-尼斯河线以东的地区,不论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德国领土,还是德国在二战中占领的领土,主权全部交给其他国家。

二战后德国领土减少了好多
答:二战后德国丧失了五分之一领土。最大的两块是东普鲁士和东部西里西亚和多半个波美拉尼亚。东普鲁士北部被苏联吞并,成为加里宁格勒州,东普鲁士首府格尼斯堡改名为加里宁格勒。南部被划到波兰。由于苏联不肯吐出1939年和纳粹德国平分波兰而到手的东部半个波兰(被苏联改名为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分别并入...

二战结束后德国失去了哪些领土?
答:德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二战结束之后,受到了同盟国一方的清算,德国除了丧失了其全部海外殖民地之外,德国本土也被瓜分,被割让的领土超过了13万平方公里,约占德国总领土的40%,剩余的国土也被划分为四块,分别由英美法苏管辖,英美法三国的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苏联的占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