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谈一谈教师应怎样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观的基本内容口诀

作者&投稿:慈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用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感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师要获得真正可靠的影响率,就要用自己自身的影响力去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你。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让学生更喜欢的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应做到爱岗敬业 曾有资料显示,当代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特征,摆在最前面是“爱岗敬业”。一个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等人格力量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学生最尊重的是教师的人品,一个学识渊博的教师在追名逐利、物欲横流的社会,能淡泊名利,以学生为重,爱岗敬业,视传道、授业、解惑为已任,就能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强大的人格力量,学生就会对其敬重有加,且能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和熏陶。 二、应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教师能否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能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能否为人表率,在于他是否有高度的道德水平。教师的一言一行看似小事,但在学生中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故教师必须做到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说到就一定要做到,做事就一定要坚持到底,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用榜样去规范学生。 三、应对学生充满爱心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以真挚诚恳的热情去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 当今时代,学生们除了繁重的学习压力外,还要面临学校、社会、家庭中许多问题,他们常会产生许多苦恼、困惑、压抑、自卑等心理问题。作为教师不单要传授知识,还要充满爱心地去接近、关心学生,要与他们交心谈心,做知心朋友、贴心人,让他们感到教师也像父母一样,在真心地关怀、呵护他们,让他们感到亲近,促使他们摆脱心理困境,奋发向上。 四、应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心理上尚不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他们好奇心强、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经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此问题,教师要多一些宽容和理解。避免用一些激烈的言词来伤害学生,少一些当面训斥,多一些无声帮助,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自觉地改正。师生由于年龄的差异,社会阅历的不同,角色不同,有时很难相互理解沟通。教师不要把自己的观点看法硬加在学生身上。必要时可采取角色互换,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便会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五、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面对的学生程度不一、水平不一。任何时候,都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以公正乐观的态度,善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的信心。有些教师只喜欢那些优等生,对学困生冷眼相待、漠不关心。殊不知,差等生也是你的学生,他们更需要你的关怀和鼓励,那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真心的帮助。教师要把自己的爱心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关心自己,从而树立自信心,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六、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 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严谨治学的态度,是教师人格和魅力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德才兼备,才会成为学生的表率、榜样和楷模。此外,教师还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喜奴哀乐,在教育活动中才能有的放矢,以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更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 总之,身为教师要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含义。清除唯我独尊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要当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这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相信广大教师以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威信,乐教的表率,真挚的情感,炽热的心肠,一定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与敬佩,成为学生最最喜欢的老师。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价值。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这句话是错误的,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而不是推广者。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 口诀:你我他它。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扩展资料教师职业道德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研究者这一新角色,谈谈中学教师做研究的价值和途径?
答:1、价值:教学和研究作为教师劳动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既各有特点,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学离不开教育科研的指导,研究也离不开教学实践,只有两者的辩证运动才能推动教师研究乃至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以教促研”“以研促教”,让教学和研究相互促进,即“教研相长”是教师研究应然的价值...

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教师观
答:(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

试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答:教学与科研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是一对需要平衡的辩证关系。1、教师教学是首要任务,科研是必做任务。两者并不矛盾。教学型或科研型教师的划分没有实际意义。按照教材上一门专业课并不难,但上好一门课不容易。搞科研也是教师自我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同一门课不同教师的上课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取决...

新课程倡导怎样的教师观?
答:包括两个方面:1·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2·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新课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

如何理解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答:一流教学必然体现在其手段和方式上,但主要是体现在它所承载的知识内容上。它应该具备基础性、系统性、深刻性和前瞻性。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教学服务科研。有了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科研就水到渠成了。另一方面,教学需要科研的支撑,以适应学科、时代的发展。并且,教学是教师向学生和社会...

教师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同时,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能力。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

怎样看待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答:一个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有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无论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是传授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与策略,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潜心钻研才能得以提高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和研究,才能及时补充...

如果只将教师分为合格和卓越两类,则新课改下合格教师的角色有( )。
答:【答案】:A、B、D 本题考查的是新课改下的教师观。新课程下合格教师的角色包括:(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

河北教资考试:学生观和教师观顺口溜是什么内容?
答:(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二、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的内容怎么写?
答: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的内容如下。一、教师观内容 1、教师角色的转变:“促进”“研究“开”“社区”。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