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自称为“炎黄子孙”,而不是黄炎子孙呢?

作者&投稿:樊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炎黄子孙是华人的自称,“炎”指炎帝,以姜水成,今宝鸡市境内。“黄”指黄帝,以姬水成,今陕西武功漆水河。炎黄二帝为中华始祖,那么,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而不是“黄炎子孙”呢?后人又是参考了什么标准,决定了炎黄二帝的“座次”呢?

“炎黄”这个概念直到清朝晚期才出现,但是,它的源头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在各种神话故事中,炎黄二帝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实际上并非如此。神农氏(炎帝祖先)是原始社会的早期领袖,然而,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逐渐式微。

因为,神农氏族没有强大的武力作为基础,所以,中原各部落逐渐脱离神农氏的统治,彼此之间展开了较量。这种情形与后来的东周列国有些相似,而黄帝出身的轩辕氏,就像是乱世之中崛起的英雄,之后,轩辕族人平定所有诸侯成为中原霸主。

此时的神农氏与轩辕氏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春秋时期的周国与诸侯霸主,炎帝身为名正言顺的统治者,自然不会放任黄帝取代自己的统治地位,于是,开始派兵讨伐那些归顺黄帝的部落。根据《史记》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至于这三场战争中发生了什么,“得其志”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司马迁在描写炎黄之战时,只是一笔带过,我们无法在其中找到任何勾心斗角的细节。现代史学家通常认为:两个部落的发源地距离较近,神农氏与轩辕氏很可能分裂自同一个部落。

起初,神农氏势力强大,轩辕氏屈居其下,之后,经过长时间的此消彼长后,轩辕氏通过战争使两个部落重新合并。两个部落的合并意义重大,可以说,若轩辕氏未能整合神农氏,那么,历史在后来发生的蚩尤之战中,会走向另一个结局。

很多朋友都觉得“炎帝”代表的是一个人,实则不然,根据《三皇本纪》记载:神农氏的“炎帝”是世袭罔替的,总共传承了八代。而我们熟悉的“三皇”炎帝,只是其中的一代罢了。

那么,黄帝战胜的是哪一任炎帝呢?

明显不是后人称作“神农”的初代炎帝。炎帝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就像通晓古今的先知一样,所有远古时期的科技发展几乎全部与炎帝有关。从理论上来看,人类根本没有在几十年内迅速掌握所有先进知识的能力,种植五谷、打造农具、掌握节气。

所以,这些肯定是经过长时间发展才能做到的,获取这些知识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由此可见,极有可能是后人错误地将八代炎帝的努力,全部归功给一位炎帝了。当然,笔者更相信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是部落所有成员的智慧结晶。只不过,因为炎帝处于统治地位,有极大的威信,所以,神农氏的族人们心甘情愿地将所有光环集中在统治者身上,让炎帝成为一种信仰。

历史上,这种现象是炎帝部落独有的吗?

并非如此,黄帝的成就同样源自广大群众的智慧结晶。拿《黄帝内经》举例,这本书其实就是后人借黄帝的名义整理的医学知识。

我国历史学家钱穆,就曾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远古时期影响深远的发明创造中,所有发明者几乎都是圣王或贤臣,极少会出现劳动人民的影子。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明圣王或贤臣享有专利权,只是因为在原始社会发明创造必须要借助这些大人物的名义才会获得知名度,被老百姓视若珍宝并加以学习。

在两大部落统一后,炎黄二帝共同统治中原。笔者推测,黄帝战胜的极有可能是最后一位炎帝。毕竟,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为了维护部落的统一,炎黄二人中势必要有一人失去传承权力的资格,明显失去这一资格的是战败的炎帝,所以,这一代炎帝就是最后一代。

我们不妨继续翻阅《史记》,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三皇”之后的“五帝”全都是黄帝的后裔,这也直接证明了上文的推测。炎帝作为炎黄之战的失败者,理所应当地失去了统治权,之所以炎帝能够享受与黄帝并列成为先祖的资格,完全是因为神农氏曾在农业领域做出的功劳。

这也就绕回到文章开头的话题了,“炎黄”究竟是根据什么标准排列的“座次”呢?

