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小学生行为习惯 学校如何抓好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

作者&投稿:可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该通过教育者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说明“养成教育”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一项主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塑造人的基础工程。人们常说: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生。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呢?
过去,我们一提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总是将其单纯地归为品德教育,认为一些强制性的管理和处罚制度就能使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果却总是治标不治本。经过多年的归纳总结,我们认识到,仅仅对学生的行为严加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心理和行为是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总是受良好的心理素质支配的,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素质一经形成在相应情境中会产生条件性反应,表现出与之匹配的行为,进而形成一定的适应能力。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来探索和研究矫治学生行为问题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潜能,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据学生心理或行为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其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明白事理,变被动为主动
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理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在对学生进行“自觉排好路队”、“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做眼保健操”等教育时,应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又会怎么样?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当然,在说理中,教师也要注意方法,不能只是一味地讲解,可结合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游戏,班队活动等进行。如: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时,可结合讲“邱少云”的故事,对学生排路队的教育时,可结合一些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交通事故的具体事例进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要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联系学生实际,文道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2、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管作为老师或家长,都要以身示范,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树立榜样,这样不仅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身为辅导员的我,在学校亲自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学生提出的各项要求,能亲自做出表率。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多表扬遵守纪律的学生,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只要我发现的就及时给予表扬,有时利用升旗仪式、有时利用小黑板、板报、广播等形式进行表扬。而且要在学校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二、正确引导,端正行为
“习惯”要“习”才能“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教师有意识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我校对学生上下楼站两排靠右侧通行,一直以来是学校对学生行为训练重要一项内容,如若忽视必将会发生学生踩踏事件。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此行为的培养呢?首先,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强调上下楼要站两排靠右侧上下楼,并说明不站排上下楼会很危险,并且影响楼内的秩序。同时安排一两名本班同学组织站排有序的上下楼。学校课间安排值周领导、教师课间巡视。值周学生课间在楼内站岗。同时加强站排上下楼的严格训练。学校每周利用升旗仪式后,总结表现好的班级,同时提出不足。在行队礼的训练,文明礼貌的训练,文具摆放,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为了加强训练效果,有时还采用中队会、大队会等形式,通过学生编小品、相声,利用教材编成课本剧等这些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
三、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三周养成一个习惯,三个月养成一个稳定的习惯,三年养成一个不易改变的习惯。那么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行为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实际,精心准备,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直到巩固为止。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督促评比、加强训练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同学与同学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进行每周一评,并公布评比结果。评比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因此,每次评比都要严格、认真、及时、准确。平时,在集队、集会中,发现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及时指出,帮助他纠正。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竞赛的方式常常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行为习惯类似的竞赛、评比活动。如:“雏鹰争章”、礼貌表演大赛;给成绩最佳者受予“自理能手”、“纠错卫士”、“礼仪标兵”“行为规范小明星”等称号。这些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把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要抓紧,抓细,抓实,反复抓,抓反复,还要与家庭、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抓出实效。
五、重视家校合作、齐抓共管、发挥协作力量
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对此,我校利用教师家访、每月的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和个别家长个别沟通等方法,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教师把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以及学生在校的表现向家长说明,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
学生的自制力弱,要求学生长期坚持而形成习惯,必须靠监督来保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上学前孩子的教育主要来自家长,孩子上学成为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也不过7、8个小时,其它的时间大部分与家长相处。社会风气对小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因此,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决不是学校一方的事,要把家庭、社会结合起来,齐抓共管。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印发家长报等形式,提高学生家长的理论水平,引起家长对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视。组织家长交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经验,让家长了解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所做的努力,争取家长支持,形成合力。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讲座,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习惯。
与此同时,要特别重视班级对学生管理,学校少先队大中队干部的监督管理作用,以及学生的舆论监督作用。学校可以把各种规定,分解成若干块,在学校范围内展开评比,由学校学生干部每日检查评分。学校每学期可组织评比习惯好的学生,并给予奖励,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如果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己共同努力,我相信,培养小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是能够实现的。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跨世纪的一代新人,让我们共同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吧!

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从自身的行为习惯做起,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让他们能通过点滴培养、训练,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这对孩子一生都会有影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正因此,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教养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不妨从生活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行为做起。

