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作者&投稿:谢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个辩题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这个辩题的起源来自于百家争鸣时期,儒家认为人性本善,法家认为人性本恶,儒家由此认为应当推行礼仪教化,法家由此认为应当实施严刑峻法。

其实,善与恶,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如果没有善,也就谈不上恶,如果没有恶,也谈不上善。如果说人性本善,那第一个恶人是从哪里来的?如果说人性本恶,那第一个善人是从哪里来的?善恶、美丑、进步与落后,光明与黑暗,等等等等,都是对立存在的,没有其中一个,另一个也会不存在。最简单的,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光明,我们会知道黑暗为何物?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善良,我们又如何知道邪恶为何物?

其实,辩题不是两个观点都对,就是两个观点都错。

但这并不是说,这个辩题本身没有意义,它能存在两千余年,关键就在于,他不断地启发着我们的智慧。

如果你是要参加辩论会,而问这个问题的话,切忌不要从事实中找证据,因为任何一个人性本善的证据都必然对应着一个人性本恶的证据。这种辩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破题。而破题点就在于善与恶的概念上。尽量使自己一方的观点的概念在外延上尽可能的扩大而不超出合理的范围,同时使对方观点中的概念尽可能的缩小而不小于合理的范围。同时要把握技巧,因为这一类型的辩题,真正考察的不是博闻强记的能力,而是语言的技巧、逻辑的推理以及哲学思维的演绎。另外在辩论技巧上,建议剑走偏锋,切忌大开大合,中规中矩,否则必然吃亏。

最后无论你是哪一方的观点,都要找到一个落脚点,如果破题是一个起点,那么落脚点就是一个终点。人性本善的落脚点就在于因为性本善,所以,教导人们向善是可行的,而人性本恶的落脚点是因为人性本恶,所有才有使人向善的必要性。但这两个落脚点也是可以相互攻击的,比如,既然人性本善,大家一生下来都是善人,为什么还需要教导?如果说是后天变恶的,那既然先天都是善,何以有了后天的恶?同样,既然人性本恶,大家一生下来都是恶人,谁来教导他向善?如果说后天使恶性转变为善性,那么在大家都是先天就恶的环境里,善性是哪里来的?如果说善性也在人性之中,又何以说人性本恶?

反正这个没法说清楚,想胜利,就得赢得场面上的优势。

再补充一点,辩论过程中,能用反问回答的,就不要用陈述方式回答,必须用陈述方式回答的,尽量简单,回答完后,紧跟着提出问题,实在回答不了的,直接提出自己的问题。

遇到喜欢的问题了,凑个热闹。
建议楼主去看看李宗吾的《厚黑学》,他是倾向于性恶论的。但他最赞同的,是告子的“人性如流水论”:人性若水,决诸东则东流,决诸西则西流。即,人性本无善无恶,又可善可恶,就像流水一样,你在东边开个口子,他就向东流;你从西边开个口子,他就向西流。说明人性这东西,需要教育、匡扶、引导,否则就像小树苗,小的时候歪着长,拿几根木棒子绑直了,还能纠正,等到歪脖子树长大了,再想扶正,就晚了。“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也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性。
性善论的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程朱等人;性恶论的代表有荀子、韩非子等人。然而无论善也好,恶也罢,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希望人们行善,约束恶念。
我个人比较倾向告子的看法。人性如流水,非常具有可塑性。特别在人群的洪流中,有的平时善良的人,也可能做起恶事来;平素怯懦的人,也可能爆发为大英雄。
你觉得呢?

孔子提出人性本善是因为孔子生于社会。感觉到社会中的仁义和爱。

而韩非子提出人性本恶是因为他出身于韩国的王族,被尔虞我诈的宫廷生活渲染了。认为人性本恶。

是恶 你看看原始人 原始人是最原始的人类
人类第一创造出来的不是造福人群的道德 是猎杀生物的狩猎道具
刚出生婴儿的 什么都不会的状态下也会动手拍打

善 是人类后期为了保护自己让
别人对自己好创造出来的自卫方式 每句道德的最后一个字是
[别人也会报恩] 这就是证据

如上所说 恶和善只是形容词
所谓的[恶]才是人的天性 本能 本性
自私在里面排行第一

(以上一切皆属个人看法,看不惯的就反驳我吧)

当然是性本善
同样是从母亲肚子生下来的,为什么有好坏
这主要是后天的教育,看她处于怎么样的环境,或者父母的教育等

当然也有一定的原因和,遗传的性格有关系,同样的挫折,有的人还是好人,而有的人却自此变成的坏人,这是跟这个人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的

