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争议的大臣李斯,在正史中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者&投稿:汗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提升了自己的格局,别人才会随之,高看你一眼。大多数人要么以怨艾他人看轻你的方式,结束自己的奋进;要么,在人际间的互相算计中,无谓地、低层次地枉费了一生。

在人生困境中,提升自己殊为不易。誓若当初楚之上蔡的守仓吏李斯(公元前284——公元前208年)。温饱之余、昏昏不知老至。

某日,得过且过、却又文蕴深厚的李斯,突然幡然醒悟,决定走出上蔡这个小地方,到兰陵的荀子那边习“帝王之术”。

起因简单地令人无语。官府粮仓里的老鼠,常常在无人打扰的安逸中,吃得滚瓜溜园;而近在咫尺、人进人出的厕所边的老鼠,常在日受百惊之中吃屎,终饿得胆惊体廋。

见此,李斯倏然仰天长啸曰,“人之贤不肖誓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其意为,世人的贤愚,生而相差不大,至于后天的云泥之别,却如库鼠、厕鼠之比,都是其所处的环境不同而造成的。

无语不?相当的无语,纵横六国的大秦丞相,竞发蒙于库鼠、厕鼠之别的励志。

深刻不?相当的深刻。看见吃屎的老鼠,也能悟出格局高低的缘由来,李斯岂能久为池中之物!

荀况是个大思想家、大政治家、世外高人。为啥这么说,因为荀子最高仅官至兰陵县令,显然够不上世俗所谓政治家的级别。

但他融儒、法、道、阴阳学所历练出来的政治眼光和帝王之术,又明显高于许多身为将相公卿的政治家。

旷世绝学常没于野舍,惊天神技固流于山林。

就这样,李斯在荀子那边苦习了几年的帝王术,终得荀学的精髓。开始将自己所学“货与帝王家”了。

战国有七雄。韩、楚、赵、燕、齐、魏此六国,在李斯的心中,即使有几个国家强大了点,也不过是待宰的牛羊,迟早必亡。

惟有偏居西隅的秦国,反倒引起了李斯强烈的兴趣。因为秦国虽偏,却有元魂。几代国君均有冲天之望、鸿鹄之志。

国之有魂、则官民同欲,虽弱亦强;国之失魄,则君民互伐,虽强当弱。一句话,品国若择才,精魂重于体魄。

李斯果然没辱没荀门,格局提升快得可怕。然后,儒法兼修的李斯,在做了几年的秦之舍人、郎官等中下级官员后,终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进入了秦王嬴政的视野,被擢为长史(中级官员)。

在频频升职的期间,李斯心中的儒念,象浓墨入大海,越来越消隐于法家的汪洋之中,在写给秦王的《谏逐客书》后,免于了被逐回楚之命,又升为延尉(高级官员)。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郑国渠事件”和“秦国逐客卿事件”,因为这都与李斯免逐,及升任延尉有关。

韩国恰巧踞于秦国的东进之路上,在夺取韩国重镇成皋、荥阳后,岌岌可危的韩国,为不露痕迹地实施"疲秦计",遂派本国水利专家郑国,去游说秦国的领导层,并得到大秦相国吕不韦的首肯。

之所以能游说成功,与秦国有更为宽容的“客卿”国策,有着莫大的关系。由于秦国的政策要比各国来得开放包容,各国的文人名士于是便纷至沓来,秦国均待之以客礼,授之以公卿。还有,郑国游说秦国兴修水利的成功,似还与吕不韦急于建功立业的心态有关。

此时,铁器虽已用于生产,但由于还很简陋。一项工程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由此,秦国也自然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在关中平原上兴修水利。而郑国本人,当然成为这项庞大工程的负责人。

后来,吕不韦因嫪毐之事落马,闲归食邑洛阳。随着吕不韦离开政治舞台,秦国也发现了韩国的"疲秦之计",秦王政欲杀郑国,此时郑国不仅痛快地承认了自己的真正身份,还反驳秦王道,此渠遂成,关中必成秦之粮仓。

嬴政聪慧,一权衡,确实对秦国的将来十分有利。何况,秦国已中"疲秦之计",再杀之,亦无益,不若用之。

《史记·河渠书》也以热情洋溢的笔触,赞美了“郑国渠”,对秦国在统一全国中的巨大作用。“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不过,秦国还是因国内勋故旧贵的反攻复辟,及“嫪毐事件”给予嬴政的屈辱,而骤然收紧了之前宽容的“客卿”国策,准备着手驱逐国内所有的“客卿”。

李斯彼时为长史(中级官员),一腔热血尚在半付之中。岂肯光阴虚掷、束手就擒。于是,一篇才华横溢、抑扬顿挫的《谏逐客书》评时政之文章横空出世了。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李斯此文,气势磅礴若星河倒悬、旁征博引似拈叶飞花,例自秦穆公求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之五外邦贤士后,方可得兼并周边20余小国,并由区区一隅直抵称霸西戎。文末点出了驱逐客卿,与秦国雄霸天下理念的自相矛盾,以及资敌却贤的荒唐可笑。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嬴政御览李文,一时为其丝丝入扣的雄辩逻辑,而折服不已。人都有爱才惜贤之心绪,多少而已;帝王亦皆怀敛才实国之自度,众寡相错。