学校如何抓好小学生行为习惯~

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满足儿童社会性发展尤其是行为发展的需要。当前学生中的相当部分学生基本劳动能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差,这就严重妨碍儿童的良好行为发展。还有相当多的独生子女处事的出发点只有自己,不为别人着想,不懂礼貌待人,不懂的尊敬和体贴父母、老人,不懂得和伙伴友好相处,缺乏群体意识,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儿童良好行为的发展。因此,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符合社会对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要求,是教育学生从小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的社会行为,主要是后天的教育影响形成的,儿童时期是人的社会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特点是:模仿性强,活泼好动,但是非观念薄弱,对社会环境中出现的好坏行为辨别不清,见到什么学什么;他们是非好坏的判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家长;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比较单纯,
易于听老师的教育和接受群体良好行为的影响;老师号召学生为集体做好事,很容易得到学生的拥护。这说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从小学阶段抓好是关键。因此我们小学教师在抓好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传统教育的同时,必须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认知规律,有的放矢的设计教育内容,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使学生通过“看”“听”“想”“行”受到教育。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随着他们的年龄不同,认识水平、操作能力也不同,我们教师就必须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目标和内容进行分解,由大化小、由小化细。校内行为习惯内容大体可分为三大类:路队要求、文明礼貌、校内纪律。路队要求一类又可分为上学路队、放学路队;文明礼貌一类,分为课间礼仪、课堂礼仪、两部分;校内纪律一类,分为课间操、眼睛保健操、午间休息、上课纪律、课间纪律五部分;校外行为习惯要从爱国教育、社交礼仪、劳动习惯、环保意识四个方面入手。在培养训练中,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才能为他们所接受。教育方式与方法要与时俱进,教师要改进过去说教式、命令式的简单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教育,逐步内化成自主自觉的行为。在这里,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素养,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言传身教的工作态度。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另外,教师要针对低、中、高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如:低年级可采取奖励小红花的形式,而高年级就可以成立监督岗,让学生自主管理的形式。实践证明,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根据儿童的发展规律,按不同年级提出明确的要求、训练内容、制定教育序列,各年级班主任按要求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能使绝大部分学生养成一种勤奋好学、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学校制定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原则和依据,一是《小学德育纲要》、《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是学生年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三是贯彻传承与发展的方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学校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社会规范及其行为的教育、训练、指导,从而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这些教育活动,既有规范的课堂教学形式,又有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制度;既有必要的学校的示范与指导,也有家庭对儿童的积极影响。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一旦养成,他们就会把正确的行为当作一种享受和乐趣,感到轻松,认为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没有压力。因此,学生的家长和老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都应该多注重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多做“塑造人”的工作,这就是养成教育。另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还必须注意教育的网络化。因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单是学校教育所能独立完成的,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配合,建立起以学校为主体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以学校为龙头,三方面结合、协调一致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一个人的行为不是由部分因素拼凑培养起来的,而是由他所受过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地造就成功的”。他的这一论断说明,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作用。共同完成教育好下一代的光荣任务,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德才兼备。

一、教师以身作则,一马当先
在日常班级办理的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时间建立典范的典范,做正确的工作。假如犯错误了要及时改正,不要给孩子留下欠好的形象。教师还要不时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谈吐文雅,不该做出模糊的事。关于班级和日子中的工作,教师一马当先,起带头作用,第一个冲上去,然后鼓舞学生也去做。经过教师的以身作则,学生的优异行为习惯也会渐渐养成。
二、杰出的行为习惯要联合家长一起展开
除了校园是教育学生的地方外,家庭也是教育孩子的主要阵地。许多优异和不良的习惯都是受家庭影响,因此要非常重视家庭教育。
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仿照和学习。在家庭里边,爸爸妈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杰出的家庭气氛,不要在家里赌博,举办集会,喝酒等,这种欠好的行为习惯都会被孩子仿照和学习。在家里,爸爸妈妈要为孩子建立一个巨大的形象典范,不能不重视孩子的心思感触。同时,爸爸妈妈要和教师多联络,了解孩子在校园的行为体现,关于学生的不良体现应及时进行家庭教育,协助孩子改正,促进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三、加强思维教育,用思维辅导行为习惯
小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有用的思维教育,以思维教育做辅导,能够有用协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不时间刻都应该贯穿思维教育,通知他们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该做,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教他们学会区分是非曲直。学生做错了工作,不该该严厉批评,而是要和善劝诫,从思维上进行教育,让他们在思维上首要有一个清晰的知道和理解。

小学生行为规范好习惯养成内容
答:1、学会倾听的习惯 (1)上课时不做小动作,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2)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3)能给予积极的评价(4)能仔细倾听老师讲解。(5)能按要求认真练习。2、善于思考的习惯 (6)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能积极发言。(7)善于发现,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8)课前能预习,...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包括那些方面
答:5、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八)勤于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细化目标: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九)锻炼身体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

提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什么
答:1、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组织学习和生活,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升学习效率。2、增强自信心: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小学生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增强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挑战。3、培养自律性:良好...

如何抓好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答:抓学生的日常行为,学校最好有专人负责。当然,抓学生的日常行为,不是一个人能抓好的。如果仅靠一两个人,是不够的,尤其是规模比较大的一些学校,那一两个人即使有三头六臂也抓不过来,因此,还必须要发动群众。学校的老师,应都行动起来,要把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当作育人的重要事情来抓。学...

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规范,做好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答: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共有14条,内容是:1.尊敬国旗...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
答:“以良好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儿童教育最核心的任务。”我们认为,良好行为习惯的积累与深化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和外在标志,而健全的人格则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升华和结晶。因此,如果小学生在儿童时期养成了一系列学习、做事、做人方面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必然终身受用,成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良好...

学校如何抓好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
答:三、加强思维教育,用思维辅导行为习惯 小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有用的思维教育,以思维教育做辅导,能够有用协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在课堂上不时间刻都应该贯穿思维教育,通知他们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该做,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教他们学会区分是非曲直。学生做错了工作,...

如何抓好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
答:1、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地方,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培养。2、经常召开家长会,同家长沟通,要求学生在家里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要求在家中的行为也要象在校内一样 ,保持文明行为习惯。(三)充分利用三条渠道、通过四个...

如何抓好小学生行为习惯
答:说明“养成教育”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一项主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塑造人的基础工程。人们常说: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生。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呢? 过去,我们一提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总是将其单纯地归为品德教育,认为一些强制性的管理和处罚制度就能使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