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刷术发展至宋元时期所经历的几个阶段 中国印刷术发展至宋元时期所经历的几个阶段

作者&投稿:营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两个

一、雕版印刷术的盛行
在唐代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宋、元时期有了更大的发展,趋于鼎盛。971年于成都开始版印全部《大藏经》计1076部,共5048卷。历时12年才雕印完工,雕版多达13万块。1132年在湖州刊刻佛藏5400卷,一年内即告完工。宋代雕版良工多荟萃于杭州,刻印了大量的经书、史书、子书、医书、算书以及文集等。金代雕版印刷中心在平水(今山西临汾)。元代的雕版印刷中心在浙江的杭州和福建的建阳,经久不衰。
二、活字印刷术
正当雕版印刷的发展趋于鼎盛时,中国古代印刷技术出现了一个重大突破。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六记载: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年间),平民毕升(?--约1051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它的基本原理,与近代盛行的铅字排印方法完全相同。他用胶泥制成泥活字,一粒胶泥刻一字,经过火烧变硬,又事先准备好一块铁板,板上加铁框,内放一层混合的松香、蜡以及纸灰等。框里排满字后即放在火上加热,松香、蜡、纸灰遇热熔化,冷却后一版泥活字就粘在一起。冷却时用一块平板将泥活字压平。一版印完,将铁板放在火上加热,即可取下泥活字,以备再用。为了提高效率,可将两块铁板交替使用。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即省时又省力,经济方便,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在中国和世界印刷技术史上都是一个创举。

印刷术的发明

自从有了纸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读书的人多起来了,对书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
晋朝初年,官府有书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南北朝时候,梁元帝在江陵有书籍七万多卷、隋朝嘉则殿中藏书有三十七万卷,这是我国古代国家图书馆最高的藏书记录。
除了官府藏书,私人藏书也越来越多。比如晋朝郭太,有书五千卷;张华搬家的时候,单是搬运书籍,就用了三十辆车子。
印刷术发明以前,只有官府和郭太、张华那样的富人才能有这么多的藏书,一般人要得到一两本书也很不容易,因为那时的书都是手抄本。要抄这么多的手抄本,得花费多少人力呀!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怎么能够满足社会上的需要呢?
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项科学发明,只要社会上迫切需要它,同时又有产生它的物质条件,那么,它就会很诀出现的。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就是这样。
在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前,社会上已经广泛应用印章和拓碑。
印章有阳文和阴文两种,阳文刻的字是凸出来的,阴文刻的字是凹进去的。“如果使用阳文印章,印到纸上就是白底黑字,非常醒目。但是印章一般比较小,印出来的字数毕竟有限。
刻碑一般用阴文,拓出来的是黑底白字,不够醒目。而且拓碑的过程比较复杂,用来印制书籍也不方便。但是,拓碑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石碑面积比较大,一次可以拓印许多字。
如果截长补短,把拓碑和印章的各自特点结合起来呢?情况当然就不一样了。
我国劳动人民在拓碑和印章这两种方法的启发下,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的方法是这样的: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自纸复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成功了。这种印刷方法,是在木板上雕好字再印的,所以大家称它为“雕版印刷”。
我国的雕版印刷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呢?对这个问题,历史学家还没有统一的意见,但多数人认为是在唐朝时候发明的。
在隋末唐初,由于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文化事业也跟着繁荣起来,客观上产生雕版印刷的迫切需要。
根据明朝时候邵经邦《弘简录》一书的记载: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收集封建社会中妇女典型人物的故 事。编写了一木叫《女则》的书。贞观十年土长孙皇后死了,宫中有人把这本书送到唐太宗那里。唐太宗看到之后,下令用雕版印刷把它印出来。
贞观十年是公元六三六年。《女则》的印行年代可能就是这一年,也可能稍后一些。这是我国文献资料中提到的最早的刻本。从这个资料来分析。可能当时民间已经开始用雕版印刷来印行书籍了,所以唐太宗才想到把《女则》印出来。雕版印刷发明的年代,一定要比《女则》出版的年代更早。
到了九世纪的时候,我国用雕版印刷来印书已经相当普遍了。
唐朝时候,有个杰出的诗人叫白居易。他把自己写的诗编成了一部诗集——《白氏长庆集》长庆四年十二月十日(公元八二五年一月二日),白居易的朋友元稹给《白氏长庆集》写了一篇序文,序文中说:当时人们白居易的诗“缮写模勒”,在街上贩卖,到处都是这样。
从前人们把刻石称为“模勒”,到了唐代,也就把雕版称为”模勒“了。这里的“模勒”两字就是雕版印刷的意思。
《旧唐书》还有这样一条记载,大和九年(公元八三五年)十二月,唐文宗下令各地,不得私自雕版印刷历书。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根据另外一些古书的记载情况是这样:当时剑南、两川和淮南道的人民。都用雕版印刷历书,在街上出卖。每年,管历法的司天台还没有奏请颁发新历,老百姓印的新历却已到处都是了。颁布历法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东川节度使冯宿为了维护朝廷的威信,就奏请禁止私人出版历书。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一道命令怎么禁得了呢?虽然唐文宗下了这道命令,民间刻印的历书仍旧到处风行。就是在同一个地区,民间印刷历书的也不止一家。
黄巢起义的时候,唐僖宗慌慌张张逃到了四川。皇帝也逃跑了,当然没有人来管理禁印历书的事了。因此,江东地方的人民就自己编印了历书出卖。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八八一年),有两个人印的历书,在月大月小上差了一天,发生了争执。一个地方官知道了,就说:“大家都是同行做生意,相差一天半天又有什么关系呢?”历书怎么可以差一天呢?那个地方官的说法真叫人笑掉了牙。这件事情却告诉我们,单是江东地方,就起码有两家以上印刷历书。
当时跟着唐僖宗逃到四川的柳毗在他的《家训》的序里也说,他在成都的书店里看到好多关于阴阳、杂记、占梦等方面的书籍。这些书大多是雕版印刷的。可见当时成都的印刷业比较发达,不但印历书,还印其他各种书籍了。
唐朝刻印的书籍,现在保存下来只有一部咸通九年刻印的《金刚经》。 咸通九年是公元八六八年,离开现在已经一千多年了。这一千多年前的印刷品,是怎样保存下来的呢?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甘肃省墩煌东南有坐鸣沙山,早在晋朝的时候,有一些佛教徒在这里开了山洞,雕刻佛像,建筑寺庙。山洞不断增加,佛像也跟着增多,人们就把这里称为“千佛洞”。一九零零年,有一个王道士在修理洞窟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密闭的暗室,打开一看,里面堆满了一捆捆纸卷,其中有相当多的纸卷是唐代抄写的书籍,还有一卷是唐代刻印的《金刚经》。
这部《金刚经》长约一丈六尺,高约一尺,是由七个印张粘连而成的卷子。卷首有一幅画,上面画着释迦牟尼对他的弟子说法的神话故事,神态生动,后面是《金刚经》的全文。卷未有一行文字,说明是咸通九年刻印的。