李斯在正史上是一个非常有抱负的人,并且一直践行法家思想,非常有才能,为秦始皇统一全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非常喜欢权力,晚年已经没有志向了。

李斯身为大秦帝国的第一丞相,自然也是不同寻常的。李斯有远见卓识的政治才能,有杰出的军事谋略,既有智谋,也有铁血手腕,文韬武略,不同凡响,为大秦帝国的建立确实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可我并不喜欢李斯,从他制定严法的开始,从他谋划焚书坑儒开始,从他邀宠献媚开始,从他与赵高狼狈为奸开始……好像是秦国时的李斯是伟大的,大秦帝国时的李丞相是可怕的。
这样说来,李斯的功劳和过失都是很了不得的。没有李斯也许就没有大秦帝国,起码没有这么快。因为李斯也让大秦亡得这么快,是大秦帝国的功臣,也是大秦帝国的罪人。

其实是一位为了自己的野心,为了自己的目标意志奋斗的人,只可惜背景太小,所以最终被腰斩。

~

历史上的李斯,究竟对“权力”有多执着?
答:这就是所谓的“离其君臣之计”,从国家内部分化其君臣关系。之后,嬴政采纳此策略,李斯便成了“客卿”。二、以《谏逐客书》,挽回仕途生涯。当时,在秦有位叫郑国的韩国修渠者被发现是间谍。另外,在秦国境内,还有不少六国的间谍。于是,秦宗室大臣纷纷上书,让嬴政驱逐这些&...

为什么历史上李斯很受秦王的器重?
答:秦王独揽大权之后开始招揽人才,他废除了“逐客令”,命令外出使节到各国去物色人才,楚国的李斯慕名而来,向秦始皇提出了“统一六国”的政治主张,这与秦王不谋而合,所以李斯很受秦始皇的器重。

历史上在荀子的弟子中对韩非和李斯谁的评价高
答:韩非子提出的主张实际上就是如何确立在国家统治中当“父神”的权威,具体措施包括“言出法随”以法造神,“装腔作势”以势造神,“装神弄鬼”以术造神。这其实对于中国传统社会如何担任一个国家的君王,如何担任一个家庭的家长,都是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的。反观李斯,在与道家法派的另一传承者赵高的竞争...

李斯对待儒学的态度是什么
答:胡亥是一个尚未懂事的少年,以致后来赵高竟然敢于在他面前玩弄指鹿为马的把戏。对于李斯这位长期与秦始皇君臣相得的宰相来说,如何与这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小皇帝打交道,实在是他平生所遇到的最大政治难题。胡亥最亲信的人是以前经常见面的赵高,对于李斯等朝廷大臣本来没有什么接触,当然谈不上任何信任。

中国历史上被臣子当街弑杀的帝王都有谁?为何会被杀?
答:不过,这位曾权倾天下、人人膜拜、影响气候的重臣,结果却被活活腰斩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战国末年,群雄的斗争愈发激烈,在这动荡的乱世中,李斯出生在汝南上蔡,也就是今河南省上蔡县一带。年轻时,因为脑子灵活、字写得好,他当上了一任小吏。据《史记》记载,当了一阵子小吏后,李斯不甘平凡...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丞相?的主持下,进行了我国历史上大规模的文字统一...
答:而关于小篆的由来,许慎在《说文解字 叙》中说:李斯等人在奉秦始皇之命制作标准字样时,“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而小篆的名称也是为了尊崇大篆而卑称其“小”的。紧接着,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李斯亲作《仓颉篇》七章,每四字为句,作为学习课本,供人临摹。不久,李斯又采用...

史记中的一个人物
答:(《史记•陈涉世家》)被统治阶级“富贵在天”说教欺蒙的贫苦农民,一时还不能理解实际上代表了他们自己阶级摆脱贫困、压迫的先进思想。而陈胜的杰出之处,就在于他率先看到了这种贫贱、富贵的不平,并提出了改变这种不平的朴素而勇敢的要求。反抗命运的决心犹如一团烈火在陈胜胸中燃烧。不久,他便以实际行动向人们...

李斯被腰斩时,为何没有朝中大臣替他求情?他做了什么事情?
答:秦国的本土官员是排斥李斯的,而其他六国的官员也是很痛恨他。秦王其实很喜欢用国外的一些有才之人,然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动了本土势力的蛋糕,在吕不韦倒台之后,秦国的本土势力要求嬴政驱逐其他六国的客卿和幕僚,在这个时候李斯上了一封《谏逐客书》,而这个行为也是让嬴政改变了决定。由于李斯为其他六国...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哪些名臣?
答:李斯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但不管怎么说,他还是个名相。李斯在秦做官曾遭排挤,但他写下了反逐客令,为秦朝吸引外来人才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方略,使秦王得一寸土即为一寸土的一统六国。他用各种手断对六国进行分化瓦解。他提出要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当然他也是个罪人,后...

历史上在荀子的弟子中对韩非和李斯谁的评价高?
答:在儒家五圣、孔门十哲的行列之中,始终没有荀子的身影,这位在史书上被称为儒家的集大成者,遭受了罕见的冷落。究其原因,就在于荀子上述思想过于惊骇,与孟子学术严重对立,甚至足以动摇传统儒家根基。还有需要注意的是,韩非子和李斯两人历史地位尊崇,韩非子将法家思想柔和,形成了完整的法家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