就是因为,几千年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将农业视作国家发展之重,炎帝致力于改善民生,堪称农耕社会的鼻祖;而驯服熊罴貔貅虎,征战天下的黄帝,更像是一个“武帝”。所以,二者之间的排位,则就是根据“文武”的顺序而来的。



~

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而不自称龙的传人?
答: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先驱,为中华民族告别无知和开放文明奠定了基础。为了世世代代纪念他们,中华民族自称“炎黄子孙”。直到现在,在清明节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人在黄帝陵和炎帝陵祭祖。“炎黄子孙”不仅是全世界华人的称号,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为什么中国人都喜欢自称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答:后来,他们联合在一起组成了炎黄部落联盟,黄帝成了这个联盟的领袖。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就开始了。所以中国人就把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并自称是“炎黄子孙”```2.华夏儿女 很多人都晓得,华夏是中国的另一个名称,但名称的由来则有不同说法。一个说法是服饰精美称为“华”,有礼仪称为“夏”,...

初一历史问题:为什么我们要自称是炎黄子孙?
答:正因为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具有重文化轻血缘的传统,所以文化色彩较浓的"中华儿女"之称比起血缘色彩较浓的"炎黄子孙"之称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对"炎黄子孙"之称反对最力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1991年5月,我们在上海会晤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直指"炎黄子孙"之说违背史实,因为中华民族是多源...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答: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炎黄的子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2、“华夏儿女”的由来 :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阪泉之战,炎帝族战败,并入黄帝族,华夏族逐渐形成。华夏集团以炎帝族和黄帝族为主体,两族最初居住在河南他们...

为什么我们自称为“炎黄子孙”,而不是黄炎子孙呢?
答:炎黄子孙是华人的自称,“炎”指炎帝,以姜水成,今宝鸡市境内。“黄”指黄帝,以姬水成,今陕西武功漆水河。炎黄二帝为中华始祖,那么,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而不是“黄炎子孙”呢?后人又是参考了什么标准,决定了炎黄二帝的“座次”呢?“炎黄”这个概念直到清朝晚期才出现,但是,它的源头却...

为什么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而不是“黄炎子孙”?
答:亦非兄弟,更非异族。炎黄之间的战争,是部落联盟内部兼并与反兼并、控制与反控制之争,是领导权即盟主地位之争,是内战,而并非民族战争。他们的逐渐融合、统一,形成了伟大的华夏民族,今天,我们亿万万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同源同祖,血浓于水,共一个中华,情重于山,我们要携手共进,同谋发展。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答:炎黄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炎黄子孙代表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族的后代。中华民族有两个别称,一是“中华儿女”,二是“华夏儿女”(炎帝与黄帝的子孙,或者只说“黄帝子孙”)。这两种称呼有时候可以通用,都是指的中华民族。但是大同之中又有小异,“中华儿女”之称是近代才出现的,其含义偏重于...

为什么我们习惯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
答:中华民族有两个"别称",一是"中华儿女",二是"炎黄子孙"(炎帝与黄帝的子孙,或者只说"黄帝子孙").这两种称呼有时候可以通用,都是指的中华民族.但是大同之中又有小异,"中华儿女"之称是近代才出现的,其含义偏重于文化(是共同接受中华文化的群体);"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称古已有之,其含义...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答:炎黄子孙是华人的自称。“炎”指炎帝(Yan Emperor),以姜水成(今宝鸡市境内)。“黄”指黄帝(Yellow Emperor),以姬水(今陕西武功漆水河)成。炎黄二帝为中华始祖。传说他们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成为两个敌对的部落的首领。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

我们为什么自称是“炎黄子孙”?
答:黄子孙,也称黄炎子孙,黄帝子孙,是中华民族的自称,被称为华夏儿女.传说中,炎帝与黄帝都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始祖。传说他们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成为两个敌对的部落的首领。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