这本书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雕板印刷书籍。图画也是雕刻在一块整版上的,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版画。
到了五代时候,有个封建官僚叫冯道。他在短短的五个朝代中做过四个朝代的大官,是个卑鄙无耻的家伙。他看到江苏、四川等地人民贩卖的印本书籍,各种各样都有,单单没有儒家经典,就在后唐长兴三年向皇帝建议雕版印刷儒家经典。
当时共印九种经书,经历了四个朝代,直到后周广顺三年,先后花了二十二年的时间,才全部刻成。
因为这次刻书影响比较大,后来竟有人认为印刷术是五代时候冯道发明的,这当然是错误的。
到了宋朝时侯,印刷业更加发达起来,全国各地到处都刻书。北宋初年,成都印《大藏经》,刻板十三万块;北宋政府的中央教育机构——国子监,印经史方面的书籍,刻板十多万块。从这两个数字,可以看出当时印刷业规模之大。宋朝雕板印刷的书籍,现在知道的就有七百多种,而且字体整齐朴素,美观大方,后来一直为我国人民所诊视。
宋朝的雕版印刷,一般多用木板刻字,但也有人用铜板雕刻。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刷广告所用的铜版,可见当时也掌握了雕刻铜版的技术。
说起印制书籍,雕版印刷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一种书,只雕一回木板,就可以印很多部,比用手写不知要快多少倍了。
可是用这种方法,印一种书就得雕一回木板,费的人工仍旧很多,无法迅速地、大量地印刷书籍,有些书字数很多,常常要雕好多年才能雕好,万一这部书印了一次不再重印,那未,雕得好好的木板就完全没用了。
有什么办法改进呢?
到了十一世纪中叶(宋仁宗庆历年间),我国有个发明家叫毕升,终于发明了一种更进步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把我国的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
毕升用胶泥做成一个一个四方长柱体,一面刻上单字,再用火烧硬,这就是一个一个的活字。印书的时候,先予备好一块铁板,铁板上面放上松香和蜡之类的东西,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密密地排满活字,满一铁框为一版,再用火在铁板底下烤,使松香和蜡等熔化。另外用一块平板在排好的活字上面压一压,把字压平,一块活字版就排好了。它同雕版一样,只要在字上涂墨,就可以印刷了。
为了提高效率,他准备了两块铁板,组织两个人同时工作,一块板印刷,另一块板排字;等第一块板印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铁板互相交替着用,印得很快。
毕升把每个单字都刻好几个;常用字刻二十多个碰到没有予备的冷僻生字,就临时雕刻,用火一烧就成了,非常方便。印过以后,把铁板再放在火上烧热,使松香和蜡等熔化,把活字拆下来,下一次还能使用。
这就是最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种胶泥活字,称为泥活字,毕升发明的印书方法二和今天的比起来,虽然很原始,但是活字印刷术的三个主要步骤一制造活字、排版和印刷,都已经具备。所以,毕升在印刷方面的贡献是非常了不起的。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里,专门记载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以后,朝鲜人民又开始用泥活字等方法印书,后来又采用木活字印书。到了十三世纪,他们首先发明用铜活字印书。我国使用铜活字印书比朝鲜稍晚。朝鲜人民还创造了铅活字、铁活字等。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主要阶段~