佛教认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佛教认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在回答您这个问题前,有必要先达成一个共识;说明一个概念。
共识,问题中所提及到的“人”,是平常人,即佛陀教育中所命名之“凡夫”。
概念,问题中所提及的“性”,是荀子所言之“人性”,也即人的性情,其产生于人的意识(简单说法),人若用意识思维外界事物,就必然产生种种分别,如善----恶;高-----低;大-----小,等等等等,因此,也会对人的性情有意识的分别其或善;或恶。而佛陀教育中所命名之“性”指的是“自性”,对自性的定义请参读《心经》所述:“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在此处简单说,没有善恶之分。

下面回答您提的问题:
在达成共识和明确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用佛陀教育理念探讨人之性情善恶的问题。
一般凡夫性情或善或恶,要看时节因缘;要看何因何果。比如:当某人为了己私之时,伤害他人利益,决不顾人性品阶,当恶便恶,义无返顾,那就是时节因缘所至,或因果所至;还是这个人,当他为了自己至亲利益之时,他的人性或必然至善,甚至在时节因缘成熟时,他可以舍弃生命,即便是这种结果也并没有逃脱因果定律。
人(凡夫)之性情善恶,取决于因缘、因果。


至于您提及的“众生都有(的)佛性”,根本上说与善恶无关。

此“性”非彼“性”,万不可混淆。

很多时候别人觉得你好欺负就会多欺负你一点,一定要强大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本恶?
答:“人之初,性本恶”是战国时期荀子的观点,出自于《荀子·性恶》。《荀子·性恶》中的原句: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孳,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白话译文:现在的人,能够被师长和法度所感化,积累文献经典方面的知识、遵行礼义的,...

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啊?
答:人性本恶,弱肉强食是生存法则。善是在制度控制下的环境中学习形成的。 人出生后,未睁眼就会吃!所以人和其他动物一样,生存是人的本能,弱肉强食则是一切动物的生存法则.也有人认为人性本善,可又要强调好好教育,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教人懂规则,守制度.使人克服贪欲,弃恶从善!!

到底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呢?
答:人性本善。在生活中,有时会做好事,有时也会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当做了好的事情,帮助了别人,回馈了社会,心情就会很舒畅,很坦然。很宁静,从心底有一种快乐的感觉。当做了不好的事情,也就是所谓的恶事,心情就会惴惴不安,心烦意乱,这才有了做贼心虚的说法。从这些感觉来判断,做好事的感觉正...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答:”这就是说,人的本性天生就是善的,就好象水总是往低处流淌一样。与之相对立的是荀子,他提出“性恶论”。《荀子·性恶》写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认为人生而具有好色、好声、好味、好利等特性,只有经过教化,才能去恶从善。还有人提出“性无善无恶论”;也有人提出“性有善有恶...

人到底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答: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均出自儒家,以上为官方资料。个人认为人是性本善的,刚出生的婴儿大部分都先天的亲善意的人。包括很多犯罪分子都出现过救小孩和老人的事迹。其实没有必要去追究性本什么,无论恶也好,善也好,只有现在的才是真实的~有恶有善~这就是人~...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答:支持人性本善的观点是性本善是说没有人以出生就想着要去害别人的。本恶是说求生的本能,会下意识的争夺生存资源而不顾别人的死活。就想小孩儿抢吃的差不多。所以说,性本善是在和别人没有冲突的情况下,但一旦有了利益冲突,自私的本性就体现出恶来了。我们可以认为恶就是求生的自私本能。人性本善的...

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答:我觉得是本“恶”,这里的恶是指的欲望。生物最本能的欲望就是生存,为了生存会不顾一切,在人的眼中就是自私这样的词语。人刚出生的时候,显然是生物本能为主,可以理解为恶是本质。善则是后来经过教育能够抑制和控制本能的体现,这正是人之为人的道理。个人意见,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答:善是一种接纳的力量,恶是一种排斥的力量。人类社会的形成本身就说明人性本善,因为人只有相互善待才会凝聚成为社会,否则人会不断离开社会,社会规模因为人性本善而不断扩大,如果人性中有恶的一面,社会规模就无法扩大。儒家(指古典儒家,主要包括《论语》、《孟子》、《中庸》)对于人性的看法是“人性...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答:1、历史上有(人)性本善和性本恶的争论,两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性善论难以解释小孩长大之后为什么会去干坏事;性恶论难以解释为非作歹的人为什么能弃恶从善。2、个人善的行为或恶的行为都是后天形成的,不是先天本性造成的。善行的外因包括家庭的道德熏陶和社会的道德教育;恶行的外因包括文化的诲淫...

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孔子提出性
答:性本善,与性本恶,历来有此说法。“性本恶”是性恶论的观点,和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相对。“性本恶”的观点出自荀子 《性恶篇 》。荀子认为,人在出生之时,本性是恶的,随着外界的引导而变化。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法家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