一、雕版印刷术的盛行
在唐代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宋、元时期有了更大的发展,趋于鼎盛。971年于成都开始版印全部《大藏经》计1076部,共5048卷。历时12年才雕印完工,雕版多达13万块。1132年在湖州刊刻佛藏5400卷,一年内即告完工。宋代雕版良工多荟萃于杭州,刻印了大量的经书、史书、子书、医书、算书以及文集等。金代雕版印刷中心在平水(今山西临汾)。元代的雕版印刷中心在浙江的杭州和福建的建阳,经久不衰。
二、活字印刷术
正当雕版印刷的发展趋于鼎盛时,中国古代印刷技术出现了一个重大突破。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六记载: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年间),平民毕升(?--约1051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它的基本原理,与近代盛行的铅字排印方法完全相同。他用胶泥制成泥活字,一粒胶泥刻一字,经过火烧变硬,又事先准备好一块铁板,板上加铁框,内放一层混合的松香、蜡以及纸灰等。框里排满字后即放在火上加热,松香、蜡、纸灰遇热熔化,冷却后一版泥活字就粘在一起。冷却时用一块平板将泥活字压平。一版印完,将铁板放在火上加热,即可取下泥活字,以备再用。为了提高效率,可将两块铁板交替使用。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即省时又省力,经济方便,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在中国和世界印刷技术史上都是一个创举。

中国印刷术发展至宋元时期所经历的有那几个阶段?
答:隋唐:已有雕版印刷术品.代表作<金刚经>.宋:雕版印刷业发达,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出现锡活字,木活字.后来又出现铜活字,铅活字.

中国印刷术发展至宋元时期所经历的几个阶段
答:在唐代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宋、元时期有了更大的发展,趋于鼎盛。971年于成都开始版印全部《大藏经》计1076部,共5048卷。历时12年才雕印完工,雕版多达13万块。1132年在湖州刊刻佛藏5400卷,一年内即告完工。宋代雕版良工多荟萃于杭州,刻印了大量的经书、史书、子书、医书、算书以及文集等。金代雕版印刷中心在平水(今...

中国印刷术发展至宋元时期说经历的几个阶段
答:http://baike.baidu.com/view/4022.htm#7

毕升的发明自隋唐至宋代我国古代的印刷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什么进步...
答:发生的变化: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进步意义: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①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至迟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出现了摹印...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情况如何
答: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元代:王祯发明木活字和转 轮排字。火药:14世纪初(元代)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指南针:13世纪后期(南宋后期),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

宋元时期我国三大发明均有哪些较大发展
答:宋元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①北宋华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年。②指南针、火药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广泛应用在航海业和军事上。③北宋沈括若有《梦溪笔谈》一书,记述了不少古代科技成就。④郭守敬编写《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印刷术和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情况如何
答:印刷术:宋朝人周必大把胶泥改为铜板活字印刷术,印了自己的著作 元代的姚枢印成了朱熹的《小学》和《近思录》,以及吕祖谦的《东莱经史论说》等书 指南针:北宋末南宋初,中国的指南针通过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 参考资料:元代指南针的应用更为普遍,也更为精确,已成为海舶必备的航海工具 ...

宋元时期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他们分别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朝鲜高丽王朝末期,已开始使用金属活字印刷,到李朝获得大发展。日本直到16世纪,才开始有活字印刷术,是壬辰(1592年)日本侵朝战争后由朝鲜传过去的。当时日本从朝鲜带回数以万计的铜活字和铸字工,从此日本有了活字刊印本。中国活字印刷传到越南更晚至19世纪。我国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在15世纪,是从我国新疆沿中亚、西亚...

印刷术和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情况如何
答: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宋朝人周必大把胶泥改为铜板活字印刷术 元代的姚枢用铜板活字印刷术,印成了朱熹的《小学》和《近思录》等书 指南针:北宋末南宋初,中国的指南针通过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 参考资料:元代指南针的应用更为普遍,也更为精确,已成为海舶必备的航海工具 ...

印刷术 改变了世界面貌的事件
答:活字印刷术是我国人民为人类做出的又一项重大贡献。火药 火药是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公元8~9世纪,炼丹家已经知道硫磺、硝石与木炭混合燃烧时,会发生剧烈的反应。这样,在唐代就发明了以这三种物质为原料的黑色火药。到宋元时期,各种药物成分有了较合理的定量配比,并且先在军事上得到使用,出现了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